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5 09:38:33瀏覽369|回應0|推薦0 | |
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
自序………………………………………………………………………………1 前言………………………………………………………………………………2 性相不二…………………………………………………………………………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3 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4 禪淨不二,淨易成就……………………………………………………………6 宇宙萬有,因心成體,不著空有二邊,轉出大智大福………………………10 因果業網間,轉共業別業………………………………………………………11 人我一體,自他不二;心境一體,境隨心轉…………………………………14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19 諸經一經,一經諸經;不離因果,因果不離…………………………………21 因果就在生活中,生活即修行道場……………………………………………25 念佛念經修十善業,改命改運如虎添翼(含勸作口業表)…………………29 幾個問題…………………………………………………………………………32 念佛的好處、方法及注意、建議事項…………………………………………37 末後幾句話………………………………………………………………………41 淨宗學會列表……………………………………………………………………41
自序: 末學(我)淺學佛法二十年,悠悠忽忽草草率率至今,見現時世風日下,環顧全球,世局動盪,災難頻仍,眾生受苦,末學覺機不待人,雖自身沒啥修行境界,但厚顏願盡星火之力,盼眾生速離苦也。約十年前,末學初在電視上見淨空老法師開示佛法,事理圓融,深入淺出,至為驚嘆!故此後即可說專聽他老人家一家之言。末學學佛之稍有體會亦源於淨空老法師之金言玉理,甚覺大幸!前數年因病而才拾起認真念佛之心,從早到晚,念!念!念!念得多次心歡心喜,病雖未全然好,但亦體會到古來祖師大德之言:念佛之樂,唯念佛人方知!其時展開經卷,不時有些小體悟,真妙不可言。(但末學仍會懈怠,還須努力!)
書名雖揭示如何念經念咒可得效驗,但亦需旁敲相關之理方易信受,秉而行之則易得利,故末學亦會將一些因果、性相不二之佛理(宇宙真理)略為報告,希至尊讀者或老或少能得利益於萬一也。另末學平素是以念佛為主,故會以念佛示勸,但諸大善讀者可能有自己慣念的佛菩薩名號或經典,則書中所言原理原則亦不妨作參考(簡言之:一心念佛,慈悲到底),在這裏先報告之。阿彌陀佛! (文中若有誤,請聽祖師言)
末學陳敬桃(妙音) 頂禮諸大眾 2009、6、28
前言: 念佛念經,利益近者小者,今生消災解難、長智慧、增福報。利益遠者大者,更能臨終往生佛國,永脫六道輪迴之苦,此全看各人發心。而一般人念佛念經多半初時頗感效驗,但時日久後,或歡喜心漸無,或外在環境誘惑,遂心生厭怠而退轉。此種情形,除是我人累世習氣深重,泰半多為事理未明,雖然念經,依舊隨順習氣造業不斷,以致業障漸增而引無形阻礙而致念經念佛不能堅持長久也。末學秉以至誠,於下將逐一報告小小體會(中亦會參考一些祖師大德之說法),並與諸大善讀者共勉,祈明察。
另書中所介紹念佛相關及淨空老法師開示書籍,多半可在網路上「般若文海繁體站」(網址:http://book.bfnn.org/)內「念佛感應」、「法師文章」找到;亦可上網路輸入書名尋找,或向各淨宗學會道場查詢索閱。另書中提及之「無量壽經」,除特別說明者,皆是指夏蓮居居士所會集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性相不二 何謂「性、相不二」?「性」是指「本性」(真空;無法言說之本體);「相」是指「事相」(幻有;指本性變化出之一切事相)。離開了性,無從生相,離開了相,性亦不存,故性、相不得分,故曰性、相不二(亦稱空、有不二)。
舉作夢為例: 我們作夢時,夢中有「虛空」、有山河大地、有自己、有一切人、事、物;醒來後,一切都是「空」,找不到、摸不著。這夢中的一切都是誰變出來的?是自己!(自己妄心所現,不是別人將夢境塞到您腦中)能生夢境、無可言說的,就是「本性」;所生夢境,不管是看不見的虛空,或看得見的一切萬物,或抽象的心理狀態,都稱為「事相」。
