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三)
2013/09/05 09:53:48瀏覽155|回應0|推薦0

佛已圓滿,應無分別,為何阿彌陀佛又稱佛中之王?無量壽經「光明徧照第十二品」中有說明:這是諸佛因地修行時,所發願之大小不同所致,雖然願之大小不同,但成佛後,能力都是圓滿的。阿彌陀佛因修行時發的願殊勝(要捨去諸佛國缺點,包盡諸佛國優點),四十八願中有「諸佛稱嘆」願,故現在十方數不清諸佛皆大弘西方淨土法門也,何以證明?且看無量壽經中第四十二「菩薩往生」品即知,十方諸佛國小菩薩(人道眾生乃至畜生道、鬼神道、地獄眾生、……發心求生,就是小菩薩)、不退菩薩(即八地菩薩以上)往生者多不勝數,累劫說之不盡!何以說之不盡?自然是十方數不清諸佛皆教導其弟子求生西方故。

 

佛教弟子的法門(經典)雖應機施教而多所不同,但一定念念不忘介紹最重要的求生西方之法門,且看釋迦牟尼佛之經典中,有二百五十多部經論提及西方極樂即可知大概!(所有佛經中沒有一個佛國土提到這麼多次數。)釋迦佛如此,十方諸佛乃至未來諸佛亦必如是,此無他,彌陀之願力成就故。西方聖眾可日日恭養諸佛,而諸佛必為之說法開示,蒙開示必除障生智慧;一尊佛開示已不得了,更何況無量無邊的佛!故曰西方極樂修行成佛快速無比也。阿彌陀經另一譯本「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唐朝玄奘法師譯)中提到「日夜六時,親近供養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所聞法受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即是明證。

 

在無量壽經中提及在場數不清大菩薩(含彌勒菩薩;諸大菩薩已脫離時空束縛,故能同時在講經現場又互不妨礙,如光光互融)皆要護持此念佛生西法門(諸佛護持自不用多說),故賢劫第五尊佛(即彌勒佛;彌勒菩薩約於五十六億年後成佛【有的說五億年,因單位換算不同故有差異,吾人但知尚有甚久時間即可】)龍華三會,亦必大弘念佛法門(因屆時彌勒菩薩由兜率天下生人間示現成佛,既成佛則必宣揚求生西方念佛法門),故我人何需待遠世?今生就該求西方!若不速往西方國,難免三途血刀山!

 

諸經一經,一經諸經;不離因果,因果不離

 

一切經不離因果,不離斷惡修善!

以下略舉經典說明之(亦略提西方極樂相關):

 

《心經》:

心經言:「色不異空」,地獄即是色(相),天堂亦是色,西方極樂仍是色,色是妙有(幻有),由空而生,故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乃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即空不離有,有不離空;地獄、天堂、極樂雖幻有,但皆不離惡因惡果,善因善果,故曰不離因果。另經文又曰:「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即說咒曰……  」若將般若波羅蜜多解釋為「頑空」(什麼都沒有),則又何來「咒」呢?故知三世諸佛所修所證,乃「空有二邊不著」之「真空」也,故一顆慈心,一向念無上神咒(阿彌陀佛),即最易方便解脫之道!是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名無有罣礙,無有恐怖,度一切苦厄,能究竟涅槃也。不僅往生西方能究竟涅槃(一生成佛),即在此世,亦能無有恐怖,已先獲西方之樂也。願持誦心經之大德,能於其餘時間多多念佛,則此生可安樂,臨終生西與觀世音菩薩同禮彌陀、同體甚深佛法也。(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示「無上正等正覺」,即「圓滿成佛」)

 

《大悲咒》:

大悲咒出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經中觀世音菩薩亦勸大家先專念菩薩的老師「阿彌陀如來」名號再念大悲咒。持此咒欲得效驗須除不善及不至誠!(不善即不至誠,不至誠即不善;一心專注持咒是名「至誠」,老實一顆慈心是名「大悲」)經中復言大悲咒之相貌:「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心慈悲故於一切平等,心平等故安於無為,心無為故無有染著,無染著故名空觀,即空觀是名恭敬,即恭敬乃名卑下(謙虛),時時卑下故心不雜亂,無雜亂故無見取(貪),無見取是即無上菩提,亦名大慈悲也。一心十心,十心一心,圓融含攝,層層轉勝,度自度他,苦海蓮花。念咒消我人苦惱習氣,亦化眾生苦惱習氣。希以大悲咒為定課者,能更於餘時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即與大悲觀音同一心願,即十心圓滿,臨終同往西方,同供無邊諸佛,同度十方不盡苦難眾生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出自「法華經」(羅什大師譯本)第二十五品,彰顯觀音菩薩名號威德慈及眾生而度脫諸苦難。因自他一體故,境隨心轉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又能生萬法故(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故當學習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精神(念念為他人想即是),自然與菩薩同一形影,而苦難不除自除矣(苦難由自心現,觀音亦由自心現,心中有觀音【慈悲】則苦難無矣。)。正是現世自度度人,來生淨土普門(成就博大精深不可思議諸佛攝受念佛法門),因善果美。

