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09 22:46:33瀏覽1173|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42片_台南同義宮_99/09/11__心銘4 (感謝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這一年的中秋(99年)活佛老師送我們很多禮物,就是性理心法,要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比較小包的是可以看的DVD,比較大包的是可以聽的CD,希望各位都能夠拿回去,自己可以聽、可以看、可以收藏、又可以傳宗接代,又可以贈送給親朋好友,就是希望各位多拿,我們會一直寄下來。上個禮拜各位有拿嗎?有的還沒拿大概數量一百套左右,因為台北前賢都很辛苦都一直再燒錄,那一套CD的話八十幾片,DVD有四十幾片(到41片整部六祖壇經是44片),很好收藏要看很容易找得到,很理想各位可以多拿。 上個禮拜講到「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冥心入理,就是把我們凡塵所用的心都讓它泯滅,然後真的進入真理世界,這個很重要,我們在凡塵大部分都是在外面形相,沒有走入真理世界,我們要把凡塵用的心都讓它不見,進入真理世界。 ◎「開目見相,心隨境起」 我們眼睛一打開以後,見到外面的形相,心就隨外面的形相、外面的環境,然後就起心動念,我們這是一種習慣性,我們要了解這個心已經是外放。 ◎「心處無境,境處無心」 我們要修持的方向就是要心處在無境,處就是地方所在,處理的意思。我們心要處在無境(就是不要被景相左右,心不要外放)。境處無心,環境地方所在都沒有我們的心。我們修持要了解心跟境一如,各位都還記得嘛?「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歲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我們能夠背熟的話,就容易做。心跟境,所有的境都是我們的真心,所以就沒有分別心,心境一如;不犯思惟就是我們不要起心動念,這樣心境一如很理想,整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比較深一點喔,聽熟了沒有?有一點點了,因為時常說,真理不容易,我們要了解以往都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我們要明心見性都不太容易,現在只要我們有心追求,然後時時刻刻都能夠迴光返照,這樣就容易進入真理世界,我們一進入真理世界跟佛都一樣了,就沒有差別。 所以我們現前一念已經億萬年,非常久的時間,那我們就在日常生活之中體會「不要有三心」,過去心已經過去了不要去想,未來心也不用策劃,現在心不住,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我們就跟佛一樣了,都在真理世界,那現前的一念就具備萬萬年,就在我們眼前萬萬年都具備。在生活之中我們就是要做,要做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落入凡塵?為什麼有現相呈現?就是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因為有念(念就是業),這個業促成我們在凡塵現相,那我們要回歸到本位都是佛、都是菩薩,我們一定要把妄念先去掉、都沒有了,沒有妄念以後,我們生因(會出生在凡塵的因)就沒有了;那假如我們都一直妄想不斷,那我們就六道輪迴不絕,沒辦法離開。各位都不知道這個利害關係喔,啊~我頭腦在想跟我們六道輪迴哪有關係!有沒有關係?不但有關係,而且還很大! 所以後學都跟各位說,我們在日常生活假如有空閒的時候,就盡量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前賢那個呈現的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那個呈現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那我們一定要認識,就是這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成佛的。各位認識了沒有?很多人都惦惦(台語),都不敢回應,可能稍微有體會,還沒有那麼正確,這個一定要做,我們修道最重要就是要摸到根源,老前人時常講「摸到根的成仙作佛,摸不到根的瞎修行」,那我們一定要摸到根,這個根源不會很困難,萬緣都放下,什麼緣都不能有,然後一念不生,那個時候那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成佛就是這個在成的,一定要認識喔,要啟發,我們只要肯時時刻刻這樣做:「都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只要你有空閒就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你的體會就會愈來愈深,然後做的時間假如愈長的話,我們就可以培養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有了,般若不是我們有身體以後學來的,我們學的是聰明,聰明就是不肯吃虧,我們在凡塵凡事都不肯吃虧的話,我們會把浩然正氣都消耗掉、都用掉了,所以聰明的人我們台灣話叫「奸鬼」,聰明的人就是要佔人便宜不吃虧,這樣就比較奸詐,所以聰明的人會把我們人最重要的浩然正氣用掉。 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只要我們都是按照本分,按照本分給人家看起來傻楞楞地(就是呆呆),所以呆才會當神,聰明的人奸就變鬼(奸鬼),對不對?不同意啊!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塵都是這個樣子,假如我們太聰明了一點虧都不肯吃,這樣的話我們等於人格都不健全,這樣不好,我們一定要按照本分,按照本分做的話看起來是比較憨厚一點、比較傻楞楞地,可是那個都沒有消耗我們浩然正氣,所以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學習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因為吃虧的時候浩然正氣都上來了,那所有第三度空間這一些幽冥鬼魂、魑魅魍魎、凶神惡煞最欽佩的就是我們的德,德重鬼神欽(鬼神都很欽佩),他雖然是凶神惡煞、幽冥鬼魂,可是他都會保護你;假如我們太聰明了,那一些東西都會跟我們作對,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被他揍一拳,尤其魑魅魍魎(台灣話叫摸神)鄉下地方比較多,現在是人煙稠密比較少。 以往後學小時候,時常會有魑魅魍魎捉弄鄉下人,我們鄉下有種竹筍,然後竹子長高忘記挖掉,魑魅魍魎會把竹子倒在路面,你不能跨過竹子,你跨過去的時候竹子會翹起來,你人就倒下,那個就是魑魅魍魎在捉弄。