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遠不虞匱乏當個正常的「凡人」
2011/09/22 09:38:24瀏覽115|回應0|推薦0
如果你有財務困難,如果你得省吃儉用才能勉強度日,那就表示你還沒說服潛意識你在金錢上永遠不虞匱乏。你知道有人每週只工作幾小時,卻賺進大把鈔票嗎?他們並沒有賣命操勞。不要再相信致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揮汗苦幹了,事實並非如此,不費力的輕鬆生活才是最好的辦法。做你喜歡做的事,因為它讓你快樂、讓你高興才去做吧!

我認識一位住在洛杉磯的企業主管,他的年收入是六位數的美金。去年他用了九個月時問坐船環遊世界,飽覽各地美景。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潛意識相信了自己就是值這麼多錢,還說他公司裡有些人賺的只有他的十分之一,但專業和管理能力其實都超過他,只是這些人既沒有野心,也缺乏創意,他們對於自己潛意識的奧妙一點都不感興趣。

說到底,富有不過就是一個人的潛意識信念。單單只說「我是百萬富翁、我是百萬富翁」,你是無法致富的。要在自己的心態中建立富有和豐足的念頭,你才有可能養成富有的意識。

多數人的問題在於他們缺少一種無形的支援,一旦生意失敗、股票下跌或投資失利,他們就感到無助。會有這種不安全感,就在於這些人不懂得如何開發潛意識,不熟悉自己內在這座永不耗竭的黃金屋。

抱持貧窮心態的人,會發現自己老是陷入貧困交加的情境。有些人則因為心中充滿富有的念頭,而總是不虞匱乏。老天從來沒有安排我們過窮困的生活,你本來就可以擁有財富、擁有你所需要的每一樣東西,而且還會多出許多。你的話有洗淨你心中錯誤想法、代之以正確念頭的力量。

你或許會這麼想:「我需要財富,我需要成功。」那麼,你可以這麼做:每天三到四出次、每次大約五分鐘,不斷重複對自己說:「財富。成功。」這些詞彙有著驚人的力量,它們代表了潛意識的內在力量。把你的心安定在內在這個堅實的力量上,那麼,與其本質、特性相符的情境,就會在你的生命中表現出來。你不只是嘴巴上說:「我很富有。」你是浸淫在內在真實的力量之中,當你口中說著「財富」的時候,你的心中沒有衝突。而且,只要你持續浸淫在財富這個念頭上,富有的感覺也會逐漸滿溢你的心中。

富有的感覺就會產生財富,要時時想著這一點。潛意識就像一問銀行,像某種全球性的財務機構,不論你存入什麼念頭,不論你烙印上什麼想法---富有也好,貧窮也罷---它都會把內容擴大。所以,選擇富有吧!

這些年來,我跟許許多多人談過話,他們最常抱怨的是:「我已經對自己說『我很富有、我很成功』說了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了,但是什麼事都沒發生。」我發現他們雖然口說:「我很成功,我很富有。」心裡卻覺得自己在騙自己。

有一位男士告訴我:「我不斷肯定地告訴自己我會成功,到後來自己都煩了,結果事情反而更糟。我自己這麼說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顯然不是這樣了。」他的說法受到意識的否定,所以,和他對外肯定的說法相反的情境,就被實現了出來。

你的肯定要得到最佳成果,你所肯定的事物必須具體,而且不會造成心理上的衝突或辯證。上述這位男士的說法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因為當中就透露出他的匱乏。潛意識接受的是你真正感受為「真」的事物,而不只是無意義的字句和說法而已。主控的想法和信念永遠會被潛意識接受下來。

對於有這方面困難的讀者,在此提供克服這種衝突的理想做法。經常告訴自己下面這個實際的說法,尤其臨睡前說特別有效:「我所關心的事情無時無刻不在蒸蒸日上。」這種肯定方式不會引起辯證,因為這跟潛意識裡關於財務匱乏的印象並不牴觸。

此外,晚上臨睡前,不妨妨遵循下列技巧:靜靜地、輕鬆地、帶著情感地重複「財富」這兩個字,一遍又一遍地誦唸,就像在唱催眠曲一樣,在「財富」這個字眼中進入夢鄉。結果會讓你大為驚喜,財富將會如潮水般湧入。