上述夢中的「虛空」雖不能見,但亦是妄心所現,故仍是「相」,若執「虛空」為「本性」,就錯矣!我們凡夫迷了真心(本性)成了妄心,故名凡夫(活在夢境中,不知覺醒);佛菩薩覺悟了「本性」,故名佛菩薩(從夢中醒來了,不用再怕惡夢牽纏,得大自在;佛是徹底覺醒,菩薩隨其覺醒程度不同而有一些階位,雖有階位,實則他們心中無有分別)。
另上述無法言說之「本性」,有很多名稱,如:真如、空性、法身、佛性、自性、真心本性、一真法界、……,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我們不用多思考,因為「本性」是「不可思議境界」(思是思考,議是議論),既是不可思議,再怎麼想也入不了那境界。那怎麼辦呢?其實只要將這顆心清淨下來,自然漸漸有所體會(清淨即是定,定能生慧)。念佛則是最方便之法,行住坐臥都可念,若念到透出一點點智慧,把經書打開,會發覺體悟更深更廣;不止經書,日常生活萬事萬物,都會有些體會,妙矣!因為萬事萬物(事相)不離自己「本性」,當然隨著心漸清淨而漸能明白其中道理。但雖有體悟,仍不可執著(性本空故),一執著又卡死了,境界無法提升。這就是雖有所修,得「無所得」,好自念佛,自然功深(提升)。
如上所說,整個夢境就是「一個自己」(整體),人生亦是一場大夢,六道輪迴更是無盡的夢(好夢少,惡夢多)。凡夫在生活中,因累劫(數不清千億萬世之生死輪迴)之習氣,不是著空(如發呆或睡覺睡得死死的)就是著有(想東想西,看東看西,想那人好,看這人壞,一切人事物皆往心裏放),念佛念經的好處就在於能清淨自心。以念佛人言,念佛時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不著「空」;念佛專注而不起想念則不著「有」,故一心念佛即空、有二邊不著也(念經念咒亦同樣道理)。藉著佛號佛經的加持力(殊勝之事相作用),常念則佛光普照也(自然開智慧、消業障、除煩惱)。凡夫與佛雖不同(於「事相」上言,佛菩薩已覺悟,凡夫仍在迷中,雖在迷中,佛性不失),但本性無差別(同一法身),本性既無差別,故一心念佛,自然與佛感應道交,正是自光合佛光也。
上段講到佛與凡夫「不同事相,同一法身」,且以燈作比喻: 譬如天花板上有一百萬盞燈,各各長得不同,有好看有難看(事相差別),但放光則是渾然一片(光光互攝,分不清此光彼光,即表「法身」無分別、共一體也),燈燈長得不同,有的燈不好看(分別、執者、妄想較重故,表「凡夫」),但有些燈長得近乎一樣且美好莊嚴(即「佛」,因心無差別,故感得樣貌相同美好也;尚有細微妄想者,名「菩薩」,亦接近佛之境界)。
而其中有一盞很特別的,就是「阿彌陀燈」(即「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稱讚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經中十方諸佛亦咸共讚嘆阿彌陀佛也),故念「阿彌陀佛」佛號時,在本性的作用上(事相),達到無比威力(十方數不清諸佛一齊放光加持)。
小說明一:久遠劫前有位「法藏比丘」,因地修行發願成佛時要超過諸佛,國土的殊勝要超過諸佛國世界(取諸佛國優點,捨諸佛國缺點),十劫前法藏比丘已示現成佛,就是「阿彌陀佛」,國土名「西方極樂世界」(又稱安樂世界、安養剎、無憂國土、無量壽佛國、無量光佛剎、……)。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我們這裏(地球)是娑婆世界的一顆小小小星球,是業力成就(貪婪、仇恨、自私自利、……等善少惡多之心念成就)。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佛慈悲,知道這裏不好修,災難多,誘惑多,容易墮三惡道受苦,修行要成就很難,故苦勸我們求生西方快樂修行。