各位有沒有聽過?有的有、有的沒有,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事,跟他講他會說哪有這種東西,老一輩的就會知道。魑魅魍魎會把人帶到墳墓旁邊吃牛糞,因為後學的弟弟就曾經有這個經驗,那我們就他講你怎麼那麼笨,那個牛糞你也要吃,他說不是耶,他吃的時候是麵,不是牛糞,是他的錯覺他看成麵,吃實在是吃牛糞。那為什麼會被魑魅魍魎拉到那個地方吃那個東西(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夢遊、夜遊症),就是魑魅魍魎再帶,那個時候我們認識那個人,你要大聲的喊他叫他,他就會驚醒,驚醒的時候魑魅魍魎就離開了,就沒事了。所以在北部報紙也曾經登過,被魑魅魍魎拉到新的墳墓,很有力道的把人家棺木(五吋釘釘著)打開,屍體還沒腐化,就拿肉起來吃,這個時候你看到不要叫他,你叫醒他會嚇死,不可以叫他,你知道以後你不能叫他,因為那個不是他的力量,他拉開棺木不是他的力量,是魑魅魍魎的力量。所以在凡塵浩然正氣很重要,只要你有浩然正氣都沒有這一些事,因為我們人在凡塵都是貪現象、都是不肯吃虧,所以這一些就會產生。假如我們家裡有人有夢遊,我們就要注意,當他要初去的時候,就要喊他,讓他清醒,清醒的時候魑魅魍魎就離開了。因為後學小時候,弟弟有吃牛糞以後,我們就會注意他的行為,我們鄉下的門是兩片,中間有門閂,他又拉開要開了,後學的祖母就叫他的名字,他就清醒過來,就好了,魑魅魍魎就走開了,以後就沒事了。 我們要了解這個就是我們平常不累積善,沒有善才有這個相呈現,我們累積了我們自己培養善心,然後我們也盡量幫助眾生,這樣的話浩然正氣也有、善也有,這樣那一些不好的事,三度空間不好的那一些都不會危害我們。所以各位前賢,假如我們到比較生疏偏僻的地方,回來的時候會感覺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檢查不出來,醫生說你什麼都正常,可是你人很難過,那個就是被無形揍打,已經受傷了,這個都沒有形相,醫生再怎麼檢查你的器官都正常,除非累積一段長的時間才會呈現器官不正常,我們要去掉這一些就是「要行功立德、要做好事」,自然這一種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我們都很少研究,因為後學在還沒求道之前有十七年在後天廟當乩童,所以會了解比較多這方面的事情。所以後學都鼓勵各位一定要行善,我們累積善讓善能夠生根,有善根了,善根可以成熟,善根成熟了我們就會遇到善因緣,所以各位就可以看,我們能夠研究最上乘佛法,又能夠求道、又能夠修持,是不是很不一樣,這個要很多因緣:「祖先有德、我們自己有修、因緣促成」,我們才能夠修到有成就,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我們性理心法都是最上乘佛法。 所以我們老師送給我們,現在都已經集成很好收藏的,可以傳宗接代,我們送給親朋好友,就對他講:你想不想成佛?想成的話就拿回去看、拿回去聽,就可以成佛了,只要有心都可以成就,這個是我們活佛老師送給我們最好的中秋禮物,大家一定要踴躍的拿,想不想拿?(想),現在已經放在後面,DVD有一百多套,CD也大概有一百多套,下個禮拜也一樣會再寄下來,台北前賢很辛苦,一套CD裡面八十幾片,要一片一片燒錄,DVD比較少,歡迎各位一定要拿。 心處無境,境處無心,就是心跟境都要融成一體,這個是我們修道證悟本性以後,都成仙作佛回歸本位,心跟境就已經一體了,所以沒有分開。 ◎「將心滅境,彼此由侵」 我們要把心來滅掉外面的形相,這樣形相會侵入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會跑到形相的表面上去,就彼此都會侵略,就把它分成:心是心,境是境,分成兩個。所以我們不用做那個笨功夫。凡塵很多都在參禪打坐,他們就是在做這個功夫:「將心滅境」,就是我們打坐了以後,把外面的所有一切都盡量的滅掉,連我們念頭也把它滅掉。我們了解,六祖講:「惠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臥輪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為什麼六祖說不斷百思想,因為百思想就是我們真心佛性功能作用,我們上個禮拜有講,我們能夠起心動念,是誰在起心動念?(佛性),就是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要認識佛性本體很容易:「只要我們了解起心動念的是誰?那個起心動念的就是不生不滅的真佛性本體」,這樣容不容易認識?(容易),我們都以為是頭腦在起心動念,各位前賢,頭腦不會起心動念,頭腦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假如頭腦可以起心動念,我們一口氣不來,不是頭腦都還在嘛?可不可以起心動念?一口氣不來就是人死掉的時候,還有沒有辦法起心動念?(沒有),就已經沒有辦法了,所以起心動念就是佛性本體。 各位前賢我們差別在哪裡?我們差別在起心動念以後,沒有迴光返照來看起心動念的那個本體,而是說起心動念的內容,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內容,我們都跑到內容裡面去了,所以才產生很多喜歡討厭、很多事情煩惱就全部出來了。這樣我們夠不夠聰明?實在不夠喔,所以要學聰明一點! 所以起心動念的時候先要了解:『啊!我起心動念了』,這一個發覺很重要!因為我們發覺起心動念我們可以控制念的內容,那我們不知不覺的話,會一念接一念,念會連續,所以才叫心行(心在走,我們都一念接一念)。所以我們到達最殊勝的道理就有兩句話:「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就是能夠講的已經沒有辦法描繪了,所以沒辦法說,要用領悟的,領悟的才能夠到達的境界;心行處滅就是心一念一念,你怎麼去想都想不出來的,處就是地方所在,我們心一念一念的地方所在全部滅掉,就是很殊勝的真理要靠領悟。所以先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們讓它時間久一點,就是能夠如哺、培養、茁壯長大,自然浩然正氣、般若妙智慧全部都具備。我們有般若妙智慧就能夠離相(離開所有形相),我們現在很容易住相就是因為沒有般若妙智慧,所以很容易住相;我們有般若,人家欺負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點也不會生氣,為什麼?因為已經看到實相、看到源頭,看到罵我們的人他很不明理、他很迷昧,這樣的時候生不生氣?(不生氣),就不會生氣,因為有般若妙智慧能夠看到實相、能夠知道來龍去脈,所以很理想,我們生活在那種狀態之下就等於是天堂一樣,眼前當下就已經是佛了,不用再另外追求,我們要自己努力。不像凡人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跑到境,然後境侵入我們的心,讓我們都沒辦法清淨。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心寂境如,心已經到寂(就是寂滅,如如不動),我們本來真心就是如如不動。