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肅宗命忠國師試驗。三藏纔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去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良久復問:「汝道老僧只今在甚麼處?」藏罔測。師叱云:「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藏無對。後僧問仰山曰:「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麼不見國師?」仰曰:「前兩度是涉境心,後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又有僧問玄沙,沙曰:「汝道前兩度還見麼?」玄覺云:「前兩度見,後來為甚麼不見,且道利害在甚麼處?」又僧問趙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未審國師在甚麼處?」州云:「在三藏鼻孔上。」後僧問玄沙:「既在鼻孔上,為甚麼不見?」沙云:「只為太近。」天童拈云:「三藏不見國師則且置,你道國師自知下落處麼?若謂自知,則百鳥銜華,諸天供養,未有休日,且道正當恁麼時,落在什麼處。」
昔德山至灃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婆指擔曰:「這箇是甚麼文字?」山曰:「青龍疏鈔。」婆曰:「講何經?」山曰:「金剛經。」婆曰:「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那箇心?」山無語,遂往龍潭。發明己事,將疏鈔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故了知不可得心,若忠國師、德山者,可謂具佛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