小說明二:佛法中有謂「十法界」,指宇宙眾生森羅萬象也。十法界是六道法界、四聖法界之合稱;六道是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又名「三途」)加上人道、天道、天阿修羅等三善道。六道分「三界」(天道由下而上依次為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欲界天及三惡道、人道、天阿修羅都屬欲界),凡夫執著重故,在六道輪迴升沈不斷,如溺苦海也。六道之外乃四聖法界,境界由下而上大抵是聲聞(阿羅漢)、緣覺(辟支佛)、菩薩、佛(此處之「佛」乃指境界未及於「一真法界」之菩薩),再上即「分證佛」(分分斷無明妄想而分分證真心本性【四十一位次】,統稱法身大士、法身菩薩)及至「圓滿佛」之「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其實遍於一切時處【不離十法界】,說其為最上,是方便之講法)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先舉一例:金子作刀,可殺人造惡業;金子作佛像,可供人拜念,增長福報。同是金子,善惡不同,金子是「性」,金刀、金佛則是「相」,離開性,無相,離開相,無性,此即前述性相不二之理。而殺人造業與拜佛增福這些事相上之變化,可名「因果報應」。
一合相:何謂一合相?以獵人作比喻,他是由手、腳、頭身所組成,再細分,是皮、肉、骨、血,更細分之,各各是由細胞所組成,再細分之,則為原子、…等粒子組成,依次再細分之,則是空了(科學家已證明物質不過是波動的一種現象而已,也就是根本沒有物質;我們所見者,其實是妄想執著所生之錯覺),宇宙間一切事物不離此理,故曰「萬法(現象)皆空」(一切現象,只是暫時的「虛幻組合」而已)。
又為何說因果不空?舉一例: 獵人追逐一隻山豬,因而墜落山谷。追山豬是「因」,墜落山谷而死是「果」;墜落山谷是「因」,投胎墮落惡道是「果」……,從這一世到下一世,從下一世到下下一世,……,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宇宙中就是如此因果循環、相續、轉變不斷。眾生之間恩怨糾纏,環環相扣!從本質上言,這一切都是空的(就像前述、無法言說的真空本性),但因眾生妄想、執著而虛妄感受到各種現象演變卻又難以脫離。故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其實還是空,但其虛妄現相循環轉變不斷,故方便說其不空)。佛菩薩已覺悟(猶如從夢中醒來;作夢是因,醒來是果),故雖不離因果卻能轉變因果(稱「不昧因果」),如火來清涼、水來悠游(雖度眾生實不受苦、永不疲厭)。凡夫迷失真性,妄心作用,故造業受報,火來燙,水來溺(水),在惡夢中慘報連連,無法堪破假相,不得脫身,苦不堪言!
●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中,佛說:「若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幾句很多人誤會。若依字面解釋,則我們無法修行了!因為,閉上眼睛則見「黑矇矇」,張開眼睛則見「萬種色」,摀住耳朵有「嗚嗚」聲(很細微之聲),打開耳朵有「萬種聲」,我人總無法離開色相、音聲、動作(如心跳)乃至一切境緣(睡覺亦如是,不知不覺即著空,夢境一堆即著有;睡覺名「失念」,即失了正念,佛菩薩覺悟之「無念境界」可不是睡大覺不知不覺,睡覺乃宿業習氣),如此,豈不是無法得證佛境界了(「見如來」表證佛境界)?佛之本意,是要人把心從外境收攝,一心專注,莫偏執「空」或「有」之一邊,應空、有二邊不著而修!(以淨宗而言,一心念佛,即空有二邊不著;放下萬緣不著有,一心念佛不著空。又,一句佛號本不空,能所雙亡本不有。)
小說明:能所雙亡,即「能」念的我與「所」念的佛號念到融成一片,空有難分,空有一如。可方便說其「不有」(實則不有亦有,有亦不有也)。
再細說之:譬如有人拿著一尊佛像(色相),或聽到一聲佛號(聲相),就認定這才是佛,其他萬物都不是佛,以上二者都錯了(著「有」相)。故說「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親證如來境界)」。反之,「若以無色見我,以無音聲求我,亦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著了「空」【無】相),譬如有人以為閉上眼睛,不想佛像(實則離不了「黑色」)、摀住耳朵,不聽佛聲(實則離不了「嗚嗚」聲)才能見如來,實則仍是誤解佛意。因為,「空氣」亦看不到,並不表示空氣就是如來;就連空氣都沒有的「虛空」亦非如來。若執此為真,則著了「空」相(偏執一邊)!真正佛境界,從本體上說,是「非有非無」(無法強說為「有」或「無」,乃不可思議境界也);從事相上言,可曰「即有即無」(人、鬼神、草木石頭(有相)乃至虛空(無相)皆不離相,不離佛法也)。又事相即本體(本性),本體即事相,無法強分,此即性相不二,性相一如!