我們妄心很會動,我們都知道我們日常用的心都是妄心(識心就是妄心),因為它都生滅不同,所以都是妄心。我們真心是如如不動,各位都還有印象嘛?後學都用照相機原理來說,我們真心如如不動,因為我們有真心的如如不動,所以我們看所有萬象都很清晰,所以我們要知道,喔!原來我們佛性是這麼寬廣、這麼奧妙,不侷限在身體,而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非常大的、非常廣泛,所以我們要認識,心已經進入寂,就是如如不動了。 境如,境就如,所有的外相(外面的景相),都已經進入如(真如),真如就是一體了,跟我們的心已經合在一起,所以心寂境如。不遣不拘,就是祂不來不去,我們不侷限祂、不拘束祂,也不派遣、也不要祂到哪裡去。 ◎「境隨心滅,心隨境無」 境跟心已經合在一起,我們了解,境就是色法,心是心法,心法跟色法已經融成一體了,心色已經合一,最理想的狀態。 ◎「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兩處,沒有境、沒有心,兩處都已經不生,已經合在一起;這個時候進入寂靜虛明,虛明就是我們佛性本身發揮祂的光明,已經都呈現,沒有形相,我們佛性沒有形相,可是祂本身俱備光明。 ◎「菩提影現,心水常清」 菩提就是覺;影現,覺的邊被我們摸到了、我們看到了,整個菩提、整個覺我們都能夠體會。各位能夠體會菩提嘛?覺,只要我們覺了,時時刻刻我們都體會那個覺,那個叫菩提影現。心水常清,我們心就好像水一樣,我們起心動念就好像有波浪、波紋,水有波浪我們就沒辦法看清水底下的景相;那水常清的時候沒有波浪,我們可以看到底下的魚在游 ◎「德性如愚,不立親疎」 培養我們德性,從道直接發揮就叫德,道德,道是體,德是用。所以我們整個用出來都從佛性本體發揮,從佛性的本體發揮整個都叫德,然後我們要一直培養這個德,那這個我們要做的時候,如愚(就是比較傻楞楞地、笨笨的)。我們一般呈現在凡塵都是聰明相,要我們表現傻楞楞的大概不容易。各位喜歡聰明相還是喜歡傻楞楞地?(聰明相)喜歡聰明相啊?你喜歡跟聰明相在一起啊?你喜歡被他欺負啊?還是跟傻楞楞的在一起最好了,那個不是說什麼都不懂,而是說很守本分,他心地不會都是黑的。各位前賢我們心地是什麼顏色?(彩色),哈,是彩色的喔,不是白的喔,那彩色就包含非常多了,各位前賢都是彩色的嘛?承不承認?要稍微考慮一下,到底是不是彩色的,因為它包含太多了,黑的也在裡面,那黑的好不好?(不好),那個負面的是絕對不好。所以德性如愚,愚就是比較老實憨厚,我們跟人相處都是希望跟憨厚的人在一起比較實在,不會說被賣了還不知道。 不立親疎,我們建立這個德性就是沒有分別心,親疎分別的話,我們就會有喜歡討厭,有的就比較親近,有的疏遠,這樣分別心太濃厚,我們生滅的範圍就佔據比較多,那我們佛性是不生不滅,所以我們盡量接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沒有情緒、沒有喜歡討厭。各位前賢喜歡討厭的心濃不濃?(濃),這個還蠻誠實的。凡人就是這樣喜歡討厭都會很濃,所以就有取捨,取捨就有行為,行為就造業,業因形成就要受苦,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又怨天尤人,都會想說為什麼是我在受苦不是別人,是希望享樂的是自己,受苦的都是別人,對不對?(對),真的很誠實。 ◎「寵辱不變」 受寵跟受辱是兩個極端,一個是被稱讚、一個是被辱罵,兩個極端都不變,表示我們內在有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依賴,我們依賴自己佛性本體,所以不管外界的褒揚、外界辱罵都不影響。我們被稱讚的時候都飛上天了,被辱罵的時候就很生氣,臉紅脖子粗,所以我們就是活在別人的環境之中,沒有活在自己的佛性本體之中。所以寵辱不變,不管是人家褒揚也好、是人家辱罵也好,都不改變我們自己的立場,自己很堅定、很篤定,就是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不是要正信調直,正信是相信什麼?(相信自己可以成佛),相信自己本身就是佛;調直,我們把所有彎彎曲曲的心都調直,都變直心,直心就是道場,整個都率性而為。各位前賢我們要使小龍行走的時候都是直的,要怎麼辦?小龍行走的時候都是彎彎曲曲,那我們的心就像那個(都彎彎曲曲),我們要它直的時候要怎麼辦?用什麼方法?要小龍走直的有一個方法啊,我們家裡有水管,你讓小龍鑽進去水管,小龍一定是走直的,小龍走直的才能走啊,若彎彎曲曲小龍能走嘛?不能走了對不對,所以你看有方法的。 所以我們要用方法使我們的心也一樣行直的(調直),讓它直心。那要用什麼方法?(萬緣放下),喔,這個倒很會用,萬緣放下心就會直了嘛?萬緣放下是起發佛性。我們要使我們心直就是用戒律,要用戒律來規範,「就是不能起心動念,不能有負面的念頭」,那規範了我們會習慣,只要稍微動了不正確的念頭,馬上會停止,就不會一念接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戒律來規範自己的念頭,把心都能夠調直,直心的話都是道場,整個都率性而為,就符合真理,這樣不會造業就很理想。所以寵辱不變,就是不被外境改變。 ◎「不擇所居,諸緣頓息」 不擇所居,就是不選擇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所在,就有隨遇而安的意思(不管處在什麼現象之下,我們心都能夠安)。那為什麼能夠隨遇而安?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整個都在真理之中,所以不管遇到什麼現象、遇到什麼樣的景象,我們都能夠安心,所以只要心安就能夠平安。心安了,各位前賢我們心為什麼安?就是因為我們的良心呈現,良知良能都在,我們為什麼感到心不安?因為所做的事情違背真理,我們會感到心不安。當我們做一些事情是違背真理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心不安?(會),一定會,所以感到心不安的事就不要做,那一定不合真理,那我們感到心安就做,心安就平安,一定都是平安,都跟真理想合。不擇所居隨遇而安,不選擇我們居住的環境,因為古時候很多都會逃到深山裡面去修,那個就是選擇居住的地方所在,那我們不管是什麼現象,我們隨遇而安,都能夠非常的舒坦。 所以古時候的聖賢,為什麼起心動念都是天理跟隨著?因為他們居住的環境很簡陋,都是草茅蓋成的屋頂,所以人心跟天心都相通。我們現在在都會區住的環境都是鋼筋水泥,假如又很多層的話,鋼筋水泥把我們的心跟天心隔開,就變成人心作用,都是我們人心在變化。我們拿一個收音機到大樓底下,就收不到聲音了,電波都收不到,因為被鋼筋水泥隔離了。 所以我們生活在被鋼筋水泥隔離了,我們的心會變化喔,變什麼心?變血肉心(就是人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為什麼凡塵很多人都做壞、為非作歹,就是因為心都是血心、人心,已經跟天心隔離了,所以就變衣冠…,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有空閒的時候就盡量跟大自然在一起,培養我們的心跟大自然在一起,培養我們的心跟天心相合相通。 