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與大陸差異在哪裡?
同樣1000公斤的推力,施加在一列火車上,
和施加在一輛小汽車上,跑起來的速度當然差異很大。
台灣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生活水平比較高,
大陸這些年發展也很好,但整體速度沒有那麼快,
生活水平高低差異也很大,這些快慢和高低的差異
都是情理之中的。
大陸和台灣,一個很大,一個很小,這是差異的
根本原因。
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但在大陸人眼裡的邊界限於大陸,
在台灣人的眼裡邊界限於海島。在大陸,我們自然而言
就覺得,國家就是很大,大到你的生活中根本意識
不到有“邊”。
想想看,有多少大陸人感受到自己國家的邊緣在哪裡?
在台灣,我早晨出門,晚上回來,就可以沿著台灣島
美麗的北海岸線繞到西北角的浪漫的淡水漁人碼頭。
我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的一點就是,開車不用幾個小時,
就從最北端的台北
到最南端的墾丁了,不就是北京城六環路繞個圈兒嗎?
大陸人很難意識到台灣的小,
台灣人也很難想像大陸的大!
大陸人感覺到,國家就是大到沒有邊,
而且我家的什麼事它都能管;
台灣人感覺到,國家跟我家差不多大,
它的事跟我家的事差不多,我都可以管。
記得有一次去台北縣新店家樂福樓上的鄧師傅按摩店,
碰巧給我做足底按摩的是一位大陸嫁過來的媳婦,
見到我這個北京人,真是“他鄉遇故知”,
話匣子一打開,說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台灣人問
“這個大陸有沒有?那個大陸有沒有?”。
她說:“剛來台灣的時候,全家人不斷拿出各種小吃給我。
每拿出一樣,都要問‘大陸有這個嗎?’
後來我實在忍不住生氣了。我說,大陸那麼大,
如果廣州沒有,你能說北京也沒有嗎?”
我對這位大陸老鄉說,“那你也不必生氣呀!
你看大家對你多熱心啊!”
不過,她說的情況,我剛來的時候也一樣。
我習慣於從積極正面的方向來看所有的事情,
所以對上述情況肯定不會覺得好笑或者生氣。
這更說明,台灣和大陸需要多多交流,加深了解。
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差異,並沒有誰好誰壞之分,
我更不會有 “大”
就比“小”好的意思。正如放大鏡專門用來看小東西,
望遠鏡專門用來看遠處的東西,各有各的用途。
經常看兩岸的新聞,我覺得,台灣人喜歡用放大鏡看事情,
記者個個都是“偵探”——
也許因為台灣比較小,用正常眼光看就沒什麼意思;
大陸人喜歡用望遠鏡來看事情,記者都快變成天文學家,
海闊天空、雲山霧障,覺得差不多就好,不太糾纏細節。
基本上,我讚賞台灣人的細膩,大陸人的豪放。
當然,大陸也有很多講求細膩的人,但是跟台灣的細膩
還是不同。
不論從企業經營中的運營管理,還是服務行業的待人接物,
台灣的細膩之美,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大陸的朋友
體會會越來越深。
而大陸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大開大合、氣勢磅礴,
也常常令台灣的企業家贊嘆。
兩岸聯手,一定會在國際舞台上畫出越來越多的驚嘆號!
比較誰高誰低並沒有多大意義。相互交流、借鑒,
就會彼此共同受益。
有了這樣的觀念,就可以和諧相處、與時俱進,
而不至於別人都前行了,我們還在原地爭論。
前些年,很多台灣人喜歡跟韓國比,覺得不服氣——
“我們本來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怎麼可能現在不如韓國?
我們哪裡不如他們?”我說:“不是台灣人不如韓國人,
是韓國因為兩岸關係低潮揀到了便宜!兩岸關係如果理順了,
哪有韓國的機會!日本也一樣!”
台灣一定是中國的台灣
台灣為什麼一定是中國的台灣?對於這個問題,
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
我都喜歡說小事。有一次,我去中華郵政寄一本書給
北京的朋友。
以前都是通過Fedex之類的國際快遞,都要求寫英文地址。
這次來到中華郵政的櫃台前,就問裡面的工作人員地址
要寫英文嗎?
她的回答也許無意,我卻聽者有心。
她說:“都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寫英文!”
這句隨口說出的話,表現出大家的潛意識中都是中國人。
再說說我對大事的看法。
阿扁能夠贏得2000年大選,並不是因為他的台獨理念。
相反,他一上台就趕快宣布“四不一沒有”,
當作自己的護身符。
後來,他雖然大聲叫囂台獨,但正是因為他知道根本做不到
才敢大聲叫。
如果真的有可能,他反而不敢叫了。
對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算是在兩岸關係最低潮的
時候,我也不會擔心有任何變化。
當然,我也看得出來,問題是複雜的。
相信兩岸有足夠的智慧,少經受一點曲折,找出兩岸中國人
都樂見的大團圓結局。
從戰略上看,台灣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有許多資料和數據可以證明,這麼專業的問題,
咱也不用多說。
從日常生活來看,在台灣生活過的人都會喜歡這裡。
不論從舒適性、娛樂性、便利性哪個方面看,台灣作為
中國人生活環境的楷模之一(當然不是唯一),
我想是當之無愧的。
我原本早已習慣北京的生活,現在覺得兩個地方各有魅力,
完全不同的魅力.
大陸是“寶陸”,台灣是“寶島”,
兩岸同文同種、一脈相連。
連美國、歐洲、日本都不能不正視中國,兩岸之間有什麼
理由做出“相煎何太急”的事情,讓漁翁得利?
當年冷戰時期,美蘇各自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毀滅
好多次,雙方都擔心對方先施放核武器,造成兩敗俱傷
的慘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總統戰略顧問
謝林(Thomase C. Schelling, 1921-)根據“博弈論”
的原理提出美蘇之間開設“熱線電話”,加強溝通,
避免任何一方因為無端猜忌而做出對雙方都最糟糕的決策。
“博弈論”的前提就是——雙方的決策者都是有智慧的,
都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瘋子
獨掌大權,而溝通對於做出有智慧的決策至關重要!
溝通,大家普遍容易出現的情況是:說的多、聽的少,
而且常常抱怨對方不願意聽自己說。其實,我們說出去的,
別人不一定聽到,聽到了也不一定認同。我們聽到的,
反而成為我們自己增長的知識和財富。傾聽,
是最重要的溝通。
表達,則應該盡量用對方喜歡接受的方式。
在兩岸之間,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對方不了解自己,
也有人表示“我為什麼一定要了解你?”。
這讓我想到,在我們生活中,許多人講完話都會帶一句
口頭禪——“你聽明白了吧!”,
似乎自己說過的話別人如果沒聽懂一定是別人的責任。
這句話在英文裡好像是這麼說:
“Have I made myself clear(我說清楚了嗎)?”,
意思是如果我沒說清楚,可以再說明。
在溝通過程中,聽清楚對方的意思,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這都是自己的責任。
兩岸之間也是如此,中間隔著海峽,生活習慣和文化
背景的差異也不小。
差異本身就是財富,這些財富在爭吵中會流失,在傾聽中
會增值。
在我周圍,我看到許多人,大家都樂於在溝通中多
承擔一點責任,樂於傾聽對方,樂於耐心地說明自己。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
兩岸之間的差異,
其實是上帝送給中華民族的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