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皈依境
2023/10/11 20:44:06瀏覽52|回應0|推薦2

觀想「皈依境」非常重要。

密教通常有「皈依境」做觀想用:

一、在八功德水的池中,生長著如意的寶樹。

二、前方的樹枝上,坐著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賢劫千佛所圍繞。

三、在如意寶樹的正中央,坐著根本上師盧師尊,其上方是歷代祖師。

四、歷代祖師的最頂端是大日如來、佛眼佛母、阿彌陀佛、蓮花童子。

五、根本上師的右方樹枝上是三怙主,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正是三怙主。及八大菩薩。

六、根本上師的左方樹枝上是舍利弗、目犍連為首的大聲聞眾。

七、根本上師左右上方坐著瑤池金母、阿彌陀佛、地藏菩薩。本尊。

八、根本上師的正下方,站立護法大威德金剛。

九、大威德金剛之左右分列五大金剛、八大明王。

十、在所有枝葉的間隙,都有空行勇父及空行勇母。空行勇母,是四方守護女神,八方守護女神,二十天守護女神。

十一、在根本上師的後方,可置放三藏十二部經藏,及密教的一切續經。

.....。

如果弟子依此觀想「皈依境」,供養「皈依境」,禮拜「皈依境」,皈依「皈依境」,在「皈依境」前行懺悔法。

直至懺相出現。

這也就是「還淨法」。

密教的修法,以觀想、持咒、入三昧地,為主要的修法。

觀想非常重要。

在見不到根本上師時,「還淨法」以觀想修也。

人問:

「還淨法一定要親自向根本上師懺悔嗎?可是能與盧師尊見面的機會很少,甚至都沒有,這怎麼辦呢?」

我答:

我先舉一例子說明:

我有一位很虔敬的弟子,在無意中犯下了密教根本十四墮罪。

這位弟子良心極度的不安,一直想跟盧師尊親自的懺悔。

他的國家和盧師尊住的國家距離很遠。

他的服務單位很難請假。

他的簽證始終辦不到旅美簽證。

還有.....。

後來,他在自己家中的小壇城,極盡所能的獻上供養。獻燈、獻花、獻香、獻茶、獻果.....。

然後,很恭恭敬敬的大禮拜。

持四皈依咒,百○八遍。

他雙手合十,跪下,口中述說自己犯下的密教根本十四墮罪。

然後,念懺悔偈子。

如此,他才良心稍安。

 

當夜,他在夢中,看見盧師尊現出丈六金身,頭頂有光,眉心有光,雙耳有光,心際有三道光明,雙手有光,雙腳有光。盧師尊的雙手摩撫該弟子的頭。

弟子覺得一陣清涼,從頂上灌入,一下子充滿了全身,全身一陣舒暢。一剎那之間,弟子彷彿覺得罪障全消了,身子也輕了。

夢中的景象,還看見盧師尊騎著天馬,載著他,在虛空中飛行。

他一覺醒來。

自己深深明白,盧師尊已經明白了他的懺悔,也以甘露灌頂,還自己的清淨。

弟子還聽見──

盧師尊說:

「還淨了!還淨了!」

----------------------------------------------------------

❀ 附錄 : 生起次弟與圓滿次第 ❀


恭錄自 蓮生活佛 盧勝彥文集

第294冊 《多世的情緣》


這是我教「 金金 」的。


一、先觀想壇城。

( 蓮花童子的皈依樹。)


修上師相應法,依儀軌,專注的修持。

專注在手印上。

專注在衣著上。

專注在形象上。

( 可以把上師的照片帶在身上,先觀看,再觀想 )


天天修,月月修,年年修。

直到有一天,你見到根本上師如同「 真人 」出現。

你見到的,還可以跟你說法。


你自己與根本上師,沒有分別,根本上師的身語意就是你的身語意。

( 以上就是生起次第。本尊法與上師相應法的修持是一樣的。)


二、修氣、修脈、修明點。

以寶瓶氣通脈。

昇起拙火,降下明點。利用拙火明點,融開五輪七輪。


四喜四空出現。

喜就是樂。

初喜、勝喜、最勝喜、俱生喜。


空即是空、非常空、大空、皆空。

有「 光明 」出現。

有「 虹光 」出現。

將虹光融入虛空之中,見證了恆在的「 佛性 」。

無上正等正覺。

( 以上就是圓滿次第 )


依照盧師尊的經驗,

「 氣 」會生光,

「 樂 」會生光,

「 脈 」會生光,

「 空 」會生光。


注意 :

「 無念 」也會生光。( 化虹大法 )

-----------------------------------------------

《修行的環境》

蓮生法王盧勝彥開示集654【#活佛之歌(三) 】


西雅圖雷藏寺是一個很清淨的聖地,只要能夠很實際,努力腳踏實地的去修的話,這裡會出很多的聖賢、聖人、勝賢僧、有成就的大法師、有成就的仁波切,一定會出來的、一定會出現的,希望大家能夠心專一的行持。


剛剛蓮贏法師談到西藏修行密宗跟修行的環境。


原本他們不喜歡人家稱他們是喇嘛教,他們喜歡人家稱他為藏傳佛教(西藏傳的佛教),因為喇嘛好像是有別於佛教,這些藏人、或者這些仁波切,他們跟你講他們不喜歡聽到他們是喇嘛教,是藏傳佛教,就是西藏傳的佛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從印度、尼泊爾到西藏,傳過來的這個佛教,他們所修的,就是印度佛教末期的祕密教,就叫做密教。


像他們這種的修行環境,在高山絕嶺的地方,比較少物質的誘惑,生活比較單純。當初他們修行,很多人都是在岩洞裡面閉關修行,生活很簡單,食衣住行沒有那麼複雜,所以他們修行成就的人很多,因為能夠專一,離開種種物質的誘惑,專一、離戲。


修行到最後,能夠跟佛、跟我合一,就到一味,成就了認識這個宇宙的真理空性等等,開悟了以後,就再弘法度眾生。他這一段講起來都是比較單純,我們生活在現代的都市裡面,是比較複雜一點,外面環境複雜的話,他的心也就是比較複雜。


所以西藏高原,在絕嶺的地方,你假如沒有精神上的支柱跟修養的話,事實上在那邊生活是很辛苦,但是有了精神的這個支柱,跟心靈上的修養就不一樣,就覺得生活很充實,心靈上都是很充滿的。生活上其實來講,再怎麼樣子苦也是過日子,一樣可以過日子,再怎麼樣享樂,也一樣是過日子,其實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物質上的缺乏,照樣過日子;物質上的充沛,照樣是一樣過日子,所以不影響心靈方面,他們心靈上很充足就可以,很充滿、很充實、很踏實,當然他們主要的希望,寄託於未來的世界—來世,未來的下一世。


