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言文欣賞----傷仲永
2011/07/26 13:23:58瀏覽1219|回應1|推薦17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使學。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語譯:

金溪縣人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出世到五歲,從來沒有見過紙、墨、筆、硯,有一天突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覺得很奇怪,便向附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立刻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題目。詩寫的是奉養父母,團結族人之類的意思。寫好了送給地方上才學優秀的讀書人傳看,評定好壞。從此以後,隨便指什麼東西要他作詩,馬上寫成,詩的文采和義理都有可看的地方。縣裡的人個個稱奇,逐漸地對他的父親有些禮貌,捧他為賓客,有的甚至拿錢給他,要他帶兒子來當場表演詩藝。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領著仲永四處拜訪縣裡的人,到處趕場獻藝,不讓他好好上學受教。

這件事情我耳聞已久。仁宗 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鄉,在舅舅的家裡見到他,十二、三歲了,叫他作詩,作得卻沒有過去所傳說的那樣好。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家鄉,再到舅舅家,問起他時,據說:「已經平凡得跟普通人沒有兩樣了。」

對此我頗有感觸:「仲永的通曉穎悟,是得自先天的好資質,他這種天賦才華,比一般有才能的人好得多。最後還是成為普通人,是因為後天受到的教育培養不夠的緣故。像他天賦的才能是這樣的優異,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培養,尚且成為普通人。今天那些沒有天賦才能的人,本來就是普通人,後天又不接受教育培養,恐怕連成為普通人都不可得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a61224&aid=5462915

 回應文章

若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傷仲永
2011/07/27 08:42

此乃說明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要盡最大責任

孩子也須努力 光靠天賦一定是不足的

anna24(anna61224) 於 2011-07-27 09:19 回覆:
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