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四集) 
2018/06/09 11:56:00瀏覽31|回應0|推薦0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灣  檔名:12-047-006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十二面,倒數第二行:

  【夫三歸五戒者。蓋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

  昨天我們在這裡學習,《涅槃經》上所講的四種大樂,寂靜樂、無苦,從無苦開始,無苦、寂靜、大知、不壞,這是很能夠吸引人的。古印度有沒有這個說法?有,雖有這個說法,可是沒有一個人得到。就像在中國,中國古德有說「真善美」,跟涅槃意思很接近,後人又加一個字進去,智慧,「真善美慧」。在我們這個世間誰得到?我們可以說,除了佛與法身大士之外,沒有人能證得。如果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這四個字有名無實,這是真的。所以佛法傳到中國,很快的跟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成一體,這是什麼?真實智慧。中國古大德識貨,一傳來全盤接收,立刻就融成一體,實在講是很了不起的一樁大事。在大乘經裡面,把涅槃跟三德祕藏融合成一體,「大是法身,滅是解脫,度是般若」,這就太明顯了,涅槃就是法身、般若、解脫,這是「三德祕密理藏」,這就是自性。跟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個意思。如來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智慧是般若,德是法身,相就是解脫,解脫就是自在,再說得詳細一點是善巧方便,這從作用上講,這是我們當人自性、當人自體。

  方等《般泥洹經》裡面,給我們講涅槃有八味,有八種法味,這也是我們學佛的同學應當要知道的。我們常講法味,這兩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古大德也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就是六道裡面人間天上說是滋味、美味,人間天上所有一切這些美味比不上法味。這怎麼說?世間滋味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把它概括,刺激,都是從外來的。五欲六塵刺激你的煩惱貪瞋痴慢,你認為這是樂,殊不知這樂中有苦。前面說過世間沒有樂,佛跟我們講真話,樂為壞苦,那種刺激、麻醉時間極其短暫,過後之後加倍的痛苦。不像法味,法味,淺而言之,《論語》第一句那是法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從哪裡來的?那喜悅從學習來的。學習什麼?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一定要搞清楚。你一定要懂得夫子所說的兩句話的真實義,這兩句話就是「信而好古」,這個重要,對古聖先賢有信心,喜歡,「述而不作」,完全依照古聖先賢教誨去做,為什麼?那個教誨是道,你能夠做到就是有德,你得到,得受用,這是有法喜。

  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講的法喜是圓滿的,大般涅槃是圓滿的,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八種法味,不是一種。八種法味,第一種「常住」,簡單的說「謂此涅槃之理,徹三際以常存,亙十方而常住,故曰常住」。你看這法味多濃!涅槃的理體,理如是,相還有例外的嗎?作用還有差別的嗎?沒有,一而三,三而一,理如是,相如是,用如是。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今天講的什麼?徹三際以常存,就是今天講的超越時間。不是說過去有,現在就沒有;現在有,未來就沒有,不是的。它沒有時間,它是真理,絕不受時間的限制,這句話用意很深。我們講現在有沒有?當然有,就在現前,問題就是你得證得。證得什麼?它常存,法身、般若、解脫就在當下,這是超越時間。下一句是超越空間,亙十方而常住,十方是四方、四維、上下,這超空間,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常住,這是真的,這就不是假的。佛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是虛妄的?它不是常住,它是無常。為什麼叫無常?它有生有滅,這就是無常,這就不是真的,是假的。佛法裡面真假它有個定義,永恆不變是真的,它會變就不是真的。譬如我們這個人身,人身有變,從出生、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它起變化,它不停,剎那剎那就在變,從生到滅,這是無常,這就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永恆不變,我們從這個定義上看,就知道我們這個身是假的。我們身邊所有一切萬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樹木花草無常,乃至山河大地也無常。現在科學技術很發達,我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去看太空,確實幾乎每天都看到新的星出現。那個地方原來沒有星,現在有個星出來,舊的星沒有了,從前那裡有星,現在沒有,這就是星球有生滅。佛法裡面講世界(星球講世界)成住壞空天天有,時時刻刻都有,星球太多太多了,距離我們太遠,我們肉眼看不見。所以叫無常。