很多藏人大部分都是很單純的,往往不能讓他們跑到現代社會的城市來,因為一跑過來的話,他們就眼花撩亂,也會變質的,你跑到現代都市裡面來,他看了,喔!原來是這樣子,很快他們會變質、被汙染。


現代的社會跟城市,大都市裡面是一個很大的染缸—大染缸,什麼是染缸,就是叫「醬缸」,就是泡醬菜的那個大缸,任何一種青菜只要丟進去,就變成「醬菜」(台語),你再怎麼樣清純的東西,很乾淨、新鮮的、natural(自然的),這些菜剛剛收割起來以後,本來是很好的菜,丟到這個染缸裡面,醬缸進去,隔一陣子你再拿出來,就變成「醬菜」,「醬菜」它是有味道的,有辣椒、醬油、糖、油、鹽、醋,全部變成醬菜了。


只要來到現代都市的仁波切、喇嘛,很危險!他們都已經變成醬菜(師尊笑),不像在山頂上那麼單純。有時候他傳一個法,就是要多少錢,麻煩就是在這裡,他們不能夠像在高山絕嶺的時候,生活那麼單純、不享受,但是一到城市,隔一陣時間就會變質了。


所以注意醬缸就是這樣子的,所謂「醬缸哲學」,醬缸哲學是這樣子講,都是一個大染缸。你被丟進去了,就沒有辦法保持自己的清白。


今天我們在西雅圖雷藏世的環境,也是很好修行的環境。剛才蓮贏法師講,你沒有生活上的煩惱,反正你在圖書館吃,它每天開伙的,也沒有說:「停止了,不吃了,你們個人吃個人的。」沒有這樣子,每天都有開伙的(師尊笑)。住呢?有固定的地方。衣服呢?喇嘛裝。行呢?有一些車子,平時也不用到外面去,沒有公務的話就是很單純的生活。


這個機會是很好的,不要到外面受汙染,那個靡靡之音,像卡拉OK、dancing(跳舞)、歌舞,或者是外面很多的這些汙染,不能夠汙染我們。


這個時候,你能夠靜下心來,一心跟在西藏高原絕嶺的地方都差不多。足不要出這個圍牆,腳不要出這個圍牆,等於是在圍牆裡面就閉關了,可以按時在這邊做大禮拜佛、做法務、做供養,都可以做的。


四加行怎麼做?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持咒、金剛心懺悔,四加行都可以做得非常的圓滿,在這一個時間裡面一念,爭取所有時間,把它做得圓滿,你會得到成就的。只要你專一這樣子做,會得到成就,而且會有福德,也能夠淨化自己。


這裡不比西藏高原差到哪裡,生活上都是這樣子,很清淨的地方,假如這麼好的環境裡面,你還修不成的話,沒有辦法修成的話,我看到哪一個環境去都是差不多,都一樣。所以我們記得,現代的社會跟大城市裡面,都是一個染缸,在這裡修行,就是一個很清淨、很好的淨土。


西藏高原雖然有清淨的聖地,其實西雅圖雷藏寺一樣是一個很清淨的聖地,只要能夠很實際,努力腳踏實地的去修的話,這裡會出很多的聖賢、聖人、勝賢僧、有成就的大法師、有成就的仁波切,一定會出來的、一定會出現的,希望大家能夠心專一的行持。


嗡嘛呢唄咪吽。

1999/12/15 美國西雅圖雷藏寺

------------------------------------------—------------

蓮生活佛第166冊文集《神行記》

【勿忘誓約】


在「神行中」——


遇一位空行母,帶著鮮花,在半空中迎接我,我仔細一瞧,原來這位空行母竟然是我的弟子。她因為在世間,助我度眾生,很快成為天人。


我很驚訝:「你圓寂了!」

空行母哭紅了雙眼:「是的。」


「如何圓寂的?」我傷心。

「前一天,還好好的,晚上去復健,夜間就走了!」


我的淚水不由自主的淌了下來。她是我的好弟子啊!


我問:

「你今日何處去?」

空行母答:

「娑婆世界的事業,原由我一手主持。我走了之後,他們措手不及,今日來見師尊,是我想回到娑婆,再幫助我自己的事業,我再轉世在其家族中,幫其事業也。」


「我認為這種事未免太過荒唐,娑婆的世事,是娑婆的世事,死了一死百了,你再轉世,會貽笑四方。」

「但,我重事業!」


我喝止她:

「你回摩訶雙蓮池去吧!因為一回人間,恐怕難回極樂世界。」

「我不想回去。」空行母說,很堅持,她要回人間。


「你忘了誓約!」

「我與師尊有何誓約?」空行母忘了。


我化一個「景象」給她看:


往昔,她原是摩訶雙蓮池的人,根據誓約是這個樣子的,我(蓮生活佛)下娑婆,約她相助,她首先不肯,因為娑婆「五濁惡世」太苦了,不肯下凡俗,因為:

珊瑚枝掛弱犀牛。

苦海揚波難盡頭。


我說:

極樂此時堪駐足。

聖凡只隔一條絲。


我千勸萬勸才將她勸下娑婆世界來。她先出生,後來我才出生的,她比我多了些歲數,在年齡上。


我答應她:

有箇彌陀在自心。

才生一念隔千嶺。

于中自有迴光照。

不可忘約向外尋。


我答應她:

只此一回歸極樂。

重返蓮池是觀音。


這就是我「蓮生活佛盧勝彥」與這位空行母的誓約,如今,她把誓約全忘了,只想回人間重整事業。


我隱居閉關於「葉子湖」時,覺悟到,世路難行,世路太多陷阱,世路太多糾纏,世路太多苦難,世路難逢佛法,就算逢了佛法,也不一定信解,更無法去行去證。


空行母啊!你下凡塵而去,想重整事業,怎不知「苦」、「空」、「無常」,你能不為境所轉?不為境相所左右嗎?不為境混亂嗎?


空行母啊!你在今世皈依我,我認出你,你亦說:是你要我下凡塵助真佛,如今我在「葉子湖」,你又想下凡塵為何?


空行母啊!

你能清純可喜?

你能道念不忘?

你能離苦得樂?

你能淨化自心?

