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我想有個家》
2022/12/21 17:21:39瀏覽119|回應0|推薦0

來自黎巴嫩導演娜迪‧拉巴琪(Nadine Labaki)2018年的電影,《我想有個家》從一個破碎的家,關照著家應是何種面貌。宛如黎巴嫩版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但這裡沒有拋下子女的單親母親可被怪罪,反倒是看不見的社會共業,才更令人無從抵抗。全片瀰漫強烈無力感,也極其寫實,因它不但深入貧民窟拍攝,就連主演童星贊恩阿勒費亞(Zain Alrafeea)也是貧民窟出身。他有雙會說故事的眼眸,以稚氣未脫的嗓音,聲嘶力竭地控訴自己的父母,令人分不清這究竟是表演,抑或日常?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這兒的不幸卻都源於同樣根源──貧窮。

握有資源的富人邁向少子化,無力扶養的窮人卻愈生愈多,彷彿生育代表機會,於是氾濫生育,然後生而不養,或是無力撫養。這群孩子甫出生就負著罪,有些甚至從未有出生證明,一如片中這麼一句「連番茄醬瓶都有名字與身世,但妳兒子一出生就死了,他根本不存在。」

摘自【民國111年12月4日聯合報】

圖 / 網路

作者/彭紹宇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hurnote&aid=17784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