金剛經、心經、……著重真空本性之闡明,「阿彌陀經」、「藥師經」、……等則著重描述佛果地或事相莊嚴境界。以上經典看似矛盾,實無矛盾。佛境界之事相莊嚴,是由真空本性而生,兩者相依不離!離了性,無相,離了相,無性,故正當念佛之時,即不離自性;正當作惡之時,亦不離自性;不識參禪之道,以去佛為要務,一腦袋的「頑空斷滅」相,還自認境界很高、貢高我慢充滿心中之時,仍不離自性。但,老實念佛之人,會生西方而速成佛;而作惡及貢高我慢之人,非但修行無得證之日,且必墮三途也!此皆不離自性作用,亦皆不離因果循環。
金剛經中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佛是不會騙人的,任何經典,一門深入,定深而發慧,皆一定之理,並無高下;但若論現代人之根性,念佛為第一。現代人根性多為中下根,習氣深重,外邊誘惑又多,不靠佛力,想一生成就,難以成辦!大集經中,佛言:「末法眾生,淨土成就」現已是佛法末法,念佛正是時候!
禪宗以參話頭而淨心,念佛人以念佛名號而淨心,方法不同,目標相同(都是走向成佛之路)。念佛念到能念的「我」與所念的「佛號」打成一片,就入了一心不亂境界,這境界由淺而深,有工夫成片(已能將煩惱伏住,生活中時時生輕安,事事有智慧)、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之差別;事、理一心不亂不易成就,工夫成片人人可成。(工夫成片好一點的,就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淨宗念佛念到能念的「我」與所念的「佛號」徹成一片,由「功夫成片」至最高的「理(本體)一心不亂」,功夫即猶如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等同不二。即金剛經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雖處五濁惡世,心中不貪不取不捨,正是平常心度日,度日心平常)。亦即金剛經中:「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者,即為謗佛!」佛之說法,不著我、人、眾生、壽者相,故曰「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乃不著有相、無相二邊之謂,切莫誤解佛意而執空(無)排有;譬如排斥甚至否定彌陀經、藥師經等取相而入「空有不二境界」之經典。且試問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典,包含金剛經豈不皆刷在紙上、印在心中乎?金剛經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復又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此已明白揭示,莫著空、有二邊。
離一切諸相者,表離「空」(無)相與「有」相也。故即相不著相:譬如眼前雖做好事(即相),但心裏不去想它(不著相),乃至生活吃喝工作(即相),雖有其事,心裏清淨不執也(不著相),另如念經時,經文字字分明不著空(即相),不起妄想雜念不著有(不著相;念佛亦復如是)。故知「空有二邊不著」是即金剛經,是即念佛,是即一切經,是即遵佛而未謗佛也。(對金剛經有興趣者,可閱淨空老法師開示之「金剛般若研習報告」一書,即可明大義而不致誤解也。)
再語數言: 大寶積經卷第四(無邊莊嚴會第二之一),佛言(註:標點為末學所加):「 言無相者,所謂無身及身施設,無名無句亦無示現,於此教義應當了知,彼無形相與虚空等;言虚空者,亦無虚空及空示說。……」依上所說,若無示現,則我人身體、講話音聲乃至文字又是怎麼回事?無他,空中生妙有也。「無虛空及空示說」表示既無空,亦無空所對立一切境界,故吾人才一起心動念,就落入相對境界,故學佛當專心一意修定(參禪一心參話頭,念佛念念無二念,皆修定也),自然漸脫空、有二邊(反之亦可言「空有一如,空不離有」)