你能重返摩訶雙蓮池嗎?


人生真正的成就,在於自心的清淨,對名利的淡泊,最大的成就是度眾生出苦輪,這清淨無染才不會「六道輪迴」,空行母啊!你重返人間,有自信,有把握嗎?


我這一說。


空行母雙目流淚,渾身顫抖,我知道,她根本沒有把握可以再回天上界。這也正是我憂心的地方。


空行母說:

「師尊!我怎辦?」

空行母內心掙扎矛盾。


我再對空行母說:

「一切凡夫以自縛故,身陷苦海,如在火宅中,世上諸人寒熱交煎熬,人人都說苦多於樂。今之世人雖在苦海,但看破放下者又有幾人,如在夢中,不能出離。」


我又說:

「今之西方極樂佛國,所出音聲,皆演妙法,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如來聖賢相好無倫比,如意珠湧金光,百寶樓閣,金沙舖地。如此佛國你不去,明知世事如夢,卻又尋夢,明知有可能落三塗,又迷昧故鄉路,你大夢猶未醒啊?」


空行母說:

「兒孫怎辦?」

我笑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


空行母問:

「西方路如何走?」

我說:

擔頭放下就不重。

腳下自然蓮花開。

你若一心真念佛。

蓮台不必預安排。


空行母唸:「南摩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我即刻由蓮生活佛盧勝彥師尊變化為一尊三十二相莊嚴法界虛空的阿彌陀佛無量壽,所有身雲皆放光明,手中托著一座蓮臺,一切具足。我將蓮臺放出,空行母隨即腳踏蓮臺。


空行母問:「我這是什麼念佛?」

「念佛有十,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能障礙念。你剛才一念佛,就已具足十念了。」


「如何至?」空行母問。

「一念即至。一剎那皆得往生。」


一時之中,空行母已在摩訶雙蓮池,蓮花化生矣!

------------------------------------------------------

摘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77冊《見神見鬼記》

🍀(最後的一刻~要记住法号及皈依师之名号)

 

  🍀👉师尊出了元神,在「三昧」中,到了一位真佛宗的弟子家,只見弟子家甚忙碌,人來人往,都是在準備「後事」,我一看床上,躺的正是弟子。

  既然來了,則安之,我的三昧元神,依附在香火裊裊之上,仔細看著這位弟子的「彌留」。

  弟子全身的氣,從足下升起,在足部停留一段時光,我觀看弟子的足。

  原來他的足有過失:

  涉足於煙花柳巷,又曾在田埂之地踩死許多蟻、蟲、蚯蚓……。

  最後他憑「清淨咒」、「往生咒」的功德,便到了生殖輪,這時雙腳便死了。

  在生殖輪處又在衝撞:

  在他年輕時,因常耐不住性欲衝動,曾在煙花巷中,留連一陣子,十年一覺楊州夢,留得青樓薄倖名。

  又曾有一次,他受不住同事之妻的引誘,與同事之妻有了越軌的行為。(通姦)

  於是,他在生殖輪處,差一點點就過不了關,幸好他參加拜懺多回,真心懺悔,借「水懺」、「梁皇懺」之力度過了生殖輪。

  這一度過生殖輪,生殖輪就死了,於是來到了臍輪。

  臍輪又衝了一陣子,原因是他的口腹之欲很重,他大口喝酒,大口食肉,喜食「活魚料理」(殺希米),又喜食「活蝦」、「活蟹」、「活狸」、「蛇膽」、「牛寶」、「鮑魚」、「烏魚子」……。

  他仗著「文殊往生咒」,便度過此難關。

  這臍輪一過,便來到了心輪,於是下半身全死了,但,心輪這一關卻不易通過:

  一、他嫉妒賢者。

  二、他害過人,誣陷別人。

  三、他心量狹小。

  四、他貪心錢財。

  五、他動不動瞋心太重。

  六、他好名。

  七、他憎厭比他好的人。

  八、他固執。

  這心輪一關,令心懊惱煩躁,如同在油鍋沸騰之中。非常難堪之事,從童稚之年至今,或已忘卻之事,一一湧上心頭,甚至考試作弊、與同學打架、偷父母的錢、偽造證書、做偽證……,全部如電影一般,演了出來。

  有一回,他與人打官司,他還請惡法師下「降頭」,詛咒當事人及對方律師,全部死光光。他的心輪這一關,非常難堪,就這件往事,就令他過不了心輪這一關卡。

  幸好,他年齡稍長,知昔日所為,是大錯誤的,堅定了向佛之心,每有過失,則長跪在觀世音菩薩之聖像前,含淚披露。

  在心輪艱難度過之時,只見觀世音菩薩撒了楊柳枝,滴了幾滴淨水。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洒 手中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度人舟

  這心輪,他憑「觀音力」度過;這熱氣縷縷便來到喉輪。

  喉輪竟也卡住了。

  原來他批評過聖者。

  也在疑念叢生時,罵過自己師父。

  隨著他人譭謗師尊。

  但,他又修師尊的「上師相應法」。

  我在香火裊裊之處,搖了搖頭,唉!眾生難度矣!

  我說:「算了!算了!過關吧!」

  這位弟子乃覺自己熱氣,穿過喉輪,進入腦海,和眉心輪的主人合為一處。於是,從頂竅,出了肉身,這時肉身才全死了。

        ※ 

  弟子的中陰身從頂竅出來後,渺渺茫茫,隨著意念而轉,他看到自己的肉體已死,想再鑽入肉體中,卻鑽不進去,肉體器官已壞了。

  他看見自己親人的悲淒之狀,於心不忍不捨,卻無可奈何,想多親近他們,他們絲毫不覺。

  他漂泊到一城郭,見祖先輩均在此城郭,祖先們迎接他,他猛然清醒,此是冥界。憶起師父之言,祖先來迎,不可受,便合掌念了一句:「南摩阿彌陀佛」。祖先親人皆不見了,城郭也不見了。

  他在郊外,遇見一群冤親債主。

  有的大叫:「還我命來!」

  有的大叫:「還我錢來!」

  有的大叫:「還我清白!」

  這些冤親債主,手拿刀持杖追殺於他,他大駭,趕緊逃,但冤親債主苦苦相迫,他逃無可逃,回首念了句:「南摩阿彌陀佛」,這些冤親債主才不見了。

  他又看見一巨人,窮凶惡極的追他,他也逃,逃到一岩洞,想鑽入躲這巨人,此時又憶起,一鑽入岩洞,便入胎,可能是六畜卵生之胎;不敢入,只好又念佛,這巨人又不見了,岩洞也不見了。

