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邪惡之山 -- 北峰
2011/03/04 00:33:04瀏覽646|回應0|推薦1


片名:北峰 North Face

片長:127分鐘

上映日期: 2011-02-25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德國電影大獎 最佳攝影、最佳音效設計

德國影評人協會 最佳攝影、最佳劇本



攀越極限的傳奇冒險



1936
年夏季,柏林奧運舉辦在即,德國納粹的「優秀人種」神話,被政客和媒體不斷炒作,鼓吹日耳曼民族能夠藉率先攀登俗稱「殺人峭壁」的阿爾卑斯山艾格
峰北坡,來證明自己的優秀。來自德國的登山好手東尼和安迪,以及其他國家的登山選手,在各自不同的動機下,決心征服巔峰。熱情的觀眾和媒體聚集在山腳下關 注這場世紀賽事,東尼暗戀的露易絲也在人群中,這次她受報社指派與資深編輯前來採訪。險峻的山崖上,東尼與安迪雖然技高一籌,但仍甩不開來自奧地利的頑強
對手威利和艾迪。



隨著海拔不斷升高,天氣越趨惡劣。突然間,狂風暴雪降臨,一場生與死、人與自然的較量,殘酷地展開,在征服巔峰與人道救援的雙重考驗下,東尼與安迪的夢想真能如願實現?



【電影 北峰 資料由佳映電影公司提供】












在去看電影之前,我完全沒有看簡介,只知道這又是一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演些什麼,不清楚,就只看海報上的畫面,是一個關於爬山的故事吧~



故事發生在德國,是在二次大戰之前,那時的德國志得意滿,認為全世界除了日耳曼民族這種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之下,其它人種都該被踩在腳底下,我沒記錯的話,二次大戰是發生在1939年-1945年,這個故事發生在1936年,應該正是自大到了一個最膨脹的程度的年代,所以,當原先因為有知名登山家掛在那兒而封閉的艾格山北峰重新開放攀登時,德國人認為,這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一定是,必須是,絕對要是德國人才行,在報社內,就圍繞著這種岐視其它人種及女性的氛圍,真的是岐視,連同自己同樣民族的女性,也不斷的用言語攻擊,這絕對構成了性騷擾的要件,如果是在現在這個年代,那個資深編輯一定會被告死。



當新手記者露易絲和資深編輯來到了北峰山麓,又再一次展現他們狂妄囂張的樣子,這真的是德國人出品嗎?那他們也太禁得起玩笑,也真的深切的反省及檢討了,居然可以這樣演出來,而且這個劇本還拿到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劇本獎耶~



原本想,該不會整整2個小時,都一直不斷的在爬山吧,如果沒有些鋪陳,光看演員們爬來爬去,會好看嗎? 事實證明,我多慮了,故事由露易絲在柏林努力要當個記者開始,帶出2個登山高手,這2個人是她家鄉的好友,因此她也被指派來採訪他們,過程中有了點小曲折,總之,他們都到了北峰山腳下,這2個登山高手還真夠猛的,騎腳踏車行進600公里來爬山,真是佩服佩服,當他們做好了計劃,以及設置了補給點,觀察好天候狀況,種種一切的事先準備,似乎都已經完善了,但是,真的能夠天從人願嗎? 


意外還是發生了,雖然做好了準備,但是,一定會發生一些事前沒有預料到的事情,誰會想到,會有2個人偷偷的跟在他們身後,想趁機節省點力氣和時間,講白了就是想撿便宜啦,看他們的方法果然有效,但是,意外的持續擴大,讓這2組人都身處險境,而以邪惡的山之意命名的艾格峰,果然又開始發威了,前一刻還是風和日麗,到了下一刻寒風刮來,大雪降下,一陣陣的狂風驟雪,讓狀況不好的人意識昏迷,就算狀況好的人也一樣有危險,待在山上的時間長了,看看那座山,光秃秃的,爬山就像是在攀岩,而且還是在冰天雪地中攀岩,天候一改變,在山上的人立刻就有了危險


 對照在山上攀爬的這2組人,在山腳下的飯店裡,那一群觀眾,就好像是在看好戲一般,還下注哩,看著山腳下的專家,對著地圖比劃他們行進的路線,突然讓我想到現在的政論節目,大家都是隔靴搔癢,永遠搔不到癢處,而女主角為了想救好友,不顧危險蹲坐在夜晚的狂風暴雪中,只為了幫他加油打氣,但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近在眼前的他,嚥下最後一口氣......



這個故事的場景,讓人看到大自然是如何的展現了他的多變詭譎,就像我們的老祖宗說的,要親近大自然,但也要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不要只想著要如何去征服高山,如何和大自然共處,才應該是更重要的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glaialee&aid=49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