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日本終於釋放了非法扣押的中國詹其雄船長。再次回顧整個事件過程,就發現還是何新先生的判斷最為深刻準確。
中日之間關於釣魚島的爭論和衝突已有數十年之久,本無新意。但這次事件的特殊之處有三:
1.日本首次引用國內法處置中國漁民,可見是有備而來,懷有某種目的,絕非是“偶發事件”;
2.就事件結果來看,日本最明顯的兩大收獲,一是菅直人獲連任;二是美國承諾幫日本防衛釣魚島,至於所謂法理固化占有釣魚島只是說說而已;
3.再反過來看日本的手段,很陰險,也很簡單單調。就常理而言,一方如果要達到某種目的,必然要運用多種方法,而日本無論從行動還是言論上都只有一種方法,就是“根據國內法嚴肅處置”,如此重複一種方法,有點像做實驗,那就是測試中國的反應。而中國的反應,從態度到行動,從民眾到政府,至溫總親自表態和4名日本人被扣押,已經十分清晰充分。試探的目地已經達到。
4.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態度,開始時貌似中立,23、24日則明確支持日本。這與以前的中美互動的先強硬再妥協完全相反。
為什麼會有這樣相反的程序?因為先中立是為了讓中國盡情表現,以便觀察中國的反應;後明確支持日本則是為了獎賞日本並控制局勢。以前先強硬再妥協則是在談判中爭取主動地位。這次很明顯,美國目的很明確,就是測試一下中國的危機應對能力。
綜上所述,這次事件的真相是:美國為了測試中國的危機應對能力,教唆日本利用撞船事件,反覆重複刺激中國,借此觀察中國的反應;而日本也借機取得選舉和擴軍的利益。日美雙方狼狽為奸,互相利用。美國並獎賞日本一個保護符。
這次事件如此突然和戲劇性,再次反證,是一個試探。以致日本民眾也蒙在鼓裡,一致認為中國“無禮”,小題大作。
值得擔憂的是,中國的危機應對能力和機制有點混亂無力。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把握了矛盾的根本屬性,由外交到政治,到經濟,到權術(扣押4名日本人),節節抗擊,態度堅決。中國人民包括台灣人民也是同仇敵愾,支持政府。
另外,對外方面,中國也把握了主要矛盾,一是淡化韓國扣押中國漁船事件,二是邀請蓋茨訪華,三是允諾撤除對台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