  萬法無常,萬法是什麼?萬法是我們自性變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無常,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佛教給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別牽掛它,為什麼?你牽掛它,那叫迷惑,你迷了,你不知道事實真相。為什麼?它剎那變化,你決定得不到它,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佔有它,你要想得到它,那是你的幻想,決定不是事實。所以覺悟的人他得到解脫,他證得涅槃,為什麼?他曉得事實真相,他不放在心上。他對於一切萬法,他沒有佔有也沒有控制,也沒有希望得到的念頭,所以他心是清淨的,他心是定的。那個心是常住的,它是真的,其他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心是真的。我們在心上起了這層妄念,這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假的,這叫妄心,這不是真心。把這個東西去掉,真心就現前,真心就是此地講的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脫現前。這個東西一現前,大乘教裡面就說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雖然成佛,法身、般若你統統得到了,可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實報土、十法界還是會剎那剎那現前。雖現前怎麼樣?雖現前你已經跟它不發生關係,你完全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在這個階段,你像以往那些法身大士一樣,歷事鍊心,大菩提心現前,普度眾生。

  大乘教裡面佛還加了兩個字,「普度有緣眾生」,這兩個字很重要,沒有緣你度不了他。為什麼?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你沒有能力,他跟你沒有緣。怎麼辦?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廣結法緣,一面度有緣眾生,一面跟自己沒有緣的結法緣。結法緣就是通常用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跟一切眾生結法緣。十法界,上面從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諸位要曉得,他沒見性,下面到餓鬼、地獄、畜生,廣結法緣,你才能成就普度。菩薩廣度眾生,諸位一定要曉得,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什麼時候現、什麼時候不現完全是緣,緣具足就現身,緣不具足這相就沒有了。不是自己在做主,自己要在做主你就沒出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裡頭有我。十法界之外沒有我,不但是四相破了,諸位要曉得,破四相,四聖法界就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怎麼知道?在《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須陀洹,佛稱他須陀洹,他自己怎麼說?他自己不以為他是須陀洹。為什麼?自己以為是須陀洹,他就著了我相,「我證了須陀洹」,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須陀洹已經把身見斷掉,不再執著身是我,所以對立的念頭沒有了。小乘初果,我們不能不尊敬,雖然小小果,六道二十八層天都不能跟他比。二十八層天是有功夫,他是定功,他是伏住並沒有斷掉;小乘初果斷掉了,沒有這個念頭。如果提升到「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超越六道,那就明心見性。由此可知,破四相沒見性,到見性的邊緣,沒真的見性;四見破掉,才真的見性。所以我們講破四相是小乘,破四見才是大乘,法身菩薩。破四相就是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四聖法界破四相。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四見都沒有了,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

  所以時間、空間不是真的,沒這回事情。那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有沒有時間、空間?有。怎麼有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東西從哪裡來?從執著來的,從執著、從分別,執著重、分別輕,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我們能夠擺脫時空,你說多自在,這個法味多濃,真的生歡喜心,自性常存、常住。雖然常存、常住,有沒有這個念頭?沒有,你要是有個念頭那錯了。有念頭是什麼?你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還算不錯,你在實報莊嚴土,我們也稱它作一真法界,因為它不是十法界。如果這裡面再衍生出分別執著,十法界就現前。嚴重的執著,四聖法界就變成六道輪迴;更深層次的執著,六道裡面就又變成三途。這些事理,我們細心冷靜的去看現前這個世界,你立刻就能體會到,現前世界趨向是走哪個方向、哪個目標?三途。往三途這邊的移動速度很快,似乎沒有力量把它阻止,讓它停住,好像沒有看到有這個力量。這是什麼力?眾生的業力。

  第二「寂滅」,這是說「涅槃之理,寂絕無為,大患永滅,故曰寂滅」。這是第二個法味,寂滅,寂絕就是寂滅的意思,無為,你看無為都永離了,何況有為。大患是什麼?大患是生滅,十法界是生滅法,我們有生滅的念頭就有十法界。大乘教裡佛常講,「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這個境界是實報土的境界。為什麼?還有寂滅現前。寂滅就是無為,到寂滅也滅了,那你就真的回歸本源,還源了,你就歸到源頭。源是什麼?這個源是自性,就是我們這個經題上講的「妄盡還源」,有為、無為二邊統統離了,大患永滅,真的還源,回歸到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這叫寂滅,這個意思多好!

