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1 00:24:17瀏覽18365|回應3|推薦38 | |
導 演:保羅費格(Paul Feig)
演 員:班提柏(Ben Tibber)、吉姆卡維佐(James Caviezel)、瓊安普洛萊特(Joan Plowright)、瑪麗亞波奈薇(Maria Bonnevie) 劇情簡介:
本篇根據丹麥暢銷小說「北方自由」改编。
1952年,在共產世界保加利亞長大,長相清秀可愛的孤兒大衛,憑著一股堅毅傲人的意志力,自集中營逃出後受人之託,身上只带著一只指南针、一塊麵包和一封信,依照信上的地址,經過希臘、意大利、瑞士到丹麥的哥本哈根,然後要把信交给某個人...然而任誰也不知道,最後這封信竟然攸關大衛的自由與人權。。
當大衛穿越歐洲展開這趟送信之旅的同時,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自由世界。他逐漸拋開了原本對人的防衛心,進而展露歡顏、願意與人分享並相信朋友,同時也開始珍愛周遭的一切事物。這趟歐洲之旅為他開啟了心靈的視窗,也給了他嶄新的人生觀。
心得:
當初因為旅行時在巴士上看了這部影片,回家後又幾次看到這部片子仍在電影台上播放,每每看到心中的感動未曾稍減,更加確定我想要分享這部影片的意願。
除了求學時代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完成讀書心得之外,至今數十年過去,對於心得報告一事我仍十分排斥,然而對於「送信到哥本哈根」這部電影,我卻是十分願意把感想寫出來的,只怕筆拙無法描述心裡的感動於萬分之一,尤其在母親節前夕...「送信到哥本哈根」更是值得全家觀賞這部影片。
這部片是描述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一部影片,但是導演沒把重點放在集中營裡面,而是以小男孩辛苦的逃出集中營和途中遇到的種種過程感動人心。
先說說這部片的光榮事蹟,這部片曾榮獲以下大獎:
很了不起吧?當我事後對這部片子做追蹤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他是一部如此出色的電影。
對於演員的描述我不想著墨太多,因為個人感受度不同。片中我比較知道的演員是飾演大衛的精神支柱,兩人感情情同父子的吉姆卡維佐(James Caviezel)。
大約是我每次都恰好沒有從頭看起的關係,總覺得他在戲中出現的時間不長,然而他不溫不火的演技讓人讚賞,恰如其分的扮演好朋友的角色鼓勵大衛接近人群往更美好的世界去,並找尋屬於自己的自由。
他的戲分在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護大衛時結束,這一點讓我有點難以體會,因為大衛偷拿了軍官的肥皂,而他為了保護大衛就扛起了這個黑鍋,如此死法讓我難懂;或許我的靈魂不夠高貴,無法明白他在做了保護大衛的抉擇而拿過那塊肥皂時,是否知道自己的生命也隨即結束?亦或者他認為在集中營中,大衛能夠生存的機率比自己大,所以希望大衛這棵小樹有機會能茁壯?
沒看過原著小說,我無法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也只能透過電影來看人性,探討人性了。
真正讓我激賞的是飾演大衛的男童星班提柏(Ben Tibber)。我並不清楚班提柏之前有沒有什麼代表作,但是在這部片中,他把一個在集中營中長大的小孩演的絲絲入扣。在影片當中他的眼神始終帶著憂鬱與恐懼,與人接觸時始終帶著防衛心,甚至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微笑,這一切讓身為母親的我看了覺得十分不捨──我忘了這只是一部戲,完全入戲極深。
班提柏小小年紀卻能把大衛的角色拿捏得這麼好實屬不易,他兩項新人獎拿得當之無愧!
在影片當中還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也值得一提。女星瓊安普洛萊特(JoanPlowright)飾演一位喪子的老奶奶,然而她堅強樂觀喜歡畫畫,當她為大衛畫肖像時察覺了這個男孩眼中無法揮去的憂傷與茫然,他的眼神彷彿被籠罩在一片走不出的迷霧中,老奶奶好心的收留大衛時,大衛方能得一好覺時的放鬆,更讓人感受到老奶奶無私的付出。
末了,催淚的地方出現在大衛在書店中看到一本書,而作者居然就是他始終夢著的女子,他隱約知道這女子是他生命中及重要的一個人,卻因為當初離開她時自己的年紀還小...當老奶奶拉著大衛的手到相關官員面前攤開那封信時,大衛的人生得以有了全新的開始。
當鏡頭帶到女子與大衛相逢的畫面時,大衛那一句怯怯的:「 I am David.」和那一頭的「Iknow.」早已讓我泣不成聲。
在此我得向各位坦承,我的哭點很低,平時都ㄍ一ㄥ著而已,然而在看電影時完全是心不設防,巴不得自己像孟姜女一般能哭倒萬里長城,我只能說,以愛哭指數來評斷一部電影好不好看的話,「送信到哥本哈根」我給它五顆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