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五)
惟覺法師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七種立題當中,屬於「單法立題」。現在開始講正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經文屬於正宗分。
這一段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法門,要怎麼樣去用功;用功到功夫相應了,就能度一切苦厄,無論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一切諸苦,統統都能得到解脫。如經題所說,用大智慧、用般若的方法,照見五蘊皆空,達到實相般若。
這個法門是觀照法門,觀照、返照五蘊皆空。五蘊都是空相,但還不是實相;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夠離苦。凡夫因為執著一切為實有,就有我執、法執。有我執,執著五蘊假合為實有,一切煩惱障從我執起,就有生、老、病、死苦;有法執,不明瞭諸法因緣而生,一切所知障從法執起,而無法自在。所以,這一段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每一個法門的宣說流布,總是有一個緣起、總是有一個地點。《心經》是世尊在靈鷲山中,入甚深光明大定,宣說正法三昧。這時,舍利弗尊者觀察因緣當發起眾,詢問觀世音菩薩,若有人欲修學甚深般若法門,當如何修學?於是觀世音菩薩乘佛威力,因舍利弗尊者的緣起而說此般若觀照的法門,令眾生離苦得樂。
「觀自在菩薩」,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個名號。菩薩的名字很多,如: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有無量無邊的菩薩。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有些人不了解,看到觀世音菩薩有時候是男相、有時候是女相,究竟是男相還是女相?觀世音菩薩也是男相、也是女相,也不是男相、也不是女相。這是什麼道理呢?《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觀世音菩薩用耳根圓通的法門,「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了佛果之後,因大慈悲心的關係,所以成就三十二應身的菩薩法門,以三十二應身來度化眾生。所以,這個地方觀世音菩薩是現菩薩身來輔佐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
「觀自在菩薩」,「觀」,是一個修行的法門,如:觀照、觀相、觀想……完全是指我們這一念智慧、這一念覺照心。由於觀行功夫得力,所以能夠得到自在。
「自在」,有因上自在、有果上自在,有事上自在、有理上自在;因果同時也能得自在,事理一如也能得自在。由於自在,所以成就菩薩的道行、成就菩薩的果位。
「菩薩」,全稱為「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之意,「薩埵」就是有情,覺悟的有情、大道心眾生。自己能覺悟,又能覺悟大眾,最後,自覺、覺他,統統到達圓滿的境界,達到最究竟覺、無上正等正覺。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現菩薩身倒駕慈航,稱為觀世音菩薩,或是觀自在菩薩,或簡稱為觀世音。
我們進一步了解,菩薩的位階很多,賢位菩薩、地上菩薩、等覺菩薩……都屬於菩薩位,都通稱為菩薩。地上菩薩證到了法身,悟到了真空妙有,悟到這一念心性,稱為法身大士、法身菩薩。又如,觀音菩薩亦可稱為觀音大士。
想要修菩薩行、想要修六波羅蜜,這是初發意、初發心的菩薩。發心菩薩現在還沒有菩薩的功夫、沒有菩薩的智慧、沒有菩薩的功德。我們稱他人為某某菩薩,是一種尊稱。因為他發了菩薩心,修六波羅蜜,就是發心菩薩,屬於發心位。由於發心,開始慢慢地修戒、修定、修慧,修六波羅蜜……仍然屬於凡夫位,所以稱為凡位菩薩。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導師經論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