 

經中第二十三「藥王菩薩本事品」提到依經修行即可往生安樂世界(即西方極樂世界),智慧、禪定僅次於如來。而法華經另有一譯本,由英國學者克爾恩氏依梵文本翻成英譯本「實法蓮華經」,之後呂碧城居士又將此英譯本翻成中文本。經文中「普門品」末後多了七首偈頌,是古來中文本所沒有的(概依據之梵文本應不同故)。此七首偈證明了釋迦牟尼佛從初始在定中講華嚴經,經四十九年要涅槃前講「法華經」,皆導歸、特重西方極樂也。茲附全偈如下(註:頭一句「彼」,指觀世音菩薩):「

 

彼如是慈悲,一時當成佛;為世除憂患,我心實悅服。諸王彼為尊,功德富於礦;歷劫勤修行,證道最無上。輔翼阿彌陀,侍立其左右;慧力能總持,禪定成無漏。至尊阿彌陀,西方有淨土;阿彌撫眾生,是彼常居處。彼國無女人,惟有諸佛子;身從幻化生,皆坐淨蓮蒂。至尊阿彌陀,寶座蓮華上;花中放光明,照耀最無量。讚彼功德藏,三界無能比;彼為宇宙師,我輩速依倚。(上段資料參考、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月刊391期」)

 

《地藏經》:

地藏菩薩前身曾為「光目女」,其母後亦生「無憂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成佛而度眾無數。故吾人若能念佛求生西方便能分擔地藏度眾大願,願喜誦地藏經者亦迴向求生西方也(在此人道專注念經念佛之時,清淨念波即對眾生有大利益)。地藏經講因果、地獄果報至為詳明,又特顯「孝親」之旨,吾人當盡力依經所言,深信因果,諸惡莫作,方不辜負地藏及諸佛大悲也。經中云:「……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地獄罪報無非「眾業行感」,正是(心)行感眾業,執著皆不同;執著皆不同,故廣說而無盡。如水可解渴,亦可嗆鼻,冰可解熱,亦可寒凍,水汽可潤身,亦可燙人;同是水性,三態不同(液體、固體、汽體),地獄由銅、鐵、石、火、……等種種變化而出無量地獄苦,皆強硬、自私所化,西方極樂種種柔軟金衣、寶香、光明,皆柔軟、利他所化。(若是為他人好故,強硬亦是柔軟,如呵罵孩子不當偷竊行為,欲其由黑暗轉光明故也。但當然最好先軟言勸喻。)

 

經中又提到造極重罪業者,墮無間地獄。經云:「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無間罪報,其事如是。」(界表「世界」,亦表「人心」,人心與世界不二,即心境一體。)可知無間地獄受罪時間之長!世界重重無盡,皆自心執著、分別所現,一念一世界,故念念自私自利,輾轉不息,即念念由此界轉復他界而苦苦不息也(苦上加苦,惡性循環)。反之,念念為他人想則自是樂樂而不息!(苦境畢竟漸入佳境)

 

《藥師經》:

經中提到善惡因果處甚多,如不孝、五逆、……等,另外,經文復云:「

……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由上可知,若修行隨隨便便,造諸罪業,雖有念藥師如來名號,仍將復墮三惡道受無量歲之苦!待苦報漸盡(已歷地獄、畜生、餓鬼道等長劫歲月折磨),投生人道,因往昔善根,聞到藥師如來名號,而能「至心歸依、憶念」(真誠修行、斷諸惡修諸善、憶持如來名號)方能解脫(若還是不認真修,恐怕又落三惡道,可不畏哉!)。另經中復曰散雜色花、燒眾名香、燃燈造旛、……等,皆是藉事上的承事來引出心中的恭敬光明,照亮自心乃至他心漫漫長夜恐怖不安也。若無錢買供具者,一心至誠慈心為人、乃至恭敬念佛即是最上等供養,名「燃心燈、燒心香、造心旛、綻心花」,此真名為藥師經中人,除一切病也(邪心既除,妄病自無,病由邪生故)。雖不易完全做到,做到幾分,亦得幾分利益也。

 

小說明:經中亦提及八大菩薩導引命終心意未決之眾生往西方去(看弘一大師「藥師經析疑」即知)。因諸佛必助眾生求生西方故。而往生西方之聖眾,既可同時分身到東方琉璃世界見藥師珫璃光如來,又可到兜率天見彌勒菩薩,亦可分身參加龍華三會,何不快哉!