  他很徬徨,不知往何處去才好,忽然想起師尊蓮生活佛說的,速赴雷藏寺,或赴堂,或赴同修會。

  他念頭才生,已到了雷藏寺。

  雷藏寺有護法神守門,他被阻。

  護法大喝:「是何人?鬼鬼祟祟。」

  他答:「蓮花××。」

  「皈依何人?」

  「蓮生活佛盧勝彥。」

  護法讓他入寺。中陰身要記住法號及皈依師之名號。

  他看見殿宇華好,佛菩薩尊尊莊嚴,金光閃閃,香火裊裊,心中始安些。

  再看見同門聚集同修,奉請根本上師蓮生活佛,持蓮花童子心咒,蓮花童子降壇城中,大白光芒迸射,令人張不開眼。

  他合掌,念「嗡。古魯。蓮生悉地。吽。嗡。古魯。蓮生悉地。吽。嗡。古魯。蓮生悉地。吽。」只這三聲。

  蓮花童子放光三度,攝入這位弟子,往生「摩訶雙蓮池」去了。

  我寫一詩:

  死後尚有中陰身

  活者死者悲淒無益處

  就算少年歌酒

  也化天涯淪落客

  懊惱的業障

  心胸太窄

  九牛之力始出來

  出來飛散

  多少冤業來破壞

  幸憶佛咒

  還回雷藏寺

  才脫困厄與塵埃

--------------------------------------------------------------

摘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76冊《小雨繽紛集》

🍀👉现在是末法时期大家要珍惜好好修行.念佛.持咒求发愿往生佛国净土.🍀

 

  在這末世,我說這末世,不是指「世界末日」將臨,而是指佛說的末法時期也。

  一、正法時期——約五百年。

  二、像法時期——約一千年。

  三、末法時期——約一萬年。

  這末法,表示去佛世長遠,而教法轉微末之時期也,也即是末法之世間。

  在這個年代,也不知怎麼一回事,你閉關在深山,以為深山清淨,卻不料連下幾天大雨,土石流來了,橋塌屋毀,你成了災民。

  住在城市,城市裏充塞的廢氣,就讓你肺部感到不舒服,城市的空氣污染,還不算厲害,竟然還有沙塵暴。

  在我行遍全世界時,世界各國都有困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刀兵劫,就是瘟疫劫,好像到處都是劫難,國土危脆。

  以為美國最安全,不,恐怖主義盛行的今日,美國成了頭號的目標。

  我覺得末法之世間,日子好像愈來愈難過了,人人壓力沉重,如何找尋到一片淨土,這可是很困難了,誰不憂煩,連吃的東西,能有多少東西可吃?吃下去的食物,全是化學污染物。

  土地長的,化學。

  水中養的,化學。

  地上生物,化學。

  這世界不是大寒,就是大熱,連時序也不準了。陽光、空氣、水,生命三大元素,全污染了。這樣的娑婆世界,人類如何存活?

  六道輪迴,固然無盡期,生生死死,來來去去,看多了夭折的生命,覺得生活不易,生存不易,我天天在為弟子做超度呢!

  早已參破這世間,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山也危險,水也危險,山的蒼翠少了,水難見清流,山已成禿頭山,水中已無游魚,垃圾可能變成山,垃圾也污染溪河,甚至海洋。

  人類生活在末法之世,愈來愈難以招架這世間的模式,連我這退隱的人,生活日艱,如何吃是大學問,連如何呼吸也是大學問。

  看來,怎麼看都一樣可憐,只有把淨土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是僅有的了。

  詩:

  環境保持世人今日才知道

  但已遲了

  山早已禿禿

  綠水也不常繞

  世人壓力重也少嬉笑

  暴飲暴食腰圍不見小

  疑難雜症日見多

  多少人蒙上天召

  回首西城煙雨

  快樂固然妙

  但歲月一逝

  會散了

  如今走向淨土道

  看看落日

  黑暗的世間一把罩

  夜將曉

  我住的地方路迢迢

  想念弟子們

  只有經行上山

  登高遠眺

 -------------------------------------------------------

赤子之心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240冊一打開寶庫之門-盧勝彥的秘密口訣

    

我先講一則笑話:

有一位老師,爲了測驗學生的愛心程度,出了 一個問題,問小明:

「小明,如果你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站在你面前,你要怎麼做?」

小明說:

「老太太,你年紀那麼大,不要省錢了 ,改坐計程車吧!」

(哈哈哈!)

我常常講一則故事:

一個專門行搶的強盜,到一個村莊去搶人財物。

進入村莊時,看見一位才會學爬的小嬰孩,這位嬰兒爬到一個井的邊緣,很危險的趴到了井口 ,再進一步,就掉下去了 。

強盜一見,不由自主的,便大步向前,救了這位小嬰孩,把他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然後才繼續去行搶。

我說:

就算是一名搶匪,仍然有惻隱之心。

而我們做一個行者,當然要發出菩提心,所謂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我們常說:

給人快樂--慈。

拔除人的痛苦--悲。

歡喜的去行願--喜。

平等無差別的給予--捨。 

我認知,發菩提心的重點在一個「捨」字上,「捨」是一個大口訣。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是口頭禪,而是一個「捨」字了得。 

我們知道: 

人身是苦。

人間是火宅。

眾生莫不是可憐人,尤其是你的怨敵及仇視你的人,他們不明白、不清楚、沒有悟境,這些怨敵仇視,豈不是可憐中的更可憐人。

所以你須要去度化他們。

這是:

「捨」。

「捨」之一字,是發菩提心的一個基點,有了平等無差別的心,才是菩提心。

爲他人想。

不爲自己想。

這才叫菩薩。

願菩提心的口訣是—-「自他互換」。

行菩提心的口訣是—-「平等智慧」。

勝義菩提心的口訣是--「空」。

發菩提心有三:

國王發心--自己先成就,再度人成就。

舟子發心--自他一齊成就。

牧童發心--他人先成就,最後自己才成就。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這一生,倒裝下凡度眾生,最主要是演一場救度眾生的戲。

施財--盧勝彥佈施基金會。

施法--灌頂傳法無數。

施無畏--同登彼岸。

五戒--勿行邪徑。

十善--利益眾生。

忍辱--自他平等。

精進--懶惰懈怠須拋棄。

禪定--不執著一切。

智慧--聞思修到彼岸。

這就是一場救度的戲,戲演完了 ,我就走了!

