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10 15:01:15瀏覽426|回應0|推薦1 | |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想要做一件事,可卻一直忙到沒時間去做。 今夜,我終於勉強抽出空來,看了一場電影:『海角七號』。 真的拍得很美,絕對值得一看,是難得一見的好電影。(我還打算多看它兩三次,真的) 也許是因為對電影的素養不夠深吧,也許是因為場景離我們很近吧,總覺得『海角七號』這電影,比臥虎藏龍或色戒好看多了。(好看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電影很好看,一個是說電影很容易看得懂,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什麼意思) 但是,臥虎藏龍讓人覺得高來高去的,總不是那麼踏實。 而色戒則讓人覺得有股透不過氣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張愛玲的小說的張力吧)。 但更重要的是,這類電影總覺得與我們有距離。(也許是我們太狹窄了,但那距離的存在是個不爭的事實) 其實,『海角七號』一點也不淺顯易懂,我相信這位年輕的新銳導演想處理的人性,想表達的哲理,一點也不亞於李安等國際級的大導演,他之所以讓我們感覺沒有距離,並不是電影膚淺,而是背景或演員,都讓我們有貼近的感覺。 當然,這部電影也與許多經典電影一般,它並不是就是十全十美的。 可是,這絕不影響它的美,甚至反還讓它的意境更深遠。 若真要挑毛病,就是它還是必須藉助於一首歌來成為電影的靈魂或精髓之所在,跟三十幾年前我唸大學時看劉家昌大導演拍的『梅花』一樣。若是沒了那首歌,電影將失色不少。 可是,如果是李安等國際級大導演的片子,他們不論要講多深的意境,都大概已經不必一定要藉由一首歌來詮釋或貫穿了。 但也許這只是我這個門外漢的外行話吧。 看完電影,和妻子兩人走在台北的街道上,連續兩天的大雨驟歇,而我的心則深深被這部電影之美所震撼。 我在想,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新銳導演,他是如何處理這部片子裡的許多細膩且複雜的情感的(他怎麼可能懂人生懂得這麼深呢)。 片中關於台灣和日本兩個年輕人的情感與內心的互動,他處理的很成功,這不讓我訝異,因為這是年輕一代的情思。 可是他處理五十年前的那一段情思,淺淺的,很細很細,卻又很長很長,靦腆的,害羞而內斂的,卻又堅持的,處理得很細膩且成功,這就不容易了,因為他才三十歲,不太可能那麼充分理解八十歲的人的想法,更何況這是八十歲的人的五十年前的舊事,更何況,這還牽扯到台灣和日本兩地的異國情素。 他只是淡淡的處理,可卻讓我感到極深的功力,佩服之至。 我特別佩服的是最後一段的處理,現場是台灣和日本年輕一代的歌者,唱著兩國的年輕人都很熟悉的歌詞,遠景卻是五十年前那一對台灣和日本兩個不同國籍的戀人,因為日本的戰敗與撤退,必須分手,女方在岸邊引頸企盼,男方卻在船上連揮手告別的勇氣都沒有。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國境之南──恆春,那個四季恆春的地方。 所以,今夜(200811100120),我的心情也是國境之南的。(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20081110李良達寫於台北)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