 

《金剛經》:

有一些人念誦金剛經,就自以為高深,心裏瞧不起人,殊不知已經「執著」了,違背金剛經義!(執著心一起,已是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來受持金剛經?)就這一念驕傲心,一生不改,就足以把你拉下地獄,切慎!

 

金剛經中,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段大意:「善良的男子、女士,你們深明金剛經「不執著」之大意,除讀誦金剛經清淨此心,亦慈心作善不放心上(行善不著善;即作善事不求回報,心裏亦不多想),卻還被人辱罵、瞧不起,這是你們過去生、今世所造之罪業本該在來生墮三惡道受苦,今世受此小苦,則能漸漸消業,將來必得迅速成佛!」雖言當得成佛,實不易一生成就。若能迴向求生西方,則轉大難為大易,六道苦海可出也。

 

如江味農居士(金剛經之專家),平日除誦、講金剛經,就是念佛求生西方。金剛經云:「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將心安住於一句「阿彌陀佛」即是,至簡至易修也;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不著空,句句如水遷流不起想念則不著有,空有二邊不著即是「正住」,即是巧伏吾人妄心也。江居士臨終正念分明往生西方,往生前曾曰:「金光遍照,佛來接引!」,其事蹟見「近代往生隨聞錄」一書(寬律法師撰錄)。經中之忍辱仙人典故,亦清楚明示因果之理(忍辱仙人過去生自是與歌利王有所冤結,故復又相遇也)。金剛經、心經皆提醒我人看破、放下;若能放下俗世之恩怨情仇,如此更能死心塌地念佛,念佛更易得力。

 

《阿彌陀經》:

經中不時提到「善」男子、「善」女人,肯一心念佛即是善男子、善女人!若無法從早到晚一心持佛名號,則更須注意將吾人惡心地化為極樂地也。極樂地者:慈眼【光】視人是西方寶光,拉人一把是柔軟佛手,軟語安慰是西方妙音,心地慈愛是軟金舖地,謹守規戒是清蓮花香(西方極樂地柔軟、寶柔軟、……一切柔軟,皆「真心」所變也),此即現世西方善人,臨終成西方聖眾。正是六道火池轉極樂清涼也。善哉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若臨終被人勸而能念念念佛,亦是心善,因阿彌陀佛一念即至善也!但我人不可存僥倖心,平時就該修,免得臨終腦袋糊塗,欲念沒得念也。)

 

《無量壽經》:

此經相當於大本阿彌陀經,既有不思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亦有極樂殊勝美好,更有濁世五痛五燒之苦,經中在在提到斷惡修善,於理事因果闡述至為詳明。「如貧得寶第三十七品」云:「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佛表「覺悟」,一人覺悟,則自身安利,眾人覺悟,則眾民親愛、天地調和;人人若能吃素、斷惡修善常念佛,則地球環境立刻起大變化!不需擔心大災大難將來。何則?境隨心轉故!可思古之堯舜、周公時代,雖少素食、念佛之人(佛法尚未至中國),但人心較清和、敬畏天地,故少天災人禍。

 

今若人人向善念佛,則氣象何止堯舜之世可比!然則今人不信因果,犯罪行為亦漸趨於嚴重,殘無人性!世風敗壞,惡性循環已然加速度進行,天災、人禍亦愈多愈嚴重。三十七品復云:「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現今閻浮(地球)眾生,人心敗壞(善少惡多),確實是感召「飲苦食毒」之境:現代之飲料、飲用水及食品,幾乎都有添加物,如蔬菜有農藥殘留,肉類有各種抗生素、生長激素。(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即預知今日、此後之情況,吾人豈不佩服五體投地耶!)