諸緣頓息,這個跟我們講萬緣放下有一點相類似,所有的緣都讓它休息了,跟萬緣放下一樣。 ◎「一切不憶」 一切不憶,所有的過去都不回憶。我們要了解沒有三心了,諸緣頓息,一切不憶。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 就是已經進入到一個沒有生滅、沒有變化的現象之中,整個都很理想都沒有變化,因為我們在凡塵無常變化都很大。 ◎「外似頑嚚,內心虛真」 外似頑嚚,外面形相好像很頑固、頑皮;囂就是囂張,囂張就是氣燄不可一世,就是很驕傲的情形。 內心虛真,內心都沒有住相;虛就是空,真就是不假;所以我們內心全部都是守住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內心虛真。 ◎「對境不動,有力大人」 對境不動,我們對境都不起心動念,對境都不影響。 有力大人,這個就已經是有力的大人,這個大就是我們人的一叫做大,各位前賢「一」是什麼?(道),一就是道,所以知得一萬事畢,知道這個道萬事萬物都畢業了(就是已經解脫了)。各位知道一了沒有?(知道),知道了,所以我們都已經萬事畢(萬事都解脫了),解脫了沒有?還很煩惱嘛?煩惱的時候就沒有解脫,沒有煩惱就解脫了。所以知得一萬事畢就沒有煩惱,就解脫了。假如我們還有煩惱的話,我們就要去追根究底,煩惱從哪裡來,我們去找到根源,找到煩惱的來源,當我們找到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說:「啊,怎麼這麼小的事情,這麼瑣碎、這麼小的事情,會讓我煩惱」,我們就會把煩惱去掉,就會進步。所以有力大人,人得一就有力,非常有力道。 ◎「無人無見,無見常現」 無人,就是沒有我相,沒有人(我們現在稱為人的人,看到的都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的)。無人,因為這個是水火風土天地的物質,不是我。各位前賢,真的我是誰?(佛性),就是如來、就是佛。我就是如來,我就是佛,我們要這樣告訴自己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不是我,所謂的我就是如來,所謂的我就是佛性,就是佛」,所以我們要自我期許,本身就是佛,身外沒有佛,本身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就是佛,很親切的已經當下呈現,不用在外面求、不用再去追,這樣知道嘛?懷疑嘛?會覺得說有這麼容易的嘛?有沒有這麼容易?(有),就是這麼容易,就是我們不肯承擔,我們都不敢承擔我們本身就是佛。假如我們敢承擔的話,我們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為都會不一樣,因為我們都有一種僥倖的心,各位聽懂僥倖嘛?我們都有那一種僥倖的心,就是剛才講的希望受快樂都是我,受痛苦都是別人,那個什麼心?(人心),是我們人的心,人心就是這個樣子。 無人無見,既然我們都已經知道身體不是我,身體是四大假合不是我,能夠呈現我的就是「如來」,能夠呈現我的就是「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這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是一個絕對體,沒有相對,那我們要對這個絕對的「了了分明的知覺性」一定要肯定,就是要正信(正確相信),祂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樣很重要,只要我們肯肯定自己了,然後所有的思想、所有的作為都不同,那個時候很篤定,現在我們在凡塵的生活缺少的就是篤定,各位對自己篤定了沒有?哇,都沒一個回應啊,都沒有啊,我們都為誰而活啊?這個叫不相應,慢慢回去想。 所以無人無見,我們就是不要有自己的見解,我們要走入正見。什麼叫正見?正確的知見,就是我們把凡塵的六根六塵六識全部去掉,不要用,那個都叫邪見、我見。不要用了以後,我們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那個就叫正見。正見就是佛知佛見,佛的正確知見,我們眾生的見解都是從六根六塵六識產生的,這個都是生滅變化,都是虛幻不實在,我們對虛幻不實在的就不要去追求,我們不追求這一些變化無常的,因為它一直在變,我們抓不到,我們要追那個正確的知見,就是不會變化的常住真心,就是正見、就是佛知佛見,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佛,所以我們的見解叫佛知佛見。我們要知道,我們不要看輕自己,不要高推聖境自居卑屈認為:「佛有佛骨,我這是眾生眾生骨」,不會這樣認為喔。所有眾生都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就是佛、心就是眾生,所以心跟佛跟眾生都是同體的,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無人無見,對凡塵的所有這一些見我們都不要用,不要用就不會造業,沒有業就不會受苦。 無見常現,我們只要凡塵的見不用了(無見了),我們的真心(常住的真心)就呈現。文字雖然很少,意思是很好,就是要啟發我們把妄去掉,真的呈現,能夠去妄歸真。 ◎「通達一切,未嘗不遍」 通達一切,能夠常住真心呈現了以後,就可以通達一切。我們要知道,道就是通沒有阻塞的、沒有煩惱的、沒有堵住的,全部都是通達通流,真的就近入道體(道的本體)。通達一切了以後,未嘗不遍,就是已經盡虛空片法界;未嘗就是沒有不普遍的,每樣都普遍,整個宇宙之間所有空間都已經普遍了。 ◎「思惟轉昏,汩亂精魂」 思惟轉昏,我們一思惟(進入用頭腦來想),就轉昏,本來是很清明的,可是只要我們一想到凡塵事,各位前賢凡塵事多不多?我們想的完嘛?我們做的完嘛?(做不完),所以就適可而止,剛剛好就好,顯在我眼前的我就去處理,不關我的事就不要去參與,這樣就會很清醒。所以一轉入思惟就已經不行了、昏昏沉沉了,已經喪失本來。 汩亂精魂,汩就是已經沉淪(沉下去了),汩亂就是沉下去很混亂的裡面;精魂就是我們很清醒的那個「了了分明知覺性」已經被它攪亂了。 ◎「將心止動,轉止轉奔」 就是我們外面所有一切動態,我們要用心把它停止,因為停不下來,所以我們愈想停止,它愈奔的厲害。有時候我們在太陽底下都有影子,我們想把影子消滅,不要有影子,要用什麼方法?(站在屋簷下),對啦,最聰明的感快跑到屋簷下影子就消失了。然後我們在太陽底下愈跑,影子是不是跟的愈厲害?所以有好方法,趕快到屋簷底下,影子就消失了,好方法就是這樣,這個有般若妙智慧會回答。 ◎「萬法無所,唯有一門」 萬法無所,萬法它沒有地方所在,就是沒有固定;唯有一門,只有一門。 ◎「不入不出,非靜非暄」 不入不出,我們了解就只有一門最上乘的,它不用入也不用出。我們凡塵一學打坐有入定有出定,有入有出,那我們這一們不用入不用出,最殊勝就已經在本體之中,要不要入、要不要出?(不用),都不用,已經到達了。 非靜非暄,祂不是靜也不是很吵雜,不是兩邊的。 ◎「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聲聞,就是修苦集滅道的阿羅漢;緣覺,就是修十二因緣的辟支佛;我們了解,那個是小乘佛法,修小乘佛法智慧就是沒那麼高,所以智不能論,沒有辦法來討論這麼殊勝的佛法,這麼高的他沒有辦法了解。