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屋書院、得月樓(關西)
2018/04/10 21:34:00瀏覽2344|回應0|推薦58

羅屋書院創建於日據時期明治34年(1901),精雕細琢歷時十二年,於大正2年(1913)竣工。建築座南朝北,前有鳳山溪,後有山丘作化胎,為一堂四橫格局。羅屋書院為傳統木構及磚造合院,內牆為土埆磚、斗子砌,外牆則為石砌、磚造,壁堵作為石雕及磚組砌。宅第完成後,有許多羅家子弟在此讀書習字,因而地方人士稱它為羅屋書院。為了讓書院老師可以安心授課,於1906年興建二層樓的八角屋,做為老師的宿舍,八角屋後來由藍秀才命名為得月樓……

羅屋書院位於新竹縣關西鎮南山里上南片7鄰79號,書院前方平疇千里,來到羅屋書院時,稻田中剛插完秧不久,一片柔軟翠綠。

據關西鎮的旅遊小手冊中記載,書院前為稻田迷宮,這座迷宮的面積廣大,若是真要走這座迷宮,可能還得花上一段時間和一些體力。

不論走入迷宮與否,站在道路上,眼前一片廣闊的翠綠,用看的就覺得十分的舒服。

道路的一側是稻田,另外一側的邊坡比道路高,一道短短的斜坡上去就是一處紅磚屋的聚落。

小斜坡上有道門樓,門樓的下半截以方形石柱為基礎,上半截則為紅磚建造,十分的精緻講究。

門樓前有座門樓的老照片,照片為黑白色彩,但由照片中仍然可以看的出,照片中的門樓和現在的樣貌完全相同。照片底下有些說明,說這座門樓是上南片唯一的門樓,是通往羅屋書院的第一道門,同時也簡單的說明羅屋書院的建造時間和名稱的由來。

門樓的門沒有關,意思是開放自由出入。進入門樓後,前方是屋前的一塊類似花園的大空地。

沿著空地邊緣的水泥步道往前幾步,隨即來到書院前的圍牆邊。

紅磚砌的圍牆上鑲著漏明窗,漏明窗像是以紅磚摺成幾道縐折,使得圍牆看起來不再有生硬的感覺之外,而且十分的美觀。

圍牆的中間處一道門,門柱是以兩種深淺不同的灰色洗石子分段堆疊構成,門柱兩側的圍牆,下半截是石塊砌成,上半截是紅磚砌成。門柱中的門為向兩側開啟的漆成暗紅色的鐵門。

鐵門上了鎖,意思是不開放參觀,由門樓到圍牆上,並沒有註明任何開放訊息,所以只能在門外往內瞧。正身的大門上鑲著「豫章堂」的石雕,豫章堂是豫章羅氏的堂號,豫章羅氏是發源於江西南昌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漢時期的大將羅珠 。

正身兩側的護龍,牆的建構方式,都同為下半截是石板而上半截是紅磚。水車堵都有華麗的交趾陶裝飾。

根據記載,因為受到日據時期洋風興盛的影響,正堂檐廊及廳下兩側出入口作有仿西洋式栱門,但無法入內參觀,只能遠觀想像。

大門的門柱外側掛著一只木製扁,上面寫著羅屋書院的地址和聯絡電話,羅屋書院現在做為民宿經營,所以有些聯絡資料總是更為方便。

在大門口往內探頭探腦一陣子後,再往右手邊方向繼續移動位置。

護龍間有座門,門裡幾位資深美女在聊天。

向她們打招呼後,她們問我怎不進去參觀,向她們說明大門的鐵門上鎖,她們說請裡面的主人開門就可。在新竹縣旅遊網的網頁上有註明,羅屋書院週三及週五上午十點至下午六點開放參觀,其他時間請先預約。即然不是開放參觀時間,那就客隨主便,不要再去麻煩人家。

看看護龍砌牆的石塊,每塊都是龐大的體積,可想而知重量驚人,當年不像現在有各種機械和運輸工具,不知是如何將這些石塊搬來又如何砌成。

據記載,羅屋書院使用石材有泉州來的壓艙石和台灣自產的石材兩種,因而顏色有深淺兩色。

牆下有深淺兩色的石材搭配紅磚,牆上有懸魚鳥踏做裝飾。

隔牆看屋後,走出門樓去。

門樓外,隔一條小巷子,一幢白色二層樓的樓房。

白色樓房的上下二層迴廊都是圓拱門,充滿著西洋味,這是羅屋書院主人建造供給教師住宿的宿舍。

由舊照片中可以看出白色樓房和以前的差異,除了屋頂不同之外,建築的外觀似乎保留著原來的樣貌。這幢白色洋樓興建於1906年,後來由藍秀才題名為得月樓。

得月樓旁還有一幢和羅屋書院相類似的三合院,不知道是不是後來再加蓋的。

三合院的大門鐵門關著,只能在大門外往內瞧。這幢建築物的大門上也有豫章堂的堂號,但牆壁的結構則和羅屋書院不同,牆的下半截是石板砌成,但上半截白灰色,遠看無法確定究竟是白灰色的石板砌成,還是洗石子的牆面。

三合院外還有一道門,門外轉個彎可直通下方的道路。

三合院旁一株老樟樹,長得又高又綠,紅色的房子旁有株大綠樹,除了色彩相搭配之外,兩者的組合也有種說不出的舒適感。

沿著三合院前的大門走下斜坡,接上道路,沿著道路再往前行,來到路旁一座福潤橋。

沿著橋的斜坡往上走,上去探深為什麼要在路旁搭建一座橋,上方究竟有些什麼。

斜坡道路的上方一座非常氣派的大門,大門上找不到任何標示,所以也看不懂這座氣派的大門裡究竟是什麼。

大門內有一大片的綠草皮,草皮中一道彎曲的道路,道路的末端處一幢紅磚配上橘紅色硫璃瓦的建築,建築的大門上也有著豫章堂的堂號。

紅磚建築旁還有一幢白色的洋樓建築,這究竟是什麼建築呢?猜想是羅家的祠堂。

兩幢建築緊臨在一起,一紅百白,一中一西,因為裡外都沒看到人,無人可請教是否方便入內參觀,所以只在大門外看看隨即離開。

換個方向,往道路另一側去,去走走稻田迷宮。

與其說是走稻田迷宮,不如說是來位在稻田中央的土地公廟,來向土地公道聲好。

土地公廟不論是廟本身或金爐,都是簡潔樸素,但卻溫馨大方。

土地公廟旁的空地上,有人在此曬了一些高麗菜、酸菜,令人覺得農民的生活就和土地公就是如此的親近。

住在這座小廟的土地公,眼前綠波千里,視野良好,隨著一年四季變換景色,生活上應該是很愜意。

走上田埂,在這座大迷宮隨意繞繞後離開,結束羅屋書院之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