哈哈哈!

--------------------------------------------------------

大日如來禪定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51冊-無上密與大手印

    「大手印法」,最先要學「七支禪坐」,也就是「毘盧七支坐」。此「支禪坐」即是心身平衡之坐式也。這種坐法,在印度稱為「蓮花座」,在我們稱為「跏趺座」。雙足成金剛式,通常我們看到佛像,雙足交叉,腳板向天之式,所以又稱「金剛座」。 

  坐「蓮花座」,可以使身心完全平衡,邪念去除,且血液流動正常,令體質柔而耐苦。且用「七支禪坐」,可得根本智,得禪定,直接成佛。 

  為什麼稱為「毘盧七支坐」,因為毘盧遮那佛是五方佛的「中央禪定佛」,而毘盧遮那佛,就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就是密宗的主尊。在金剛、胎藏界兩部曼荼羅中都是主尊,象微著「大光明偏照」。 

  「大月如來」的形像,在金剛界曼荼羅內,稱為「大日智法身」,手上結印是「智拳印」。而在胎藏界中,表示了理大日之意,稱為「大日理法身」,其印相是「法界定印」。根據佛經記載,「大日如來」的形像是:「大日如來,在于八葉蓮華臺上,通身金色,如菩薩之形,結跏趺坐,坐於寶蓮華之上,頭五佛寶冠,著白繪,頂背是五彩交雜的圓光,頭光如雲,身光為重光如綵地數重。紺髮拂肩,耳垂金璫,頸項上掛著重沓,眾寶瓔珞,及青珠鬘,華鬘等,垂至膝上,兩臂戴瓔珞;兩腕戴金環,或臂著釧環,兩掌相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姆指相拄,仰掌,在臍下作入定相。白色輕妙天衣,各種錦繡的下裙,青錦縵 ,綠繪為帶。」 

  「大日如來」的功德,對內照被真如法界,對外照被一切眾生而無礙,具有眾德之圓滿,常住不變,完全集合了一切眾生及諸佛如來的心性,且其光明遍滿了一切處。這是此「如來之光」,平等的照遍法界。 

  「大日如來」的形像,沒有立相祇有「坐相」,這就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了。因為祂是尊中央禪定佛,其形像就在甚深的禪定之中。所以「大手印法」,要先從「大日如來禪定」著手。雙足金剛式的蓮花座,雙腳交叉,腳板朝天。 

  有些人,腳甚短,或骨節已硬,無法坐「蓮花座」,即無法交叉,但亦要雙腳朝天,盡量拉近身子,保持平衡之狀。 

  而雙手結「法界定印」,掌心向上,平置臍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或者是,兩中指尖相觸,兩大姆指,緊附食指之未節,永遠保持如此之形式。此二式均可。 

  「挺胸」,兩個肩膀略向後。「收下顎」,如軍人之訓練,挺胸,收下顎。 

  「舌抵上顎」。古抵上顎,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在道家來說這是「天地通」,又叫「搭天橋」。一切動物「冬眠狀態」,皆舌抵上顎之式。若沒有舌抵上顎,初修「大手印法」者,根本無法進入真正的寧靜狀態。在印度,此舌抵上顎稱為「愷查鹿」。舌抵上顎,不是要您隨隨便便一搭上方即可,而是舌頭倒捲而入,深入喉嚨之中,去壓住裏面的鼻孔。這個方法,可調和身心平衡,不寧靜的氣流變寧靜,壽命可以增長,精神保持不洩。「舌抵上顎」,是古尖屈曲如狀,壓住鼻之內孔入處。在道家說法,舌頭是一座橋樑,神在頂,經舌而入身心。 

  「目視一物」。大凡修「大手印法」者,雖然腳交叉如蓮花,雙手在臍下定了位,也挺了胸,舌頭也抵住上顎。但心郤不定,仍然胡思亂想,我們開始去「制心」,先要目光集中於點,練習法是,取一物,放於目光「五英尺半」之處,雙眼集中該物,目光勿轉,也勿移,久而久之,時間便可拉長,目光一定,心也能定,目光不定,心即轉遷。心若一轉,目光也泄滯了,便成了呆痴之相。所以先練習目光集中於一點,這是「制心」的要法之一。 

  密宗五部的第一部,就是如來部,又叫佛部。而毘盧遮那佛,就是佛部主尊,而佛眼菩薩就是部母,金輪金剛是明王,不動金剛大忿怒尊,無勝佛母是明妃,部心是有秘密語,有很多眷屬,這是佛部的範圍。如乞,我們開始修練「大手印法」,先學毘盧遮那佛的禪定法式,就是為了進入佛部,即身成佛。 

  要知道,「雙腳交叉如蓮花式」,這是運用下行之氣的循環,不是坐好看的,而是「下行之氣循環」的一個順序。 

  「雙手平衡」,中指尖相觸,大姆指附食指未節,完全是身心平衡式的做法,使全身的溫度氣脈血流完全平衡不偏不倚。 

  「挺胸,收下顎」,神氣可以週遍全身,而無障礙。若不挺胸,收下顎,神氣不充沛,打坐的人一定打瞌睡,有很多人問我,一打坐,便瞌睡,這是沒有挺胸收下顎,沒有神氣在身中,人太鬆懈,所以入睡。 

  「舌抵上顎」,使上行之氣下降,下行之氣上昇,二氣互相滋潤之法也,在第四章中便有了說明。此點甚重要。 

  「目視一物」,這是「坐禪通明法」的「凝神人天心」的一種訓練,目視一物,可以制心於一處,有了制心於處,便可「定」了。我們可以拿「金剛杵」放在目光五英尺半之處,目光就一直看著「金剛杵」,如同帝王之圭笏,這樣的禪坐,就很有意義,很有真實性。 

  「大日如來」曾在「大自在天宮」說法,大自在天宮也就是摩醯首羅天宮,那時的「大日如來」,身是閻浮金色,頭上髮髻就如同冠形,上坐五佛,通身放射出種種色光,身子披絹絲的天衣(白色),這是首陀會天成就了正覺的標記。有人以為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就是太陽神。但我以為,大日如來,雖是日的別名,能使一切黑暗變光明,但太陽之光有晝夜之分,也有照不到的死角,所以在日之上,又加了一個「大」字,表示此佛的光明,並無晝夜之分,也無裏外之分,大日如來的智慧之光,完全平等的照遍法界。 

