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23 07:38:18瀏覽740|回應5|推薦13 | |
本文刊載於 巧合和刻意有時候很難清楚地分野和釐清,尤其是中共試射武器或試飛高性能飛機,或試行某種制度。這些重要與關鍵的事情,幾乎經常會被曲解或誤會一場,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其實就是因為各國的過度關心與小心眼對待所致。 一月中旬試飛的「殲-20」事件,馬上引來國際各界高度的重視和議論,一時間各種版本的解讀,眾說紛紜,無從判斷。但認真來看,都未免有先入為主的主觀看法和意識形態的曲解。以致國際各界對此次試飛的解讀,似乎有未竟全貌之憾。
日前本人應邀接受媒體的訪談,期間主持人問了一個大眾化的問題。他問「對於此次中共試飛「殲-20」是屬於巧合?還是刻意的安排呢?」其實當我接收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他跟一般人的看法和疑慮是一樣的。可見面對中共武力研發的問題,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會朝向較負面的看法來看待和評估。真正能夠以專業和實務的角度來觀察和評析的人是少之又少。
這就是專業和態度的問題,因為缺乏專業所以就會人云亦云;因為先入為主,所以就會朝負面態度看待。這其實是重要與必須釐清的問題,否則很容易又會被聯想到是「中國威脅論」在作祟的問題。對此,中共應該檢討澄清,以正視聽,以振國像。
其實就個人長期研究國防戰略與國際情勢的專業角度;以及過去曾經有軍事方面的實務經驗來看待和分析,我認為中共此次的試飛,不太可能是一種巧合。因為,任何武器的試射或高性能機船的試飛試行,都必須經過極為縝密與嚴格的配合和協調工作的磨合與配套,始得運作。而這些程序和動作並非巧合的偶然狀態之下即可完成的。它必須經過多次的搭配與協調之後,整合出一套健全、周密、系統、分工的計畫和實作措施,才能據以運作,否則會出大問題與大狀況,誰都承擔不起,負責不了!
是以,由此可知,坊間巧合的傳聞,是一種未經分析、研判的過程而來的泛論,聽聽就好,不必太認真,也不足採信。
至於是否是中共刻意的安排?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理由前面已經清楚說明過了。然而,我認為即使是刻意安排,也是一種善意與務實的安排。因為,中共選擇在胡錦濤訪美之前,美國國防部長蓋次訪中之時,試飛「殲-20」,難道還不夠刻意嗎?要說不刻意,就時間點來看,沒有好的與有力的理由可以說服大眾;但就目的而言,難道沒有「耀武揚威」的姿態嗎?
這恐怕美國不會看不懂,只是蓋次訪中回程在新加坡說「胡錦濤聽到試飛「殲-20」事件,感到一陣錯愕,令他覺得中國文人和軍人間的配合好像出了一些問題了……」坦白講,蓋次的談話,才真正讓我覺得,美國對於中國的了解,好像越來越不到位了,只見樹不見林,只看表面態勢,不重實際研究,坐井觀天,怎知井外何況呢?
看來,胡錦濤錯愕的「神態」,也許竟然就瞞過蓋次的眼光了吶!這就是美中關係還不能找到一個關鍵又穩定的平衡點的所在;尤其在軍事方面更是付之闕如,實在令人為他捏了一把冷汗啊!
無論中共試飛「殲-20」是巧合或是刻意安排?重點在於它已經在試飛了,這表示中共的軍事研發能力已經蒸蒸日上,進步快速。未來的美中關係會有怎樣的態勢出現,還有待觀察。但相信經此一飛,美國以及國際大國,應該更不敢小覷中共的軍事實力。未來國際間的軍備競賽將會如何變化,確實值得關注!
試飛剛完成不久,接著胡錦濤就啟程赴美訪問。胡錦濤此次訪問美國,是中共領導人有史以來最高級別的對美「國是訪問」。胡歐雙方會談的重點環繞經貿、政治、軍事、環保、科技、氣候、國際情勢等方面議題。
此外,在十九日的聯合聲明第7、第8點談人權問題,雙方重申,「儘管兩國在人權問題上仍然存在重要分歧,但雙方都致力於促進和保護人權。美方強調,促進人權和民主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強調,不應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中美強調,各國及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各國應相互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模式。雙方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處理人權問題上的分歧,按照國際文書促進和保護人權,並同意在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舉行下一輪中美人權對話。 」
由此可見此次訪問的確是非同小可,亦可能是胡錦濤內任最後一次的訪美也說不定,因此,雙方很有可能談及較為敏感的議題與簽署更密切的雙邊合作協議,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是美中之間的軍事交流問題,近年不是很順暢,此次會談會否有較進一步的機會和空間出現,確實值得觀察。若有,則美中關係將會有更進步的良性循環可以期待,若無,則將令人憂慮! 胡錦濤此次訪美有可能是其任內的代表作,如果出現較好的美中合作項目,亦應是較為完美的句點,相信胡歐都是識時務的人,應該會有佳作出現的機會,好讓各方預期!至於「殲-20」的試飛,不致於影響美中雙方的發展,以及胡錦濤的訪美,所以是刻意或是巧合,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