  第三「不老」,為什麼?「謂此涅槃之理,不遷不變,無增無減,故曰不老」。《般若經》上常講這四句,它沒有變化,大般涅槃沒有變化,它不是生滅法。在聖,它沒有添加一點;在凡,縱然在阿鼻地獄它也沒有減一分,不增不減。老,老是有變化,變化從哪來?全是從生滅心來的,念念不相同。人會變衰老,因為他分別、他執著,隨著年齡增加,執著什麼?執著老了,外面境界馬上就老化,真的境隨心轉。有些人年齡很大,精神、體力、容貌還不衰,這什麼原因?你可以去調查調查,去訪問訪問,這些人肯定是煩惱少、妄念少,心地清淨自在,沒有憂慮、煩惱,縱然有,很輕,這道理講得通,所以他不容易看到老化。還有不少人是未老先衰,四、五十歲的時候看起來就像老頭,就已經老化,這什麼原因?煩惱多、憂慮多,他身體自然就老化。我們細心觀察都在眼前,千變萬化。佛門、還有一些宗教修行重視禪定,它有道理。禪定,放下這些境緣,物質環境跟人事環境,放下攀緣、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我們說得更透徹一點,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更重要的是放下對立,養成心平氣和,你就不衰。

  第四個是「不死」,六道眾生沒有不怕死的,事實呢?事實裡頭確實沒有死。這裡說「謂此涅槃之理,從本不生,今亦不滅,故曰不死」。這話是講真話,從本以來他有沒有生?沒有,一切法不生。既然不生,哪來的滅?沒有滅。這個事實真相,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得最清楚,現象到底怎麼回事情?一切現象都是從心想生。念頭叫心想,起心動念,心一起、念頭才一動,整個宇宙就出生,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出現了。是不是真的出現?沒有,它比作夢那個頻率還要高,為什麼?夢我們能覺察。晚上做個夢醒來之後還挺清楚,能覺察,就是它的頻率不是太快,我們能夠意識得到。而起心動念的頻率太快,快到我們不能覺察,它真有,什麼人能覺察到?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八地菩薩,八地叫不動地。由此可知,菩薩定功之深,接近本性,本性是不動的。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在大乘教裡叫自性本定,沒動搖,自性本定。八地菩薩接近自性,往上去九地、十地,等覺是十一地,妙覺,四個位次,真的接近妄盡還源。極其微細的振動,他能夠感受到,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樣的振動。

  一秒鐘裡頭振動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八地菩薩能感受到,往上去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所以佛經有講「不生不滅」,就講這樁事情,生滅同時,也是講這樁事情,《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還是講這樁事情。它一生立刻就滅掉,你抓都抓不到,你還沒起念的時候,它的生滅不曉得多少次!懂得這個道理,一切法本來不生,所以它也沒有滅,哪有死!哪有這種道理?我們今天在六道,六道裡頭有沒有生死?說實在話,沒有,只是不斷的在換身體。真正明瞭事實真相,你心就定,你真能放下。你放得愈多,你證得愈深,煩惱慢慢消融,沒有了,智慧隨著增長。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我們今天放不下,是因為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應該要放下。放下不是難事,真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就是幫助自己提升,徹底都放盡,那你就達到究竟圓滿,妄盡還源了,回歸到常寂光,究竟圓滿。