這樣知道意思嘛?(知道),所以我們程度的高都已經高出聲聞緣覺,各位知道嘛?我們已經高出聲聞緣覺了,都已經超越阿羅漢跟辟支佛,再上去是什麼位階?(菩薩),對,就是菩薩,我們都是菩薩了,再上去呢?(佛),就是佛,對,已經超越阿羅漢、超越辟支佛,進入菩薩、進入佛,四聖;我們已經脫出六道輪迴;十個法界(四聖六凡),我們已經到達最上面了,所以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實無一物,妙智獨存」 實在都沒有一個形相、實在都沒有一個東西,我們的佛性是不是都沒有形相?(是),所以都沒有辦法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那剩下就是妙智獨存,我們那個「了了分明的知覺性」叫做妙智,獨存就是存在。我們每一個都有妙智、都存在。 ◎「本際虛冲,非心所窮」 本際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所在,我們的本位、佛位;非心所窮,不是我們的心所能夠窮究、所能夠去研究到達的,就是祂很深,我們要用心來研究,研究不到(要研究研究不到那個地方),就是祂很高的程度。 ◎「正覺無覺,真空不空」 正覺就是三菩提,我們時常看佛經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各位有誦過經嘛?(有),這一句有沒有誦過?(有),什麼意思?(不知道),阿就是無;耨多羅就是上,三個字翻成中文只有一個字上;三就是正;藐就是等;菩提就是覺;合起來:「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是最上,沒有比祂更高;正等就是正向平等;正覺就是這個覺不是外道的,是我們正確真理的覺,正覺。有時候我們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來講是我們佛性本體,有時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用在修持的法門,說你修什麼法門?我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表示他修正確的要成就成佛的方法,就變成一個方法。有時候是講佛性本體,有時候是講一個方法,有時候我們簡單化,無上的正等正覺就講菩提兩個字;那有時候再加上面阿耨多羅,就無上菩提,有時候我們喜歡簡單化,這樣比較容易記、容易說。所以正覺就是三菩提。 我們了解,正覺也就是佛性本體,正覺無覺,各位前賢這個又講比較深一點,我們上個禮拜有講沒有能所啦!因為我們在凡塵用都是會有能所,無覺就是沒有能所,沒有能覺、沒有所覺,已經能所雙泯了,沒有能所就是已經一體了。 後學都講我們在凡塵都用能所,我眼睛能看,就有所看,能看的就是我相,所看的就是人相,然後我們所看的差別叢生,叫做眾生相,我們連續不斷地看叫做壽者相,所以能所就是四相。我們把它融成一體,你能看的跟所看的它是一體沒有分別,這樣叫能所雙泯,為什麼能看跟所看融成一體?因為能看的心、所看的相,心跟相是一體的,有一點深了喔!所以「心境一如」,那個境就是我們所看的現象,心跟境是不是一如,是一體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可以了解心境一如是一體,然後我們能看所看把它說成一體就不知道了,所以還是要薰習,反覆一直聽,會了以後你就到佛地了,就已經成佛了。所以南極老仙翁來借竅的時候就講,自我成道以來,天地混沌(元會)已經七次了,那我們看幾次?南極老仙翁都已經七次了,我們一次也沒看,這一次想不想站在南極老仙翁的身邊一起看?(想),我們要想說好,我要看第一次,你看第八次的時候我看第一次,我們要有這一個願力,這樣才會實現啊!真正的元會我看到一次了,這樣往後就會愈累積愈多,不然你看我們這一次沒修的話,南極老仙翁下一個元會又來借竅,我已經看八次了,再下一次來我己經看九次了,那我們呢?還沒咧,所以我們要發願,好!我一定要去看,看這個元會一次的變化。我們要了解現象變化是很快的,我們佛性之中一念就萬年、億萬年,我們在如如不動的本際經過億萬年是很快的,一下子刹那就是永恆,永恆就只有刹那,刹那之間就已經是了,所以那個時間是我們落入凡塵一秒一秒一分一分過的慢。 假如我們走入本際,那個時間你一進入以後,好像我們去四天王天看仙人下棋,你回來以後五十年了,小孩子都老了;那我們到忉利天看他們下一盤棋,一百年了,回來一些人都不見了;那我們到夜摩天去看的話不得了,兩百年,更久了;兜率天,我們老祖師以往在內院講經給菩薩聽,外院講給凡夫天,我們凡塵四百年,兜率天才一天一夜;到樂變化天一天一夜,凡塵已經八百年;我們到欲界最高他化自在天一天一夜,凡塵一千六百年;所以我們假如有那個福報到他化自在天,我們先熟悉一下環境,是不是要一天、兩天,然後我們回來凡塵跟我們親屬講說我去他化自在天,你認識哪一個?回來沒有一個你認識的,太久了,兩天就三千多年了,可是凡塵的時間跟他化自在天的時間是同時在進行,竟然有這麼大的變化,所以我們真的是心行處滅,怎麼想都想不出來。那我們經過一千六百多年是多久,我們中華民國才九十九年,你看九十九年就這麼坎坷了,要經過一千六百年的時候,又不知道變成怎麼樣了,各位前賢我們一千六百年以後再來凡塵看,我們現在人一定沒有這麼高,是不是愈來愈矮了,以前不是時常聽到一丈二、一丈六,我們現在剩下五、六尺;然後再經過一、兩千年以後剩下多高,是愈來愈矮了,不可想像。 我們趕快修證,修證我們到…維摩結他去借寶座(椅子),那個佛世界地方人的身高有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有三十里),我們人去到那邊剩下一條蟲。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要試驗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聲音可以傳的多遠,目犍連就用神通一直追,追到佛世界去,那個地方的人是高的不得了,然後目犍連去到那裡停在人家皮帶,就像一隻蟲,那一個人想要打他,怎麼跑出一隻蟲來,講經說法的佛說不能打,那個是娑婆世界的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然後就對目犍連說,你到這裡來做什麼?目犍連說我要試驗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聲音可以傳到多遠,他說你用凡人的頭腦、那個心要來知道佛的領域,趕快回去、趕快回去,所以不可想像。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性分一樣,我們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只要我們能夠證悟以後,我們要到哪一個佛世界都可以去,不像現在我們侷限南贍部州,四大部州裡面的一州在這裡而已。我們北瞿蘆洲都還沒去,北瞿蘆洲的人壽命平均一千歲,我們這邊才一百歲而已,我們也看一看北瞿蘆洲到底一千歲是什麼樣子,請他們過來,然後我們買門票進去看!