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開始=======
從石斑魚事件省思水產品安全
(中廣新聞網張佳琪報導)
石斑魚含孔雀石綠事件爆發至今,已經快半個月,市場買氣仍然無法完全恢復到事件爆發以前,顯示消費者對於水產品的安全問題疑慮很深,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國外抓到我國輸出的水產品有違禁藥物,早在前年,台灣外銷到歐盟的吳郭魚,就被歐盟檢出過禁藥「硝基夫喃」和「氯黴素」的殘留,不但貨品當場遭到退運,歐盟並且宣佈禁止台灣鯛輸入,國內吳郭魚養殖因此進入產業寒冬,險些崩盤,一直到今年才又重新打開歐洲市場。
水產養殖相關學者,對於這一回被香港驗出孔雀石綠殘留,並不感到意外。
農委會方面經歷過台灣鯛事件的震撼教育,這次因應速度確實有改進,但,到底造成孔雀石綠殘留的關鍵原因是什麼,主委李金龍至今還是交代不清楚原因,李金龍說,「現在問題也在追查中,是不是養殖戶自己用孔雀石綠,還是運銷過程中販運商為了擔心擦傷用的,還是不知名的來源污染養殖池,來源的追蹤要花一點時間」這種新聞過了就慢慢來的心態,遭到學界的詬病。
長期關注養殖漁業用藥情況的海洋大學教授「江福松」就表示,事件爆發後,重新檢驗,讓合格的石斑掛上身份證上市,不合格要求改善,都只是短期的措施,
真正治本的方法,是仔細追查孔雀石綠的污染來源是不是養殖業者投藥,或是飼料的污染,或是養殖環境的問題,或是運銷上使用了孔雀石綠,江福松說,「做飼料的全面檢驗,其次,做養殖場的環境檢驗,包括水源、底泥的檢驗,看看是不是已經遭到附近工業區或是過去累積的污染,第三個是活魚運輸設備,包括卡車、活魚運搬船,都必須進行檢驗,找到問題的來源,看看是不是環境已經惡化到如此」。
他表示,過去他曾經在台灣鯛的飼料中,發現飼料已經被污染,很擔心,石斑魚的藥物殘留,也是因為飼料,江福松說,「去年我們曾經在台灣鯛的藥物殘留試驗上,追溯到原來飼料,已經遭到孔雀石綠污染,但飼料場不知道,養殖業者也不知道,但在魚鱗上驗到殘留,就是因為飼料原料發生問題,這和養殖業者及環境沒有關係,這都必須釐清」。
漁業署處理問題水產品的牛步,也讓署長謝大文在立法院吃足苦頭,在野黨立委罵,執政黨立委也看不下去,立委柯淑敏就痛批,合格石斑上市當天,謝大文連條魚也不買、不吃,又如何說服得了一般民眾,石斑魚是安全的,柯淑敏說,「你既然人已經到場,就大大方方吃一口有什麼關係,就說如果有辦法現煮就吃一口,或是當場買一條回去,業者也會很高興啊,也會認為自己的魚就是沒問題,才會連署長也願意吃」石斑魚事件才剛剛和緩下來,又爆發毒鴨蛋事件,學界只能疾呼,農委會真的該痛下決心,找問題的根源,從源頭解決,保障合法經營的業者,揪出害群之馬,並且也應該修法重罰亂用違禁藥品、心存僥倖的業者。
=====轉貼結束=======
因為很好奇石斑要加孔雀綠的原因,所以特地上網找找相關新聞,找到這篇覺得寫的很好,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看了上述報導以後才知道,原來環境品質很差,相對的養殖業也面臨很多挑戰,
如果漁業署有派人深入發掘添加孔雀綠的背後原因,幫忙找出替代解決方案的機率相對可以提高,
畢竟總要對症下藥才可以藥到病除,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多吃冤枉藥多做白工反而對事情沒幫助。
政府檢驗掛保證的石斑還是出現孔雀綠,表示檢驗鑑定流程需要檢討,
不是只要請商家把魚送來驗就好,這樣會出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話說回來,
近海漁業的衰敗漁獲量大減導致漁民生活困苦,
很多漁民都已經忍痛把吃飯傢伙送給大海當作人工魚礁,
因此
我是這樣提醒自己,
海洋資源已經越來越少,盡量不要再吃魚了。
大自然的反撲力量,相信大家都已了解。
不要因為人類的關係而讓海洋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