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活路外交」與「出國朝貢」一族!
2008/08/08 06:09:06瀏覽892|回應0|推薦16

「活路外交」與「出國朝貢」一族!

台東縣長鄺麗貞在颱風過境台灣時,居留歐洲不歸,責任歸屬吵得沸沸嚷嚷,國民黨不得不召開廉能委員會做出政治切割。昔日,馬英九主席為了拉攏東部地方勢力,即使吳俊立貪瀆案二審判定有罪,馬主席為鄺麗貞抱屈喊話:「罪不及妻孥」,而今,「馬英九背書、國民黨保證」彷彿成了票房毒藥,「保證上台,不保證人才」!

鄺縣長、胡市長颱風天出國考察,連帶的引出許多地方首長出國話題,各地首長來個超級比一比,看看誰出國次數最多、誰出國花的公帑最多、誰吸引的觀光客人數最多?然而,出國考察不僅是去「看」了什麼,重點在於「學」到了什麼!地方產業與觀光資源有沒有因為出國考察獲得轉型或升級?地方的治安與環境有沒有因此改善而成為觀光客旅遊的首要選項?到底是著力於公領域的互貿,還是私領域的觀光?拼經濟如果變成幫他國拼經濟,縣市首長們可別把「考察」變成了「朝貢」!

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唐朝雄峙東亞,文物昌隆,國威遠播,四夷來服,西元七、八世紀的「大唐帝國」成為世界文化的重心。主政的統治者有幾項共同的長處,本身具有才學、重用人才、留心吏治,政經安定,社會富庶,生活環境不但「物價低廉」,而且「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可汗」的尊號,中國皇帝成為當時東亞的盟主,更讓各部族朝貢不絕。

再舉一段歷史,唐朝滅亡的五代十國政局紛擾不安,其中新興於北方的契丹人,在後梁時建國,影響著當時中國政局的發展。在五代十國中,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塘,為了爭奪勢力權位,不惜向契丹稱臣為「兒皇帝」,並割讓燕雲十六洲,國防要地盡失。他的作為,不僅給個人留下可恥紀錄,也給中國埋下大患。往後宋朝所遭遇的許多難題,便是承襲當時所留下的歷史包袱。

馬總統近期即將出訪中南美洲,再度提出選前的外交願景,並把外交政策定調為「外交休兵,開創活路外交」。「活路外交」的成功要素就是兩岸互信,讓兩岸的「和解休兵」擴大延伸到外交戰場,建立不浪費資源的共識,「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精神下和平進展。

援外政策方面,馬總統認為過去兩岸處於惡性競爭,使雙方的國際形象受損,但「援外」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政府必須理性訂定援外目標、策略與方式,讓外交預算的執行更有效率,並遵守國際規範,過去「支票簿式的外交政策」是浪費資源的作法。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交機構,民國六十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失去聯合國的席次,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的困境接踵而來,各主要國家紛紛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正統性,我國失去國際舞台的有利地位,也讓台灣內部國家認同的問題,一再成為政治操作的刀斧。美國民意研究所做了項自豪度評量指標,以二十五分為滿分,對於國家自豪度,台灣是在倒數第十名,也是其中唯一的亞洲國家。

馬英九對中共政府的態度,的確身段柔軟,給予相當大的彈性空間,友善程度可說是中華民國歷任總統之最。然而,單方面的一厢情願,真能得到善意的外交空間,給中華民國禮讓出一條「活路」嗎?筆者不禁要提醒大有為的馬政府,表面上要拼中華民國的面子,實際上別貢納出台灣的裡子,「活路外交」莫發展成「恭奉正朔,遙作屏藩」!

馬英九在出席蔣渭水逝世七十七週年追思紀念會中,追念蔣渭水這位非武裝抗日的靈魂人物、民主先鋒與社會導師。當時的台灣文化協會主要宗旨在批評台灣當時陳腐的漢文化,並積極引進西方近代文化,為的是發展台灣文化,建立台灣文化的自覺與自尊,蔣渭水等人不斷向農、工階層傳播新知識,並對島內的大事提出批評與主張,他的一生具有「徹底的特質和不妥協的精神」,不妥協、敵我分明的態度,這也是政治家與政客的差別之處。

蔣渭水終其一生,以漢民族的血統為榮,但更以做一個「台灣人」而自豪,他被稱為本土運動的擎天柱。他一生為台灣奮鬥,推廣民族意識的覺醒,蔣渭水可說是一位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啟蒙者。不知,蔣渭水的民族精神,有沒有啟蒙了追思緬懷的馬總統呢?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isayang0912&aid=21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