 

雖經云:濁惡眾生難度。但值此攸關世界人民苦樂交接之關鍵時刻,吾人亦當遵佛慈訓,盡力念佛斷惡,施善心於周遭,有緣則勸他(她)念佛戒殺,無緣則但自戒殺念佛,如此則縱不能讓天災人禍消失,亦當使其程度減輕、延緩,是則人人皆可為英豪,個個足可擔大任!幸莫小看自己,一心向善,方不愧此人生走一遭。

 

深信、注重因果是修學成功之基本,否則縱開智慧亦成狂慧(邪慧;有執即邪),終必墮三塗(有驕慢之心即種下地獄之因也)。慎之!慎之!

 

因果就在生活中,生活即修行道場

地藏經中,佛言: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以上所言不離「身、口(語)、意」三業。身者,殺、盜、淫(邪行);口者,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者,貪、瞋、痴(邪見):合起來即「十惡業」,反過來即「十善業」。皆不離「心境一體,境隨心轉」,嚴重者,都一定歸向地獄(念念為自己想,自私自利,自己的心地亦越來越狹小而成苦悶、愁痛世界,猶如活在監獄,故名「地獄」)。身、口、意其實亦互相含攝。但萬法唯心造,說謊(妄語)也有好的。如獵人要抓兔,他問某人兔往何處去,某人故意說錯方向,這是善意的謊言。他讓獵人少造一次殺業,亦救了兔子一命,此乃方便好事。總之,以「念念為眾生想」為標準。以下末學以生活周遭所見所感,略作報告:

 

殺:小至殺螞蟻、蚊蟲,大至殺狗殺人,乃至內心(意業)瞋恨皆名為殺。今生一出生即短命多病者,為過去生所造業,而今生犯諸殺業者,則今生短命多病,家宅不安甚至骨肉分離!如屠宰業、海鮮餐廰、獵人、漁夫等常殺生之行業,通常不需等來世,現世即有報,或自身患惡疾,或小孩慘死(小孩受父母養【殺生賺來之錢,潛藏怨債也】,父母常殺生,因而小孩亦受牽連;但小孩若一向存心善良,自有護法神佑,另當別論)。又如有者常詛咒他人不得好死,久久恐自己先不得好死。心裏常瞋恨嫉妒,口裏常攻擊他人(文字攻擊亦同),皆損福報,人際關係漸差,時常莫名被人罵(對別人惡心惡行,就是對自己惡心惡行,人我一體故,即如是因果故)。素食餐館有無注重衛生?素食業者有無在素肉內摻真肉增加口感?若違逆者皆造業也,終必損財身受病(不管人死活,詭詐兇險皆名殺也)若能真誠付出,功德大矣!還有孩子悖逆父母,父母虐待子女等,隨情節輕重,皆損福受惡報。這中間其實亦有宿世因緣,能逆來順受者,皆消業增福報!總歸一句,冤家宜解不宜結。

 

有一個古時典故:某夜,張三拿刀要去殺欠錢久久不還的李四,正巧經過一個寺院前,一名僧人直盯著他看。不久張三返回,僧人立刻趨向前問:「這位施主,我見您剛剛背後有許多兇鬼羅剎跟著,但現在您背後卻是莊嚴無比的護法天神跟著,為何呢?(僧人稍有神通,可見無形鬼神)」張三就道:「李四欠錢不還,我嚥不下這口氣,拿刀要殺他,但到了他家門口,想到他還有家人,我若殺了他,他家人必定痛苦難過,遂決定作罷。」此典故發人深省,其實我們都有宿世冤親債主等著討債,張三剛起惡念要殺李四,便感召邪鬼惡神跟著(久之必感召慘事),幸一念及時回頭而感得天神跟隨,若能持續善念,後福更大!我們一般人在心中起惡念(即使只是一念驕傲自滿)或說人是非或作惡事時,無形的冤親債主就來了,常如是,災難必至。故應多念佛保慈心,謙沖為懷,則護法神、諸佛護念,在世福壽安康,臨終生西作佛。

 