  我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也可以說是在學佛前二、三十年,這些問題常常在腦海裡面盤旋,總是有疑惑。回歸到常寂光還起不起作用?還會不會倒駕慈航應化在六道?好像沒有。又聽古大德說了一句話,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留惑潤生」,也就是最後那一品生相無明他確實有能力斷,他不斷,為什麼不斷?留著這一分迷惑,來幫助十法界的眾生。就好像我們讀書一樣,我們讀到畢業班,確實有能力畢業,一畢業不就離開學校了嗎?學校就好像十法界,這個人慈悲,我考試故意不及格讓我留下來,留下來幹什麼?幫助同學們。以前聽到這個話點頭,這個有道理,諸佛菩薩證到究竟果位,他這一招顯示出他的大慈大悲,這一個觀念在我們學佛過程當中至少是三、四十年。現在搞清楚了,有沒有這個必要?沒有,不必要。那就是常寂光與十法界有沒有感應道交?肯定有。我們從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得到科學的證明,留惑潤生是古大德的方便語,教初學,初學人不懂,用這個暫時安慰安慰他,逐漸逐漸他就恍然大悟。就像佛經裡面說諸佛菩薩說法,黃葉止啼是善巧方便。叫小朋友不要哭,地上撿一片落下來的樹葉,這很值錢,是黃金,你可以拿去買糖吃,小朋友拿到樹葉就不哭,目的達到。到後來慢慢長大,大人做得沒錯,目的是叫我們不要哭,是不是真的假的不必去執著。這是階段性的,諸佛菩薩教化眾生階段性的多,這是隨順二諦說法,這隨順世諦,不是說是假話,方便,叫善巧方便。

  到你程度向上提升,再給你講真的,真諦,講真的給你說沒有生死。《中觀論》上講了八個不,「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所以大乘教裡面講「不二法門」,生死是二,來去是二,常斷是二,沒有二,所以才叫一。禪宗裡面所說的「識得一,萬事畢」,這就是什麼?宇宙之間只有一沒有二。那個一是什麼?一念,一念是能生一切法,能生萬法。可是那一念的時間很短,這一念沒有,萬法就沒有了,可是第二念它又起來。我們今天所看到宇宙的現象,是一念一念一念的相續法,還不能講相續,相續那是一成不變,它裡頭有變化,所以我們只能說是相似相續法。相似相續,絕對沒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找不到,相似相續。森羅萬象不可思議,這是什麼道理?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道理。像萬花筒一樣,理並不複雜,現相、作用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性德不可思議。

  所以學道的人,首先要曉得沒有生死,你對於生老病死苦的恐怖就能放下。相有,理上沒有;事有,理沒有;相有,性沒有,總得搞清楚、搞明白。真正通達明瞭,抓住一句阿彌陀佛,一句佛號念到底,這一生決定是圓滿成就。法門雖然無量無邊,我只取一門,取這一門這是智慧。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不但世尊介紹,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讚歎,這個讚歎就是大家一起介紹。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給我們介紹這個法門,那還有錯的嗎?你能夠接受,你能夠依教奉行,你真了不起,你真得到了,得到什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談的妙法,就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的理太深太深!大乘教裡常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還搞不清楚,我們能夠深信不疑,這種善根還得了嗎?徹底放下萬緣,知道萬緣不是真的,徹底放下,一心把阿彌陀佛抓住,你心裡面什麼樣憂慮恐怖全部都消失掉,都沒有了。阿彌陀佛就是大般涅槃,古德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第五個「清淨,謂此涅槃之理,安住清涼,諸障悉淨,故曰清淨」。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涅槃,我們很幸運,在大乘經教裡面得到世尊慈悲教誨,我們能信、我們能解、我們能依教奉行,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就是能證,就是證得了。在這個大時代裡,最為可貴的就是小道場,與外面隔絕;外面是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這小地方是清涼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的淨土,幾個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清淨不染,這個福報多大,稀有難逢,無比殊勝。自己要認識,要好好把握住,要做好樣子,在小道場修行成就,這是真正教化眾生。你今天給人說,人家不相信,人家說你迷信,到我們修成功了,我們自在往生,做出這個樣子讓他看到,他相信了,這是你真正慈悲,你真的把有緣眾生都度!你要不做出樣子來,他不容易接受;做出樣子,有善根的人看到恍然大悟。善根沒有成熟的,見到也相信了,做不到,業障障礙著他,能知不能行。