(哈)。北瞿蘆洲那邊的人太善良,所以壽命很長,可是釋迦牟尼佛把它列為八難之一,因為你轉世到那邊就沒有機會成佛了,沒有辦法行功立德,所以很多想修的都要到娑婆世界來,娑婆世界好壞各半,壞人很多、很人很多,可以行功立德、可以幫助他成就。 所以我們了解正覺無覺,沒有能所。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都不知不覺的能所,我們可以很用心的把能所消滅,你若拿起掃帚在掃,你有心,就有能所;那你說「這我應該做的」,就沒有能所,差別很小。我們普通在工作的時候,都有心,所以都有能所,能所都在。那我們要做到沒有能所,各位三餐都有吃飯嘛?(有),有沒有能所?(有),有啊,我會吃,吃飯還要能所啊?我會吃,我就是在吃飯,能吃跟所吃,能所!不用啦,飯盛來就吃,菜夾起來就吃,這樣就好,不用能所。所以這個能所很微細,只要你表演給人家看就有能所。我們吃飯要不要表演給人家看?(不用),不用,就不用能所。假如你到不熟悉的地方,要讓人家看你吃飯的姿勢,那就有能所。那我們日常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就不用能所,沒有能所就已經進入正覺無覺,沒有對待的裡面。 真空不空,我們了解到佛性以後,我們就已經走入真空,就是空中有佛性在叫真空,所以真空裡面不空;沒有啟發佛性的話這個空叫頑空(此時劉講師抬頭看左上方),那裡有性理心法?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心是不是很容易變化?(是),我們要掌握到它容不容易?(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要先認識到底什麼在誘導我。我們的心很容易被拐走,所以老前人那個時候為什麼都要人家練毛筆字,就是要練定力,心不被影響,外面發生什麼事你寫毛筆字的人全部都不知道,這樣才是成功,都全心全意集中精神練那個定,那個很重要,我們要不要練?(要),我們最好就是從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練,因為那個佛性本體產生的定力最強,以後就可以不受外境的影響,外境都影響不到我,定力會很強,定力很強處理事情很理想,整個應該先處理的就會先去處理,可以慢一點的你就會放的慢一點。各位前賢,假如沒有定力,手忙腳亂,容易出事。 ◎「三世諸佛,皆乘此宗」 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諸佛(所有的佛)都按照這一種宗旨(按照這個方法),來修持、成就。 ◎「此宗毫末,沙界含容」 這一個宗旨毫末(就是一點點),毫(分毫、很小),末(一點點);沙界含容,河裡面的沙很多,一粒沙一個世界,所以沙界很大,所有的世界都含容最上乘的佛法,全部都在。 ◎「一切莫顧,安心無處」 我們對凡塵的一切莫顧(就是心不要外放),不要去注意它們;我們安心無處,把心安在沒有的地方所在,就是讓心都無所住,不住了。 ◎「無處安心,虛明自露」 無處安心,在沒有地方所在的地方安心,把心安住,就是讓我們的心能夠自由自在。我們把心侷限在一個角度的話,心就不自在了,心不自在我們人就僵硬,所以心自在我們就活潑。 虛明自露,虛明就是我們佛性本體整個光明自己就呈現(露=呈現出來)。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 這個不走入寂靜,就是兩邊都不住。寂靜不生,放曠縱橫,就是整個佛性都讓祂自由自在的呈現,縱橫自在。 ◎「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所作無滯,所做的都不會堵塞(滯就是堵塞,水溝被雜物堵塞,水都不流通叫做滯,無滯就是通流)。 去住皆平,我們不管去、不管住,全部都是平。平常、平凡、平淡、平實,不管什麼樣的狀態之下都非常符合於真理。 ◎「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慧日寂寂,我們智慧的太陽(就是我們的般若妙智慧)寂寂(如如不動)。定光明明,我們定光非常的光明,從自性發揮出來。 ◎「照無相苑,朗涅槃城」 照無相苑,我們佛性照無相苑(沒有形相的庭院,沒有形相的地方所在),就是整個都呈現、整個宇宙虛空都是我們佛性的光明照耀。 朗涅槃城,明朗不生不滅的城市,就是我們整個佛性住的地方所在。各位前賢,我們佛性住在哪裡?怎麼愈講愈小聲,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祂住無所住(住在無所住的地方);假如我們有地方讓祂住,祂就侷限在一個角落,因為都住無所住,才能夠盡虛空徧法界,整個法界都普遍。所以上個禮拜不是說,我們要怎麼樣使我們能夠知道哪個地方都有我們真心佛性、都有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後學就講你想要知道哪裡有佛性,你買機票搭飛機去那裡,看有沒有佛性在哪邊,這樣最實際,不過這樣就太花錢了,也太住相。 ◎「諸緣忘畢,詮神定質」 諸緣忘畢,所有的緣都忘了,已經都畢業了,跟萬緣放下有一點相類似。詮神定質,把我們神讓祂都能夠如如不動、安靜 ◎「不起法座,安眠虛室」 不起法座,就是我們不要起法座,我們坐在整個虛空徧法界之中,不用起法座,很寬廣。安眠虛室,我們就在這整個虛空法界之中安眠;虛,就是虛空,沒有形相的室內,整個虛空都是我們佛性安眠的地方所在。 ◎「樂道恬然,優游真實」 樂道恬然,我們對道非常的快樂、怡然(很舒坦的樣子)。優游真實,我們在真實的實相之中優游。 ◎「無為無得,依無自出」 無為,無所作為全部讓佛性整個自由自在;無得,就本來我們的東西,有得就有失,所以無得就不會失,就本來有的。依無自出,按照這個無、按照沒有,自己出來。 ◎「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四等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同一乘路,全部都是同一乘,要我們都能夠成佛成就。 ◎「心若不生,法無差亙」 假如我們不起心動念,沒有心念的話,這個法就沒有差別。亙就是從這一頭一直延伸到那一頭,就是差別的意思。我們心不生的話,法就沒有差別。 ◎「知生無生,現前常住」 我們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無生;有生,是我們的身體現象,身體現象有生就有滅。無生,我們佛性無生就沒有滅。所以生死是身體,佛性沒有生死,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我們從文字「眾生」,是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眾緣,很多因緣聚會在一起,顯現出來的生相,叫做眾生(眾緣而生,它是眾緣生的),佛性本不生,所以佛性也本不滅。所以生滅是眾緣的身體,佛性沒有,佛性沒有生死,生死都是身體,身體被我們業力推來的,我們種業被業推來。那我們在生活的時候,就不要造業、不要種因,業因不種了,自然就不會落入現相,就不會出生在凡塵,所以一定要自己努力。 