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燈(二)
2010/11/08 09:13:19瀏覽496|回應0|推薦1

導師於九十九年度星燈營開示

惟覺法師開示

(二)

  人格很重要,出家眾有僧格,社會上講人格,學校裡則強調品德。品德不是像中獎一樣,一下子就有,而是在平時累積起來的,所以古德說:「行善如春日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我們做了善事,不會馬上現前一個大的福報,也不會一下子考上狀元,所以容易被忽略。

  「行善如春日之草」,行善就像春天的草一樣,一天、二天、三天……天天看,好像都是一樣的;但是,它天天都在成長當中;做善事也是一樣的,積功累德。「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假使投機取巧,幸災樂禍,開人家的玩笑,「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這就是沒有人格、沒有修行、沒有修養。修養,是從小一直到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做事,慢慢累積起來的德行,我們不能交白卷。

  佛經裡講,一個是性德,一個是修德。修德,不修就沒有。以五戒來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等於儒家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受了五戒,每一條戒都有五位善神來守護你,五戒持守得好,就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假使做不到五戒,政府也不會怪你、罰你。但是,假使你做到了,就有福報、有功德、有口碑。例如,不抽煙、不飲酒,政府並不會獎賞你,但是你持守不飲酒的戒,馬上就有功德。

  所以,佛法要慢慢去研究,它是從因上來觀察,有因一定有果。例如,在學校裡,由於努力用功,將來考試一定有好成績,這就是因果關係;假使平時馬馬虎虎,品德不好,蹺課,投機取巧……這些因不好,不可能會有好成績。因果是一種定律,而不是迷信。不過,佛法所說的三世因果是看得很遠的,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所以,不要聽天由命,不要去看相、算命,只要現在努力,未來一定很好,這就是因果。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從現在開始,要給自己一個期許,要修身、要修心、要修善。這棵樹的根才會扎得很穩。有了根、有了善法,就建立了做人的基礎。

  第二個是本,就是更進一步的了。「本」就是心,心要淨、心要定、心要明、心要正,這個是你們必修的功課。如何才能有清淨的心?要經常檢討反省自己心當中有沒有煩惱?有煩惱,馬上就要改過。我們心當中的煩惱很多,財、色、名、食、睡,貪、瞋、癡、慢、疑……在心當中,就好像是不定時炸彈。歸納來說,就是貪瞋癡三個煩惱,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貪利,有了這些,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智慧就被覆蓋了;就像天上的太陽被烏雲所遮,失去了光明。

  智慧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想要有大智慧,就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祖師云:「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一發現心當中有無明草,要立刻拔除。什麼是無明草?例如,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無明火高三丈:「某個同學對我不好,我記下來,以後給你好看。」這就是煩惱,這就是無明草。知道了以後,馬上慚愧懺悔:「同學要互相幫忙,要忍耐。」不計較,心量廣大,如古人所說:「將相額頭堪走馬,宰相肚裡能撐船。」退一步,海闊天空。要學會這些,要知道忍辱,知道退讓,這就是修養。假使連這個修養都沒有,將來做不了大事;即使做了大事,也一定會失敗。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57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