  我們在經教裡面,也常常看到世尊講親近善知識,我們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這個世間誰是善知識?我在這麼多年學習當中,也常常向同修們做報告,善知識有不是沒有,眼前我們找不到善知識,找古人。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很慈悲,也很謙虛,這是他老人家的德行,教導我們,他告訴我,「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這當然是謙虛話,五年之後,我到哪裡再去找善知識,找比他高明的?他介紹我他的老師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了,《印光大師文鈔》在,那個時候《印光大師全集》沒出來,在台灣流通最普遍的《文鈔正編》、《續編》,《正編》兩冊,《續編》兩冊,一套四冊,他老人家送我一套,告訴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每天讀誦他的著作就是跟他學習,對於老師有信心。老師的教誨能夠體會他的真實義,沒有把老師教誨錯解,依教奉行。印祖一生教學的綱領四句話,總綱領,「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在《文鈔》上常講,講了很多遍,我們守住這個綱領,就是印祖的好學生。

  以後我講《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我講了十一遍,最後一遍沒講完,最後是細講。我常常對同修們介紹,我們親近善知識親近誰?親近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一生不要改變,就是依照這部經修行,阿彌陀佛是老師,老師沒有離開我們,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在之處,展開經卷就接受老師教誨。我每天拜阿彌陀佛,身業禮敬;讀誦經典,持佛名號,口業恭敬;思惟經義,憶念佛的慈悲德行,特別是四十八願,這是意業相應。這樣念佛,同學不拘多少,三個、五個不少,印祖說不要超過二十人,二十、三十不多,這是現前正法道場。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正依照這個道理做,這一生沒白來,永脫輪迴,永離十法界,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無量壽經》我還會詳細把它講一遍,上一次沒講完,在新加坡講,離開新加坡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好像是講到「往生正因」,「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那是講一半的。

  講《華嚴經》是弘護正法,目的是希望正法久住。因為《華嚴》是圓滿法輪,無論是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華嚴》是它的源頭,諸宗是它的支流,源頭要是找到,大小、顯密、宗教你都能夠通達。我們是帶這麼一個頭,也是應同參好友的啟請。我講《華嚴》的方法很活潑,我遵循《華嚴經》裡面的教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麼?這一堂課兩個小時,一切是全部圓滿的《華嚴經》。一堂課裡頭,每一堂課可以連起來,每一堂課都可以獨立,經大、經太長,所以便利於縱然聽一堂的,他都有受用。我們才能夠真正的顧到廣大的群眾、廣大的同修,都能夠得《華嚴》利益。《華嚴》跟大乘不相同地方,心量大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那個心量是包法界虛空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與自性圓滿的相應。

  過去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提出一個簡單的修學綱領,我寫了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存心,要存這個心。學佛是這個心,弘法是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是這個心,日常生活也是這個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力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遵守佛菩薩、老師的教誨。看破是明瞭,真正功夫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有煩惱,你就不自在。為什麼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不要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身是幻色,心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身心世界統統都要放下,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四句偈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相說出來。它存在的時間「如露亦如電」,如露是講它的相續相,如電就是講它的生滅相,一秒鐘裡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比閃電還要快,閃電的頻率還沒這麼高。「應作如是觀」,我們要常常這樣觀照,你才真的能放得下。最後一個是真的,念佛。自在、隨緣,別執著了,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徹底放下。

