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2 00:49:05瀏覽11792|回應41|推薦195 | |
動物星球有個恐怖的節目『體內的小怪物』在講寄生蟲,包括公園玩耍被浣熊寄生蟲吃掉大腦視皮質失去視力的一歲男孩;自越南回來三十年後才發曼森氏血絲蟲病差點變無卵頭家的老人;還有去南非維多利亞湖中游泳六年後發現小腦被吃掉失去平衡的男人,後來醫師發現他們全家族共16個人染病(見下面Youtube)。 其實,我的寄生蟲學成績很爛,記得當年應該是低空飛過。這堂課內容除了都是縮小版的異形,需要跑檯認蟲與蟲卵,還得同學互驗糞便找蟲卵。對於到皮膚科門診實習時拼命洗手的我而言,根本是個大酷刑。 以上例子其實很少見,但有一種困擾現代化社會的婦產科相關寄生蟲,是以貓為主要宿主的弓漿蟲(Toxoplasma~弓形,gondii~囓齒類)感染,也會往人的腦中跑。 弓形蟲(弓漿蟲)是人類普遍感染的疾病之一,此蟲可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通常寄生於骨骼肌肉、心肌或腦組織內。美國流行率約30%,歐洲約50-80%,法國有些地區感染率超過90%。 貓科動物是最終宿主如水或食物被含完成芽孢化的卵囊的貓糞便污染,其他所有的溫血動物誤食後也會被感染。卵囊對環境具耐受性,在適當條件下可存活一年以上,但是在70℃乾熱、煮沸、強碘及強氨下,很快被殺死。有趣的是,全世界不擔心被傳染的地方,是其他種寄生蟲超多的非洲,因為太熱太乾了。 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感染後沒有症狀,會自行痊癒,除非其有嚴重或持續性病變出現且顯著器官傷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的抗微生物製劑治療;少部份尤其免疫功能低下的,會有急性症狀(發燒、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夜間盜汗、意識障礙、局部神經學障礙、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及其他)。人類或動物感染後通常寄生於組織內,可以採血清、血液或組織切片等診斷。潛伏期10~23天。 若婦女於懷孕期間初次感染弓形蟲,弓形蟲可經由胎盤、或陰道生產血液相通傳染給胎兒(全身包括大腦),感染率約40%。若在懷孕一開始就感染,會造成流產或死胎,機會約10%;這也是引起胎兒畸形最主要的先天性感染之一!!約14-17%,新生兒會出現異常,包括腦炎(發燒、抽搐)、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黃疸、皮疹、視網膜脈絡膜炎、視力不良、心智遲緩等,出生後抗生素治療至少1年。而67-80%胎兒則只有不明顯的症狀,出生後才慢慢發病。因此,準備懷孕以及已經懷孕的女性,務必禁食生肉、接觸貓及貓糞,或是接觸花園公園等貓咪常活動的地區的泥土。 幸而,婦女懷孕前就感染了,會有保護性抗體(感染後兩周起出現IgG抗體),通常表示未來如懷孕,胎兒可免於感染。 在法國與澳洲,孕婦一定會驗弓形蟲IgG 與 IgM──法國方式是孕前驗一次,孕後每月追蹤共六次,澳洲則是驗孕期每三個月一次共三次。美國則專家亦如此建議,麻州是固定篩檢新生兒IgM,英國則任何篩檢都不做。目前它也不是健保給付的固定產檢項目,因此擔心被感染的媽咪,應該主動向產檢醫師提及是否需要抽血檢查。 如果懷孕時被感染,出現先天性感染或免疫力異常者一定要治療;使用抗生素到底會不會降低經胎盤傳染機會仍有爭議,如何用藥也各自為政難有結論,因此尚不建議懷孕感染一律治療。此外,代表急性感染的IgM抗體於弓漿蟲可能在感染數年後都存在,讓醫師分不清楚是否真是懷孕最近才發生的感染,也就是假陽性。目前大多地區弓漿蟲不是產檢必驗的項目,主要都是在發現胎兒生長異常時,才會抽媽咪的血(以EIA驗),媽咪有抗體反應才繼續抽臍帶血(以EIA驗)或羊水(以PCR驗)來確認。 弓形蟲疫苗還在研究當中,因此最好還是以「預防被傳染」為上策。
微生物要進入大腦並非易事,我們的腦部微血管內皮細胞緊密相連,形成血腦障壁(Blood-Brain-Barrier)可避免物質任意由血液進入腦部,它可阻擋大分子、低脂溶性分子,高電荷分子則通過速率緩慢。但其功能會受創傷、感染、高血壓的狀況影響而失常。如果寄生蟲數量很多,也會突破這個防線。 上述弓形蟲威脅的主要是胎兒,而最易跑到大人腦中的,則是豬絛蟲、阿米巴蟲。另外,廣東住血線蟲、肺吸蟲會存在蝸牛、螺類如福壽螺、淡水蝦如螯蝦、蟹類、蛙類等,以及豬旋毛蟲,都可能會引起腦膜炎,破壞腦部任至致死。 生吃淡水魚則可能感染中華肝吸蟲。我忍不住想到旅遊生活頻道的Bizarre food主持人Andrew Zimmern,他特愛生吃古怪的生物。在台灣,許多人以為醃漬就沒有事不會有蟲,是錯誤的觀念。許多寄生蟲卵都很堅固,甚至可在土壤中活個幾年等待胃酸孵化。 我永遠記得那堂寄生蟲學,剖開一條淡水魚,它的腸管內滿滿都是蠕動的蟲。除了吃不下午飯,再也不敢隨便吃淡水魚。 「妳這樣攝影要到什麼程度才會滿意?」我的男人有這樣的困惑。 「這你就不懂了,我的腦中也有種叫做癮蟲的寄生蟲。」 攝影時,癮蟲會釋放出讓人興奮的多巴胺,隨後腦內啡與血清素都會爬升,是治療煩悶的良法,也是穩定心緒的偏方。癮蟲控制了我的行為,時間到了就想出門走動,身不由己。近日因為準備醫院評鑑資料,竟日在電腦前忙碌,更是沒空上網,只有空跑公園,拯救快要垮掉的背部。 因此沒有鳥沒有風景時,閒適的貓,亦是排憂解愁的好對象。貓科動物帶著獵補者獨特的體態,行走時肩胛起伏,眼光身手機敏,神態鎮定,雍容又慵懶的,別有韻味。 也幸好老到懷孕不動了,幾隻貓,毋庸驚慌。 參考資料 http://www.cdc.gov.tw/public/Attachment/911415253071.pdf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29969-overview http://parasite-cleanse.com/brain-parasites.html ↑ ↓餵食的人少,中正紀念堂的貓比植物園的貓憂鬱許多 ↑ ↓這個花盆是這隻兩耳顏色不同的貓咪的家 ↑ ↓這個瓦礫屋頂則是黃白貓咪的家 ↑ ↓我最心疼的是黃黑貓咪。喜歡看鳥,卻瞎了一隻眼。稚氣中,似乎多了些沉重。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