盜:末學過去曾在工作場合隨手拿餐廰食物吃(見很多人都在吃,故末學也不在意,其實就是偷盜【除非是明言許可的】),著實慚愧!後來回想,當時過了沒多久,末學既損失錢財,亦掉了腳踏車,還有……,原來皆是現世報呀!正是貧窮苦楚報(輕者損財遺物,重者一生貧賤,視情形而定)!很多人不自覺,以為到別人家裏拿東西才叫偷,其實我們疏忽了很多地方,如上班族有沒有拿公司的紙筆回家?飯店人員有沒有隨手拿飯店食品吃甚至帶回家?大賣場人員有沒有拿公司貨回家(或拿廠商贈品,那是贈給顧客的,不是給您的)?修行道場師兄師姊有沒有拿十方常住物亂用(如在道場電腦上玩電腦遊戲)?…,有則容易掉東西、損失錢財,家遭小偷,家裏漏水破財(視情節輕重而定果報,因果自然運作也),修行人用信眾捐獻之錢購置之公物(如電腦、電話)亂用,結罪甚大,故曰「億劫輪迴地獄報」,慎之慎之!另如不遵守交通規則、亂丟垃圾、住家自建違章建築、佔公用地以作私用、選舉時收受選舉人賄款等,此皆偷盜國法也,必損福破財!有時騎車被罰得莫名其妙,明明沒違規,為何被罰?但請自想想,自己之前有無暗夜闖紅燈等投機行為(未必與此有關,也可能與其他偷盜之事有關,總不離自心不正也)。

 

貪:浪費無度,慳吝小氣,皆是貪(前貪享受,後貪積財)。福報漸消則在世所求不遂,貪吃腸胃食道易傷(貪的範圍很廣,如貪名、貪財、貪權、貪情愛(特別是不守正途之情愛)、……,輕者障自性智慧透出,重者生時福消,死墮三途),再加不肯再布施造福,福報享盡則死墮餓鬼受飢餓苦(其實無錢亦可出力,無力亦可隨緣勸人念佛並修福,只看此心而已;一般人因不信因果,故連舉手之勞都嫌麻煩,很可悲。)又如:做生意者偷斤減兩、誇大其詞(賺取之不義財,於災禍、生病中漏失),做工程者偷工減料、枉顧人命(此罪過極重,即使工程建好暫時未出問題,則也等於地獄掛名,因為自己將此心變魔心,魔心必感召慘境)。其實命裏有時終須有,命中的財,是過去生所積,今世正正當當賺錢,身、口、意業慎重,則福報自然累積更多(窮者變小康,小富更大富)。中國大陸有一位賣電子商品的老實商人,對客戶都據實以告商品的優缺點,生意不但不受影響,反而得到顧客大加信任(自然一傳十、十傳百、……),故業績反而蒸蒸日上,此一例也。

 

瞋、痴(邪見):常生氣者,傷心傷身傷顏面;相隨心轉故,久之必一臉兇相,令人望之生畏,敬而遠之,福報亦自減。常看人看事不順眼者,眼睛容易出問題(如睫毛倒插、青光眼、白內障、眼被物傷)。心保持清淨、平等很重要,見惡人亦盡量不起惡心。惡人自有惡報,我人若常以惡意相對,自先受損也。心不平等,即是愚痴。譬如對喜歡的人好,對討厭的人想踹他一腳,此非積福之道。不信因果並勸人莫信,果報甚可怕,此即毀謗三寶(佛、法、僧;表覺、正、淨一切圓融;毀這圓融,故感得殘缺之身。),真自招死路。邪知邪見,輕法慢教,今生除可能橫受災禍而盲而聾而受輕賤,來世更生在無佛法地區(名「邊地」),自然更造諸惡業而成惡性循環也(不悔改者恐先下地獄受長劫苦)。另如貢高驕傲者,自必被人嫌(瞧不起別人即瞧不起自己,人我一體故,故未來果報將成下賤之身,供人差遣,或奴僕,或狗兒幫人看家,……),不分出家與在家,久必地獄相牽連。

 

口業有四:妄語(說謊)、兩舌(輕者說人是非,重者挑撥離間)、惡口(罵人)、綺語(說不正經的話)。常說謊者,失人信任,人際關係必愈差,而自己處事標準變得紊亂,人將愈見糊塗,現世受愚痴報也。母親哄孩子時,亦常說謊,譬如孩子不睡,就用虎姑婆來嚇小孩,別看孩子小,他(她)會有樣學樣(可想其他辦法,總之,不要說謊最好)。而孩子不聽話、蚊子常來擾,亦常是自己造口業批評別人所致(您擾別人,環境亦來擾您【孩子、蚊蟲、……,種種人事物皆您之環境也,此仍不離境隨心轉】)。而人們最常犯者即是說人是非(挑撥離間更不用說,果報極慘極快),聚在一起就是閒聊,不談好事,卻常說人八卦乃至批評人。常造此惡業者,嘴部容易出問題,如舌破、各種牙病牙疼、喉痛,乃至食道、胃易出問題。一般如員工常批評老闆,學生常批評同學、明星,上班族常批同事,(看)電視一族常批電視人物,串門一族(三姑六婆)常說別人家是非,……則過一陣子,自己亦被人誤會或與人爭吵或被老闆開除,還自覺委屈,其實還不知是現世報也。如此長期下去,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差,福報也漸消散,事業、學業、感情皆受影響,故員工若想保住(或找到)工作、老師想教到聽話的學生、先生太太想要孩子家庭一團和樂、男女想找到好的另一半,……,只要好好守住這張嘴,慎重言語,做人不造十惡,必有您的好處(做的好的話,三個月內應可初見成效,但男女關係有其時節因緣,隨順即可)!另亦不可寫種種是是非非文章,若真想寫文章,可多寫闡述人關懷人、人關懷動物、人關懷環境乃至勸戒殺、念佛等文章,此積福報之方也。

