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2 18:46:46瀏覽639|回應2|推薦4 | |
前言: 《八大人覺經》後漢安息國三藏 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翻譯: 註: 八大人覺:八項 諸佛菩薩已經覺悟覺知的事。 「大人」具有大精進力,能成一切無量功德;具有大智慧力,能破一切無明煩惱;具有大悲願力,能度無邊苦惱眾生。 已證解脫道的聖者稱覺者, 菩薩是自覺覺他的覺有情, 佛陀是圓滿的大覺者,此經是大覺者所覺悟,故名為「覺」。 如果佛弟子希望成為自利利他的大人,必須修持這八項聖道行,那是 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亦是使眾生成為覺者的聖道行。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翻譯: 因為欠缺智慧時,眾生的"心"是造惡業的源頭,外顯行為是犯罪的淵藪──如此觀察,便能漸漸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註: 1.觀「身」不淨(觀察:“報身”常常處於不乾淨),心住清淨。 2.觀「受」是苦(觀察:對八苦的刺激“感到”痛苦),心住正念。 3.觀「心/行」無常(觀察:對“妄念”紛飛、“心思”生住異滅),心緣生死而不厭捨。 4.觀「法」無我(觀察:對“法”固執、捨筏喻),對有情眾生起大悲心。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的「空」: 因此,堅強堅毅的人,心裡比較沒有痛苦感。 .生滅變異: .虛偽無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翻譯: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翻譯: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翻譯: 註: 1.已生諸不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皆悉斷除。 2.未生諸不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防令不起。 3.已生諸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而令一切增長圓滿。 4.未生諸善法,發勤精進,攝心志念,而令生起。 專有名詞的意義請參考《楞嚴經》卷二卷三,或《真言集》第四章第一節。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翻譯: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翻譯: 註: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念三衣、瓶、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翻譯: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翻譯: 註: ──如此八事,乃是 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翻譯: 菩薩道行者運用以上這八項,開導一切眾生,讓諸眾生"覺悟生死八苦、捨離五欲、修行自心和八聖道/八正道"。 註: .八聖道: 1.正見:正確的認知見解,區分善、不善;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 2.正思惟:正面正當、利益眾生的思考。 3.正語:正面有益、激勵、鼓勵的言詞。 4.正業:正確正當的行為,慈悲喜捨。 5.正命:正當的職業,不從事違背慈悲的行業。 6.正精進:勤修戒、定、慧、六波羅蜜。 7.正念:誠正信實,意不顛倒。 8.正定:專一安定、沉著、不慌張。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翻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