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5 17:27:12瀏覽956|回應0|推薦0 | |
明朝:亡國不亡骨氣 斷頭不斷脊樑
滿清在中國的統治,共計268年,而在這268年之間,滿清皇朝留給後人的,幾乎什麼都沒有。也許,除了奴性。 何謂奴性?這個名詞解釋起來,是指人沒了自主思想,只會唯唯諾諾,聽命行事的意思。按理道,奴性這個詞來自奴隸社會,中國社會進入封建時代已超過千年,不應該有這種現象出現才對。可是很不巧的,大明朝被滿清給滅了,滿清偏偏又是從奴隸制度發家的。結果中國近兩三百年的歷史,充斥著整個中華大地的,就全是”奴才””奴才”的諂媚聲了。至於那些有骨氣的,堅持著漢族氣節的,早就在那場”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大屠殺中死得乾乾淨淨了。 回想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有一種名人是歷代皆有,唯獨滿清268年一個也沒有的。那就是思想家。明朝的大思想家,我們所熟知的,有陽明先生王守仁,溫陵居士李贄,梨洲先生黃宗羲,亭林先生顧炎武,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中華千年十大思想家》中,僅明一朝便占了一半之多,而整個”輝煌”的滿滿清,連一個都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很簡單,因為滿清的制度,根本不許低下的人民有自已的思想!他們要的,只是唯唯諾諾,聽話做事的奴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雲南一個網站上登出的《百年前的昆明》的照片,那些都是珍貴的歷史寶藏啊,沒看過的人一定要看看!可是當我看到那些照片的時候,唯一的感覺就是想哭。些,就是我們的祖先嗎?這些猥瑣不堪,麻木不仁的瘦弱的黃種人,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太公太婆?為什麼中國人曾經一度被世人稱為”東亞病夫”,在那些照片上,我第一次有了清楚的感覺。一直到明朝結束,我們整個民族還是充滿了勃勃的生機,還有勇於犧牲,頑強不屈的精神。終明一朝,都在與北方野蠻民族做著強烈的爭戰,從未有過妥協。明太祖甫一建國,就派大將軍藍玉出征塞北;明世祖四次御駕親片,平定蒙古遺患;就算是景帝那樣的懦弱,也敢親自率軍迎擊瓦刺鐵騎,雖然最後全軍覆沒,自已也被俘虜;就算是這樣,明朝也絲毫沒有屈服,而是另立新帝,奮力抗爭;之後平定倭寇(不知道有幾位明白就算是在與倭寇作戰的同時,北方與野蠻民族的交戰都從未休止過),抗日援朝,到後來崇楨皇帝時內憂外患,國事大急,還是拼力支持起八十萬關寧鐵騎。絕不與滿清妥協!就算是被鼓吹成盛世的康乾兩代,也遠不是各位想像中的那樣美好。 康熙雍正兩朝還好,乾隆一代,根本就是一個充斥著貪污與腐敗的黑暗時代。不但中下級官員人人貪污,就連大學士,首輔都不能例外。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貪官是誰?正是乾隆最寵信的大臣—和坤。乾隆死後,他被結算抄家,大家猜猜抄出來的家產有多少”----三億兩白銀!至於乾隆之前的雍正,這可是位著名的暴君,武俠小說中的”血滴子”就是出自此人之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典故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詳吧?加上康熙一朝,兩代清帝興的文字獄是數不勝數。中華民族自明朝傳下來的一點骨氣和文化,都在這場慘酷的大屠殺中誅殺殆盡!有人喜歡動輒指責明朝哪個皇帝不好,哪個皇帝昏庸,哪個皇帝廷杖打殺了多少大臣。其實稍為研究一下歷史就可以發現,明代帝王弄的冤獄,死的多是官員;清代帝王弄得冤獄,卻是大殺民間人士,而且是株連九族,血流成河!說到底,明朝的皇權雖強,皇帝卻還是必須受大臣限制。許多大臣的意見與皇帝相左時,往往皇帝大發雷霆,殺了多少大臣都一樣無法實行。畢竟明代的文人還是有自已的思想和原則的,特別是它那個制度。我們都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事實上明代的皇帝要辦事,必須要官員們同意才能行得通。他可以殺不同意他意見的官員,但就算殺了,他還是辦不了事。看電視也可以發現,明代皇帝想要封哪個人做官,必須通過吏部,禮部,大學士們同意不可,而清代的皇帝就不同了,只要看誰順眼,隨隨便便也可以封他大官做不可。有人說明世宗與大臣的皇考之爭只不過一場鬧劇,我看不然,它至少說明了明代皇權的有限,沒有大臣的同意,皇帝想做什麼都不行。這也是為什麼終明一朝,會有東西內廠及錦衣衛的盛行了。表面上皇帝手操生殺大權,可以任意妄為,實則君權不振,才有這些權力機構的產生。皇帝的目的,是可以越過朝中那班大臣任意行事。 只可惜,朝中那些文官大臣們腐敗得快,東西內廠和錦衣衛腐敗得更快。 