 

為官者該學古代之范仲淹,另平常亦該慎重口業;除不隨意漫罵,講話亦不輕佻,而心亦要謙卑,則就不會莫名奇妙常被人罵。會被人罵,多半是因講話常不得體故,而之所以講話不得體,即因自己口德不修及貢高我慢等種種惡心惡行所致,故這張嘴自然變得不聽自己的話,而每出紕漏。現在網路發達,許多人成立自己部落格或網頁,寫一些東家長、西家短,批來批去的文章,如此則看的人越多,作者造罪越重,深思深思!若有莫名奇妙被人造謠中傷之事,且先莫怪別人,先回想自己有無說人是非之毛病(人云亦云,其實常誤會了人而不知),快快改自己才是聰明人。

 

有人到了寺廟裏不知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反而落在形式上你爭我奪(如搶頭香,甚而搶到快打架),以為佛菩薩可以賜福給你,實大錯也!佛菩薩確實有無盡的福報、智慧,但我們需懂同類相吸,以光合光的道理,亦即我們要學佛的清淨、慈悲,善護身、口、意業,自然災消福來;若不養慈悲心、言慈悲語、作慈悲行,念佛念經亦無大用,如破漏鍋,裝水百年亦不滿(邊裝邊漏也)。且看看周遭的有錢人、做大官者,他們過去生都是有修行、行善的,今世呢?還肯做善修行的只是少數也!故名利迷惑人其快無比!等福報享完了,未來世就要受苦了(因為這一世享福造許多罪業,如常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奢侈浪費、輕視下人,喜聽好話,甚至男好女色女好賭,如此養成惡習氣兼造業,大抵下一世、二世就慘了,恐墮三惡道受長久的苦。所以世尊勸我們,要將福報轉成佛緣(求生西方成佛即最穩當之法)。

 

命運再差的人,好好修行,可能數年內命運就轉變。諸位大德可閱「了凡四訓」相關講記(「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對其孩子的四個訓示,袁先生斷惡修善改變了命運。)末學介紹三本,皆淨空老法師所說,學佛大德恭錄整理,有「修福積德造命法」、「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大意」(還有其他幾本,這些在般若文海繁體站「法師文章」內大抵可找到),每本多讀幾遍,即知如何付出一顆真誠心,改變命運。再差一點,大抵中晚年命運也會有所轉變,若沒轉變,一定是自己修行不如法(不認真),譬如常說人是非,不在乎蚊蟲性命,這是連學佛人都常犯的毛病,這是不明理之故,需多聽經反省自心自身。當修行有了一些成果,如財富增加,就要曉得將多餘的錢做善事、助貧苦、印勸人向善的正見佛書佛經,或護持善知識的講經說法,自己的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不要貪求享受。如此反而人生大道越走越寬(心寬即路寬也),心地光明無憂,處事具足智慧,臨終瑞相往生,此即「佛說十善業道經」所說「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心地解脫,名「真財寶」,何則?別人奪不去,自己樂得享【享而無享,樂而常樂】)。

 

