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明開化的銀座
從一八七二年到七七年,花五年完成的銀座磚頭街,最初受老居民的冷落,開始的幾年多為空房。政府要在東京各地推行耐火建築的計劃,也只好放棄了。再說,看到磚頭街的外國人也一般表示失望;因為一點都感覺不到東方特色。儘管如此,在馬路和人行道分開的大街上,領全國之先點起的總共八十五個煤氣路燈,晚上開得亮晶晶,明顯象徵著文明開化的新時代。銀座的身價一下子提高。思想開放的新世代東京人逐漸開始理解磚頭街的商業價值了。
當初在磚頭街開羅的店鋪中,只有少數屬於老居民。例如,民俗學者池田彌三郎(著有《日本的幽靈》《我的故鄉銀座》等)的爺爺池田金太郎開的天麩羅店「天金」,江戶時代是晚上在路邊起火賣油炸海鮮蔬菜的攤子;地點在於四丁目十字路口東北角,今天三越百貨公司門前獅子銅像睥睨天下的地方。磚頭街完成後,「天金」在馬路對面開大鋪子,很快受市民的歡迎,周圍每天從一大早就聞得到燒大量麻油的味道了(老江戶喜歡用麻油炸東西)。「天金」被稱為東京頭號天麩羅店,後來連附近的電車站都叫做「銀座四丁目天金前」了,應該說金太郎老闆很有先見之明。不過,鄰居中,從外地來東京的新住民占多數。
當時「天金」隔壁有英國人布拉克(John Reddie Black)經營的日文報館「日新真事志」,乃日本頭一份的近代報紙。布拉克曾在橫濱辦過英文報紙《Japan Gazette》和照片雜誌《Far East》,一八七三年遷到東京來辦日文報紙的。銀座離新政府辦公樓和外國人居留地都很近,而且磚頭洋樓合適於設置印刷機。雖然該報不久就停刊;但是日本人開的報社紛紛跟上,銀座很快就成為日本報業的故鄉了。「日新真事志」的舊址改為「朝野新聞」;二丁目開了「東京日日新聞(後改名為「每日新聞」)」;一丁目則開了「讀賣新聞」;「東京曙新聞」搬來四丁目;七八年,日本頭一家廣告公司也開在銀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