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3 17:20:46瀏覽122|回應0|推薦0 | |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彼時美國早已是有聲片天下,卓別林表面上被迫妥協,首度讓「語言」出現在他片中,但卻又不是「對白」,而是冰冷的「指令」,毫無溫度。就算最後卓別林還開口唱歌,逗得哄堂大笑,到頭來也根本不是任何正式語言,全是他掰謅出來的。那為什麼我們都「聽」得懂呢?其實是他的表情和動作「告訴」我們一切。簡直就是最上乘的諷刺。 《摩登時代》的批判性是全面的。卓別林飾演的工人先是被工廠的流水線和不人性的勞動方式搞到精神崩潰,還因此失業。上個街又不分青紅皂白被當作罷工帶頭者而鋃鐺入獄。坐牢日子比外面還好過,也狠酸了社會一把。但是當所謂進步性與現代化都朝向對人性和價值的貶低時,淪為流浪漢的卓別林卻關心起一個喜歡唱歌跳舞的孤女(由卓別林第三任老婆寶蓮高達飾演)。只是當他們好不容易安身立命,不知變通的體制與當局終究會來破壞的。再度淪落街頭時,女孩忍不住掩面痛哭,倒是流浪漢信心滿滿地激勵她。「Smile!」雖然聽不見對話,但我們可以從嘴形讀出他說了這個詞。女孩果然破涕為笑,而這回小流浪漢也不再是一個人踏上旅途了。 摘自【民國111年12月4日聯合報】 圖 / 網路 作者/聞天祥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