  我現在要告訴讀者一個大秘密,當「大日如來」在摩醯首羅宮,說法時,聽法中有一位童子,這位童子就是「蓮花童子」。 

  蓮花童子合掌問佛:「如來但坐,何不立?」 

  「坐是安住大法界,我以七支坐,教化諸眾生。」 

  「當如何教化?」蓮花童子再問。 

  「常住不變,身心融通大手印。」 

  由於有此一問,註定了我在未來世之中,要來度眾生,我領了「大日如來」的法旨,白色蓮花童子應化,來傳這「大手印法」,這是淵源,是天機,不是神秘,也不是突發性的,一切皆有這個定數。 

  這「大手印法」,並非簡單的,其下手,先從「毘盧七支坐」開始,先從調伏了身體上一切生理氣脈著手,借著「蓮花座」、「定印」、「挺胸、收下顎」、「舌抵上顎」、「目定一處」來調和身心。這五大要件先學好,基礎先打定,才能向「清淨圓明」的心法下手。要達到「無修無證」,也要先從「有修有證」來「加行」。 

  這「大手印法」,是完完全全實修「氣、脈、點」的方法,不是空口說白話的,要「即身成佛」,不是研究佛理而已,而是實際去行,去修練,有了真正的相應,方知我盧勝彥絕非虛言,絕絕對對不是虛言。

--------------------------------------------------------------

論「退失道心」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214冊─瑜伽士的寶劍 

  

 我問白空行母:

「如果戒律太嚴,或依佛陀的制度來實施,會不會令行者退失道心?」

白空行母答:

「道心建立在信心,信仰佛教的人,深信佛法能救度眾生出輪迴。一直依止這個信仰,有信心的人,一定會持戒,尊重佛陀的制度。」

我問:

「有人說,他退了道心。」

白空行母答:

「如果有道心,就不會退。」

我問:

「退了呢?」

白空行母答:

「他從來就沒有道心。」

我為這個問題想了很久,道心,道心,退道心,退道心…………。

於是:

有人說:「我要退道心了!」

我回答:「有道心的人,不會退。你根本從來就沒有道心。」

有人說:

「我要還俗了!」

我回答:

「你幾時聖賢過,你本來就是俗,還須要還俗嗎?」

(請三思這個問題)

白空行母說:

道心如同大日,永遠的恒在。懸掛在虛空之中,是恒在的,永不退失。所謂退失,是自己的無明、貪、瞋、痴,去遮住了大日,大日永不失,是自己迷失,而不是道心退失。

我問白空行母:

「我一向主張自由、民主,要大家守戒律,遵守佛陀的制度,會不會太緊了些?」

白空行母答:

「所謂戒律是止惡。所謂制度是規矩。是教人免於過失,免於偏見。免於怨憎的,免於分別心的,免於模糊,免於失去禮儀。」

白空行母答:

「這樣子的行者,如同黎明的天空,一切清清朗朗。如同水晶球般的透明。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法,宗有宗法,廟有廟規。完全自由、民主,就是一片混亂。」

我問:

「真佛宗欠缺什麼?」

白空行母答:

「管理。」

「管理是什麼?」我問。

白空行母答:

「戒律與制度。」

我問:

「我們弘法人員欠缺什麼?」

白空行母答:

「部份人似乎只專注在財物上,在擴展地盤上,是為了發財擴充地盤。弘法只是一個幌子,佛法修行不是重心。這些部份人是知道財富不能帶走,只是仍然迷惑不休。你,盧師尊,如何保證他們不墮入三惡道之中?」

我愣住了。

「他們已有神通耶!」我說。

白空行母說:

「是錢通,不是神通。」

------------------------------------------------------------------------

蓮生活佛文集282遇見達摩祖師

030 露水姻緣 

我對達摩祖師說:

我有一位「高」、「富」、「帥」的弟子,他來問我,為什麼他這一生的婚姻,一直都很不順利?

三次婚姻,都失敗!

結婚離婚。

又結婚離婚。

再結婚離婚。

他問我原因?

我回答他:

這是他前世喜歡「兩舌」的緣故。由於「兩舌」造成了相似的果報。

我說:

欲知過去世,今生受則是。

欲知未來世,今生做則是。

 

你前世「挑撥離間」,常常在團體中製造分裂。

在朋友中,製造分裂。

你的舌頭太厲害了,在僧團之間,也造成雙方衝突。

也在上師與弟子之間,製造雙方的不信任。

張家短,

李家短,

師父短,

弟子短。

暗中,舌頭沒有一句好話,如此說來說去。這是「兩舌」的業報。

達摩祖師說:

佛陀曾言:

皆因業力所導致。

各種多樣不同業,

創造多類諸眾生,

驅使多種諸流轉。

業力之網實巨大!

我說:

不要以為「善惡不報」?

佛說:

即使百劫後,

業力亦不散;

一旦因緣具,

果報亦成熟。

 

我在這裡奉勸世人:

應該捨棄殺生,則長壽少病痛。

應該捨棄盜竊,則富裕免於惡人的侵犯。

應該捨棄邪淫,則伴侶久長,競爭者少。

應該捨棄妄語,則獲眾人敬愛。

應該捨棄兩舌,則夫妻、朋友相互敬愛。

應該捨棄惡口,則一切聽聞皆美好。

應該捨棄綺語,則辯才無礙,所說受人重視。

應該捨棄貪欲,實現願望。

應該捨棄瞋恚,不受傷害。

應該捨棄邪見,不誤入歧途。

 

我問達摩祖師:

「業報如此,如何使人相信?」

達摩祖師答:

「你說的是,但信者甚少!」

我問:

「如何信者多?」

達摩祖師答:

「今之世人,固執者多,唯有捨棄固執,信者才多。」

我問:

「如何捨棄一切業?如何無生?」

達摩祖師答:

「湼槃寂靜。」(法爾本然)

-------------------------------------------

摘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56冊《清風小語》

十二、正確的智慧

 

  弟子問:「佛教常常提到人世間是無常、苦、空、無我。如此一來,豈不是太消極了,令人覺得人生無味,如同枯木死灰一般,這樣子對嗎?」

  我回答:「我們觀照蘊生滅,會發覺一個現象,原來五蘊的構成全來自前因後果。再仔細觀察,除了因果之外並無其他因緣的存在。事實上,從觀察的結果,發覺現象一直在變,這就是無常觀。由於一直在變,無法永遠擁有,便產生了苦觀。最後更能明白,生命無法由自己主宰,其本身是無常與苦的,終結領悟到空與無我。」