現前常住,顯現在我們眼前這一念是常住(常住真心),所以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我們這一念很重要,一定不要有三心四相,我們這樣就可以跟佛都一樣了,現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詮悟」 智者方知,就是有智慧的才可以知道這麼上乘的佛法。非言詮悟,不是用語言來解說的,一定要用領悟的。 心銘我們講的蠻久的,有幾次了?剩下就是達摩祖師宣禪之修法,一般都很少在傳授,後學剛好有看到,從景德傳燈錄抄出來,後學就來講說。達摩祖師帶到我們中國來就是傳授二入四行。 ◎達摩祖師_「二入四行」 達摩祖師親宣禪之修法「二入四行」 入道多途,要唯二種,「理入」、「行入」。 「理入」:生佛平等,寂然無為。 「行入」有四: 一報怨行,修道苦至,當念往昔,迷惑所造,甘心受之,毫無怨對。 二隨緣行,眾生無我,苦樂隨緣,違順風靜,冥順於法。 三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着,名之為求,有求皆苦,悟真無為無所求。 四稱法行,即隨性淨無為之行。 達摩祖師宣禪之修法,這一段一般都很少在傳授,後學剛好有看到,從景德傳燈錄抄錄出來。達摩祖師帶到我們中國來就是傳授二入四行。 【入道多途】:要進入道有很多的方向,有很多的方法。 【要唯二種】:重要的就只有兩個(兩種方法)。 【理入、行入】一個就是從真理進入;一個就是行(我們行為、行持、實行進入)。 【理入=生佛平等,寂然無為】從理進入,就是我們眾生跟佛都平等,寂然無為。 【行入有四】,從行進入有四種方法。 【一報怨行】 就是我們在凡塵有很多事情都不合理,我們遇到的時候是針對我們自己,別人遇到的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自己本身遇到不合理、非常不合理,這一個叫做抱怨行。 【修道苦至】我們要了解抱怨行,修道到達很痛苦的時候。 【當念往昔】 我們不是這一生這一世,而是以前的前生前世,或是更前生,過去那一些時候。 【迷惑所造】 我們一樣用不合理的方式對待人,現在人家回報。我們現在遇到不合理的現象我們很生氣,可是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是我們遇到而不是別人遇到,這個就要有遠因、有因果,就是以往前世、前前世,我們用不合理的方式對待人,現在是回過來用不合理的方式來對待我,就是果報的呈現。我們時常會遇到這個現象,很多都不合理的對我,那以後我們遇到這一種現象的時候就要想:「我們前世、前前世用不合理的方式對待人,現在他反過來報復」,那要不要忍受?(要),我們就是要歡喜心甘願受,才可以把這個因果了掉,假如我們都抱著不甘願,不甘願還是要處理,我們處理完以後因為心裡面不甘願,那個緣沒有了掉,沒有了掉我們還要再去遭遇,所以有的一生就很坎坷,他就是循環在這個現象之下,要處理,但處理不甘願;再來了,再來再處理又不甘願;又再來,又來又再處理又不甘願,沒完沒了,一生都這樣過,沒有價值。所以它會換一個形式,現在你處理完了,以後你再遇到不一樣的形式,同樣不合理,你還要再處理。所以我們要培養針對我的,我一定要歡喜心甘願受,把這一個因果了掉,因果了掉以後,他走他的路,我過我的橋,不相關沒事了,就輕鬆了,已經還債了。所以我們那個心態你不甘願的話,就是沒了掉那個因果,因果仍在,因果很厲害的東西。 「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縱然經過百千劫(很久的時間),你所做的業不亡(不會消失,都在虛空之間),因緣會遇(只要因緣遇到了),果報還自受(一定要去接受),所以我們了解,這是很重要的。若沒有研究道理的話我們不知道,不知道真理的話,人家不合理的對待我,我一定會抗議,所以各位前賢,你看抗議是好還是壞?(壞),就是延伸自己受苦的時間,本來你受苦的時間可以早早了斷,那你一直抗議抗議,它就延長你受苦的時間,這樣是聰明還是笨?(笨),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說:「哎喲,怎麼那麼笨,都被人家佔便宜都沒關係」,那個真的才是聰明,你讓人家欺負其實你是了你的因果,已經了掉了,了掉就輕鬆了,所以要知道這個真理,這個抱怨行我們要懂,要記得「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定要記得,我們記得這個時候,我們的遭遇我們就想:「為什麼是針對我,那我一定要去面對」,面對的心態很重要,能不能夠了業就在你的心,你的心態是:「歡喜心甘願受」,了掉了、沒了,不缺欠了,就變成陌生人了,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都沒有瓜葛了。 那假如你不甘願,你雖然處理好了,可是你心裡面不甘願,它換一個形式又碰上,你又一樣的心態,那沒完沒了,所以我們有一些人說我這一生真坎坷,就是落入那個現象。所以我們一了解以後,我們處理起來得心應手,針對我,我要去面對。所以「觀惡言是功德」,是針對自己喔,不能去觀別人的惡言,別人要罵隨他去罵,我們都不要去管,是針對我、指著我鼻子在罵的時候,我要觀說:「他為什麼罵我」,我要觀這個惡言,你能夠容納、容受,你就已經了業了,全部都了業,你能夠了掉那一些罪業,就是有功德。所以觀惡言是功德,是這個角度的,別人在吵架罵人的惡言我們不要去觀,「不要說人家在吵架罵人都沒有好話,那我去聽看看,我去做功德」,不可以喔!那個會害我們思想之中有那一些惡言,那個就不好。所以第一個就是抱怨行,一定要了解針對我一定有原因,所以我們【甘心受之】,歡喜心甘願受,【毫無怨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做。 【二隨緣行】 第二個隨緣行,各位前賢很重要,我們修道要隨緣,不要攀緣。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樣那個叫攀緣,我們希望他按照我們的意思做那個叫做攀緣。隨緣就是不加入我們的意見。所以完全是不一樣,那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都會要人家好,那個叫攀緣,攀緣的時候我們煩惱會很多,他聽話、不聽話我們都煩惱,所以就不要攀緣,要隨緣。 【眾生無我,苦樂隨緣】 我們這個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沒有我,所以我們受苦快樂就隨緣,受苦也甘心受苦,快樂也歡喜快樂,都隨緣。 【違順風靜,冥順於法】 違順風靜,不管是違背的或是順的,都風靜;冥順於法,冥就是暗,暗暗的合於真理,隨緣就是暗暗的我們合於真理,隨緣很重要。張拙悟道偈後面:「隨順世緣無罣礙」,我們隨順世緣就沒有罣礙,那我們都想要按照我們的意思,那罣礙就很多,所以我們隨順世緣沒罣礙,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 各位前賢,無所求容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我們都是有所求,我們出去賺錢的時候都是有所求,所以無所求行就是在我們自己內心裡面自己訂立要無所求。 