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朽 Immortality
2011/08/16 14:21:29瀏覽358|回應0|推薦0
不 朽  Immortality 

    


Just as Eva came from Adam’s rib, just as Venus was born out of the waves, Agnes sprang from the gesture of that sixty-year-old woman at the pool who waved at the lifeguard and whose features are already fading from my memory. At the time, that gesture aroused in me immense, inexplicable nostalgia, and this nostalgia gave birth to the woman I call Agnes. -- , p.12

我的呼吸是沉重的, 而胸口卻如此空洞..........

當愛情僅僅是建立在意志之上,共同的生活建立於愛情的幻覺之上時,曾經,讀阿涅絲有如照見自己,兜著命運的圈子,"睡不著,還不能動彈,婚姻的床啊!",於是,從孤獨,歸於孤獨。

渺小如許,不朽的欲望卻像血液遇到空氣必定凝結般地自然。是對愛情的不朽的渴望,讓人在孤寂中兀自喃喃獨語吧 ? 處在俗世,這樣一個卑微的心情都足以讓人崩裂,或許,在各種對臉、肉體、以及手勢的疑惑裡,"不朽"其實是違反生存法則的一個奢侈品,不切實際的幻想,正如阿涅絲的婚姻一般。

沒有人能忘得了阿涅絲如何誕生 -- 一位六十多歲的婦人在游泳池畔,回頭向她的游泳教師微笑,做了一個手勢,一個淹沒在已經衰老的軀體裡的富有魅力的手勢,不從屬於時間的魅力的本質。阿涅絲代表了自覺的靈魂想要脫離枯朽肉體換取重生,甚而得以永恆的企圖。通過她的困頓、自我放逐、澈悟、與死亡,我們也被迫進行一場對生存的檢視。昆德拉是拋問題的高手,但你很難從書裡找到答案,很可能,他也不認為一定有答案罷 ! 

米蘭.昆德拉,1929年生於捷克布爾諾,1975年之後定居於法國至今。作品有小說:《玩笑》(皇冠出版)、《生活在他方》(時報出版,獲頒法國最佳外國作品〝麥迪西獎〞)、《賦別曲》(皇冠出版,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笑忘書》(中文版已經絕版,林白出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報出版)、《不朽》(時報出版),兩部非小說作品《小說的藝術》(牛津大學出版)和《被背叛的遺囑》,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皇冠出版),一本舞台劇本《雅各和他的情人》(根據當代經典《宿命論者雅各和他的情人》編寫而成),都是用捷克語寫成的。 。他最近的小說作品《身份》(皇冠出版)與《緩慢》(時報出版)則是用法語寫成的,曾獲頒美國〝國家文學獎〞和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從昆德拉的近作可以看出,離開了捷克的政治題材,昆德拉的作品轉向人生;有人因而大感失望( 昆德拉離諾貝爾獎有多遠--李鳳亮),實則,他寫作嘻笑諷刺的風格也褒貶不一,甚而被指淪為使用他自言不齒的媚俗手法,以性與情愛媚惑讀者。然而不要忘記了,終其一生只寫一個題材,豈是他這等聰穎所願 ? 再說到小說的結構,他一直堅持以樂曲的結構、室內樂的交錯方式,流水涓涓地行文 -- 不朽一書的美感與張力就是這麼來的。回顧全書,我們在這樂曲般的小說中見到嚴謹的對位與前後呼應,每個人物是一種樂器,各有不同的動機,交織成一個個樂章,而每個樂章中各有其主旋律、強弱音、及節奏,動機一再重現,並產生變奏。主客觀交錯裡,感性與理性也交疊著,每個人物的主觀故事( 感性/ 輕)外,背景還響起作者全知而予以客觀哲學式陳述的化外音( 理性/ 重),致使輕重也交疊著。真假人物交錯,阿涅絲,一個由手勢中誕生的女人,終而死亡,虛與實的界限不再,昆德拉以一種體驗生活的新方式,複雜而連續的沉思自省,說出現今生活的沉重與無力。

"嘲諷與憐憫是生命中兩個好顧問" ,讀他的文字,你不會有無限沉淪的恐懼,作家產生人物,而人物逐漸走出自己的個性,所以我們最後仍會清晰地記得活著的阿涅絲,她躺在草叢中,小溪單調的潺潺聲透入體內,滌洗了她的自我,她參予了這種基本的存在,而這"存在”,正存在於那流逝時光的聲音裡,和蔚藍的天空中..........存在,變成噴泉,間歇泉口的小池,而宇宙如溫暖的雨水傾注其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4proust&aid=554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