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佛學研究網
我有很多朋友,年輕的最多,年老的最少,中年的也不少。
這些朋友們願意和我在一起,暢談人生,研習佛法。
朋友裡中年人信佛,卻最能顯出世態,或深或淺,或明或痴,或短或久。
人到中年,便積澱了許多哀樂與解悟,變得成熟,信佛最為適宜,而且人越老,思維越傾向於哲理,由是接觸到佛典或佛教,於是便談空說有,在信仰之路起步,信佛、崇佛、拜佛,成為佛教徒了。
他,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
人到中年時,都要面對感情、事業和健康的重重關鍵,甚至是轉變與危機,他此時就遭遇了「中年危機」。
別看他在人前光鮮亮麗,其實壓力之大,不可想像。
他手底下有上百人為他工作,他已沒有「我是老闆」的概念,而是他要維持一個團隊,想要公司永續的發展,就得保持市場與研發的大量投入,才會稍有盈餘,盈餘也不是純利,必須無底洞般循環再投入。
還有其他的各種吃錢黑洞,例如交際應酬送禮一類,向上奉承送迎,向下平復安穩,保持一個成功老闆的名頭做派,穿掛得體、坐擁豪宅、駕馭名物,出入高端社交,維持人脈社群——這些都要更多的錢,經濟重壓之下,他時刻擔心自己會遭受哪怕一丁點失敗,而且人到中年,健康情況大不如前,精力漸漸衰退,並且此時的事業,早就不在風口,日漸低落、滯漲瓶頸,甚至家庭感情也遭遇「七年之癢」而瀕於破裂。
種種逼迫之下,他想減壓,尋找精神寄託,他要找到一個出口來解決身心內外的困局,這時候他接觸了佛教,很容易地信上佛,甚至動了出家的念頭。
他說:「從電視上和朋友的接觸中,瞭解很多人都信佛了,企業圈、明星圈、甚至政治圈裡的,很多人都開始篤信佛教,所以我也開始尋求。」
中年信佛,不信而已,一信便比較堅定,可堅定卻有堅定的不好,因為末法時代,每多偽師邪法,若人在中年而錯投其門下,則越堅定反而為害越深,越信越迷信越盲信,這時候即使佛陀現前,亦難令其悔悟。
他隨後的信佛境遇,就是如此。
他遇到了他的所謂上師,那上師給他灌了一個無上大法,保證即生即身成佛,如果努力修持,最短七日即可頓超十地——但,這個無上大法,必須「廣修供養」,因為上師說大舍才能大得,就這樣,他開始供養,因為「上師總集三寶及一切諸佛功德」。
他說他把錢」供養」的時候,彷彿看到一種光芒蒞臨,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功德感,充滿身心,但是,我看他就彷彿是一個電影裡的購物狂女主角,失戀了失意了失落了就瘋狂刷卡,以求一種暴力自虐般的實在感價值感代償感一樣。
又有一個我認識的中年朋友。
他本來是學一種聽聲音的邪師外道,後來又輾轉流徙於各種「靈性傳承」之中,在遍歷江湖、看遍風景後,終於皈依了一種「無上的秘密傳承」,也好,個人找到自己的皈依學處,並不再長途迷路是最好的事了,可是此時的他卻發生變異。
他就開始組織「教團」,自任老大,以他的導師傳法為名目,開始聚眾組織變相斂財,並儼然成為準上師了。
某某專門服務高端人士的具有很大「心理問題」的專家,首先混跡於佛教圈,成為所謂佛學權威,並在去緬甸轉了幾圈回來後,就悄悄地成了「見道開悟者」,開始給人秘密地帶領禪修、傳法授記,至於供養問題,在他的高端人士圈裡不成問題。
以上例證,讓我們知道:
中年學佛,看似容易卻更艱險,容易與困難的地方,都是「如何確立正知正見」——這一點很重要,中年人一旦陷入偽師邪法的深淵,往往很難自拔,而且會越陷越深,越深則越不能否定自己,並且運用自己的力量,為偽師張目佈景,幫助其斷人慧命。
他們這樣的中年佛盲,往往自許功深,自以為佛學已然通達,然而實際卻走錯道路,正在「一盲引群盲,相牽入火坑」。
即使他皈依的不是所謂偽師邪法,如果不確立正見,往往就因為自己業已定型的習氣業力和自己的成熟能量,而運作出偏離根本佛法旨趣的所謂「佛法事業」,標榜覺悟,自以為是,但其實是更深的執迷,另一種歧途而已。
是故,我作為朋友,實在應該和他們談談,幫助他們建立正見正信,可是,中年人啊中年人,本人太年輕——年輕人的話,他們中年人往往聽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