【世人長迷】 因為世人長迷,很長的時間都迷昧。 【處處貪着,名之為求】 我們處處都貪,都有所求,所以這樣人格就不健全;那我們都無所求,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無所求人品就很清高、人格就很健全。我們貪着,名之為求。 【有求皆苦】 我們一有求了,全部都是苦。 【悟真無為無所求】 我們領悟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佛性本體無所求,凡塵的所有一切都不用求,我們求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個是最殊勝的佛法。 【四稱法行,即隨性淨無為之行】 稱法行就是我們隨性淨無為之行,稱法行就是按照我們該如何就如何,後學時常講「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稱法,按照真理來做。 達摩祖師傳過來就是這兩個,一個理入,一個行入,四行: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稱法行是比較深,可是後學寫的是最少,因為我們一直在研究性理心法,全部都是法,我們按照我們性理心法裡面所講的來做,就叫稱法行。 ◎剩下13分提問題。 【問】 :一竅通竅竅通,那個竅是什麼意思? 劉講師答:喔!那個一竅通竅竅通就是在講領悟,我們對真理的領悟,假如說能夠從根源領悟的話就一竅通竅竅通,那重點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重點所在,那我們講一竅那個就是玄關竅,那你玄關竅一通了就是對道了解了,那所有一切都會了解,所以叫一竅通竅竅通,所以要利用一點時間對我們真理,不生不滅的佛性多研究。 求道了沒有?(有) 玄關竅老師已經幫你打開了,一竅通啦!你沒有研究所以才不通啦!要研究就會竅竅通了。 【問】:請問我們人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黑影(就表示有時候會看到幽冥鬼魂)。 劉講師答:好,您請坐,你問說我們人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黑影,就表示有時候會看到幽冥鬼魂啦! 【問】:那一些修持的高僧大德會看到天堂的一些影像。 劉講師答: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人那個生辰八字,有的很輕有的很重,那八字很輕的人見到幽冥鬼魂機會比較多,就是八字太輕比較會看到鬼魂,那我們要了解到只要我們本身都行善,只要我們本身心念都很正,不要怕這一些幽冥鬼魂,因為它會保護我們,就怕我們心地不好那一些幽冥鬼魂會找麻煩,所以那個我們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會看到,有的是有陰陽眼,陰陽眼會看到幽冥鬼魂,像貓跟狗牠就有陰陽眼,所以那個狗吹狗雷國語怎麼講?你聽到那個狗的叫聲哦就是牠已經看到鬼魂,所以牠的叫聲特別恐怖,所以你就是了解那個地方有鬼魂在,那個狗才會那樣的叫聲,所以一定不好,所以我們對那一些凡人看到就不要在意啦!自己培養你有善心,有浩然正氣就不用怕這一些,我們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就是這樣啊! 那個修持的各位前賢你什麼都看不到是最幸福啦!假如說你能夠看到仙佛顯現給你看,表示你的信心不夠,仙佛要給你信心,所以後學就講在你朦朧的狀態之下,就是在打瞌睡,知道嗎? 打瞌睡那個時候你不會作夢,那個時候你也不會起心動念,所以那個朦朧狀態活菩薩會現給你看,為什麼要現給你看?因為你沒有信心,你信心不夠所以要現給你看,所以你的修持正確,路走得很正確。 那看到天堂假如說可以打坐,那候學不是有教各位正玄關嗎?你要看天堂做了正玄關就可以看,而且可以看到自己佛性之光,可是後學不鼓勵為什麼?因為你看到以後你會放不掉,你放不掉要追最高程度就追不到,所以你什麼都看不到最幸福了,知道嗎?(知道)。 我們北部有一個前賢他花了一百多萬去外國學那個靈修,他去到南天門結果我叫他放掉,他放不掉,我說你放不掉你到不了最高程度,哦他說那個太漂亮,看到南天門進不去,還花一百多萬去學,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一些都是假的,「有相皆不真」釋迦牟尼佛不是講三十二相不是很殊勝嗎?祂也講三十二相虛幻,假的,不要住相,這麼好的相佛都放棄了,那我們為什麼去追呢?你真的想看正玄關不是有講過嗎?有沒有?不再說了,你看到天堂你放不掉,而且不只有一個天喔!欲界就有六欲天,然後色界有十八天,每一個天都不一樣喔,景象都不一樣,那個色彩也不一樣,你會看到頭昏眼花,看到很迷戀,那很迷戀糟糕你成得了佛嗎?成不了,那個是佛住的地方你看就好了,我們是要進去比較好?還是看外面就好?ㄟ就是要修道我們就是要證悟, 證悟以後還不只是三界,那無量的佛世界我們都可以去的,這樣了解嗎?(了解)。 【問】: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跟真人靜坐有什麼關係? 劉講師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在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是一個啟發的階段,就是對佛性還不認識,還不很清晰的知道,那是一個啟發的階段;那你認識到已經很熟悉了,熟悉的時候,已經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那個就叫真人,祂不假了就是真,你『真人靜坐』就是已經能夠掌握到你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以後。 真人靜坐就是你對佛性很透徹的認識、肯定了,然後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真人靜坐,就可以篤定的真人靜坐;那還沒有對佛性的了解,那要先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問】:因為過去從沒有聽過「能所」,那後學這樣聽來,能所是不是有為來講,沒有能所用無為來講,這樣通嘛? 劉講師答:以你這個角度來說,可以啦!能所是比較有為,沒有能所已經進入無為,是有一點類似了。像我們學開車,你開始學的時候一定一直要讓自己的頭腦,要記得下一個動作,那個能所非常強烈;當你已經開了幾年車以後,人家問你怎麼變到四檔的,你會說不知道,那個就已經沒有能所。所以你這樣講有程度上的相同,有能所的時候是我們很強烈的意願,我現在要踩離合器、我現在要踩油門、我現在要排檔,那個非常有為,有能,有所,那到很熟悉就不用了,要怎麼樣你只要坐上駕駛座車子就跑了,那個就沒有能所了。就是我們在生活之中要去體會,只要都不落入表現欲,你要表現給人看就有能所,那你什麼都很熟悉的狀態,熟能生巧就沒有能所,就已經一體。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