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5 09:00:00瀏覽1898|回應2|推薦62 | |
8/1原住民日 開心papago來到原住民部落旅行 這個特意也早早的,在幾個月前決定的跟團夏季遊行程,二天一夜短暫原汁原味的景點,也是第一次造訪的景點,旅行社排定的行程中,「來去雲的故鄉【武界部落】與【九族文化村】」,讓我讓我期待⋯⋯期待⋯⋯ ▼新竹市竹北的集合點搭遊覽車 台北的我搭6:30高鐵 來新竹會合後出發 ▼清水休息站 停留過境的遊覽車,塞爆了 可能是週末假期的關係吧! 上一次跟團也是週末假期 一樣的景象
【好鄰居創意早餐坊】 食在安全喔!流口水了嗎? 遊覽車上也備有充足礦泉水 想喝多少隨你拿,貼心 我給這一家旅行社加分 距離第一站有三個小時的車程 出發後每個人都得到意外驚喜的小禮物 大朋友們和我一樣都想補眠 小朋友拿到摺紙禮物開心看卡通
小朋友的禮物 大人們的禮物「摺紙扇」 ⋯⋯⋯⋯⋯⋯⋯⋯⋯⋯⋯⋯ ▼第一站:造紙龍手創博物館 在造紙龍館區裡,看到的不在只是一張紙的完成,而是紙張運用在生活中的多元面向。「造紙龍手創館」館區佈置全部以「紙」為素材,大量運用手創館己身製造的產品來做設計,將紙張一一應用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在此能夠親身體驗「紙」的豐富與多變。 成立於1979迄今已有30年歷史的「埔里造紙」,在創辦人張慶祥先生秉持著「用心做好每一張紙」的經營準則之下,以優越的造紙技術將成果行銷至世界60幾個國家。 2007年將原為倉儲與印刷使用的二廠空間,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工研院的輔導下轉型為觀光工廠並更名為「造紙龍手創館」。而具有產業、歷史文化的造紙廠經整體規劃後,場域處處充滿創意與體驗魅力。造紙的獨特知識及由專利延申的瓦楞紙捲紙工藝,更可滿足您多元化觀光旅遊需求。 想看更多關於造紙龍 官方網站很詳細的喔! 網址連結 http://pulipaper.emmm.tw/ ▼館內音樂聲不斷地的 「鐘聲幸福站」曬曬幸福 ▼一樓解說導覽中迫不及待拍呀拍! 二樓更誇張 不等解說小姐帶路 我與妹看的目瞪口呆的 不斷地哇!哇!哇! 瓦愣紙變化下的人偶、卡通人物 這時候小朋友們 興奮!興奮! 嗨!嗨!嗨! ▼林書豪! ▼空中蝴蝶、台灣藍鵲 ▼薪水不漲的年代 看到金銀元寶,大家都愛 ▼DIY跟團出遊玩,一起動動手少不了 按照講解步驟+熱熔膠 筆筒完成了 可愛吧! ▼靠它,迅速黏合 看遊客,就知道這景點有多夯 ⋯⋯⋯⋯⋯⋯⋯⋯⋯⋯⋯⋯▼第二站:午餐埔里【蔡記東華食府】⋯⋯⋯⋯⋯⋯⋯⋯⋯⋯⋯⋯▼第三站:【武界部落、武界霸】轉搭小巴士前往 ▼鐘乳石壁 萬年累積鐘乳石尖掉落一串串珍珠 小小心情:分享這裡極私密景點,我的內心有點掙扎,後來想想是國內旅行社,結合武界部落的鄉親安排的國內旅遊,不失也是一種照顧部落的行動,期待大家來旅遊時都會愛惜與珍惜。有一點要提醒,山區路窄,車隊行進間蠻危險的,若非熟悉這裡才能到達,若自行開車來,很危險的,一不小心是脫離道路,會掉到山谷的。 ▼武界霸 短暫走訪的景點 「思源吊橋」 新武界隧道與栗栖引水工程(新的引水隧道) 留在心中無限感慨美景 武界壩功能為攔截濁水溪主流及其支流萬大溪的溪水,透過引水隧道,將溪水送至日月潭儲蓄、調節,再導入發電廠發電。 由於濁水溪輸沙量大,武界壩攔阻很多濁水溪上游的沙石在武界壩以上的河床,因此武界壩淤積嚴重。 走過思源吊橋到了武界水庫,看到水庫有水,多興奮啊!這裏可是供應日月潭的水資源,水資源呀!多重要呀! ▼新的引水隧道,台幣九十億元工程 95年6月30日竣工
水呀!多重要,水庫有水才對的呀 部落阿美小姐介紹說:要不是前一陣子下過雨 這裏差一點就乾枯沒水呢? 想想這裡沒水,日月潭底那九隻青蛙,又有要出來讓我們看了 到時限水威脅生活的危機又來了 這一條水管供應部落的水道 別小看思源吊橋,限制人數過橋,不是沒原因的 我們五個人一前一後走在橋上 晃呀晃的 很久沒走會怕ㄟ 回程時大步向前走也向前看 不怕了! ▼部落小女孩,這麼小就要打工 通往思源隧道唯一提供收費乾淨清潔的公廁 她,負責收費,每一個人一次20元台幣 ▼排隊進場 ▼可愛的「怪頭先生」 另外一部小巴的駕駛 我搭的是阿美姑娘的車 ▼ 布農部落 道路的彩繪圖像,隨時提醒告訴我們 布農族原住民部落的過去生活面與文化 原住民日我們來耐心看完它~ 【後記】原住民日的由來 自從1984年起,原住民族及社會各界即強烈要求政府將「山胞」--自戰後沿用多年之名稱,正名為「原住民」。1994年8月1日,憲法增修條文終於順應原住民族之意願,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其後並於1997年第四次修憲時確立其「民族」屬性,而擁有「集體權」概念的「原住民族」稱呼。為了紀念這段原住民族自我認同及抗爭的歷史,並喚醒台灣民眾的正確認知,行政院已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原住民族日」,以塑造台灣成為多元文化、族群和諧的社會。行政院原民會表示,回顧台灣的歷史,原住民族曾被歷代統治者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其中服政府之教化者稱為「熟番」,未服教化者稱為「生番」;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戰後則稱為「山胞」。 政府肯定原住民過去在台灣的發展史上有相當的貢獻 特別配合聯合國與國際社會之潮流,選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在這一天,居台灣的我們我們應緬懷「山胞正名為原住民」這段歷史。 想看更多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goo.gl/6KIHMm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