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前一條講的是「不能離相,不求佛慧」,這一條講的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這是修行的原則,若有違犯,則不能超越三界,充其量只能享三界有漏福報而已。世間大富大貴之人,都是前世修行,但未能滌除心中的情執,故而感人天之福報。因此,真正修學佛法,超越輪迴,一定要改往修來,洒心易行,無論修的是大善、小善,決不能取相分別,更不能執著,心地永遠保持清淨,永遠只記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其他一切滌淨。 「作大福田」。『作』比「種」還要殊勝,「種」是自己種田,作是讓一切眾生來種。譬如布施財物,供養三寶,這是福田。如果我們建一個道場,就是「作大福田」,讓許多眾生都來種福,道場愈大,福田就愈大。再譬如我們孝養父母是福田,如果我們辦老人院,就是「作大福田」了。類似這一類的慈善事業,都是大福田。誠心誠意,盡心盡力的去做,但是不能「取相分別」,否則就會處事不公,心也就不清淨了。心不清淨,做事不公平,如是修善,「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六十、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當孝於佛」,『孝』是孝順,我們如何孝順佛陀?順從佛的開示、教誨,依教奉行,心同佛、願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德同佛,與佛合而為一,這就是盡孝於佛。 《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孝道圓滿之相。在本經就是平等心、覺心,這是孝。有分別、有執著就不平等了,離開一切分別、執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這時清淨法身就現前了。孝心也從此而生,在事相上表現的是平等心、大慈悲心,大智慧、大慈悲心就是孝心起用。 「常念師恩」。『師』是善知識。佛滅度之後,有歷代祖師大德的承傳,我們才能得聞佛法。因此,我們要常念佛,以及歷代承傳佛法的諸大善知識之恩德。如何才能報恩?要奉行老師的教誡,並發揚光大,就是報師恩。佛的本願是教導我們「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我們要盡心盡力認真努力去落實。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如是行持,就是真孝於佛、真念師恩。此地講的「當令是法久住不滅」,也是特別指本經念佛往生的法門,我們要認真奉行,盡心盡力宣揚,莫令斷絕。 「當堅持之」。『堅』是堅決保持。堅決保持我們的信心、願心,努力推行佛教育的工作。 「無得毀失」,『毀』是毀壞,『失』是喪失。這有兩重意思,一是我們錯解經義,修學不如法,毀失經法。二是依自己的世智辯聰,流通不如法,使接觸者產生誤會,而不能往生,此亦是毀失經法。因此,我們自己要如法修學,還要能如法流通,才不致使諸佛如來、祖師大德之教法,毀失在我們手上。 <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