經文接下來又說:「若無相者,即無願求。若法是空、無相、無願,則不可知不可徧知,不應說彼若有若無;言有、無者,但是言說,不應於中而生執著!何以故?如來常說,若不執著一切法者,是眞勝義!若有著者,由是著故,於彼彼法隨生執著。如是執著一切皆空,是敗壞法!但唯虚妄戲論分別「無邊莊嚴」!汝應當觀,演說諸法而於彼法實無示說,豈於此中有能說者而爲他說無邊莊嚴?此清淨法從諸如來之所演出,能了知者甚爲希有無邊莊嚴。」
由以上經文可知,不可執空(無)、有二邊,又強調不可偏於頑空(執著無相【虛無之相】,刻意排斥文字、佛形象、佛號聲相、……等),否則等於破壞佛法;另「無邊莊嚴」即「自性莊嚴」即自性清淨也。世尊講經說法,目的皆為破除我人執空或執有之毛病。此經文與金剛經異曲同工(空性本自具足一切,故能生一切森羅萬象);亦與阿彌陀經不相違背(成佛畢竟不離空故,空中畢竟能現佛土佛身長劫不壞故)。 ●禪淨不二,淨易成就 禪宗「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大師揭示「唯心淨土」,勸修頓悟法門,但上根人方易一生成就(大徹大悟),而上根人又畢竟少數。佛法分正法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一千年(禪定成就)、末法一萬年(淨土成就)。現已值末法時期(佛法尚餘九千年),大集經中,佛言:「末法時期,億億人中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現代人生活忙碌,念佛實甚為方便,行住坐臥皆可念佛,藉一句佛號,把妄想打掉,藉一句佛號,讓佛光普照!不著空、有二邊(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不著空,心不外放則不著有),驀直念去,久久自入一心不亂境界。縱難念到「理一心不亂」(相當於禪宗的「大徹大悟」),工夫成片(淺的一心不亂)亦易得成!縱使不到「工夫成片」境界,只要心行慈悲善良(此佛心也),有空就念佛,臨終亦可善緣聚集,正念分明念佛往生也(止念一至數聲阿彌陀佛而往生,亦是一心不亂,是短的一心不亂;但為保險起見,還是平日多下功夫的好)。一到西方,決定一生不退,永脫眾苦,速疾成佛!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加持,事相上極度善巧、圓融之發揮,所謂「三根普被」正是(上根、中根、下根人皆適合修)。
六祖壇經並未否定念佛法門,如經中六祖言:「……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此段指參禪人不要誤解、誹謗釋迦牟尼佛49年所說一切經典,如有人說「根本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求生西方」,直是罪惡深重,實是不明萬法唯心,相由性成之理。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因地所發殊勝大願之成就(妙心妙用,妙心真心),猶如眾生惡念心行所感所造之娑婆苦難世界也(劣心劣用,劣心妄心;又真心、妄心同是一心,迷了名妄,覺了名真,迷覺不二,迷覺一體),況阿彌陀經念佛法門乃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甚為希有!且經中諸佛讚嘆,共作證明,足證此法門為救度廣大苦海眾生之妙舟慈航。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往生何國?……」這是惠能大師在壇經中的一段話,亦是機鋒語(觀弟子根機,欲令他們即時開悟,取自心淨土),不是毀謗乃至否定西方極樂的存在。西方極樂聖眾沒有一個會造罪的,若造罪即等於退轉。西方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念念增進善根,個個為不退轉菩薩,這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幫我們伏住煩惱習氣(特別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眾生),所以西方聖眾快樂分身無邊,自在供無邊佛、度無邊眾生也。