又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兩則新聞,與大家共勉: 新聞一:我國首次出土明朝早期地雷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者在托克縣境內發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考古學家說,這是我國首次出土明朝地雷。 這次出土的地雷為鐵鑄球體,大小規格分為兩種,大的直徑11釐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徑為8.5釐米,重0.8公斤,球體表面有一突出台體,高約 0.6到0.7釐米,直徑約3釐米,臺面中間有一直徑約0.4到0.5釐米的圓型小孔,用以裝火藥和引爆火藥撚,當打開已經銹蝕的小孔時,還能倒出裏邊的火藥。火藥均為黑色,其中有一枚較大的火藥為土灰色,且部分火藥呈米粒大小的顆粒狀。 出土地雷的內蒙古托克托縣(古代稱之為東勝州)地處黃河岸邊的山梁臺地,起著雄踞高地,扼守黃河的重要作用,當時這裏水陸交通便利,邊界貿易繁榮。蒙元未年,全國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西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軍攻破後,為了蕩平北部元軍,明軍曾在這裏與元軍發生激戰,該城出土的地雷正是這時明軍攻城用的武器,在出土地雷的附近還出土了十幾公斤鐵彈丸,這是當時明軍使用大炮發射的彈丸。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明朝早期地雷的出土,填補了我國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而且為研究蒙元未期和明朝初期,這一地區的軍事佈防、防禦設備,特別是明朝地雷的構造,火藥的配製等情況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新聞二: 考古發現我國明朝已有“坦克”式戰車蒙元時代,蒙古人在每戶漢人家中派出頭人一個, 這頭人不僅吃住在這家漢人家中,還可隨意與任意戶內的女眷睡覺。而漢人每戶的新媳婦則要先和屯中的蒙古大頭人睡三天 再和其家內的小頭人睡,最後才輪到她的可伶漢人丈夫。此為蒙古蒙元之法典。 明朝人口超過1億,到清初至少減了一半。勇猛的、堅強的、有骨氣的中國人全被殺或自殺了。剩下的人又被滿清奴化,我們民族的素質從此大大降低。多少我們該學學日本人神風決死的精神和韓國人身土不二的作風。我們央視在演一部又一部大辮子清宮戲還珠雍正和康熙。而日本的NHK確在上演的北條時宗一劇中描述蒙元蒙古人對中原漢人的姦淫燒殺,這一次他們倒一點也不隱瞞歷史了,倒是我們這些亡國滅種之後,還傻得令人絕望 地在歌頌屠殺我們祖宗的大辯子康熙和忽必烈。這樣的民族, 上帝會幫嗎? 滿清佔據中國之後,和中國同處一個文化體系的朝鮮、日本,對滿清中國的態度大為轉變: “日本、朝鮮和中國,漸漸從文化上“本是一家”到“互不相認”,漸漸的互不相認,象徵著“東方”看似同一文明內部的巨大分裂。就在清帝國最興盛的時代,朝鮮到中國來的使者們卻看到了已經不再“中華”的帝國風景,於是不再認同這個原來仰視的宗主國;而日本人在對中國漂流商賈的觀察中.也表現出來一些微妙的、發自國族自尊的輕蔑和警惕。一個曾經到過北京、承德和瀋陽的朝鮮使者說,這個帝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蠻夷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向他們致敬?他不再去想“中華上國”的昔日風華;一個沒有到過中國的日本文人也說,感謝大風,讓蒙元的艦艇和大軍沉在海底,也感謝大海,讓我們和蠻夷的清帝國離開好遠,那個時候,他也沒有去想這只是“一衣帶水”。”(葛兆光《漸行漸遠——清代中葉朝鮮、日本與中國的陌生感》原載《書城》2004年第9期) “朝鮮李朝把滿清視為犬羊夷狄,私下裏,稱清廷為“虜廷”,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 “虜使”。除對滿清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朝鮮《仁祖莊穆大王實錄》,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仁祖之後的歷代朝鮮國王《實錄》,只書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至於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 “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朝鮮王室的“反清複明”秘密計畫》原載《世界華人》2004年第1期) 日本人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天的中國人不是讓我們敬服的漢、唐、明之人了”。