  我又說:「確實有人體會至此時,會產生活著很無聊,內心因此恐懼和不快樂,就如同你說的人生無味,如枯木死灰一般,但,這種見解是不正確的。所以,修持五蘊生滅的行者,一定要有正確的智慧,可以消除悲觀、厭世、消極、不樂……。」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正確的智慧」是這樣的:

  一、順境、逆境,心靈更平靜。視之自然現象。

  二、不懼怕死,在人世間更努力精進,這是人生的本質。

  三、觀察一切變遷,清清楚楚,更有智慧。

  四、放鬆心意,不感悲痛,情緒不起伏。

  五、正念增長,定力更堅固。令人喜悅的法味出現。

  六、捨棄一切執著,能如如不動,煩惱解脫。

  曾經有位大師級的禪師,他提到,修「不淨觀」,會產生非喜非愛的覺受。修「白骨觀」,會產生厭惡人生的覺受。這樣子的行者,要注意心智的培育與發展,要得到心靈的安祥才是正道,所以走向佛陀「正確的智慧」,才能不謬妄偏差。

  行者要更樂觀,更積極,更精進,才是正確的!

 

--------------------------------------------------------

為何白度母要談戒律?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216冊─當代法王答客問 

 我自己個人覺得,「真佛密法」是活的,每一個修行的人,走修行的路,都是活的,佛法是活用的,日常生活全是活的佛法。

所以我說:

食──供養法。

衣──結界法。

住──曼荼羅法。

行──經行法。

睡──眠光法。

淫──雙身法。

怒──金剛法。

痴──財神法。

體──禪 法。

相──本尊法。

用──成就法。

……。

我喜歡活的佛法,而不是死板乏味的,我實修佛法,運心而用,不拘小節,將佛法融入自心,而廣傳佛法,令人歡喜。

但是,我如此的修行,及教導聖弟子修行,也有小小缺失。

白度母如此認為,由於太過於不拘小節,變成了「真佛宗」的形相有了缺失。

另外,戒律過於寬鬆,造成了弘法人員忘卻如法和不如法的問題,以致於墮落三惡道。

白度母如此說:

很多弘法人員,自己沒有實修,就為人灌頂,這是不如法的。

很多弘法人員,自己尚未開悟,卻講解開悟的經典,這是不如法的。

很多弘法人員,自己尚在自私自利的私心運作之中,卻教導人,要去除貪、瞋、痴,這也是不如法的。這是矛盾,自打嘴巴。

弘法人員,財色「貪婪」皆非常的重,自己不守戒律,能教人守戒律嗎?貪財、貪色的弘法人員,真佛宗的同門,一眼可以看穿。

弘法人員,只顧自己建立自己的山頭,根本沒有真佛團隊的精神。等到山頭完整,他就自己當了山寨的山主,根本上師置之腦後,不理會傳承的重要了。

弘法人員,對於戒律的如法及不如法均不懂,如何引導真佛同門走在修行精進的軌道之中。

弘法人員有太多的不如法,例如:

恐嚇取財。(假神通)

恐嚇騙色。(假神通)

未得言得。(欺騙眾生)

未悟言悟。(欺騙眾生)

爭取大名。(貪婪世間)

建立山頭。(貪婪世間)

這裡面充滿了「偽裝」、「虛偽」、「詐騙」、「欺瞞」。

弘法人員竟然連根本傳承上師都敢欺騙,連這種「下三惡道」的事都已經做出來了,這種弘法人員還有戒律可言嗎?

就因為如此:

白度母要向真佛同門講戒律,講什麼是如法,什麼是不如法。白度母說,這種戒律要常常講,不講,很容易忘卻了。如果不講戒律,「真佛宗」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未來。

白度母說:

要不貪染世俗,要心重視內在。

要身、口、意清淨的修行。

要當一名具德的上師。

要持之以恆的自修。

要真誠的承事根本上師。要有淨信。

要一直守著「三昧耶」及「誓戒」,不要違越。就算善巧方便也勿違越。

--------------------------------------------------

蓮生活佛第200冊文集《開悟一片片》

【釋迦如來的「撥遣」】😇

大家仔細看看,佛陀應化在世間成道後的因緣,你會發覺,並非十分順遂,一樣有很多的苦惱及逆境。

我大約計算如下:

「孫陀利事件」──孫陀利婦人打扮妖艷,自言,與佛陀有染,與五百羅漢有染。後來,死於精舍垃圾堆中。

「戰遮少女事件」──戰遮少女,自言與佛陀有染,且有孕。後來被揭破,是假孕毀謗佛陀。

「申日長者事件」──申日長者宴請佛陀,設下火坑,及用毒飯,幸而佛陀破解之。

「輔相婆羅門事件」──輔相婆羅門,聽信婦人之言,持劍殺佛,所幸被佛陀以神通力度化。

「提婆達多叛佛事件」──佛陀從兄弟「調達」叛變,與阿闍世王共議毀佛。

計有:

「大象灌醉踏佛」。

「推石殺佛」。

「指藏毒害佛」。

等等。

「婆羅門射手害佛事件」──提婆達多請來五百射手,張弓欲害死佛陀,所幸佛陀神變,躲過此劫。

「白狗吠佛事件」──舍衛國都提子家,白狗見佛便吠,佛被狗吠,引出一段因緣果報事件。

其他。

佛陀住世時,更有「十惱」之說,這些全是佛陀的逆境,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苦惱死了,幸而佛陀有智慧及種種神通力,一一化解開來而無事。

更有魔王波旬,天天想盡辦法,要佛陀入滅。

大家想想:

佛陀苦不苦。

佛陀惱不惱。

尤其「孫陀利」婦女,「戰遮」少女的毀謗,不知道退了多少人的道心。

叛變的「提婆達多」帶走五百比丘,又不知退了多少人的道心。

佛講《法華經》,有「五百比丘」不聽而退場,不知佛陀多麼傷心。

有六師外道,天天計算要害佛陀,佛陀要應付六師外道的逼害,不知苦到何等境界?

佛的時代,另有一位大雄法師也在說法,二人之間的弟子,互相拉扯,弟子一樣流來流去,佛陀苦不苦?(摩訶衍譯為大雄)

在婆羅門的大環境下,佛陀苦不苦、惱不惱?

我說:

不苦!

不惱!