壇經所求,相當於念佛法門中最高的理一心不亂(證「實報莊嚴土」)。經中亦提到除十惡、去八邪,在在處處提到往內修此心也(特重心念之斷惡修善,又心、身(境)不二,心身一體,故修心即修佛果地境界莊嚴也)。且經中六祖亦對法達禪師言:「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念經哪裏妨礙你心性之修呢?)而念佛當然同理!故奉勸存僥倖之心者(心行處處自私、傲慢,卻妄想一步登天,看幾本禪書,就想開悟得道者),頓悟法門,亦不離因果,非長久清淨,難一時可剋功。現代人心性雜亂,自私自利,又復貪執一堆,豈一時即可清淨本心而大徹大悟?但看現今談禪者,多為「文字禪」、「口頭禪」,與生活了無相關(好談玄說妙),於生死更無力回天!(遇順逆境,不能對治;不生西方,即又輪轉六道)看著經文打妄想(用思考想要思考出佛境界),越想越遠(錯)了也!若能老實將心收攝,放下貪著、瞋恚,老實念佛修心,心漸清淨,則智慧漸透出,便漸能於經文有所體會。實則佛無定佛、法無定法,經典是活非死,智慧透出,則於經典之語可重重體會而能活用無礙也(心越清淨體會越深,度人自更有善巧方便);非但佛經,世俗典籍亦同,非但世俗典籍,一切人事物皆可自在運用,何故?一切皆自性所造,一切皆佛法,一切皆「一個自己」也。
壇經中尚有一些經文易讓人依文解義而致誤會,如「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之句,有人因此以為求生西方便是心外求佛,實亦是誤解。「離世」表只注重形式,而不求自心之清淨(除惡)也;況西方極樂何曾離了此心?(可閱淨空老法師所開示之「六祖壇經講記」即可斷疑;有興趣者可上網到「般若文海繁體站」找看或向淨宗學會查詢)。
小說明:證「實報莊嚴土」者(圓教初住菩薩以上;真心已現,但多半還未圓滿,猶有細微累劫習氣),已打破時空,入不思議境界。上即下,下即上;東即西,西即東;過去、現在、未來在「一時」,上方、下方、各方在「一方」,時間與空間俱在「一處」;大即小來小即大(空間自在;亦可分身無量),一秒可成一萬劫(時間可自由伸縮,亦可回到過去,走向未來)可說時時處處皆實報莊嚴土。以念佛人言,念佛之時之所在即極樂世界也。我人雖未證實報莊嚴,但亦可相似於實報莊嚴,讓現世就如同身處西方極樂,佛光注照未曾斷!且看有些人念佛治好難纏之病症,有者三天,有者五天、七天、十數天,不一而足,秘訣皆在其一心念佛相續不斷也!須知,這些念佛癒病之人,智慧或多或少皆開啟也(智慧中是帶著歡喜的,正是越念佛越歡喜;歡喜中亦帶著智慧的,正是愈念佛愈開智慧),根性利者,或已大徹大悟亦不一定。但念佛人,不偏以開悟為目標,但以求生西方為終極。若是開悟最好(慧辯圓融,度人念佛更具善巧方便;歷代淨宗祖師不少即是參禪開悟後,進而轉修淨土一心念佛而自度度眾也),不開悟亦了無有憾,但求生西方成功便是功德圓滿。(「般若文海繁體站」有「念佛感應」,裏面資料甚豐,有心者可上網路看之。)
再看「達摩破相論」中之一段:「 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向外求佛。徒爾虛功。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外求理。終無是處。故知過去諸聖所修念佛。皆非外說。只推內心。」
達摩祖師此段之意,是針對某些人,口誦佛號修行,卻心行自私自利,滿腦子人我是非,念佛時又以為只要出聲念佛即可,心意專不專注、恭不恭敬沒關係。如此修法就真的是徒勞無功,如古大德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故達摩祖師之意也非破念佛法門,需明辨,莫誤會也(「若心無實」這句,即是指念佛隨隨便便,斷惡悠悠忽忽,不認真修行)。
上述的「唯心淨土頓悟法門」與「念佛求生西方法門」同不離一心(自性)之作用,再舉比喻如下: 在夢境中,有一對姊妹要下課回家。姊姊功夫高,閉上眼,張開眼,「學校」已變成了「家裏」;妹妹則是坐上媽媽的機車(表靠佛的願力加持)一樣回到「家裏」。同是回到「一個家裏」,同樣在「一個夢境」中,不離「一心」之作用,故非「向外求佛」也,何來分別?故曰「禪淨不二」!但姊姊的方法唯上根人易一生成就,妹妹的方法則上根、中下根人皆適合(皆易一生成就)。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等覺菩薩皆往生西方,他們難道不懂禪?難道沒開悟?我人凡夫,千萬莫可輕視也!(其實前述諸菩薩都早已成佛,佛經均有提到;菩薩的示現求生西方,是示導我們愚痴凡夫一條成佛之徑路,勸我們速速求生莫遲疑也)
