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31 17:49:06瀏覽199|回應0|推薦0 | |
這大陸官方認定的附佛外道是與基督教性質相同的鬼附撒滿教! 本經選譯自《中阿含16經》之《伽藍經》,其內容與巴利聖典《相應部》第3篇第66經的《羯臘磨經》內容完全一樣,是一篇曠世無匹的神聖經文,由這篇神聖的經文可以看出佛教是一種非常理智的宗教。佛陀在經中教導我們應秉持獨立思考的態度,不盲從、不依賴、也不迷信權威、傳統、傳說、習慣、或大師的觀點,應憑著良心作理性的判斷及仔細求證,追尋真理。 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大乘佛教、密宗、回教等各家各派都對自己的教義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因此曾有人問我,你如何知道你選擇的信仰就一定是正確?這個問題其實遠早在古印度佛陀時代就已有人提出,因為印度時至今日仍是各派宗教信仰沓雜林立,各教派導師莫不抬高自己、貶抑他人。對於上揭的問題,佛陀在本經中已有明確具體的回答。 謹以以下的偈語與大家共勉之: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羯臘磨經》 選譯自《中阿含16經》之《伽藍經》(業相應品)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5/3/28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與許多大比丘一起遊方到了古印度的伽藍園,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伽藍園的羇舍子村這個地方,暫時住在羇舍子村的北尸攝惒林中。 當時,羇舍子村的伽藍人聽聞沙門瞿曇出身自高貴優秀的釋族,他捨棄了釋族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如今他與許多大比丘一起已遊方到了伽藍園,也來到了他們居住的羇舍子村,暫時住在羇舍子村的北尸攝惒林中。 當地的人還聽說沙門瞿曇很有名,威名遍及十方,這位沙門瞿曇還具有十種聖號,分別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他們還聽說沙門瞿曇當生已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他若說法,則初善、中善、終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能有幸得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對其尊重禮拜、供養奉侍者,便能很快的獲得大福利。所以他們決定前往去頂禮沙門瞿曇。 於是,羇舍子城的伽藍人各自攜家帶眷,全都來到了尸攝惒林。他們見到了佛陀以後,有的跪在地上,對佛陀稽首頂禮佛足,然後起身恭敬地坐在一旁;有的只是對佛陀問訊;有的只是合掌對佛陀行禮;有的在大老遠看見佛陀以後,便安靜地坐在一旁。 當伽藍人都各自坐定以後,佛陀開始為大家說法,令在場的聽眾因聞法而心生歡喜。 接著,有一名伽藍人從他的座位站了起來,將衣服袒露右肩以示對佛的尊敬,他面向佛陀合掌並問道:「瞿曇!曾有很多其他教派的出家人與大師來到我們伽藍這個城市,但他們全都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抬高自己、貶抑他人。瞿曇!當我們聽聞他們說的法以後,心中便產生疑惑,到底誰說的才是真的?誰說的才是假的?我們真得很徬徨,無所適從。」 世尊回答:「伽藍人!你們不要心生疑惑,因為有疑惑,便產生猶豫。 伽藍人!因為你們都還沒有斷除三結中的『疑結』,所以沒有淨智,對於『到底有沒有來生?』、『所作的業行是有罪?或無罪?』才會搞不清楚。 伽藍人!諸業行有三種,它們都是從過去無始以來衍生而成的習性。是哪三種業行呢?分別是:貪是諸業的前導,是從過去無始以來衍生而成的貪欲習性;瞋恚及愚癡都是諸業行的前導,也都是從過去無始以來衍生而成的不良習性。 伽藍人!一個貪心的人被貪婪所蒙蔽,慾壑難填,他們因貪欲有可能會作出殺生、不予取、邪淫、妄語、飲酒。 伽藍人!一個瞋恚的人被瞋恚所蒙蔽,怒不可遏,他們因憤怒有可能會作出殺生、不予取、邪淫、妄語、飲酒。 伽藍人!一個愚痴的人被邪見所蒙蔽,他們可能因不辨善惡而作出殺生、不予取、邪淫、妄言、飲酒。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會遠離殺生、斷除殺生,棄捨刀杖等傷人的武器,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眾生,乃至昆蟲,他的心中已淨除了殺生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會遠離不予取,斷除不予取,他會等對方同意才拿取,他樂於遵守不予取則不取,常好布施,歡喜而無吝嗇,不冀望對方的回報,他的心中已淨除了不予取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非梵行,斷除非梵行,他會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淨無穢,離欲斷淫,他的心中已淨除了非梵行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妄言,斷除妄言,只說真實語,樂於說真實語,安住於真實而不移動,一切所言皆可信任,不欺騙世人,他的心中已淨除了妄語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挑撥離間,斷除挑撥離間,奉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人的和諧關係。