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項大人覺悟
2015/08/12 18:46:46瀏覽632|回應2|推薦4

前言:
  《八大人覺經》和《心經》一樣,都是篇幅短,深受世人喜愛;佛學專有名詞多,需要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逐句解釋。本文參考 聖嚴師父的《》和多位古德高僧的著作,整理成少頁的篇幅,希望言簡意賅地解說,能讓任何程度的讀者能一讀就懂。末學才疏學淺,如果有文義不明晰之處,望請前輩後進不吝賜教。

《八大人覺經》後漢安息國三藏 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翻譯:
  身為佛弟子的人,應當常常於晝夜,專心一意念誦八項大人覺悟"。

註:
  佛弟子:已經皈依佛法僧、受持戒律,目前遵守 佛陀教誨、老實持戒修行者。

  八大人覺:八項 諸佛菩薩已經覺悟覺知的事。

  「大人」具有大精進力,能成一切無量功德;具有大智慧力,能破一切無明煩惱;具有大悲願力,能度無邊苦惱眾生。

  已證解脫道的聖者稱覺者, 菩薩是自覺覺他的覺有情, 佛陀是圓滿的大覺者,此經是大覺者所覺悟,故名為「覺」。

  如果佛弟子希望成為自利利他的大人,必須修持這八項聖道行,那是 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亦是使眾生成為覺者的聖道行。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翻譯:
  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萬法都是沒有常態的,三界眾生依存的國土都是危機四伏、脆弱不堪;身體的地、水、火、風四大容易招來人生八苦,色身的本質是空;"色、受、想、行、識"五蘊構成的身心,沒有"恆常自我"存在,其本質是"生、住、異、滅",虛偽、沒有特定的主宰。

  因為欠缺智慧時,眾生的"心"是造惡業的源頭,外顯行為是犯罪的淵藪──如此觀察,便能漸漸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註:
  此段是修行「四念處」:

        1.觀「身」不淨(觀察:報身常常處於不乾淨),心住清淨。

        2.觀「受」是苦(觀察:對八苦的刺激感到痛苦),心住正念。

        3.觀「心/行」無常(觀察:對妄念紛飛、心思生住異滅),心緣生死而不厭捨。

        4.觀「法」無我(觀察:對固執、捨筏喻),對有情眾生起大悲心。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指世間「成、住、壞、空」的現象。

.四大苦空的「空」:
  不是「成、住、壞、空」的「空」,而是色身(身體)經歷「生、老、病、死」、心裡經歷人生八苦「生、住、異、滅」的過程,前一刻存在的現象,這一刻已經不存在。例如:身體所有細胞的新陳代謝,新細胞取代舊細胞,所以舊細胞已經「空」;八苦的感覺引起情緒的起伏,當「心」不覺得苦,此時,肉身疼痛雖然存在,心裡的苦已經「空」、不覺得苦。

  因此,堅強堅毅的人,心裡比較沒有痛苦感。

.生滅變異:
  五蘊(色、受、想、行、識),心理現象「生、住、異、滅」的倒裝句。

.虛偽無主:
  在物質世界「成、住、壞、空」、眾生身體「生、老、病、死」、眾生心理「生、住、異、滅」的過程,沒有特定的主宰者。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翻譯:
  太多慾望帶來苦惱,生死流轉中的疲憊勞累,都是從貪婪慾望引起的。減少欲望,不做欠缺智慧的事,身體心裡才能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翻譯:
  "心"如果貪得無厭、不知足,只知道多追求財、色、名、食、睡,便會增長各種罪惡。 菩薩行者不同,常常心念知足,安於貧困、守於道行,只有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才是自己的本分。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翻譯:
  懈怠心和墮落心,可以用恆常力行精進心來對治,然後破除煩惱罪惡心、摧毀降伏天摩、煩惱摩、五蘊摩、生死摩四種魔障,而脫離五蘊十八界的牢獄。

註:
  此段是修行「四正勤」:

        1.已生諸不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皆悉斷除。

        2.未生諸不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防令不起。

        3.已生諸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而令一切增長圓滿。

        4.未生諸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而令生起。

  專有名詞的意義請參考《楞嚴經》卷二卷三,或《真言集》第四章第一節。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翻譯:
  愚痴無智慧、生死牢獄的現象, 菩薩行者常常繫念著要努力"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因材施教的口才"來教導渡化一切眾生,使眾生能離苦得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翻譯:
  生活在貧苦(生活貧窮困苦、不能掌握命運而苦)之中的人,會多生怨忿,容易與人結下惡緣。 菩薩行者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的時候,常常繫念怨親平等、不念舊惡、不憎恨惡人

註:
  菩薩行者經常常以智慧行布施,心地貧苦的愚者經常怨尤而患得患失;菩薩行者能夠平等照顧怨家與親人,貧苦的愚者滿眼所見都是冤家和仇人。只要修學了佛法,便能轉貧苦為歡喜富足,化貪求為布施修福。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念三衣、瓶、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翻譯:
  "財、色、名、食、睡"五欲的過失和氾濫,雖然身為在俗的菩薩行者,仍不貪染世間的玩樂,常常繫念三衣、瓶、鉢、法器,發出家的心願、學習守道行清白、以梵行自律,以慈悲心利益一切眾生。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翻譯:
  眾生於生死輪迴中熾燃,受盡無量苦惱。 菩薩行者發起大乘心,普濟一切眾生;發願願意代替眾生受無量苦,讓諸眾生能離大苦、得大涅槃樂。

註:
  賑災的慈善團體常常有種種義行,志工們忍受一時的不方便,用智慧引導五度,幫助災民恢復乾淨的環境、自律自持、自力更生。大愛電視常有此類的報導,可以參考。


──如此八事,乃是 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翻譯:
  這八項,是 諸佛菩薩的大人覺悟聖道,佛弟子精進行道、運用慈悲智慧,乘法身船,到達涅槃岸。之後,就算再次進入生死輪迴,也是為了度脫眾生而倒駕慈航。

  菩薩道行者運用以上這八項,開導一切眾生,讓諸眾生"覺悟生死八苦、捨離五欲、修行自心和八聖道/八正道"。

註:
  這一段是菩薩道行者,自己修持八正道,也引導眾生修持八正道。

.八聖道:

        1.正見:正確的認知見解,區分善、不善;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

        2.正思惟:正面正當、利益眾生的思考。

        3.正語:正面有益、激勵、鼓勵的言詞。

        4.正業:正確正當的行為,慈悲喜捨。

        5.正命:正當的職業,不從事違背慈悲的行業。

        6.正精進:勤修戒、定、慧、六波羅蜜。

        7.正念:誠正信實,意不顛倒。

        8.正定:專一安定、沉著、不慌張。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翻譯:
  如果佛弟子誦持這八項,在念念之中,能滅除無量罪過、進入趨近菩提之道、速登正等正覺、永遠斷除生死之苦、常住涅槃快樂。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真言門紫晴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1 18:49

讚嘆! 感恩演博師兄 ! 

紫晴  合十  ROES恭喜恭喜


清淨虛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3 00:00
末學會列入每天誦持的功課之一,感恩師兄整理與分享。Fox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