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在天涯」(1977)
2018/05/06 04:28:00瀏覽1510|回應0|推薦1

秦祥林第二座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第14屆)得獎作,特別的是,劇本改編自瓊瑤原著小說,之前除了王戎憑「庭院深深」(1971)得到第9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外,再就是秦祥林這座最佳男主角獎,其後沒有男演員因演出瓊瑤電影得金馬獎。

即使1980年代,瓊瑤轉戰電視,一部接一部的連續劇,也只有勾峰演「幾度夕陽紅」(1986)在1987年得到金鐘獎最佳男演員,可見瓊瑤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主要是以女角為軸心,影視女演員因此封后得獎所在多有,反觀男演員能演出氣慨深度,擺脫脂粉旖旎另闢蹊徑,實非易事,遑論受到金馬獎、金鐘獎青睞。

因此,秦祥林這部金馬獎得獎作,表演難能可貴,也真的不同於其他主演的瓊瑤愛情文藝片。

言歸正傳,本片由白景瑞導演、張永祥編劇,如果不說是瓊瑤小說改編,真不覺得這是瓊瑤愛情電影,片中無論故事主軸、敘事風格、對話、表演,加上歐洲實景拍攝,甚至駱明道作曲、陳蘭麗演唱的主題曲,只在片頭播放一次,沒有其餘插曲甚或MV,迥異於所謂的「三廳電影」。

本片故事主軸是兄弟情,秦祥林演「長兄如父」的哥哥,辛苦賺錢所思所想都是為了扶植弟弟(馬永霖)來到義大利羅馬求學有成。比起「長情萬縷」(1974)專心讀書拿學位的留學生,本片秦祥林海外求學命運不濟,來羅馬學聲樂,重病後天賦不再,轉而寄託於有藝術天分的弟弟,一切失去的、沒有做到的,都希望弟弟能完成,一切最好的、最愛的,也希望留給弟弟,包括認識多年一直守在身邊的華僑鞋匠女兒(胡茵夢),因為這女孩正好是那最好的,也是這個哥哥最愛的,所以要留給弟弟。

劇情不誇張也不離奇,愛之深,責之切,希望弟弟比自己更好,也不覺得這個哥哥為弟弟鋪陳一切有何不對,編導對細節處理合情合理,秦祥林演得自然深刻,不見任何浮誇玩世不恭,像是一開場,哥哥在機場等接弟弟,累到打瞌睡,跟弟弟說是因為等得久,但其實也是日以繼夜打工睡眠不足。再有一場哥哥責備弟弟,弟弟生氣跑出去,哥哥急拿外套追出去,先幫弟弟披上,免著涼生病。片中兄弟的父母在台灣,僅透過兄弟對話提及,所以兩兄弟在羅馬相依為命,哥哥對弟弟的期望與付出,等同於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期許。

而片中哥哥對弟弟起居學業要求,甚至感情的管束,之所以不致畸形惹人厭的正面原因是,弟弟敬重哥哥,也感念哥哥的辛苦,即使與女朋友(夏玲玲)約會,也不忘上課時間,寒假去日內瓦樂不思蜀,被哥哥帶回羅馬後,也坦然留言給女朋友,「我選擇了哥哥,因為他代表真理。」。

這段「兄弟親情」濃郁扎實,某種程度想起李行導演作品「路」(1967)的父子關係,兩部電影編劇都是張永祥,而「路」(1967)的教育目的及道德束縛遠超過本片,兒子不僅需完成大學學業,更需放棄不符社會觀感的姊弟戀。

相形之下,本片愛情順遂美滿,兩兄弟認識的都是好女孩,哥哥的女朋友溫柔婉約,弟弟的女朋友熱情直率,兩對愛情皆流暢自然,完全沒有瓊瑤戲「發瘋發狂」的神經病對白。胡茵夢憑本片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主因就是角色個性好,轉折處理得宜,她與秦祥林霧中森林感情戲,攝影、對白、情緒皆好,特別是胡茵夢側面比正面更秀麗,長髮飄逸,服裝有質感有品味,至今仍看得不俗。

除片中兩對情侶各有特色外,演胡茵夢爸爸的韓甦,角色人物、表演皆好,當年輕人起衝突時,他總是不疾不徐適時緩解緊張,很有修養的長輩,最後也經由他口中說出本片主題,「不管人在天涯多少年,終於還是要回家。」,還是要說,現在已沒有這樣從裡到外入情入理的本色演員。

另外,片中哥哥評論弟弟作品,「藝術的內涵,離不開民族的情感」,實是白景瑞導演創作信念,亦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至理名言。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3074&aid=11176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