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3 19:51:41瀏覽519|回應1|推薦3 | |
前言: 王丹 /《澄社評論》為什麼不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3/today-o9.htm 今日偶然看到王丹先生的文章,深覺他提出的這個問題十分有意義,所以筆者想做點簡單的回應,茲作交流。 何以臺灣沒有相關授課,是有關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新中國歷史呢?這的確是讓許多人感到訝異與不解! 竊以為有幾個因素,造成了 「何以臺灣自一九四九以來,並沒有任何歷史課程是介紹一九四九年後的新中國歷史 」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一)戒嚴時期的思想控制與兩岸敵對的情形(二)解嚴後的思維慣性以及本土意識的崛起。 關於[戒嚴時期的思想控制,與兩岸敵對的緊張局勢仍在],因此,在戒嚴時期,臺灣當局是不允有人在課堂上散播新中國(共匪)的資訊,因有通匪之嫌!而三民主義課程裡,關於[共產黨所實行的文化大革命,大躍進與紅衛兵等諸多事件]所作的強烈批判,則不屬通匪之舉。簡單地說,在此時期,任何提到新中國或是共產黨相關的言論與授課,《懲治叛亂條例》 可是隨時準備嚴刑伺候您!而被情治單位列入黑名單的學者,每次授課時,教室後面都有情治人員在監看,準備隨時抓人! 至於,解嚴後初期不少人民還有著[情治當局動不動就抓人]的心理,因此,改變不是一蹴可及的!改革,須要一段時間,蛻變須要一段過渡期!解嚴後幾年,臺灣開始充滿了活力!由於思想的解錮,一波又一波的民主與新思潮運動,開始讓人民對自由有了新的覺醒與體悟!首先是本土意識的崛起,於是臺灣的民主運動與草根性活動開始興起,人們透過這些運動與省思,不斷地重新認識臺灣,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 是的!與其背誦幾千年前的舊史料,不如好好地認識自己所住的這一塊土地!亦即,瞭解自己原鄉的歷史,遠比幾千年前的舊史料重要多了;不論是「 貴古賤今 」 ,亦或 「 尊中卑台 」 ,這都不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於是,基於人民對於 「 知的渴望 」 ,基於學者對於 「 求實的重視 」 , 「 重新認識臺灣」 等諸多文學,歷史與政治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大量興起!台灣史所與台灣文學研究所在陳水扁時代達到了極致,那時稱為新顯學亦不為過!要特別一提的是,[矯枉過正]往往是[改革初期]常有的現象,所以要如何權衡「 國際觀與本土觀 」 ,是一件很重要又有點難度的事!簡單地說,要如何保留在地化的特色,又能融入全球化的元素,進而開啟一個寬闊的國際視野與厚實的本土意識! 其實,當臺灣的歷史教育將一九四九年後的新中國納入教材後,在沒有共識之下的初期,必會衍生一些對立的情形。諸如,究竟是該列入[本國史]還是[世界史]?有人會認為是世界史,而他們的理由是一個分治的事實(簡單又充份)! 有人會認為是本國史,因為他們認為這只是暫時性的分治事實!筆者認為就文化,歷史,政治,國際法的角度,去思考這個議題,是「 世界史 」 或 「 本國史 」, 不言可喻! 筆者認為,不論是「本國史」或「世界史」,我們都不應該在歷史教學研究中遺漏了 「 一九四九年後的新中國歷史 」!畢竟「東亞研究」,在世界的發展脈絡上,是一塊重要而有意義的拼圖!也唯有放開心胸,站在世界的屋頂上,知己知彼,才能把路做大!
秉燭遊 2009.10.23 寫於台北書房 ------------------------------------------------------------- 註: 王丹先生明確指出臺灣目前的大學授課裡,關於歷史學的研究與授課,遺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或[一九四九年後的新中國],筆者心有所感做了回應,亦從大學歷史系所授課與研究的範躊,聯想到臺灣當前中學(國高中)教育的歷史課程。在編定國高中歷史教材的時候,政治立場的不同往往指引出[世界史]或[本國史]不同的道路! 而據筆者擔任國中歷史教師的朋友之說明,當前臺灣的國中歷史課本裡,在八年級(國二生)的歷史課最後一章就是中國共產黨史,放在中國史的範疇!至於台灣目前高中歷史課本對中國共產黨史的編定,則以專題式的方法來介紹,詳細情形也許得親自閱讀方能進一步瞭解! 2009.10.24 3:16 AM 補充說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