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門當戶對
2010/01/18 18:15:05瀏覽334|回應0|推薦4

那天,與一位女士相鄰而坐,互相交談,

當時,我們都是受邀參加共同的活動,

彼此閒聊。

 

話中提到早期的她們那個年代,

很多人都是媒妁之言、相親結婚,

現代呢?

這好像有點超出我的想像了…

最近常看的新聞中,會出現相親的,

大概都是豪門、豪門與藝人、豪門與模特兒等,

這類「三豪」族才會相親,或透過親友長輩介紹而結婚吧!

 

升斗小民的婚嫁,一來登不了檯面,二來排場也不大,很難在豪門眼中亮出閃光。

 

但,她和我都不反對由長輩來介紹子女婚嫁對象的作法,

她提到「門當戶對」,

我稍作廣義的解釋是──有相類似生活環境、想法的狀況,

她也「大概」能認同我的說法。

 

事實上,我們都談最近很熱門的「冰館」夫婦事件,

即使是共同辛苦過的夫妻,

還是可能因為某種因素而出狀況,

如果雙方連生活模式、習慣或想法都相差太遠的話,

等於從結婚的第一天,就面臨「適應」的問題,

至於「適應多久」?那就是雙方互相容忍的問題了。

 

我又想到韓劇了!

這幾年,韓劇爆紅,從我工作接觸的人來說,

幾乎女性都是韓劇的忠實觀眾,

這造成我某種溝通的「隔閡」,

我不看韓劇,除了以前耳熟能詳的大長今、明成皇后 

(純名字,不涉劇情內容)外,

她們說出的每一個姓名,我完全不認得;

她們覺得無趣,我也會怕掃了人家的興頭。

 

我覺得,從偶爾電視中傳來的聲音、瞄到的片段,

韓劇好像都以家庭衝突為主,

大事、小事、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演很久;

像今天中午,我在打電腦時,

不知誰轉到韓劇的播放頻道,

又吵又哭又罵的劇情,

我只聽到「要不要做DNA」這碼事,

而且,

直到我把文稿存檔,

收拾電腦離座,

劇中人還在吵「要不要做DNA」……

 

搞得我現在整個腦海中,還是這句話…

 

這當然只是戲劇,

但如果現實社會也這麼吵,

應該沒有一方能受得了。

 

我的朋友認為,傳統的門當戶對,

建立在有共同生活層次的基本前提,

即使透過長輩介紹或媒妁之言,

男女雙方也容易相處、溝通;

這當然是合理的,

要不然,

怎麼會有那麼多豪門聯姻、政治結合呢?

 

不過,

這畢竟只是一種認識、交往的模式,

社會新聞報導的分分合合,

只是滄海之一粟。

全看雙方怎麼去經營吧?

能合就合,

不能合,像戲劇那樣吵,

人生會變得多單調、無趣啊!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1969&aid=369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