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玉真公主1
2023/06/17 19:46:20瀏覽63|回應0|推薦0

今天在影音號看到動畫【長安三萬里】,玉真公主的造型。

玉真公主也是位唐朝奇女子

她是唐睿宗李旦與竇德妃的女兒,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另外還有一位金仙公主。

雖然李隆基.玉真公主.金仙公主三兄妹出生帝王家,但是童年坎坷,父親690年被奶奶武則天廢除帝位,母親竇德妃則在693年被奶奶武則天賜死,而且不知道屍體被丟到哪裡,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這對於年幼的孩子真的是陰影。

光宅元年(684年),李旦繼位,她被冊封為德妃。第二年,竇德妃生李隆基行三,另有兩女金仙公主行七、玉真公主行八(李旦的女兒具體的排行,出自對個人記載,與公主年齡多有出入)。

長壽二年(692年),守門的宮女團兒被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誣告她與皇嗣妃劉氏、唐孺人,崔孺人等以厭勝巫蠱詛咒皇帝武則天。正月初二,皇嗣妃劉氏和竇氏在嘉豫殿朝見則天皇帝,既退之後,與唐孺人、崔孺人同時被賜死。人們都不知道她們的遺體所在。她的妹妹竇氏便與豆盧貴妃一起撫養年幼喪母的李隆基。

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D%E6%88%90%E7%9A%87%E5%90%8E

從這些紀錄,就可以知道唐玄宗.玉真公主.金仙公主三兄妹生長在一個不太正常的家庭,童年成長過程肯定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缺乏母親的陪伴,殺人兇手還是三兄妹的奶奶,這是多大的陰影,唐睿宗還有其他孩子,應該不會對他們成長過程特別上心。

後來長大的李隆基殺了伯母韋后.堂姊妹安樂公主,唐睿宗復位,李隆基又除掉姑姑太平公主,這一大家子就是這樣親人沒親情。

710年,唐睿宗復位,封為昌隆公主,後改為玉真公主。

712年,唐睿宗禪讓於太子李隆基。

這一大家子的血債,史書沒有記載玉真公主的心情,但是用想的,都知道這肯定影響孩子的成長,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後來出家當道士了

兩位公主出家修道,這在唐朝不奇怪,她們的姑姑太平公主也曾經這樣,也不耽誤太平公主還俗嫁人。

晚年的玉真公主,應該是修真的,年輕時就不知道了。

天寶三年(744年),新唐書記載:【誠願去公主號,罷邑司,歸之王府。】玉真公主自己上書玄宗削去公主名號、不再收受天下百姓之租賦,並將公主府第歸還。

玉真公主應該有遇見開元(713~741年間)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史書沒記載,我猜應該有遇見。

玉真公主雖然是女道士,但是不耽誤她【推薦人才】,最有名的就是王維.李白。

有些傳說玉真公主喜歡王維,王維出身好(太原王氏),善音律(琵琶),文筆好,長得帥,佛學造詣高,玉真公主一看就喜歡,不過,就算是真的,王維很專情,後來還是和青梅竹馬結婚,沒有因為被玉真公主看中,就巴著玉真公主。

王維不像元稹是個鳳凰男,元稹到處撩女生,但是元稹結婚只找名門之女韋叢(出身京兆韋氏).裴淑(出身河東裴氏,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河東郡為郡望的裴姓士族,屬於關中郡姓),然後就拋棄那些撩過的女生(崔氏.薛濤.劉采春),典型鳳凰男.精緻利己主義者。元稹一邊寫詩悼亡妻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時候,一邊不耽誤和薛濤混在一起。(以前寫過元稹)

https://blog.udn.com/akiko610/175574045

把王維和元稹對比,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古人真的已經示範一次,放到現代都不過時。

王維的妻子很幸運,跟大唐最帥最有才的男人結婚,但是也不幸,王維妻子走的時候,王維大約30歲左右,而且沒留下孩子,妻子去世,王維沒再娶妻,依照王維的條件要再娶不是什麼難事,只是王維選擇不要了,一心向佛。

王維,字摩詰,是他的媽媽取的,把名+字合稱就是【維摩詰】。王維的媽媽也是奇女子,唐朝很多奇女子,雖然記錄不多,但是簡短的文字紀錄,就可以看出【這些女性不簡單】,王維年幼的時候,父親早逝,母親自己帶一大群孩子長大,王維四個弟弟,兩個妹妹,王維很爭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二十幾歲吧,王維出生年份不詳,都是推算,各版本都有差異,總之王維很年輕就成名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是奇女子一枚。

離個題,我自己讀歷史的時候,超級討厭武則天,而且是從小,不知為何,其實武則天的故事很勵志,但我本人就是討厭,討厭程度跟成吉思汗是一樣等級,從我小時候,看他們的兒童歷史故事,我就超級討厭他們。成吉思汗已經解密,但是討厭武則天的原因,我目前還不知道,呵呵~

至於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就是指玉真公主,也只是傳說。

玉真公主有一顆愛才.惜才的心,和賞識.提攜別人,這一點我個人是很欣賞的。

玉真公主和岐王李範(唐玄宗同父異母的弟弟,玉真公主是要叫哥哥),這兩位都是同樣喜歡認識和推薦文藝青年。

(唐朝的科舉,不像宋朝都是彌封考試。唐朝科舉,士子在應試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會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薦。叫作「行卷」。社會上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向知貢舉的官員公開推薦應試舉子,稱為「公薦」,而被薦的舉子能輕鬆及第)

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7%91%E4%B8%BE

出處:玉真公主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E%89%E7%9C%9F%E5%85%AC%E4%B8%BB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ko610&aid=1794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