另要略略說明,禪宗頓悟法門之所成就,可分「解悟」與「證悟」,解悟已自不易,證悟更加困難!證悟一般為初住菩薩(法身大士),又名「分證佛」,真心已顯露一些。隨著修行,真心愈發顯露,階位愈高,直至極細微之無明妄想斷盡則圓滿成佛;但修行中亦有退轉之可能。念佛法門往生西方則至少是八地菩薩(又稱「不動地」;即不會退轉了)。上品生者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是真八地菩薩;下品生者是相似的八地菩薩,皆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受用平等,永不退轉,不墮六道,速疾成佛!
關於「解悟」、「證悟」之別,再作一比喻:大徹大悟之人,猶如在夢境中已知自己在作夢,但尚未完全醒來,可名「解悟」(凡夫則連自己在作夢都不曉得,把夢境當真;人生即一場大夢),還得努力斷除累生累劫之習氣,當到了一個程度,即猶如從夢中剛醒,但尚有些昏沈,名之「證悟」,此時已算親證佛境界(分證佛;法身大士);再層層增上將極細微之煩惱斷盡無餘(頭腦已完全清醒),即「圓滿佛」也。
小說明:法身大士分四十一位次,由十住菩薩往上依次為十住(初住、二住、三住、…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一地;如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另再上去即「妙覺」(圓滿佛),如「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乃至十方數不清諸佛」 (註:法身大士位次之分,依祖師之分法而有些不同,如圓教初住菩薩等於別教初地菩薩,為恐讀者誤會,先報告之。另學佛重實修,實修方有實益,佛學名詞但參考即可)
破相論尚有一偈,末學小體會略作報告: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修行但隨緣而淨心,所謂平常心度日也:如吃食,好吃也好,難吃也罷,莫去計較;論際遇,逆境也好,順境也行,但需看開!以活在當下為足履(莫思過去未來),以平常(心)慈悲(行)作平路(一向行在正道)。一路此去,智慧便易開啟,宿習便漸潛消。
以上偈中訴求之「心」,「大心」(自性)也,此心非單指身內之心,而是盡包虛空十法界變化之大心(心即環境,環境即心;名心、境【身】不二,又名性相一如)。譬如參禪人見佛像,恭敬心固已在,未見佛像,恭敬心亦仍不失。而念佛人求生西方,雖曰求生,畢竟無有來去!(縱東方距西方千億萬佛國土之遙,亦不離自性本心也)。一些學禪人誤解,以為求生西方是心外求佛,故偏斥求生淨土,殊不知對一句「話頭」參,不也是能參(我)、所參(話頭)嗎?乃至調勻呼吸,不也是有「呼吸」之相嗎?不都是起心動念、願東願西乎?故任何法門皆不離藉相束心以洞徹自性!此真心本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求生淨土亦即此理,不離自性(一心)起用也。正是:西方再遠,不離一心;參禪再近,不了(透)仍迷。
參禪由「空」入空有不二之境(強調「空」,而並非脫離事相而修),念佛由「有」歸有空一如之鄉,皆是到家,俱歸自性(即金剛經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菩薩境界、神通德能雖有高低,但其心中無執著分別也】)。但欲圓滿(成佛),且看以下:
號稱「經中之王」的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普賢菩薩普勸四十一位次無量無邊法身大士求生西方(其實亦是勸所有眾生),另經中亦言: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從初地至十地至等覺皆修念佛法門也),可見念佛法門之廣大不可思議,此不外乎極樂世界斷惑證真圓滿成佛極其快速。譬如法身大士修至圓滿成佛假設要三億年,若求生西方極樂成佛則猶如三秒即成功,快慢相差懸殊。歷史典故中,有一些祖師大德雖開悟,但因累劫習氣未斷盡,故仍搞六道輪迴也(再一投胎又迷失)。故歷代許多開悟之祖師大德(含禪、律、密、天台等宗派)多有求生西方即是此理,到了西方即圓證不退,直趨究竟佛果也。今人習氣之重,比之古人更猶有過之,所謂障深慧淺,再加以環境惡劣(誘惑太多及天災、人禍更劇),若不靠佛力求生西方,即使參禪有所領悟,怕亦只是解悟,再由多生習氣難一世盡除故,實不易出離六道苦海。故印光大師亦曾言:若達摩祖師生於今世,當亦勸人修念佛法門也。
以下乃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之一段開示:「 今天參禪的人,多不瞭解禪淨不二的法門,每謗淨土為小乘,這是錯誤的。禪淨工夫入門雖有不同,到家是一樣的。一般人只知,趙州禪師說的:「念佛一聲,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的前面幾句機鋒話,就拿來作為經常反對念佛的根據。這是誤會的。要知道後面還有幾句話,就是有人問趙州禪師:「你的師是誰?」趙州說:「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之師是誰?」趙州說:「阿彌陀佛。」可見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師。……」
以下為淨宗祖師印光大師之法語(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欲知詳細,可上網搜尋「印光大師永思集」):「 禪宗每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乃大徹大悟也。言見性成佛者,以親見自性天真之佛。名為成佛,乃理即佛與名字佛也,非福慧圓滿之究竟佛也。此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若廣修六度,於一切境緣,治煩惱習氣,令其清淨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種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則大徹大悟,尚不易得,況煩惱淨盡者乎。密宗現身作佛,或云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作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現,亦無現身成佛之事。」
佛講經說法,乃應機而說,對執著有的人說空,對執空的人說有,目的都在為破除其執著,以趨空、有不二之境(祖師大德自然亦同,隨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而觀機施教也),故若無善知識提醒,吾人每每錯解經義,實須慎之!另見上述二位祖師之語,併前面所說,吾人當知參禪與念佛之大概與難易也。 ●宇宙萬有,因心成體,不著空有二邊,轉出大智大福 宇宙本自心生,心轉故一切轉。轉轉轉!整個宇宙都在轉!「引力」互相牽制影響。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更大星系轉,銀河系也在轉;往小處看,肉眼見不到的電子等粒子還在繞著轉(宇宙大而無限,小也無限,如佛經中言,一毛尖端可現諸佛國,各個佛國中又有無數眾生毫毛,根根毛中又現諸佛國,此法界重重無盡也;不離一切唯心造)。往人道看,警察繞著小偷轉(腦筋「轉」,想著如何抓到小偷),小偷繞著警察轉(心裏想著如何躲警察),老師繞著學生轉(希望學生不要只會轉筆,也要轉出好成績),學生繞著老師轉(圍著老師問問題)、……,各行各業都在轉。往六道看,六道亦輪轉。聰明人繞著良心轉,越轉越好,轉出智慧,轉出福報,轉出六道,轉到佛菩薩境界;愚痴人繞著自私轉,越轉越糟,越轉性靈越昏闇,轉到地獄受苦去了。(待續…)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