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苦勞報導:馬英九宣示沒有勞動政策的勞動政策
2008/05/03 00:00:18瀏覽569|回應0|推薦1
拼經濟、勞資對話
馬英九宣示沒有勞動政策的勞動政策


孫窮理
苦勞網特約記者


五一勞動節,即將在20號就職的新總統馬英九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舉辦的勞動節紀念大會,以「把經濟大環境改善」以及「勞資協商」概括性地回應全產總提出的「全體勞動者適用勞基法」、「定期檢討基本工資」、「保障非典型雇用勞工」、 「實質降低工時」等四大訴求,並未針對任何具體政策問題做出承諾。

用「拼經濟」回應具體勞動條件改善問題、並以「勞資對話」,取代國家積極介入的角色,向來為馬英九勞動政策的主軸(參見:馬英九的勞動政策),今天在全產總的勞動節大會上,他仍維持這一個基調,避開了對具體勞動政策的回應。在致詞中,馬英九大力鼓吹在兩岸開放的政策下,觀光產業的活絡,將有效刺激景氣、擴大就業,他說,目前,在台灣,服務業佔產業總數的70%,卻只雇用了58%的勞工,一旦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應當可以吸納更多的人進入。就以觀光業為例,去年台灣出國觀光人數為860多萬人,來台觀光的人數,卻只有370多萬人,以台灣的條件,可以開發的觀光客來源,就是大陸,他希望在將來,推動310萬觀光客來台,這些觀光客,一年可以創造600億的商機,根據統計,每25名觀光客就可以創造一個就業機會,逐年增加的觀光客到時可以增加12萬的就業機會,以目前3.9%的失業率計算,降到3%以下,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馬英九說,由觀光業的發達,可以刺激如營造、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蓬勃,「把經濟大環境改善,消費多、投資多,到時候再把勞工政策拿出來」,在這個「全民拼經濟」的邏輯底下,其餘問題似乎都顯得次要。對於勞基法適用問題,馬英九只說「要努力擴大」;在談到「非典型雇用」問題時,他話鋒一轉,談到「負所得稅制度」,只要投入職場工作,政府依照收入提供補貼,最高年收入36萬元,可以得到13%,也就是一年46,800的補貼,這樣,政府計劃以 250億補貼這些家庭,其目的在鼓勵就業,「負所得稅制度」與「非典型雇用」有何關係?顯然,馬英九並不以「非典型雇用」為一個問題,相反地,他說,「對某些勞工來說,有工作比沒有工作好」,他要解決的只是刺激就業以及去工作了,收入仍屬於低所得族群的「工作窮人」問題。但「非典型雇用」所造成的「替代性勞動」與「就業安全」問題,並不在他的思考脈絡之中。

至於在「工資」、「工時」等核心勞動基準問題,馬英九完全訴諸「勞資自治」,他強調「要加強勞資政三方對話」,也就是要交給勞工和資方自己去談,而政府所扮演的,則是「資訊提供者」的角色,他並以部份工運團體提出「家事服務法」的主張,卻遭到弱勢者家庭反對的例子說,如何擴大勞動權益的保障,又不會影響弱勢家庭的權益,這是需要仔細討論的;而工資、工時等問題也是一樣,如何調整,都需要勞資雙方共同討論,他一再強調,政府的工作是「幫助建立共識」,並使得工會成為制度化的力量。另外,在近來頗受矚目的「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的議題上,馬英九僅以「很多問題都必須面對」含糊回應;對外勞問題,他舉了一個很詭異的例子說,他遇到農民跟他抱怨,外勞都在冷氣房裡工作,「外勞吹冷氣、本勞曬太陽」,可不可以引進外勞來種田?他也說「必須好好思考」,話鋒中,是否透露外勞在人數、工種的增加,與勞動條件的下探?2000年,陳水扁承諾逐年降低外勞、嚴格控管外勞人數在30萬人以內,8年過去,承諾跳票,外勞增加到36萬人,而且因為薪資含膳宿費,造成外勞實質所得下降,急於「拼經濟」的馬英九上台,在外勞政策上會採取何種態度,這值得觀察。

在馬英九結束致詞,離開會場的時候,北市產總幾位幹部上前提出台北市停管工會遭到北市府打壓、開除的案子,馬英九不改其四兩撥千斤的「不沾鍋」本色,僅以「我來問問郝龍斌」一語帶過。

在馬英九離開後,台灣勞工陣線主席、土銀工會理事長吳玉祥上台,針對馬英九在勞資關係中,政府扮演角色的定位,提出強烈的批判,他說,「在不平等的勞資關係下,政府中立,就是向資方傾斜」,他並呼籲在場一千多位全產總會員工會出席大會的代表,要注意「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的問題,吳玉祥強調,「要讓經濟發展的所有成果都落在本國勞工身上,就必須讓外勞的薪資跟本勞薪資一樣,以減少外勞的數量」。

今天的勞動節紀念大會,在北投僑園會館的大禮堂舉行,大禮堂一、二樓加起來,有1千1百個座位,現場不但做有的座位都坐滿,而且走道和門邊都擠滿了人,由於人數過多,後到的數百人都被安全人員擋下,不得入場,「馬總統」的超人氣可見一般。雖然馬英九在勞動政策問題上以「拼經濟」作為回應,全產總理事長施朝賢仍表示,把經濟搞好,把餅做大,他「樂觀其成」;施朝賢說,目前全產總計劃在「業務務包」與「非典型雇用」問題上將強施力,首先會先從公家機關開始做起,目前勞委會雖然已有將公部門臨時人員納入勞基法的宣示,但卻是分批來做,施朝賢說,「既然要做為什麼要分開?」,至於在外勞薪資脫鉤的議題上,雖然今天馬英九並未做出回應,甚至有不少反面的暗示,但施朝賢說,就他了解,新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也不贊成外勞薪資脫鉤,因為這有違國際公約的精神。

而雖然馬英九強調要在「勞資對話」的關係上,建立制度,但是對於目前已經通過,實際實施卻遙遙無期的「團體協約法」,以及無法在上個會期通過的「工會法」與「勞資爭議處理法」卻隻字未提,全產總祕書長謝創智雖然對「勞資政」協商機制建立有所期待,但對於三法沒有完整通過的狀況下,也表示要建立制度相當困難,謝創智認為,協商的效力與代表性將會是一個問題。而對於馬英九所強調的「國家提供資訊」這樣的角色,施朝賢也有所期待,他認為,過去幾年,雖然整體經濟狀況不好,但也不是所有的產業都不賺錢,但資方卻用經濟不景氣的印象,把提升勞工待遇的問題矇混過去,在這些地方,政府扮演「資訊提供」的角色,對於勞工在協商上,也會有所幫助。

在「拼經濟」與「勞資自治」的意識形態下,馬政府的勞工政策,可以說就是「沒有勞工政策」,而完全以「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取代,全產總在今年五一「勞動節宣言」中所接櫫的「共享繁榮,實現平等價值」中的「共享」完全是處在被支配的狀態,而所謂「平等」云云,距離就實在太遠了些。而勞工團體所倡議的「減少非典型雇用」、「保障外勞權益」…等,顯然是沒有承諾、也無法期待的,面對馬政府對工會單純作為「協商機制」的定義,台灣的工會,作為團結、爭議與實力展現主體的樣貌,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顯得格外地模糊了起來。

(轉載來源:苦勞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arch&aid=18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