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7 10:52:41瀏覽1777|回應2|推薦60 | |
為誰辛苦為誰忙
-「出走紐西蘭」讀後感 在書店看到一本書,書名就叫「出走紐西蘭」,副標題寫著「一個母親的教育實驗」,作者尹萍女士,天下文化1995年出版。
有趣的是移民紐國十多年的鍾先生在孩子進入國中階段,又送回台灣接受國內教育,他說怕孩子的中文程度落後太多。尹萍女士移居紐國至今也已十餘年,她的兒女是在國內受過國中小學教育的,現在應已成材成器,到底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或者台灣也不差,引人深思。
台灣的母親真是又委屈又勞苦,尹萍帶著寶貝兒子第一天上小學,就看到那位明星小學的資深老師有一張晚娘面孔而興起轉學的念頭。搬到郊外進入一所新學校,遇上好老師覺得很幸運。只是,她也發現很粗魯常說髒話、很色有性騷擾嫌疑的老師照樣存在。
作者和丈夫夜夜商議的結果是:不走,我一定會後侮。
終於,把家安頓在漢陌屯,一個在奧克蘭南方十萬人口的大鎮。
她把兒子豆豆安置在離家很近只有約四百五十人的私立聖保祿高校,在安置前就意外的發現私校管理嚴格,對學業体育及紀律要求均高。一般重視教育的家庭,對孩子期望高,對公立學校沒信心,都寧願花大筆銀兩送孩子來念私校,中外皆然。
聖保祿高校的堤河邑訓練很特別,學生須入營接受為期半年的課程,在營期間白天上課,課餘及週末就進行划船、游泳、攀岩、野外求生等体能訓練。早晚餐自理,營裡提供素材,學生可砍木柴生火自炊。期滿還須分組入山探險三天,營方只以無線電確定學生安然無恙。
尹萍對這個訓練感到興奮,認為是給豆豆最好的補充教材,補充他童年期遊戲經驗之不足。
女兒小哈就讀的是一所很普通的社區學校美田高中。以前數學總是聽不懂,追究原因是老師教的太快又太深且傷了她的自尊,因抗拒心理而成學習障碍。現在是在一種安全自信讚許的氣氛中自然地學習,讓她的天份得以充分發揮。成績報告沒有分數,僅就學習態度、用功程度、家庭作業、出席勤惰、準時上課並交作業,及上課時是否帶齊全了等六項作評估。而且還可試讀與試聽,感覺老師就像推銷員一樣。
作者覺得,紐西蘭教育在小學與國中階段,教學法類似台灣的小學低年級,所有課程都採遊戲方式進行。但到了高中,教學法便一躍而至台灣的大學狀况,很多科目是自由選修。
學校很重視孩子們的社交活動,豆豆學校在晚間舉行的畢業舞會,小男生都穿西裝打領帶,小女生穿長裙,女老師更是低胸晚禮服,在會場相擁而舞。小男生彎腰請女生跳舞,這是兩性教育的尊重與互信呀!
聖保祿高校三年級分ABCD四班,校長說了,這是一個階級流動的社會,每學期末考試,考得好的往上流動,考不好的往下流動。學校不讓學生跳級,成績再好也就是在A班。學校也給數學好的學生安排幾堂晚間延伸教學,做些數學遊戲,提升這些有希望成為數學家的年輕人的興趣。
利用假期空檔,尹萍於1995年4月9日,携一對兒女環遊南島,幾天後來到皇后鎮附近的箭鎮,意外發現這座當年淘金遺留下來的小鎮靜謐優美親切安祥,涉過清澈的小溪,原來它就是上世紀人們聚集淘金的箭河.
以上是有關尹萍對台灣教育的抱怨,和到紐西蘭後一對兒女受教育的部份描述。書中也對紐國的好山好水、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城鄉特色、居民休閒生活等做很生動的描繪。她的文筆幽美雋永,以書信体的方式寫下1994年4月到1995年7月旅居紐西蘭生活的真實紀錄,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豆豆和小哈很幸運,因他們有一個關心兒女教育的母親,也擁有一個有能力改变教育環境的家庭。然而,絕大部份留在國內受教育的孩子就比人矮一截,相形見拙了嗎?
台灣教改十餘年有得有失,尹萍當年對國內教育的抱怨,也很難消失,但類似紐國有愛心循循善誘的好老師所在多有。周祝瑛教授提到紐國的教育哲學是:上學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部份,校長要確定每天學校功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生活、生活作息和運動時間?長時間的上課、補習帶來了學習的倦怠和不會思考!他們下午三點放學後,家長往往是帶孩子去賽球、去上音樂課或游泳。和台灣的父母常會問功課寫完沒或考試考得怎麽樣?心態上自是不同。
編班問題在紐西蘭根本不存在,既然要因材施教,能力分班就變得很自然,他們的師資也大都受過能力分班的教育訓練。而台灣竟然要如尹萍所說的校長和老師串連作弊,能力分班硬說成能力分組教學。最近台南市居然有國中校長因編班不合規定考績被打乙等,真是匪夷所思。教改令人詬病就是該改的不改,不該改的亂改,既然常態編班和能力編班是兩難的選擇題,何不放手讓學校校長運用智慧去決定,只要符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的大原則就好。
導遊鍾先生說,紐西蘭是教育發達的國家,全國識字率達99%,其教育制度承襲英國的優良傳統,重啟發、重實用、更重愛的教育,其教學素質及學術水準均受國際肯定。其學制是五足歲入小學一年級,滿十一歲小學畢業,十二、十三歲讀國中,高中唸五年,大學文法三年,牙醫建築五年。全國有八所公立大學及二十餘所的技術學院,只有30%的高中生唸大學,其餘多唸技術學院,唸畜牧、森林的學生可100%就業。
反觀台灣,我們設立的學校不論大學或高中都太多了,教改人士認為這可大大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可是為了擠進少數的明星學校,對於求好心切的學生,升學競爭的壓力不減反增。我們的孩子也都可以輕輕鬆鬆的求學,不管他學了多少,都有學校等著他,說不定也能像小哈一樣找到自己的潛能。我們的教育環境再也不是嚴格僵化,要學有所成或渾水摸魚,悉聽尊便吧,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2008.12.20.)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