現在的日本保留了許多唐時的習慣,而日語和當時的江浙一帶發音很象。現在的日本更象元以前的漢唐。 我們要尊重歷史事實,論經濟、文化、科技,明朝和滿清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明朝經濟十分發達,有人稱萬曆年間中國GDP占世界的80%。當時江南等地已經出現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而且明朝重農抑商的思想較少,不象落後的滿清貴族,完全延緩了中國的發展。明朝科技十分發達,軍事上已經出現了類似于現代坦克和地雷的武器。而且願和外國交流,引進了當時世界海上強國葡萄牙的大炮。明亡後,葡萄牙傳教士還曾請求蒲國政府出兵幫助明朝。曾有人指出,有一種人在中國歷朝歷代都有,惟獨滿清沒有!這就是大思想家。與之相對的,是明朝產生了王陽明、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空前的大思想家。中國曆 史上重量級的思想家,明朝至少占了一半,而滿清一個都沒有,只有讀死書的老儒。為什麼?因為滿清是滿清建立的,本來就是落後的野蠻民族,帶來的是奴隸制思想,決不允許人們、特別是漢人有獨立的思想。有的人讚揚滿清,貶低明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表面上武功極盛。其實,滿清的卑弱、對內兇狠,對外屈膝的醜態貫穿了整個王朝的始終!康熙皇帝明明打敗了俄羅斯人,卻把大片土地讓出去。雍正對漢人實行恐怖統治,對外邦卻友好得很,領土繼續退縮。到了清末,不平等條約簽了無數,把老祖宗的家底全賠光了,中國人落得個一窮二白。明朝建國不久,太祖就派徐達、藍玉北征,焚毀蒙古老巢和林。成祖五次親征蒙古,這是歷代漢人帝王中唯一一個親征塞外的例子。終明一代,始終在與北方野蠻民族抗爭。就連英宗那樣的懦弱、武宗那樣的荒嘻(其實不是,而是他敢娶平民女為皇妃所以名聲不好),也敢親自率50萬大軍抗擊瓦剌。儘管英宗失敗被俘,但明朝毫不屈服,而是另立新君,終於打敗敵人。明朝還與日本發生兩次戰爭,均取得了勝利,而且這都還是在與北方野蠻民族對抗的情況下。直到明末,崇禎皇帝在內憂外患中還拼力支起幾十萬軍隊,決不與滿清妥協!南明幾個皇帝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直到永曆帝被 緬甸王出賣,他們沒有一個怕死投降! 和宋、清相比,明朝不管面臨多大的壓力,從來沒有向敵人屈服,從沒有簽定過不平等條約!只 遷過一次都,還是主動遷到前線去的。西藏在明朝仍屬中央政府管轄之下,西藏官員升遷任免由中央政府直接決定。明朝向西達到了新疆哈密,而南方的緬甸、越南等中南半島完全是明朝控制中。就是滿洲人的老巢,也本是明朝的軍事區。滿洲人本是明朝臣民而已。 再說對外戰爭。明萬曆年間和清光緒年間何其相似,都是已經腐敗沒落的王朝晚期,都遇到了日本人的挑釁。可是,明朝主動出擊,打敗了日本;滿清一退再退,釀就了甲午奇恥。兩相比,誰更沒用? 清朝自吹在蒙古邊緣、新疆邊緣的人類幾乎難於生存的一些沙漠化的冰凍不毛之地拓寬了一點疆域,可是,相比較而言,被滿清丟棄的故土(明朝曾有效管轄)庫頁島、外興安嶺、臺灣、澎湖在海洋 時代更顯珍貴! 面對個別滿族人的挑釁,我們漢人不要妄自菲薄。 如果不是李自成之亂,滿洲根本不可能入關。漢族直到明末依然生氣 勃勃,完全是滿清篡改史書,讓後人都覺得漢人懦弱、無能、沒用,大家不要中了圈套。 漢人並非人們想像的懦弱。清軍入關後大肆屠殺漢人,一改衣冠服飾,嚴重打擊了漢人的民族自尊心。再加上他們篡改史籍,讓人們以為明朝真的糟頭了,遺毒至今。 明朝和滿清誰腐敗?看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坤在哪個朝代就知道了! 漢人和滿人誰更有戰鬥力?看看滿清最後幾十年的歷史就知道了!完全是湘軍和淮軍在支持,八旗和蒙古兵早不堪一擊了!滿清對中國人的精神和心靈損害有多嚴重?看看清末老照片就知道了!那一個個面黃 肌瘦、有氣無力、萎靡不振的東亞病夫! 明朝人口超過1億,到清初至少減了一半。勇猛的、堅強的、有骨氣的中國人全被殺或自殺了。 剩下的人又被滿清奴化,我們民族的素質從此大大降低。明朝與滿清的對比…… 1、關於科技水平。 美國人坦普爾根據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寫了《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一書,裏面列舉中國一百個世界第一,滿清沒有佔有一項,但黑暗的明朝有,明軍的武器裝備在世界上是一流的。火箭噴射器的雛形、世界上最早的化學戰、地雷發明都是明朝的事。至於與《天工開物》、《徐霞客遊記》、《農政全書》相提並論的煌煌科技巨著,滿清怕是只能自慚形穢罷? 明朝皇族朱載堉(他在西方有“王子載堉”、‘上帝賜予人類的驕子’之稱,是鄭王世子,一生淡泊名利,為潛心於科學藝術,不肯承襲爵位,是真正的貴族英雄)的偉大理論十二平均律,見於他的著作《律學新說》中。在滿清遭乾隆組織清廷官方羅列十大罪狀妄加批判,目的當然是為了證明乾隆自己和他爺爺康熙朝時編撰的樂律書《律呂正義》比之偉大。