「何以故?」

我告訴大家:

「如夢幻泡影!」

釋迦如來遇一切苦惱之事,正是以「夢幻泡影」四字「撥遣」之也。

--------------------------------------------------------------------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220冊 — 「當代法王答疑惑」

《 魔化為佛 》

人問: 

「有某同門,自封上師,廣收真佛宗弟子。他所以這樣子胡作非為,據說是佛的指示,你認為呢?」

我答:

從前也有這樣的事情──

有一位虔敬的弟子,修法非常精進,在一個晚上,佛出現在他夢中。

現身「說法」,教授「咒語」、「手印」、「觀想」及其他的特別教示。

這尊佛給他授記:

「劍眉童子。」

並且給他戴「五佛冠」。

於是他說:

「開悟了!」

他先找盧師尊印證,我入三摩地觀察,看出是「魔化為佛」,是來擾亂真佛宗脈的,我勸他認清「法義」,以免說法偏離「正見」。

他不信。

廣收真佛宗門人為弟子,犯密教十四大戒。

後來:

被魔收了去!

盧師尊知道,魔化為佛或魔化為本尊,一般法義不清的人是很難分辨真假的。

我認為:

就算大修行人,也很難分別是魔?是佛?大部份這些人的出現,是魔為了障礙聖道的廣弘,故意弄出幾個自認得「神通」,自認開悟的人,擾亂法脈。

這些人很好認清:

一、自創傳承。(傳承非真)

二、自封上師。(未受灌頂)

三、歪曲法義。

四、東抄西抄。

五、廣收同門。(犯十四大戒)

六、妄傳佛法。(魔法)

七、總以為自己修行最快。(最易感應)

密教修學佛法,從初發心到證果,每個人都會遇很多障礙。如果不是發心正確,和通達佛法的人,很容易入魔障。

最厲害的考驗是:

魔現佛身。

魔現本尊。

這魔一出現,就指導「不正確」的見解,設法廣招門徒,引人入了歧途。

胡說咒語。

胡說法義。

胡說修法。

胡說授記。

胡說開悟。

而這些人,還以為是真正在修行呢!其實是「擾亂」正法。

我的傳承上師說:

要分辨佛與魔,最重要是深入法義,對佛經、對經續、對《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經》有很深入的理解。

要有「中觀」見。

要有真正的傳承上師指導。

這就是:

「法義」。

「中觀」。

「傳承上師」。

才能分辨是佛是魔了!

(世人業障深重,痴迷無智,不但不精研顯密經續的教理,又亂破壞三昧耶戒,戒律全不護持。見了幻境,以為是佛,以為是成就。於是自封上師,廣收同門為弟子,這是最大的魔難了。)

-----------------------------------------------------------------

蓮生活佛盧勝彥第164册文集《一日一小語》『無解』

記得從前,我幫人問事----

  

有人問:「我一生貧困,有解決之時嗎?」

我答:「無解。」

(此人一生舉債,四處躲債)

  

有人問:「我得愛滋,有救嗎?」

我答:「無解。」

(此人最後死於醫院,全身潰爛)

  

有人問:「我官司無數,有解決之時嗎?能勝訴嗎?」

我答:「無解。」

(此人敗訴,無期徒刑)

  

..........................

  

人生「無解」的事,「苦惱」的事,「煩惱」之事,多的不可計數。我心悲痛,但愛莫能助,像得「絕症」的病患,除了「奇蹟」之外,還不是一樣的答案:「無解。」

  

我曾想過,當「無解」來臨時,怎辦?情緒和心理狀態不穩,能放得下嗎?能看開嗎?能自在嗎?能有活下去的意志嗎?會不會得精神病?會不會得憂鬱症?如何告別煩惱?如何不憂慮?

  

我發覺,人一逢「挫折」,或「絕症」,會陷入不良情結,被痛苦干擾,這時的心,就如同降落傘不張開,直直落,怎辦?

  

我認為:

  

一、此時的「信仰」就是支柱。愈挫愈堅,修法愈勤,就算是「無解絕症」也一定要「往生」極樂。

  

二、此時的努力精進,就是增加自我的價值感。有價值感,才有活下去的意志。

  

三、多往好處想,是增加挫折的忍耐度。保持正向的人生觀,縱然外在壓力仍然存在,但,日子還是要過,在逆境中,要發掘出快樂的泉源,勿讓自己深陷泥沼。

  

四、建立人際紓解網,廣結善緣。有他人傾訴,及社會支持很重要,人要和人溝通,才能紓解壓力。

  

五、培養良好的嗜好,鬆弛身心,振奮自我,這點也很重要,有嗜好,可除痛苦。在嗜好中,忘了煩惱。

  

縱然「無解」,但,日子仍然要過啊!

----------------------------------------------

蓮生活佛文集—虹光大成就-


☀️常樂我淨☀️


第一個是「止」——止的意思就是把一些不好的念頭止掉,甚至於你一切不當的行為,都把它止掉,這是修行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是「轉」——就是把不好的念頭轉化掉。

 

第三個就是——「隨」,什麼叫做隨呢?有一個比喻講得很好,就是「兒童觀畫」。小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看那些畫,看很多的畫,他只是走過看那些畫,心中沒有其他念頭,所以說兒童觀畫就是隨。

 

☀️好像我們看河流的水在流,河流的水代表種種的妄念,你自己在河流之外,而妄念在前面流,這個也是「隨」。這個隨法是很高超的,我已經講過了,「大圓滿法」就是隨法,「禪宗」就是隨法。

 

☀️你能夠清楚的看著妄念在前面流,而不深入其中,這個就是「頓超」,超越了所有的妄念跟煩惱。要達到「常樂我淨」的境界,可以用止法,你知道你把妄念跟煩惱一靜止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子的境界嗎?這個境界叫做「空」——空的境界,一止了就沒有了。

妄念一停止,不是變成空嗎?從這一種虛空裡面,才能夠產生一種快樂,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轉」的方法,密教裡面教你用觀想,就是轉化,我以前講過以念來止念,以正念來代替你的妄念,這個就是「轉」。


☀️所以我們行者有時候要去看山、看水,帶你們去郊遊,不是叫你們去BAR-B-Q,去郊外野餐、去玩,是要你轉化你自己被禁錮的心靈。看山的雄偉,看樹的青翠,看流水的湛藍,看風的拂袖,青山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這就是一種轉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你去看海,就看到大地的胸膛,你的心胸會開闊,看山、去學習山的壯志,這是一種偉大的壯志。你看虛空,自然會進入空境。我們也談到這三個方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7996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