淫:現代人普遍不信因果,因而違背人倫之事愈多,如男女婚前劈腿,婚後偷情(情愛常隨便,妻(夫)亦不貞良,處處皆可見此現世報也)。再如寫小說、畫連環漫畫者,輕者寫言情類故事,重者畫黃色漫畫或在網路散佈色情圖片,皆造下彌天大罪。惑亂人心,莫此為甚!(書與電影皆同,越賣作罪越重!受影響之人多故也)且看看一些作風開放、感情隨便乃至任意脫衣拍三級片者,其下場且細細觀之,多有現世報:有者顛狂,有者自殺,輕者亦感情、婚姻不順乃至憂鬱纏身,若無斷惡洗心,死後尚有報!(輕者墮畜生,重者則千億萬年地獄受苦,哀哉!痛哉!)常拍打殺血腥電影者亦同,果報較傾向短命、身體殘傷;但若劇情明白彰顯忠孝節義者,另當別論。一般有名氣之人(如大官、大作家、大演員、……),享受名氣之時,即是消福也,故若無實德(品行不夠端正),則每有奇禍(福不夠消故;即使只是一念驕傲,也可能惹來禍端)!故有名氣者,更應帶頭行善,如作公益,端正自己心意、言行,謙虛待人,則因影響者眾,福莫大矣!(能勸人念佛、戒殺、慎口德、吃素更佳,福報更大!)

 

俗諺常云:食、色性也(謂好美食與美色是人之本性),許多人以此句為孔、孟所說,更覺性開放無何不可,其實錯也!此「食、色性也」一句,既非孔子說,也非孟子說,而是「告子」問孟子的話,此話長久以來,以訛傳訛,誤會大矣。其實「愛好財色名食睡」並非本性,乃眾生過去無量世輪迴以來所積之習氣(習性),吾人當明之並知所取捨,以清淨自心、遠離物欲為要(盡量遵行,自然人生充滿智慧光明)。奉勸未婚男女,結婚之後才行之事(房事),盡量莫做,做越多,福損愈多,切要深思!(婚後房事仍要節制,不可過貪,否則亦損身折福)近世墮胎者眾,亦與性行為隨便有關,墮胎即殺生也,後患無窮,墮胎之女性患精神不安症及身病之比例,比未墮胎者多數倍至十倍左右,即使藉念經超薦亦非一時能解決,慎哉!「敬悼---已被殘蝕之理性」一書(作者為正義法師),內有墮胎之果報及相關報告、例證,可上網查詢看之。以下恭錄書中勸止墮胎一例:

案例:某女居士,其子小時曾患癲癇。後娶妻,懷孕檢驗時,發現胎兒染色體不正常,是蒙古症兒。當時如睛天之霹靂,其子、媳均欲墮胎,彼尚猶豫不決。筆者得知,力勸不可墮胎,並勸彼求念觀世音菩薩加被……。待胎兒生下,身心健全,至今已五歲餘,上幼稚園……。

 

另再引書中引述印光大師之慈心開示:

「三代而下.世多邪說。而邪說之最足以害人心世道者.莫如淫詞小說為甚。蓋聖賢經傳.唯恐不能覺天下之愚迷。而淫詞小說.唯恐不能喪斯民之廉恥。以故小說出而淫風熾.淫詞興而貞德衰。然誰無羞惡之心.豈肯作禽獸之事。但以聰明子弟.靈敏婦女.一睹此書.悉為所惑。初則豔其詞章.以為佳妙。繼則情隨文轉.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聖希賢宜家宜國之身.甘作鑽穴踰牆偷香竊玉之事.而絕無顧惜者.皆此等邪書之所蠱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餞砒霜。其陷人也.慘于雪覆坑坎。令人滅理而亂倫.折福而損壽.破家而殺身.辱先而絕後。及其死也.尚使神識墮于地獄.受諸極苦。久經長劫.莫由出離。可不哀哉。凡作此書.及販賣此書者.其罪甚于叛逆之首.亂賊之魁。當為國法所必誅.天律所不赦也。奉勸當權諸名公偉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見此等人.務必勸令改業。凡見此等書及板.務必盡行焚燬。有力則獨任其資.無力則勸眾共舉。又祈輾轉化導.俾人各景從。必期于世間永無此書.人民各敦彝倫而後已。將見佛天雲護.災障冰消。身心安泰.家門迪吉。富壽康寧.現身獲其疇之五福。勛徽爵位.後裔納伊訓之百祥矣。……」

 

近代淫風熾盛,從雜誌清涼圖片乃至網路色情圖片、影片處處勾人魂魄,不知害死多少少年(易致手淫,耽於其中,損身折福),可在「般若文海繁體站」內找到「戒淫文集」,內有許多好書,如「節慾主義」(丁福保、守拙居士編)、「欲海回狂」(清朝周安士居士著),內容詳述縱慾之害、對治之法(如九想觀:人身屎尿臭穢……)及戒淫獲福之事蹟。末學先提供數法:吃素或盡量少吃肉(吃肉、海鮮易性衝動)、從早到晚常念佛名號(或念觀世音菩薩;此靠佛力加持;可默念,很方便)、拜佛、有空可到正信念佛道場念佛(磁場加持更明顯)或做義工(若是不用腦力之勞動工作,可邊念佛)、多聽佛法開示、多看戒淫乃至聖賢書籍。