可歷史是公正的,直到今天,全世界都在播放以王子載堉的十二平均律定音的音樂。誰真正影響了世界? “清初浙江人戴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連珠銃”,……共28發,‘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比西方早一個多世紀,……但自中原平定之後,滿清就將火器擱置不用,不再研製發展,……漢人綠營兵只裝備陳舊低劣的火器。山西總兵請造子母炮,玄燁御批:‘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斷乎不可’。……連珠銃滿清不予推廣。……對於明代研究火器的兵書如《武備志》等,一概列為禁書,不准流傳、刊行。在明代已經廣泛使用的多種火器都不再製造,也不准人研究。從雍正以後,火器製造技術一直停滯不前。及至1840年,英國炮艦來犯時,清軍所用的槍炮仍是200多年前的老樣子,而且粗製濫造,不堪使用。”(以上引號部分摘自李少一、劉旭的兵器史著作。) 滿清如此“總結過去的科技”,還能說“成績斐然”嗎? 2、民族政策。 滿清入關時強迫漢族剃發,為此不惜血流成河。但在此之前女真族曾有向明朝稱臣進貢的歷史,明朝不曾強迫其改變其髮式。這是與明朝的比較。更遠的在西元前漢朝,也就是比清早了1500年的時代,漢朝打敗了匈奴,置五屬國,“因其故俗”,也就是沒有要匈奴人改變其任何風俗。滿清的所作所為是比之1500年前還不如的倒退。旗漢不通婚(不是滿漢,康熙母本姓佟,是漢族旗人),還有不准漢族居住在北京前三門以內,不管他是幾品,旗人可以,這是赤裸裸的民族壓迫。 3、封建制度的問題。 拿兩千年封建制度作滿清的擋箭牌是沒有用的,你最多能說滿清不能對中國的落後負全部責任,但這已證明它沒有進步之處,而且它連幾百年上千年前中國封建時期最輝煌時代的制度文明也沒有達到。 最明顯的例子有三: 一是科舉及其雛形,無論是漢還是唐,都是國事對策或沒有達到八股這樣程度的脫離實際、名為取士實為殺士的誤國科舉,在漢代凡有一技之長,善於相馬,甚至善於下棋都可以入朝做官。魏晉南北朝曾考醫。 二是言論自由程度。都說司馬遷如何悲劇,但他寫的劉邦象流氓,照樣流傳千古,因為漢帝王究竟有真正的自信,世界第一強國,怕反面東西的心理自然不強烈。而滿清統治者當權之後,不僅全面壓制民間修史,還對前朝史書大肆篡改.康熙時翰林院編修戴名世對此甚感憤慨,他通過訪問明朝遺老和參考文字資料寫了一本記錄明末歷史的《南山集》,書出後被人告發。仁慈的康熙大帝即下旨將戴名世淩遲處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歲以上者立斬,女子及十五歲以下男子,發給滿清功臣家作奴僕。給《南山集》作序的汪灝、王源等處斬刑。給《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雲鶚等人及其妻、子,發甯古塔充軍。宋仁宗趙禎時期四川有個士子,獻詩給成都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宋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泄洩憤,怎能治罪呢?當場釋之.而乾隆時湖南學政胡中藻在《堅磨生詩》中寫了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看了後立刻親自批駁說:“一把心腸論濁清”加“濁”字於國號 “清”字之上,是何肺腑?”即下旨將胡中藻“即行處斬,為天下後世炯戒”。滿清大興文字獄前無古人,為明史案等誅連了多少人,連不識字的賣菜人都牽連進文字獄被殺,何等酷烈!這是盛世時的自信嗎?這是強烈的自卑!被罵得狗血噴頭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才殺了幾百個方士! 滿清文字獄在程度上是開棺鞭屍、株滅九族、淩遲處死等,在時間上則是持續二百年,無論程度,還是時間,都不是文革可以望其項背的。文革已被定性為浩劫,它對中國造成多大禍害,國人大多很清楚。它使人民如何對外部無知,落後於世界,也是很明顯的。滿清文字獄比文革壞一個數量級,它的危害如何能被遠遠低估呢?既然不相信文革時的“正面報導”?憑什麼相信清時的“國家在他們手裏治理得有聲有色”? 清初時,中日的起點是怎樣的?清末時中日之比又是如何?如此思考,答案輕易可以得出。 4、禮教大防。 漢唐公主休說改嫁,三嫁者都大有人在,如抗匈奴名將衛青娶漢武帝姐姐曾嫁平陽侯的平陽公主為妻。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再嫁後誤嫁中山狼,按宋律受罪罰後得以離婚,明代鼓勵寡婦再嫁,名將岳飛和明代戚繼光,都是髮妻主動與他們離婚。而滿清,每位公主出嫁,獨居御賜府第,不准與任何親屬住在一起,駙馬住在外舍,非通過保姆傳召不能相見,滿清公主短命的很多。並且,我七、八年前在讀一本關於八旗的專著時,驚訝的發現這樣的文字:乾隆一朝表彰的八旗節烈婦女數字竟然是明朝整個朝代全國數字的兩倍!