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祈求的勇氣
2007/12/04 08:45:11瀏覽386|回應0|推薦2

 

祈求的勇氣

開啟遮蔽、超越世俗的療癒之道

所有的宗教傳統都蘊藏著療癒的寶藏,並提供了各自的挖寶路徑,對於已有信仰的病人,陪病慰病的要領在幫助他持續深化原來的修行。

  郭惠芯(法鼓山聖嚴書院講師)

生病,被現代人視為生命的非恰當存在,是正常生活的歧出,是讓人生「彩色變黑白」的元兇。為了回到「正軌」,人們傾盡全力試圖排除疾病的干擾,醫學的發展正是此認知與實踐的殊勝成就,然而徵諸治病效能,卻隨處可發現科學的局限;宗教則預設疾病是生命的必然考驗或過程,信徒被教導聆聽痛苦的聲音,探索受苦的意義並學習離苦的方法。因此,生病受苦的時候,被現代人冷淡已久的宗教就像黑暗中的幽光,提供了另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復原之道。

聖嚴法師對生病的人開示:「把身體交給醫師,把命交給佛菩薩。」正是現代宗教試圖與此主流的、世俗化思考模式接榫的典型說法。但如何才算是把命交給菩薩呢?口中稱念菩薩名算不算?祈求悲憐救護呢?還是觀想自己就是菩薩?宗教療癒到底是想像的坦途還是曲折的幽徑?

看似尋常:一個極具普遍性的描述

我曾去探望一個病況嚴重、剛動完手術的病人,他雖然形貌枯索但意態安詳,手術後一直若有所思,子女原本擔心他意志更消沉,沒想到陪他安靜小坐片刻後,他突然興高采烈地主動談起他的手術經驗。

「開刀前一晚,我很擔心明天的手術到底會怎樣,翻來覆去睡不著;想到醫師叫我要好好休息,明天才有體力,就讓我愈緊張,向護士要安眠藥,她不肯給,只是好心地安慰我,說明天主刀的醫師醫術很好,隔床病友接口說,『對啦,聽說那個阿門的醫生真的不錯。』我聽了更鬱卒,心想慘了,我不信基督呀,明天真正穩死的。問護士能不能換醫師,她說不可能。我想我真是業障深重、逆緣重重。胡思亂想一通後,覺得走投無路了,只好求菩薩了。趕緊找出女兒給的念珠求觀音菩薩顯神通,就這樣一整夜睜著眼睛,說真的啦,嘴巴念,心裡煩惱到天亮。」

他停了一下,伸手摩娑戴在手腕處的念珠,吞了吞口水,帶著一抹神秘又自得的微笑繼續說:「隔天早上,我腳痠手軟、頭昏眼花,幾乎不需要麻醉就要昏倒在手術檯上,但我堅持要把念珠放在看得見的地方比較安心,大概還想和上帝來個仙拼仙;後來醫師來了,先站在那裡喃喃禱告了一下,我生氣地瞪著他說:『我佛教的喔!』結果他跟我說:『放心,我只是求上帝幫我把手術做好,你自己要求你的佛幫你復原。』我一聽,不知道為什麼,當場全身像通了電一樣,震動發麻到不行,一下子又突然放鬆了,像在雲上一樣輕飄飄地……醒來後聽說手術很順利,護理人員還說很少看到像我傷口這麼漂亮、復原這麼快的病人。」

「我想喔……」這個身體還衰弱不堪卻彷若背後有光芒的病人,安靜了一下,聲音由弱轉強,開心大笑下了結論:「兩個神的加持比一個效用大。」

在斷裂處交會:人與神重建關係

這個生病經驗,是相當典型的庶民信仰模式。病人感受到生病壓力時最先想要求助的還是現代救主──醫生,等他判斷醫生不再完全可靠時,傳統宗教才會進入他的意識,開始祈求更大能耐的神垂憐庇護;此時,有深刻信仰的醫師加速放大了這個初透的微光。

生病,像是身體的斷裂,在裂口處,宗教的幽光透出;這時候,如何稱呼神並不重要,好像不會游泳的人落水時,任何漂浮物都可以是依靠。因此,與常民生活中的普遍經驗特別容易相應,譬如佛教的觀音信仰,華人病者幾乎都能受用「永遠的慈母」的撫慰寬解;慰病時,「大悲水」從來就是最好的神聖禮物。

所以,儘管家人親友也許是宗教聯合部隊,各有所信、各有所求,只要善用「神我關係」的重建,例如利用祈禱、發願、梵唄音聲、佛像法器、護身符咒等,都能在陪病過程中創造出奇特的、既安身又安心的加乘效果。

人生雜誌2922【祈求的勇氣】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首頁 > 聖嚴法師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42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