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私有祠堂之國家三級古蹟 燉倫堂(草屯)
2016/07/26 14:29:27瀏覽707|回應0|推薦32

燉倫堂創建於道光4年(1824),俗稱「頂茄荖洪祖厝」,為一座傳統閩南式四合院建築的兩進式小型祠廟,是南投縣唯一一座私有祠堂被指定為古蹟。燉倫堂雖是祠廟但建築形貌與一般寺廟不太相同,燉倫堂沒有一般寺廟的繁縟剪黏,而呈現簡單的古樸典雅風貌。燉倫堂是洪姓家族數座祠堂中,經歷修復但唯一維持原貌的一座,於民國82內政部核列為三級古蹟……
 
燉倫堂位在草屯鎮加老里加老路上,下了交流道,沿著芬草路前行到加老路口,彎進加老路一小段,隨即見到路旁長長的一道白色圍牆,由圍牆較低處即可看到圍牆內的建築。

整座祠堂的四周都有圍牆,但不知為何在建築物右前方的一段圍牆高度會比較低,不知是否基於風水的考量和設計。

由圍牆較低處伸長脖子往裡探,就可看到圍牆裡一座樣式簡單的美麗建築位在圍牆內的深處。

在圍牆外探覺得有些不過癮,因而沿著圍牆邊繞,試著找一找是否能進入圍牆內參觀。

祠堂側面的圍牆邊是條巷子,巷子一側為圍牆,另一側是一排住家。而在圍牆轉角彎入巷子處,有座漂亮的的門樓。

門樓、圍牆和祠堂的色調幾乎都相同,都是以白色為主,但堆疊門樓柱子的磚是黑,有別於祠堂為紅色。門樓的門口有二隻石獅子,石獅子體積不大,恰巧融於門樓的格局裡。

門樓的牆上貼著一張紅色的簡單告示,上面除了祠堂管理人員的電話之外,也註明著歡迎參觀的字樣。

雖然牆上寫著歡迎參觀,但門樓的門關著而且用手推不開,原來門上的門環上用繩子綁著,即然牆上有歡迎參觀的告示,而且門環繩子是很容易解開,就自行開門入內參觀。

門樓的外側門上方寫著燉倫堂,石柱上對聯寫著「燉序九族而親之,倫次方正立躬行」,門樓的內側則較為簡樸,沒有文字的裝飾。

為什麼歡迎參觀卻又將門用繩子綁上,推測是為了防止流浪動物進入而造成環境上的清潔問題,所以進入後隨即將門關上。門樓旁有塊大石碑,石碑上記載著燉倫堂修護落成紀念文,日期是2002年。

門樓裡一座大院子,祠堂座落在院子後方處。

白牆黑瓦的祠堂,色調和建築格式上顯得簡潔而低調,但在簡潔中卻又透露著一股大方和沉穩的氣勢。

走近祠堂,祠堂前有段二階的小階梯,祠堂的中門關閉、兩側門開著,中門紅色門板上彩繪著門神。

門旁的牆上,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圓窗,圓窗和三根窗柱都是以黑色磚塊堆砌而成,和白色的牆面成為明顯對比,煞是好看。

中門除了門板上彩繪著神門之外,門柱上有金色字對聯,寫著:百世衣冠長濟美,千年山水永朝宗。門柱前兩隻石獅子視線往內集中,整座門的圖案和構造都由門中線呈左右線對稱。

靠近門一看,打開的側門門板上也有彩繪門神,這二位門神不再呈圖形的對稱,而是文武對比、鬍鬚也成黑白對比。

進入大門後,中間為四方形天井,祠堂成一座小型四合院式建築。

兩邊的迴廊牆上都掛著長長一串的紅紙條,數量多又是鮮紅色看起來很熱鬧。

原來這些紅紙條,每張都是一筆香油錢,而捐香油錢者以洪姓為大部份,由此來看洪家人對這座祠堂很用心,向心力很強。

牆上除了紅色捐香油錢的紙條之外,還有一大塊以相片拼貼成的看板,相片都是和燉倫堂活動有關的記錄。

照片做有系統的整理,有些是洪氏家族在祠堂祭祖的記錄,有一系列是祠堂整修的記錄、整修前後的對照。

其中有一張照片是施工前檢測,由照片上可看出祠堂已有相當程度的毀損,整修後建築格式不變,但外觀變得健康多了。

來到正廳,正廳的神龕上供奉著洪氏祖仙的牌位,神龕的最上方懸掛著一塊「進士」的扁額,進士扁額下寫著燉倫堂。雖然我不是洪氏家族的成員,但來到正廳還是向洪氏祖先深深一鞠躬,表達心裡的感謝與歉意,感謝洪家大方的開放參觀,來參觀若有任何打擾之處則致上歉意。

進士扁額的上下落款,分別記載著「奉中書門下事 參知事 蔡諭 福建路章州知府 章為」及「祥符九年丙辰科進士第四名 洪仁璲 建立」。

祠堂左右兩側迴廊上都各有一道門,右手邊迴廊的門關著,而左手邊的門開著,門外牆壁和圍牆之間有道通道,可由院子通到祠堂的後方。

祠堂建築物不大,但簡潔而典雅,顯露著隆重而沉穩的格調。

在祠堂裡簡單的逛了一圈,走出祠堂,往祠堂前望去,前方雖然有圍牆,但視線並不因而受阻,有如可遠望千里般。結束草屯第一站燉倫堂之行,轉往下個目的地敷榮堂去。

這趟投屏七日遊的其他行程,歡迎參觀指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