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09 04:36:31瀏覽1594|回應2|推薦18 | |
今年過年,真是塞到動彈不得!壞了遊玩的興致,於是乎我和男友二人決定在台中新社,舊地重遊。說巧不巧,一直想到九二一地震博物館的大寶,在快接近台中國光路的路程上,發現指示牌。座落的地點在台中縣霧峰鄉的一處眷村中,因為光復新村內的光復國中也承受當時九二一所造成的破壞。大寶之所以想参觀這博物館並非它保留九二一的珍貴資料,而是這棟建築榮獲二○○四年台灣建築獎,耗費三年完工。這或許只有唸建築設計的人才有的狂熱吧! 很幸運的沒有因為過年的人潮影響而導致人擠人的現況,多數是外縣市包遊覽車的外籍遊客,以日本人和韓國人居多。此外還有家族的参觀集團,大寶忙著撿視內部構造,我呢?當然是看博物館裡的陳設與相關地震知識。不過,我挺好奇博物館的地點為什麼挑選在社區之內?一般說來,地震之後的災區多數會實行重整的建設計畫,而將紀錄影片收藏在一般國家的博物館內,鮮少會保留一塊完整的區域作為紀錄使用。這樣的建築是否意味台灣對於博物館的認同在改變呢?這是我比較關注的問題,至於空間的美感或是設計概念就比較沒法子做一些比較! 此外,導覽員很詳細的解說也是特色之ㄧ,即使九二一已經距離至今六、七年,當我隨著影像一一回味,牽動的心理反應還是無法忘懷當時的慘狀。重要的是當地保留當時因地震之故而扭曲變形的校舍,令人無法抹去曾經當時的破壞有多麼強烈。斷層保存館以保存車籠埔斷層為核心,造型新穎象徵以針線修補台灣九二一地震的傷口。此外內有和地震相關的地球科學展示,能夠對地震發生的原因有更多的了解。影像館是光復國中體育館的再利用,主要以震災紀念和人文關懷為內容,內容減輕原先悲傷的氣氛,強調台灣走出震災的陰霾,重新出發。只是,總覺得人們很喜歡用著誇大的語言討論著曾發生的事件,卻無法從中體會自然的抨擊是回應人們的破壞。可以看見戶外教學之下的祝福話語貼在圍牆上,我心中想著沒有經歷當時慘況的人真的能體會嗎?走在回程的路口,撇見攤販們掛著許多紙板,板上歪曲的字跡寫著:「我們是九二一的災民」「一杯柳橙汁五十元」「請發揮愛心」…搖搖頭的發現,台灣人的生命力與賺錢的手法真是與眾不同。 門票:全票三十元 地點:台中縣霧峰鄉坑口村中正路46號 晴子寫於2006.-2.06 照片拍攝2006.0201其他相關照片請参觀網誌的個人相簿 補充:
關館時間是下午五點整喔(學生軍警憑證只要二十元) 今天我帶著一些朋友又走一遭(當導遊) 也把過年沒有仔細玩過的遊戲好好的玩一遍 美中不足的是C館沒開放 不過志工媽媽很熱心ㄛ 還有攤販都不見啦(這就是非假日觀光的好處吧) 外頭眷村風景很不錯 傍晚 大榕樹的圓環邊有一家很眷村味的麵店 2005.02.09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