他不會從甲這裡聽到乙的壞話,然後惡意將壞話傳到乙這裡,惡意的去破壞甲、乙的關係。他看到有人因誤會而決裂,他會去冰釋誤解,令對方和睦,令大家歡喜。他不會、也不喜歡去搞分裂、派系的對立。他的心中已淨除了兩舌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粗言惡口,斷除粗言惡口。若有所發言,他不會用辭語氣粗鄙,不會惡聲逆耳,不會令大家厭惡反感,也不會使他人苦惱,不會使他人心不得安寧。他會斷除如是惡口,若有所發言,一定是清和柔潤,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人平安、喜樂,言聲具了,不使他人感到恐懼,令他人安寧。他會說如是善言、愛語,他的心中已淨除了惡口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會遠離綺語,斷除綺語,他會看時間、場和、對象說話,他說的話都很真誠,如法、如義,能止息他人的煩惱與爭端,也樂於止息他人的煩惱與爭端,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他的心中已淨除了綺語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貪婪,斷除貪婪,心不懷嫉妒與競爭,看見他人的財物等諸生活資具,也不生起貪婪嫉妒,不渴望掠取他人的財物,他的心中已淨除了貪婪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瞋恚,斷除瞋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眾生,乃至昆蟲。他的心中已淨除了嫉妒瞋恚的心結。 伽藍!多聞的聖弟子遠離邪見,斷除邪見,行於正見而不顛倒,他如是見、如是說:肯定布施、奉獻服務的價值,肯定持五戒、八齋戒,亦肯定決意發願,肯定世間有善惡業報,肯定有過去、今生、來世等輪迴,肯定應當孝敬父母的普世道德價值,肯定世上真有聖人往至善處,善趣、善向,肯定此世、彼世有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的阿羅漢聖者。他的心中已淨除了邪見心結。 伽藍!就是這樣,多聞的聖弟子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遠離瞋恚、遠離諍端,除去睡眠,無掉舉、貢高驕慢,斷除疑、度慢,正念、正智,沒有愚癡。他的心便與慈相應,遍滿一方成就遊;同樣的方式,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週一切,心皆與慈相應,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同樣的方式,悲……、喜……、與捨等四無量心相應,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就是這樣,伽藍!多聞的聖弟子心中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能獲得以下的四種平安與喜樂,是哪四種呢?分別是: 一、他可能會這樣想:『雖然我無法確定這世上到底有沒有今生來世,也無法百分百肯定有善惡業報這種事,但假設真的有,那麼我也賺到了,因為我已得此正見相應的善業,受持五戒十善具足。當我死後,必定投生至善處,甚至轉生到天界。』伽藍!這就是多聞的聖弟子的心中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平安與喜樂。 二、他可能會這樣想:『我不確定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輪迴或有沒有因果業報。但就算沒有也沒關係,反正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至少我可以為自己、家人、親友、後代子孫等留下好的名聲,我會受到智者的稱讚。』伽藍!這就是多聞的聖弟子的心中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平安與喜樂。 三、他可能會這樣想:『假設作惡之人會有惡報,那麼我不對任何人懷有惡意,不造惡業,我將來一定不會遇到不幸。因為我不造孽、不傷人,那麼不幸、痛苦又由何處而生呢?』伽藍!這就是多聞的聖弟子的心中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平安與喜樂。 四、 他可能會這樣想:『假設作惡之人沒有惡報,那麼我不造孽作惡,我可以心安理得,無愧於天地,無負於他人,沒有恐懼與憂慮,常慈悲一切世間的蒼生,我的心不與眾生共諍,常保清淨、聖潔、歡悅。』伽藍!這就是多聞的聖弟子的心中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他所獲得的第四種平安與喜樂。」 當羇舍子城伽藍民眾聽聞佛陀說的以上的法後,都心生歡喜,他們對世尊說:「瞿曇!我們已經知道了,善逝!我們已經明白了。世尊!我們現在發願皈依佛、法及比丘眾,懇請世尊接受我等為在家弟子!從今日起,終生皈依三寶,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為止。」 在場所有的伽藍人及諸比丘聽聞佛陀以上所說的法後,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中阿含16經/伽藍經(業相應品) 我聞如是: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