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08 09:26:08瀏覽427|回應1|推薦9 | |
放眼臺灣,從中央到地方,從直轄市到縣轄市,有多少政策是讓人搖頭生嘆,甚至是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不論是交通政策亦或教育政策,乃至於諸多法規的制定,扣除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因素外,本文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檢視這些政策的問題本質與背後原因,以期對於如何及時彌補制定政策過程中的闕失,提供一個思考與解決的方向!
政策的決策者往往為鎮日埋首學術象牙塔的學者,理論有餘而實務經驗不足,因而所制定出的政策往往嚴重欠缺基層的思考角度和在地的聲音!一群在頂尖大學或學術單位,執教一群頂尖學生的頂尖教授,他(她)們往往沒有機會去瞭解非頂尖學生的想法,亦無法去實際參與非頂尖學生的教學,他們往往以想當然爾來類推其它學校或學生的想法或聲音,無怪乎在這樣情形下所制定出來的教育政策,難逃其思維的窠臼和視野死角!終至造成這些教育政策對非一流學校的不合理待遇,亦或制定出一套不太適用的初等教育政策! 另外,這些學院派的學者真的能理解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心聲嗎?真的能瞭解中小學教育環境和實際執行上的問題嗎?老實說,這些學者根本不太瞭解也無從機會瞭解!因為這必須是親身參與過基礎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人,才能體會現今中小學教育的困境與面臨的難題!試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的學院派學者,當真能制定出符合基層教育(中.小學.高中職)環境所需的政策?竊以為答案是再明顯不過的了!很多時候,國家政策往往是由一群學術人關起門開會討論而制定出來,因而缺乏多元的聲音與在地的參與,無怪乎許多重大政策老是掛一漏萬,非常不適用! 從中央到地方,大官的思考角度往往難以跳脫大官的思維窠臼,因而這些官員往往遺漏了民眾的實際需求,老是制定一些重看不重用的政策!也因此這些大官的幕僚就顯得非常重要,若這些幕僚能深入民間,瞭解民間疾苦,知道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知道基層問題的背後原因是什麼?若這些幕僚能知道真正的聲音和問題本質!那麼便能及時彌補大官視野與思維的闕失,適時制定出一個較完善的政策,也更能避免制定出”何不食肉糜”的爛政策!在此舉個交通法規的例子,路權的規範:試問路權是誰的路權?是汽車族的路權?還是機車族的路權 ?還是行人的路權?另外,馬路是誰的馬路?紅綠燈又是誰的紅綠燈?君不見有很多法規根本不便民,而且往往是站在白領階級的角度去制定法規,而漠視其它藍領階級和學生族.行人的權益! 當政務官提出的政策在議會(立法院)表決時,如果此政策不夠完善,又若民意代表的素質太差,毫無具備該領域的專業水平可言,試問在學者制定政策的先天不良下(往往缺乏多元聲音和來自基層實務的經驗),又加上議會審查時未能有效把關的後天失調下(多數民代缺乏專業水平),我們能得到較完善的政策嗎?無疑的!政策的完備與否與品質,實在是讓人憂心忡忡!若再加上利益輸送的潛在可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我們還能有多少期待? ----- 待續 ----------------------------------------------------------- 丙戌仲夏 深夜有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