  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不改變,四十九年如一日,這是真實智慧,這是大慈大悲。我們在這個世間,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樣子,佛是什麼樣子?佛教徒是什麼樣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做出來那就是佛的樣子,一生講經教學。佛教徒的樣子,你看看當時出家的這些弟子,在家的這些信徒,出家有出家的樣子,在家有在家的樣子。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做法?中國傳統的教育疏忽了,我們必須要從這個地方看起,要從這個地方開始。我們怎麼做?補習,把這門功課補出來,你才能如法。你要不補出來,你怎麼做?古人有句話說「事倍功半」,那還好聽!事倍功半,恐怕是事倍功一分兩分都收不到。補這個課重要,從哪裡補起?印光大師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這不能夠疏忽,印祖給我們啟示從什麼地方開始下手?從因果。你看他一生所提倡的,《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老人在世的時候,一生當中這三部書的流通沒有中斷過。一版印出來,那一版都是幾萬冊不是少數,流通出去二版、三版、四版,我看到是二十幾版、三十幾版,每一版最少都是一萬冊、兩萬冊,多的到五萬冊。所以我概略的估計一下,他這三種書,印的數量超過三百萬冊。

  我那個時候很震驚,一代祖師,佛經印的數量沒這麼多,為什麼這三種書用這麼大量來流通?現在是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因果能救世界。就像周安士講的話,「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佛門裡也不例外,佛門裡為什麼不老老實實修行?不相信因果。學佛的人如果深信因果他就會真修、真幹,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認真學習。不信因果,就把修行疏忽,這一疏忽,障難就來了。障緣、災難就現前,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三種書印祖既然是這樣提倡,我們要認真學習,要細講、要深講,把它當作普及教育來做,認真去做。利用現在的媒體、網路、電視、光碟大量去流通,能救世界,人人相信因果,三皈、五戒、十善真能做到。《弟子規》,聖賢教誨我們可以在四書五經裡面節錄經句來推動,四書五經的分量太多,我們把它編成節本,大眾化,普及大眾化,能產生效果。發大菩提心,依教奉行,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自自然然能得三寶加持。在這個世間推動傳統文化不容易,只要真心,障緣決定有,脫節這麼多年。所以社會大眾對這樁事情產生嚴重誤會,甚至於排斥,這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做得會很辛苦,決定得三寶加持,用清淨心做,清淨心能除障,清淨心跟性德相應,性德是大般涅槃。

  下面一條「虛通,謂此涅槃之理,虛徹靈通,圓融無礙,故曰虛通」。實際上講就八個字,虛徹靈通,圓融無礙,性德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真正發心去做,這一條跟我們講決定得感應道交。哪些感應道交?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護法的神靈,乃至於六道裡面的善神都會擁護。困難來了,你怎麼克服?克服困難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認真依教修行,困難就能夠化解。災難來了不要去應付,想什麼方法去應付那就錯了。災難來了隨它,我們退回來,退到念佛堂老實念佛,求三寶加持,事過境就遷、就變化。請佛菩薩來處理這是正確的,也就是我們可以不要管,只是念佛,事情讓佛菩薩來解決,讓佛菩薩處理;萬緣放下,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就對了。這八個字是感應道交的原理,心要虛,虛它就能徹,徹什麼?徹法界虛空界,心就能靈,靈就能感通。圓融無礙是真實智慧現前,一切障礙自然就化解了。

  第七個是「不動,謂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動,妙絕無為,故曰不動」。這裡面的八句,每一句裡頭實際上就是八個字,這一句裡頭:寂然不動、妙絕無為。我們要是碰到挫折,碰到困難、障礙、打擊,這是諸佛菩薩教給我們的妙法。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做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災難嚴重,這不是小災難,被歌利王凌遲處死。釋迦牟尼佛冤枉,沒有起一點怨恨心,寂然不動,妙絕無為,讓他去割截。我們想有沒有痛苦?沒痛苦,為什麼沒有痛苦?因為他寂然不動,所以他就沒痛苦。為什麼一般人身體被割的他有痛苦?他有執著、他有分別,所以他有痛苦。我們在王鳳儀的傳記裡面看到,那是個行善的善人,有一次他被冤枉,被公安抓去受了刑罰,用棍子打他,打斷四根棍子,那也是很殘酷的一個遭遇。他能忍受,他說打死算了,也不想活,打死算了,結果四根軍棍打斷,打的人都不忍心再打下去。旁邊有人告訴那個營官,告訴他這是個善人,他是被冤枉,就算了不再打他。他還跟著這個軍隊走了三十里路,讓人家看到的時候奇蹟,一般人腿打到這個樣子決定不能走路,兩個人攙著都不能走路,他不需要人扶,還能走三十里。

