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21/06/21 10:16:16瀏覽263|回應0|推薦0

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自古以來,解此經者有多少人? 真正證到的有幾人?

信、解、行、證。若在文字上求解,不如看看證到的人怎麼說: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這是一位不知名大德說的,有人會這樣說嗎:「法身是有,般若是空,空非有,所以這句話自相矛盾。」

法身佛是妙有,般若空是空慧,空慧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空慧。在道家中,無極生太極,無極即是太極,太極即是無極,不一不異。

所以在文字相上去求解,有意義嗎?會有空、有之爭,代表那些人只在文字上研究義理,沒有看到翠竹和黃花的實相。

佛教是一個實踐的法門,有些人修行上無法得證,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求文字解,作為一個說法之師 

《八十華嚴》:「如來以無障礙清凈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六十華嚴》:「如來以無障礙清凈天眼觀察一切眾生。觀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異。』如來即時教彼眾生修八聖道,舍離虛妄顛倒;離顛倒已,具如來智,與如來等,饒益眾生。」

如果以為只有眾生才能修證成,那麼就偏離正見了。

有大德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昴宿星人說:許多動物甚至是花卉已經進化到了非常高的層次」

網路上還有一段文字:

花的世界, 精靈界, 植物界與礦石界等, 仍保留著始初的一體記憶, 沒有分裂, 如果你是礦石, 將不解何謂分離的意識, 而花朵亦然, 不論如何的風吹日曬雨淋, 花朵並未有任何怨尤, 仍是努力的綻放與盛開自身, 因在其根底下, 是源源不絕的精靈界, 土壤的礦物, 與深及地心源頭母親的動能滋養, 而精靈非常擅於質變, 可與構成大自然界的地, 水, 火, 風四元素溝通與交流-並祈請大地母親, 各土壤, 花朵與森林的配制度, 這是花界皇后的使命, 統合精靈界, 傳播任務並協助達成度, 而花皇后是精靈的地表通傳者, 花皇后擷取下部世界訊息, 透過花朵與土壤空氣, 與天空眾地兄姐妹做能量交流轉換, 如此生生不息的傳遞, 眾生早已活在一體內, 只剩人類侷限的心智與頭腦, 仍活在”狀似” 有自我主權的混沌意識中。 

為什麼眾生、動物會有佛性?為什麼翠竹和黃花會有佛性?為什麼動物、花卉能夠進化到非常高的層次?為什麼土壤、礦物仍有初始的一體記憶?

答案是:「一切唯心造」,因為來源都是一,都是一合相,都是法身佛的化身,所以無情也可以成

訪客簿來自法鼓山法師的anran將阿羅漢所說十二因緣的「無明」套用在妙有的法身佛上,他說:「自性能生起萬法,則自性也會生起無明」。

十二因緣在說有為法,怎麼能夠套用在無為法的法身佛上呢?這是被阿羅漢小乘法洗腦太久的緣故。況且,法身佛化身為三千大千世界,這是經過降能、降頻形成的,後來眾生經過無明薰習,輪迴在地球上,怎麼說「法身佛也會生起無明」呢?

至於法身佛為什麼要創造出(化身出)大千世界?《法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阿羅漢怎麼可能知道呢?個人猜想是因為法身佛證得諸法實相,「世間即涅槃、涅槃即世間」之故。不過加拿大證悟者FRANCO DENICOLA認為,因為常、樂、我、淨太平淡無奇,所以神建立一個遊戲場來遊戲;OSIFU說,佛建立一個實驗場來實驗;阿米三部曲中,阿米的父親說:「神不做任何事情。」,阿米補充說:「神設計了宇宙間的遊戲,也定下了施行的遊戲規則(我說明:就是宇宙,並且在每樣事物跟每個靈魂的身上,都放置了最基本的能量(我說明:就是法身佛的分靈,所以我們都是法身佛的化身,都是佛子,都是神之子,也就是充滿愛心的精神,但是在這之後要去執行的人不是祂,而是我們。」   

最後的結論是:

從證悟者所言之證量境界,再反推佛教義理,比從文字上解經更勝一籌。但歷史上,有多少人能有證量的境界呢?真正原因是,佛是第13維度的境界,我們處在第3維度的世界,除非你約是七地菩薩(我說明:元音老人說,七地菩薩滅人我執,十地菩薩滅法我執的靈性水準再來,那麼佛教的修行方法對你而言,是如魚得水,相得益彰,可能會進階到八地菩薩,但如果你不是這樣的靈性水準,而是普羅一般大眾,那麼應該以進化到第5維度來作為目標,而依照許多說法,將其他人度到第5維度,自身的靈性水準就自然會提高,這也是金剛經中所云:「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中我應滅度一切眾生」的背後意義,因為度他人,就是一種愛心、悲心的展現,而愛心、悲心正是提升我們到第5維度的KEY,這不是積福、培福去天界享福,而是進入第5維度高靈性的生活環境,也就是伊甸園的星球去生活,第5維度以上,都是開書測驗,以度第3維度的眾生為自己繼續揚升的主要方法,因為佛教要修證到無我、空慧、自性、法身,實在太難了,當然,再說一遍,若是高階菩薩的再來屬於例外者。

到了第5維度,除非自己發願再到這第3維度,否則不會再來。華嚴經說,早已成就第13維度佛的悉達多太子,他就是發願再來的,但是,不是佛再來,他就能夠成就佛,他也要抹去記憶,喪失一切的高明的心靈能力,重新學起,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悉達多太子只成就了阿羅漢,在其他平行世界裡,他則成就了佛,然後後來高維度眾生,將其他平行世界的大乘法「下載」到龍樹菩薩的腦海裡,才有了後來來源不明的大乘經典,也讓人們誤以為我們這個世界的悉達多太子成就了佛。

佛教義理沒有明白地指出,第13維度法身佛的能量、頻率、振動非常高,只在楞嚴經中隱晦地說,「逆流與順行」,也就是佛從極高的能量狀態,降低能量到較低的維度,這稱為逆流,而從最低的第1維度,逐漸揚升到第13維度,這稱為順行。佛弟子沒有這樣的觀念,才會想要一蹴而成,一步登天地想去證到第13維度的境界,也就是目標都訂錯了,以致於整個方向都錯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defg2010&aid=1639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