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0 03:34:23瀏覽1625|回應10|推薦119 | |
勇敢的面對生死 「關懷生命」的思路源自於「生死學」的概念,當人們面對生命時,是生命本身的脆弱與無奈。過去的醫療強調治療,在醫藥技術和科技求進步,但是,當生命即將結束時,卻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及無力感。而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讓生命的尊嚴提高,讓生命的意義延續,面對生命即將結束時,不再是無奈與束手無策。 宗教安定了病患及其家人漂泊無助的心,讓病患勇敢的 面對身後的方向,不管未來是”身”在何處,靈 ! 是永存 不滅的,寄託給心目中那個最佳的神佛,最相信的信仰。 為了避免”遺憾”,在離開之前做妥善的安排做清楚的交代。把對家人的不捨化成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把想完成而未完成的希望做最後的總整理。 陪著先生在安寧病房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太太帶著 2個小孩現身說法,她一直強調!安寧病房裡老是做一些 不可能的任務卻又實現!!比如說,冬天寒流來襲,義工 加上護理師像變魔術一般變出一杯夏天才有的西瓜汁, 安慰臥床的先生紓解其渴望的心!為了不讓先生有遺憾, 真的可以"無中生有"幫助太太完成先生的心願!! 真的真的化腐朽為神奇,不得不佩服。 夫妻二人真的充滿歡喜的放下。一起完成人生最後的歡喜 與感恩,及無憾。 陳玟秀老師為講座活動做最後的註解~~ 死!是需要 做準備的,積極又充分的準備才會也才能善終。 回顧過去!感覺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心。每個人所依存的信念也都不同,當我們自己在挫折中指責他人時,可曾想過自己又做到多少付出多少。人越活越貪婪,越貪婪就越憤恨不平,越不平就易發覺得他人虧欠自己,越覺得他人對不起自己也就更加的怨恨他人。惡性循環!! 很多人都有的錯誤觀念,認為安寧病房是一個等死的地方!人可以好好的面對死亡,要學習放下”捨不得”讓自己與人世有一個完滿的結束。抱怨是不能改善生命即將結束的品質,知足才能強化內心的勇氣,樂天知命才有滿心的喜悅,而生命的終點不是結束,是另一個”我”的重生,死可以是美麗的延續。臨終關懷是由人本出發的一個助人的動力。 安寧療護的啟示:學習面對失去。 心中充滿愛和心中充滿恨所表現的 生命氣息不一樣, 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對待, 每一秒的消失與開始, 是每一次的呼與吸, 都是生命的重生, 當這些都不復存在時,生命是結束了, 生命的意義卻是不朽的。 意樵 2006 06 06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