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撿拾破碎靈魂的旅程--我讀伴月人
2013/12/29 19:23:22瀏覽105|回應0|推薦2

    先感激一位知己好友,是她央著我看「伴月人」。也因而在網路上初識作者張藝騰(都叫藤兒了,是嗎?)。而後,書中的段落與情節,將永遠地與我的生命刻畫在一起。

    在我想開始寫有關於的心得時,聽著Brian Crian的鋼琴音樂,突然發現: 音樂太優美,會讓自己想講的話無法成為文字落於螢幕上。

    於是,我用靜默去撿拾我心中的浮光掠影。

    不知曾經在哪兒看到一段這樣的論述: 女人一生的三大寶藏: 天真、青春、與智慧,三者難以同時得兼。讀著「伴月人」,看到三個不同性格與對愛情不同想望的女主角時,我心中晃過這句老話。當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周遭的女性朋友們,也許都在任兩者交替之間的轉變期。在轉變的時候,其實是女人最美麗的時候,雖然愛著他們的男人也許會覺得難以接受,或必須要同時改變自己以順應對方的變化,好能持續有心靈上的交流。

    當然,如果要以心理學(啊,我的心理學很貧瘠啦)上的角度去想,我所熟悉的本我、自我與超我,也同時呈現在這三位女主角身上。Leila著迷於原始本能的慾望衝動,並不想拘束於彼此的承諾;亞施在現實中沉浮,理性地面對、觀看並接受直接的衝突與苦痛;希甯單純地為自己編織夢幻,以為世間的情愛都是如此單純而美好。她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 愛情。然而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去觀看,對於愛情的沉迷與依戀,都是我們給自己心中設定的神話。

    沙特的理論是: 因為人不明瞭自己的存在,所以必須為自己創造出永恆的神,以祂來證實自己有限的存在。我們明瞭自己所企望的愛情嗎? 而我們將自己所企望的愛情套用在我們嘗試所愛的人身上時,是用無限的形而上在有限中演繹,換來的也許總是殘缺。如果我們本身在進入愛情、追逐愛情以前,就能對人先有了充分的瞭解,也許所見的殘缺並不那麼令人感到傷悲。

    但回過頭想想,殘缺是人生必然要接受的部分不是嗎?
    在抱殘守缺裡,我們仍然義無反顧地去愛,有時我們已然不是愛著眼前的對方,而是愛著心裡給自己設定的那個神話的影子。我們需要的不是對方給我們的愛情,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愛情。也正因為如此,在這樣的愛裡,如果我們反照自身,就會用無限照見有限,發現生命因為愛情而美化,不適因為我們需要由外而來的情愛,而是我們需要用愛去印證自己的存在與美好。

    為了無法承受現實的衝擊與愴痛而分裂了人格,又在現實中只想看到、聽到自己想接受的部分,是相當嚴重的創傷後症候群。在以接力小說穿插的故佈疑陣裡逐漸描繪出往事的輪廓與懸疑的神祕的男主角,是騰兒深刻的功力鋪陳出具有張力的網,並且讓人訝異於最後男主角擁有的強大能力(我很懷疑)。也有一說: 愛就是無限的寬容,然而若被寬容的一方終究無法寬容自己時,那樣的愛就是令人痛苦的強大壓力,除非被愛的人終究對自己釋懷、原諒自己。當陽光灑落,從不會思索,陰影的存在,因為光是直線的,終究會被遮掩。

    閉上雙眼,不要想你所見的光,可能體認到的就是溫度。跳脫了對皮相的執著之後,心才能感覺到真正能永恆存在的事物。雖然用身體去確認的一切是如斯地刻骨銘心,卻往往稍縱即逝而令人空虛。所以許多人常急著去反覆確認,不想讓身體遺忘,卻漸漸遺失了心去體認不同層面的能力。我在讀「伴月人」裡,同時經歷生命的重大變故,也差點將要讓自己支離破碎。然而在愴痛中我回歸到心的最基本面,也就是「初心」,去問自己所企盼的美好,所想要帶給對方的感受,所希望對方擁有的幸福,就發現自己不再懼怕失去,不再在懼怕裡不說想說的話,不做能做的事。我也不怕初心被人誤會,因為心是自由的,不為任何拘束框架。我很遺憾我沒有及早領略,但在「伴月人」的陪伴裡,我獲得了小小的救贖。

    陽光不需要持續遍撒,因為終將創造出新的陰影。於是將光芒藏歛,只散放看不見的溫度,依然照射在月體上,使所愛的月發光。那就是伴月的由來。   

    主人翁在最後才現明真身,最後以隱喻的方式讓兩者一同展開另一段旅程,我在意象中即想起多年前看過的「失樂園」這部電影。如果可以同奔一途,也是為愛情神話刻劃出另一種圓滿的方式。誰設定了圓滿的條件?? 然而總是要在失去的時候才明白擁有的有多珍貴,是為人性。但在人性裡,我們互相寬容、包涵、用虔誠善待彼此的心,去克服殘缺與終究要逐漸失去的人生旅途。

    於是在日裡依然奔騰飛舞,也有了得以藏匿的夜空。

    感謝藤兒。感謝知己。感謝「伴月人」。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oebia919&aid=1017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