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11 01:22:12瀏覽305|回應0|推薦0 | |
❀ 準提觀音的靈感 ❀ 蓮生活佛 盧勝彥文集 第111册 《 走過天涯 》 在新加坡在一家「 觀音廟 」,香火非常鼎盛,不分晝夜,竟然擠得水泄不通,人潮有時候連站立祈禱的地方都沒有,廟裡面,都半是香火裊裊,膜拜磕頭,擺動籤筒而「達達」作響的聲音,供桌上擺滿了香花素果。 在廟外,好象是個大市集,這裡的東西應有盡有,寺廟高牆外的世界,有兒童在人群裡互相追逐,有小販販賣香燭供品,有賣花的,有賣水果的,有賣書的,有賣藝品的,還有很多很多的算命攤。 這裡的世界,有馬來人、有印度人、有華人,好像成群結隊的,甚至也有位表情莊嚴的南傳僧人居中而坐,替人釋疑解難,而漠然的忽視來來往往的人群。 最奇的是,在「觀音廟」的左側,又有一座印度廟,這座印度廟不是很大,但香火和「觀音廟」相比,又天壤之別,我亦然進入印度廟參觀。 印度廟的建築,大半是經過精雕細琢的,甚至裡面的神像,種類甚多,我看見多手多眼的克里希納神,也看見一手攫裸女的象頭神,看見印度教的三大神,風神、水神、火神,看見梵天,看見濕婆。 在我的感覺之中,印度教的神祇,很多均是自然界現象的神格化,印度廟很像是自然界縮影,裡面藏了種種的喜怒哀樂。印度教的特色是多彩多姿的,是神秘性的,是自然化的,神祇與人之間,很接近。 其實印度教和佛教的佛理,固然有所不同,但異中也有同,例如「諸行無常」。印度教的經典之中幾乎是明明白白的指出,人世是無常的,生命只是表面現象,印度每一個人都明白而且接受這個事實。 印度教的自然崇拜,而且著重於宿命信仰,這一點是佛教有所不同。 佛教的主張是達成圓滿的佛,而非具有人性的梵天。 印度廟千奇百悝的神相,令我目不暇給,而且七葷八素的。 ● 「觀音廟」的主尊是準提觀音,此觀音是真佛宗八大本尊之一,由於準提是清淨的意思.又是蓮華部諸尊之母,故稱準提佛母。 又稱「 天人丈夫觀音 」,又稱七俱胝佛母,就是七百億諸佛菩薩之母的意思。 準提佛母是相當靈感的菩薩,祂常來娑婆世界,摧毀一切眾生之惑業,可以成就: 延命。 除災。 求兒女。 敬愛。 準提佛母的密號有二, 第一是清淨金剛, 第二是最勝金剛。 我在「 觀音廟 」當然頂禮準提佛母。 我從頂穴放出黃白光,光中現出十八蓮花童子,坐在一條黃金的舫船之中,冉冉的升上空際。 我看見準提佛母也放黃白光,現出三目十八臂之相,坐在紅蓮花的寶座之上,有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二大龍王為侍者。 準提佛母說: 「 蓮花童子,好佛骨也。」 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口中均吐出二顆龍珠,送給我當見面之禮。 二龍王說: 「 有龍珠在身,可舉龍珠為令,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同樣的,要風停則停,要雨止則止,龍珠放光,自可攝召一切水神聽令,入水不侵,除一切水病。」 我稽首感謝「 準提佛母 」及「 二龍王 」。 我問: 「 如何是道心堅固?」 答: 「 自能生特殊決信,其他信念不能搖。」 問: 「 四量之中,聖言量,史傳量,師訣量,覺受量,四量以何為重?」 答: 根本上師金剛阿闍黎覺受口訣,就是師訣量。其上下四量,均復以此為抉擇,一切量中亦以師訣量為最殊勝。」 問: 「 從我生有情,從我生三界,我遍一切處,離此無眾生。此我是為?」 答:「佛。」 問: 「 修準提佛母本尊法,有何大益?」 答: 「 一、能住無住心。 二、能入一切定。 三、得益。 四除過。」 我問: 「 眾生修準提佛母本尊,如何得見準提佛母本尊?」 答: 「 在妙理上見本尊, 在對境上見本尊, 在彼岸上見本尊, 在大光明海上見本尊。」 在我通靈的境界之中,與準提佛母簡單的交談之中,我的問及佛母的答,其實都是深藏教化的。我們從來沒有練習過對話的內容,彼此之間都是應機而問,應機而答,世人的狐疑也大可不必,想一想準提佛的聖言吧! 對於我自己放光,佛菩薩的放光,喜孜孜的一段對話,著實在人世間之中,是參訪頂禮的插曲。 「 跟我走準沒錯。」 「 我真的可以指引您成就佛果。」 「 我不會讓人受不了。」 「 有緣就跟著我走,沒有緣也可以離去,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我不怪您,您也不要怪我。」 我與準提佛母的對話-- 如何?還滿意嗎?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