明代清初人口統計是按戶為單位的明代最後一次戶籍統計是5000多萬戶,清代入關30年後的第一次戶籍統計為1900多萬戶。按戶數看中國人被直接屠殺及間接戰亂因素竟然減少了70%!人口按每戶5人計算,應該有一億多人被害!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戰亂死亡的侵略征服戰爭! 大明真的是咱們國家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比,明朝也毫無愧色! 由於滿清的緣故有人對明朝極盡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愚昧者總是津津樂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甯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不錯,唐初國力強盛,四海鹹服。可盛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崇禎皇帝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大家想想,這與清廷的咸豐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更有著天壤之別。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複”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 “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宣統帝溥儀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參加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光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明末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為其主題,我想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 明末英雄志士的氣節更是可嘉,摘抄幾句明朝義士語錄: “母年八十餘矣,當自為計。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衛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為其難,誰為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 ——馬世奇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閻應元 “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 ——吳麟征 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歎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臨刑神色不變。 當年崇禎皇帝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絕望的鐘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拼命抵抗的守備太監紛紛慘死在義軍的刀下。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殺的浪潮,因為北京外城已經在頭一天就被攻破了。 另外後宮周皇后帶頭自殺,崇禎帝嬪妃並不多,基本自殺。 還有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孫承宗全家七十口死于河北高陽縣, 比較出名,有明末嶽少保之稱的盧象升死河北嵩橋。 後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揚州,劉宗周死杭州,還有官員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員獨自到南京死,為的就是留名證明自己節氣。 由於自殺官員者眾,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難以統計。 外國人不太理解這一種現象,任何一朝能夠象明末這樣忠死者多,崇禎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還是算痛苦。 明末忠臣、清官、義士自殺殉國人數之多是令人驚訝的! 只不過明王朝最終依舊還是滅亡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