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台三百年藍興媽祖∼萬春宮(中區)
2015/12/26 17:32:55瀏覽837|回應0|推薦35

萬春宮位於台中市中區成功路212號,創立於康熙、雍正年間,而現在的建築則是在民國47年興建。康熙60年(1721)台灣發生朱一貴事件,總兵藍廷珍奉命平亂,為此,藍廷珍親赴湄洲朝天閣,恭請聖母正身隨船保護來台,登台後,將聖母奉祀於台南大天后宮,雍正元年(1723)亂事平定,再迎聖母奉祀於大墩庄店(今天台中市三民路一帶),定名為「藍興宮」媽祖廟。嘉慶年間廟宇因風雨久年侵蝕而毀損,地方人士募資改建並更名為萬春宮……
 
參觀了位在霧峰清代一品官宅的林家宅園後,準備北返的同時又回到台中市區來,來到萬春宮除了向媽祖獻上虔誠的敬意之外,也來看看這座古色古香的宮殿式媽祖廟。

天后閣牌樓是萬春宮的正門,牌樓門額書寫「入得之門」,宣導媽祖信仰除了本身具有敬天畏神的宗教性質外,信徒的德性修持亦能彰顯孝順之德行。

走入牌樓大門之後,看到萬春宮不論是佔地或廟建築都不大,但信徒熱情供奉的鮮花和供品卻擺滿了廟內,可見得廟雖然不大,但廟靈驗就得到信徒的愛戴。

廟的中庭二隻戴著草帽的石獅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熱,為了讓石獅子可遮蔭而為牠們戴草帽,不過這石獅子可是很有歷史,石獅子大約是清朝中葉的作品。萬春宮在日據時期曾遭拆毀,信徒為了記錄史實和保存百年石獅,而將石獅埋藏於廟址地下,後因挖地修樓才使石獅重現人間。據萬春宮人員說,戴草帽是為了減少石獅子遭受雨水的滴水侵蝕,但也成了萬春宮石獅的特色。

二隻石獅的中間一座天公爐,樣式古樸可愛但卻充滿色彩,使得香爐在古樸中同時帶著幾分活潑的味道。這只天公爐為銅鑄,造於癸卯陽月吉(1963)。爐鼎肚腹兩側,以彩繪金龍展現雙龍飛昇的姿態;爐鼎肚腹鑄著四隻蝙蝠,音同「賜福」。

天井旁迴廊牆壁上鑲著一塊「萬春宮聖母廟沿革」的石碑,大理石石碑上刻著金色字,落款日期是民國四十年,算算時間已經超過一甲子,不過金字還很清楚,很容易閱讀。

萬春宮聖母廟沿革石碑的兩側各有一塊木碑,其中一塊書寫著張天師與萬春宮,內容提到第六十三代張天師於民國四十年代開始,經常至萬春宮訪友互動及傳授弟子。

另外一塊再現萬春宮的木碑記錄著萬春宮的重建歷程,內容說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市區改正計劃而拆了萬春宮,使得萬春宮廟庭狹隘有如一店鋪,因而信徒常以「媽祖店」稱呼。民國36年地方人士組織重建委員會於現址重建,民國40年重建完成。

轉身往正殿上看,廟雖然不大,但顯得莊嚴又隆重,殿上的木雕精緻細膩,金黃的色彩使得光亮中有著高貴的喜慶感。

萬春宮主祠媽祖,媽祖神像坐鎮在中央,威嚴十足。

媽祖的兩側神龕供奉的是觀音佛祖和註生娘娘,而文昌帝君則位在觀音佛祖前的供桌上。

媽祖神龕的上方高掛著一幅綠底金字的「海晏河清」扁額。

這幅海晏河清扁額是管帶衛隊左翼信官林榮華暨隊員所敬獻,落款日期為光緒歲次辛卯元月(1891)。海晏河清意思是海上風平浪靜、黃河水澄清,也就是天下太平之意。

天井兩側各有一迴廊,迴廊各有數支簷柱,簷柱為磨石子柱身,柱上有陰刻的金色字聯文;柱珠則為洗石子的方墩柱礎。

正殿前有一只准考證投入箱,箱上寫著福祿之門,箱子的正面玻璃上寫著「文星拱燭魁名,福耀照臨科甲」,箱子裡幾乎已經被准考證塞滿。

正殿龍爿與迴廊交界處高懸著一口古鐘,古鐘漆成淺綠色,據說這鐘和天公爐的漆都是出自同一位石岡劉昌洲彩繪師所作。鐘身有琴、棋、書、畫的四藝鑄紋,鐘罩內已無墜子,所以做為裝飾為主。

古鐘為銅鑄,鐘身上除了琴、棋、書、畫的四藝鑄紋之外,文字記載著「咸豐已未年(1859)仲春月裔孫林天河敬叩謝」等字樣。

正殿前另一側虎爿木架上則是一只大鼓,這只鼓外觀看起來較新,可能年代不久。

迴廊的牆上一只萬春宮歷史文物簡介的說明,內容介紹著海晏河清扁額、古鐘、藻井和白石龍柱等等。

三川殿的門上彩繪著門神,儀態威嚴,色彩豐富亮麗。

藻井裝修屬於斗栱的構成模式,傳統作法會在周圍繪製大量類似海藻的水生植物圖案,藉此剋制火煞,故有「藻井」之稱。

萬春宮的藻井為樟木材質,以小型垂花和人物素材裝飾的華麗藻井。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栱,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結構,所以俗稱「蜘蛛結網」。

殿前二支很特殊的白石龍柱,這種石柱大約是清朝中葉的雕刻作品,刻工樸拙,龍身盤旋而下,龍首上揚,龍身扭轉,蒼勁有力,造形優美。石材屬泉州白石(白色花崗岩),產量少而十分珍貴。

據萬春宮的考據,這白石龍柱至少應是嘉慶年間的作品,至於是出自哪一位匠師則不可考。

萬春宮,一座創立於康熙、雍正年間的媽祖廟,廟內保存著一些早年古物而充滿歷史餘韻,顯得古色古香。在萬春宮轉了一圈後道別媽祖,出發往柳原教堂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