 

念佛念經修十善業,改命改運如虎添翼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修十善之利益,道理可深可淺。經文雖不長,細說不窮盡。末學建議諸位讀者讀淨空老法師所開示之「十善業道經講記」及「十善業道經大意」,另有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學生整理之「佛說十善業道經簡註易解」(以上皆可向各淨宗學會查詢索取)。

 

十善業道經中,佛對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同「否」)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上段大意:

「所有眾生,因此心執著、妄想不同故,故造種種善惡諸業,故有大海中種種不同海族眾生(魚、蝦、……)乃至六道輪迴、四聖法界之現象(即「諸趣輪轉」之意)。這一切善與不善,皆由此心所變(即「境隨心轉」;身亦是環境,心現身,心現山河大地,心現佛剎);而此心無色相(有相與無相【如虛空,如透明】皆離開,才叫無相),畢竟無我及我所(「我」表「執著」,「我所」表「執著所緣之一切現象」;譬如某甲開一部車:某甲是「我」,車是「我所」開的)。

 

這一切變化,雖各不同,卻沒有一個「主宰者」,故曰「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此一切皆心所變化,亦名自作自受(即一人一世界)。空中能生妙有,又空有不二,故曰「不可思議」!

 

心(本性)雖不可捉摸,無以名狀。但可現善惡境界,故自然應修善業,善業小者為十善業(亦是成佛之基本,切不可疏忽),大者即念佛,念佛自然成佛。又求生西方最為穩當、快速,故應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則所處一切身心世界將起大轉變,此世身心端正(無形的磁場好;心情好、智慧增長),人見人敬!來生西方相見,佛見佛喜!

 

是即名為「菩薩有一法,能斷諸惡道苦」,「一」法者,即「念念不雜惡」(純淨純善是名為「一」),即「正見不動」,即空有二邊不著(斷見表「執空」,常見表「執有」;故應行善不執善,斷惡不思惡。雖斷惡修善,心中若無其事,平常心、清淨心也),展開即「十善、萬善、無盡善福田」也(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我們常在廟宇間(廟間即心間也),見到笑開懷的彌勒菩薩。人我一體,一笑千人笑!多多念佛,多多慈悲,一切自然漸向您笑(人對您笑,事對您笑,物對您笑,無時不笑);欲要自己能笑,還得先讓他人笑,故需助人,故需為他人著想,則人笑我笑大家笑,笑成一體,笑成無二,笑將此濁惡世界轉歡喜世界。經典意思無有窮盡(但看我人心中清淨到何處,自然智慧泉水湧多高),末學體會淺,略將十善業道經中離十惡(即行十善)之好處,以彌勒菩薩之開懷而笑來圓滿。(註:以下節錄之經文會與末學文字稍有間雜,另某些會稍作解釋,先報告之)

 

歡慈而笑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多指鬼神道眾生)。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願所修善行迴向成佛,如求生西方;只要真有心願求生西方,一切善行及念佛,自然迴歸也。),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能捨而笑更不盜,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非愛子」指忤逆之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心地光明無憂,自然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業障減,智慧自然透出而能有慧辯)。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正直而笑去邪淫(邪行),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永離身心不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妻女不為人所犯)。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成佛可現一切身相,山、河、人、神、…數之不盡,故不可錯以為佛只能現圓滿人身相也)

 

常笑莫惡口,常笑不兩舌,常笑戒妄語,常笑少綺語(笑如春風,掃去口毒,世人若笑,天地知足,則風調雨順萬事安),不造四口業各得利益如下:

 

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身心稍有缺點而不時被人嘲笑者【如自覺口中氣味重、自覺肥胖者、……】,要勤修十善,莫惱莫怨,端正身心,莫口裏乃至心裏嘲笑別人缺點,自然別人亦漸漸不再嘲笑您)。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人表人間眾生,天表天道眾生)。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家人和樂、同事和樂、同學和樂、…)。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磁場純正,故物以類聚,自能遇到好老師教導)。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一、言不乖度(講話不會常常無意間得罪人)。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說話、文章皆有妙處,心意柔自然一切柔,境隨心轉故)。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待續)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f3buFU6cFQI_N4Znol4w3aCJOg--/article?mid=32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4582086&aid=83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