  這是什麼?我們想到他這樁事情,就想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決定沒有痛苦,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才能做得到;我們凡夫做不到,是執著身是我,身見沒破!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這個身見,我、我所統放下!妙絕無為,真正能做到如如不動。這是在一個動亂繁雜環境裡面,你得到法喜,妙絕。諸佛菩薩,這真正修行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當中,逆境、惡緣裡面所謂修忍辱波羅蜜,忍辱的妙訣就是不動心。決定沒有怨恨,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恩的心,對於造作罪業的人生憐憫心。他造這個業他會受果報,沒有不報的,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工作裡頭、處事待人接物,不是善緣就是惡緣,不是順境就是逆境,常常遇到的。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順境、善緣不起貪戀,永遠保持著心平氣和就對了,你在一切境界裡頭才一帆風順。

  最後一條「快樂,謂此涅槃之理,無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滅之樂,故曰快樂」。沒有生死逼迫之苦,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幻有而不是真有,包括我們自己的身,身心都是幻有不是真有。所以不要執著,沒有執著,苦就沒有。有真常寂滅之樂,那是什麼?那是自性。真妄不二,這個身相、萬法是幻相,幻相沒有離開真性,離開真性,幻相了不可得,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你要認得很清楚。對於真要掌握住,對於妄不放在心上,就是於妄的這方面決定不起分別執著,要遠離分別執著就對了。離妄就是真,我們的題目上講「妄盡還源」,還源是真的,源是真性,真實智慧,真實的德能相好,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脫統統現前,你怎麼不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個形象就是學佛最好的樣子,就能夠攝受一切眾生。

  涅槃八味,八種法味,我們在初學的階段當中,雖然沒有契入境界,這八種要是常常能想到、能讀誦、能記住,在日常生活當中遇著境緣,無論是順、是逆、是善、是惡,統統都能得自在,自在隨緣。就會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好樣子是守本分,安分守己,安於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崗位。我是什麼身分,我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好樣子,身分隨時在變,無論怎麼變法,好樣子不變,好樣子是什麼?好樣子的標準德行。我們學佛,如果依照我這幾十年來,我守住的原則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個原則。在一般我們的老祖宗教導我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不變的!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無論是哪一個行業,守住某一種的本分,原理原則決定不變,這性德。關係很清楚,關係是五倫,處理關係是五常、八德,在中國這個社會,老祖宗千萬年的教誨沒變過,是真理。為什麼?它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德能,正是佛所講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表演出來在這個事相裡頭,這是現相,德相,那你就是把這些德行做出來了。

  佛法裡面一般講三皈、五戒、十善,我們淨宗還加上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我們要把它做出來,做出來人家看那個德相,跟這個相應,所以佛法不複雜。我在美國那麼多年,我們有個老朋友印海法師,有一天他跟我聊起來,「淨空法師,你提出來的東西簡單,就是五個科目,很好記。」愈簡單愈好,淨宗學會提出這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很好記。要求自己認真把它做到,古人都能做得很好,現在我們要求自己還是做不好,那就什麼?我們把根忘掉。如果有《弟子規》的根,《感應篇》的根,就做好了,決定不輸在古人之下。所以最近這許多年來,我特別提倡道的《感應篇》,儒的《弟子規》,佛的《十善業》,這是傳統文化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三個根,我們這一代人都疏忽,上一代沒教我們,上一代沒教好,更上一代也疏忽了,我們要懂得,這個原因很長、很複雜。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一直到現在動亂不安,沒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這個根就失掉。這是我們今天社會動亂,我們生活這麼苦,根本原因之所在。要拯救,除了再把它找回來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這一定要知道。學佛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佛就學不好,就不能成就。世間各行各業要想成功發達,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基礎太重要,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aid=11235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