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13)十六、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
2009/09/18 09:10:20瀏覽1174|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13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13) 

淨空法師1993/8講於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十六、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植眾德本」,就是積功累德。「本」是根本,能生萬德,能生的才是根本。淨土宗的德本,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專修淨土,二六時中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幫助我們真正做到內不動心(內不起煩惱),外不著相。實在講,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內不動心、外不著相。

但是一切法門中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是念佛法門,念這一句名號,有阿彌陀佛及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威神加持,這是其他一切法門與這個名號功德不能相比之處。

「不計眾苦」,是一切苦難不要計較,逆來順受。苦難都是過去今生所造不善業的感召,我們了解因緣,就會甘心情願忍受,怎麼能怪人!我們如何面對現實?不要計較,專心念佛。

「少欲知足」,欲望很少,能知足,就會減輕煩惱。每一天三餐飯能吃得飽,衣服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能遮蔽風雨,足矣!知足常樂。你知足,你求的就少;求的愈少,愈自在、愈快樂,真正能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比神仙還快樂。心得定,才能達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衣食住行都要簡單,簡單是長壽之道!古人常言:「病從口入。」現在很多人得奇奇怪怪的病,這些病都是從飲食而來。過去大陸上一些農村鄉下人,粗茶淡飯,健康長壽,這就為我們作證明,愈是單純的飲食,愈是健康長壽之道。因此,心清淨,沒有什麼妄想,生活規律,飲食簡單,少欲知足,就是健康養生之道。

「專求白法」,黑就是惡,白就是善;古印度人用黑白,中國人習慣講善惡。「專求白法」,就是專求善法,一心向善,一意向善。何謂善法?何謂惡法?佛說,凡是自利都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善。何以為自己是惡?三界六道輪迴是由「我執」而來,換言之,念念有自己,念念為自己,就變現出六道輪迴。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就是「我執」破了。所以,「我執」破了,輪迴就沒有了;「法執」破了,就明心見性。法執就是所知障,我執就是煩惱障。有「我執」就有煩惱,有「法執」就有無明,所以破我執就超越生死輪迴。

如果念念想自己,「我執」天天加重,怎麼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佛教我們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利益大眾,逐漸把自己淡忘。起心動念所做所為,為眾生,不要想自己。眾生有福,我這一生也有福,因為我也是眾生之一。同理,眾生有難,我也免不了。因此,起心動念想眾生,盡心盡力幫助眾生,就是「專求白法」,也是「惠利群生」。惠是惠施、布施;利是利益眾生,捨己為人。

「志願無倦」,求取善法,捨己為人,不疲不倦,認真努力,替眾生服務。我的身體健康長壽,眾生有福;我夭折、短命、死亡,眾生沒福。身體與自己不相干,與自己沒有利害得失,身體是用來做利益眾生的工具而已,這就得大自在!一樁好事做圓滿了,自己沒有功;做失敗了,自己沒有過;沒有功過,利益是屬於大眾的,所以志願就無倦了。

「忍力成就」,成就菩薩六度的忍辱波羅蜜,難忍能忍。當然還得要有真實智慧,有真實智慧才知道利益眾生。雖然是一樁善事,也有機緣、程序、先後次第,必須要有耐心才能成就。正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菩薩的「六度」中,忍辱度是成敗的關鍵。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119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3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