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28 23:29:06瀏覽3151|回應10|推薦72 | |
導遊解說完了整個耶路撒冷的概況後,我們就一路走到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這座建於1956年,屬於天主教的教堂,是根據聖經故事而命名。耶穌站在橄欖山上看到第二聖殿之美,預料以後會被毀,所以悲泣。教堂的外形就像一滴眼淚,四邊的柱頂還用淚瓶做為裝飾,造型十分特殊。
接下來我們沿著山坡,步行約10分鐘到柯西馬尼園(The Garden of Gethsemane),在希伯來文中Gethsemane這個字是壓榨橄欖的意思,古時候這裡是一個榨橄欖油的地方。這裡有一座橄欖園,每一株橄欖樹都擁有粗獷的樹幹,盤枝錯節的樹枝,樹皮上明顯的刻劃著歲月的痕跡,據說這些樹從耶穌時代存活到現在,這麼說它們都是聖經故事的見證者了。
傳說這裡曾經是耶穌住宿的地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在被捕前,與12門徒在錫安山的馬可樓吃完最後晚餐唱了詩後,來到了山麓西邊的柯西馬尼園在這裡作祈禱。馬可福音第十四章記載,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對他們說;我心裡甚為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耶穌俯伏在地不斷的禱告,第三次他叫醒門徒說: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說話之間,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與他同來,猶大到耶穌跟前便與他親嘴,他們就下手拿下耶穌,這時門徒都逃走了。 繞過了柯西馬尼園,我們來到了萬國教堂(The church of all nations) ,又稱為苦惱的教堂(The Basilica of Agony) ,傳說這裡是耶穌被捕前禱告之處,因為知道即將被捕,所以禱告時忍不住痛哭了。這裡是4世紀拜占庭教堂的遺址,後來毀於746年的一場地震,12世紀十字軍在原址上重建教堂,阿拉伯人占領期間被破壞,現在的新教堂是1919年始建,五年後完工,經費來自各國教徒之捐款,所以稱為萬國教堂,它的外觀是拜占庭的風格,建築特色是圓頂與大圓柱,教堂對面所看到的是耶路撒冷東面城牆的金門與獅門。 耶路撒冷東面城牆的金門 北面的入口處門楣上方標示出柯西馬尼園的字樣,教堂頂端的兩隻鹿仰望著中央的十字架之雕塑,它的典故來自舊約的詩篇【Psalm 42:1】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教堂的正面山牆上的彩繪分成三部分,中央的耶穌扮演神與人類的溝通的角色,他伸出雙手仰望著天,將世人的祈求透過旁邊天使轉達給上帝(位於中央頂端),耶穌兩旁的人類被分成左邊的智者與右邊的凡人。山牆圖案下的一行字出自新約聖經的【希伯來書5:7】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挨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它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每一處拱門柱上為四部福音書的作者。
教堂內最神聖的為祭壇前地上被圍起來的岩石,據說這是耶穌被捕之前禱告之處。牆上大型的壁畫也都描述耶穌在柯西馬尼園的禱告與被捕的場景,教堂內的圓頂設計為星空的模樣,中央的圓頂以耶穌的故事為主,有12使徒與基督教之徽章,另外出資興建教堂的12個國家代表之馬賽克圖樣也一一出現於各個圓頂處。
耶穌被捕之前禱告之處
阿根廷與西班牙...代表贊助興建教堂12國的馬賽克圓頂圖騰 結束了橄欖山的所有行程後,車子載我們下山,來到耶路撒冷的西南面,在錫安門附近下車一路步行進城,這座門建於1540年,看起來十分的樸拙,這裡是亞美尼亞區與猶太區的交界處,到晚上門就會關閉。在餐廳用完餐後,有半個鐘頭的時間自由活動,於是先走向附近的廣場,這裡已接近西牆的雅法門。附近有一條行人川流不息的石階小巷,我們也隨著人潮持續的向前走,看到蜿蜒的巷弄如迷宮般的複雜,怕迷路所以我決定繞著城牆外走。再走回廣場,出了雅法門馬路邊有一座環保宣導的小公園,設計了一座座的地球來宣導各種保護地球資源的策略。
沒有地圖只能憑感覺走,我們決定以順時針方向繞著城牆走,很快的就抵達了另一座很普通的城門,看了牆上的字才知道走到了新門(New Gate),本來想繼續走到北面的大馬士革門,但怕時間不夠所以只好往回走,未能如願的繞城一周,總覺得留下了少許的遺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