 
  本文作者:約瑟夫.墨菲(Joseph Murphy)

  本文出自:<潛意識的力量>

  由/印刻 出版
 


^^^^^^^^^^^^^^^^^^^^^^^^^^^^^^^^

你處理金錢的方式,比較接近下列哪一型?
凡人、馬、好人、牛

周老師的私房心法

如果一直用「金錢」做人,想要維持形象,就會慢慢失去真相。如實如是的面對真相,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 選擇牛,代表你是個務實的人,如果有閒錢,寧可存在銀行,不敢輕易投資,一步一腳印,賺多少存多少錢對你來說最實在。

選擇牛,代表你是個務實的人,如果有閒錢,寧可存在銀行,不敢輕易投資,一步一腳印,賺多少存多少錢 對你來說最實在。

選擇馬,代表你是個自主性高,個性奔放的人,凡事求快。很注意理財資訊,也有些理財概念,如果有機會,會想要以錢滾錢。

選擇好人,代表你是個希望博得認同與肯定的人。認為錢雖非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期望金錢帶來幸福。

選擇凡人,代表你是個不做超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也不喜歡與眾不同的人。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不占人便宜,也不 想讓自己吃虧。

這是一個關於金錢的心理練習。你的答案是什麼?

如果擁有「牛」的特質,你就會省吃儉用,肯為家人付 出。總是捨不得花用,寧可讓孩子去上才藝班、讓老公買西 養成有錢人的體質014 裝……這樣的人生注定辛苦,因為家人不見得會感謝你。

如果擁有「馬」的特質,代表你擁有開拓的野心,敢於投資,勇於冒險。但是卻有可能衝得太快,跑過頭、走錯方 向,理財容易失誤。

如果擁有「好人」的特質,代表你是個缺乏自信的人,希望別人肯定,所以總是把自己的外在打扮得光鮮亮麗,討好 別人,彷彿捧著缽四處討愛。於是在金錢上很容易被倒債、 礙於人情做保,或不斷的幫助親人,到最後卻賠了自己。

如果擁有「凡人」的特質,代表你是個理智的人,凡事會 秤秤自己的斤兩,量力而為。在金錢上比較守得住,縱然不 會成為大富豪,但至少不會負債。

事實上,不論你選了哪一種,在人生中我們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

初出社會時,父母總是會教我們,要賺正當的錢,甚至以 王永慶的名言:「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來告誡我們。這個階段好比一頭牛,謹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覺得累,於是開始像馬一樣,想脫離 韁繩,尋找賺錢的捷徑,想要以錢滾錢。如果理財無方,這時候的投資反而容易失利。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發現當「馬」也不太安全,而開始進入「好人」的階段,想要在人際關係中尋求圓融。所以,親友找擔保、借錢周轉,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和朋友應酬,總是打腫臉充胖子,搶著買單; 刷卡買名牌充行頭,總是有繳不完的循環利息。外在雖然風 光,內心卻在淌血。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沒有錢,什麼都不是,內心空虛不已。最後終於會走到「凡人」的境界,這時候才能真正領悟有幾分錢做幾分事的真理。

不想再當一頭勞心勞力的牛,請試著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一點。
不想再當一匹橫衝直撞的馬,請試著放慢腳步,看清方向再往前走。
不想再當一個戴著面具的好人,請試著拿下面具,真誠面對自己的感覺,不要再用「金錢」買人際關係。

授課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把心裡的垃圾處理得很好。沒有想到最近上一位德國大師的心靈成長課,在課堂上我竟然無法控制自己,身體也不聽使喚,幾度尖叫大哭了出來。老師嚇了一跳,認為我的敏感超乎常人。後來他告訴我,其實我只是處理好「有意識的情緒」,靈魂裡「無意識的情緒」還是累積了大量無法抒解的痛苦,藉著靈修的力量才能導引出來。

「無意識」不放過我,只好藉由靈修的導引,誠實面對自己的靈魂,面對真相,找到平衡的出口。

所以,還是當個正常的「凡人」吧!才不會在內心累積過 多負面的能量,明明吃虧卻強裝沒事,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會影響自己的金錢運。

提升財富能量祕訣

當凡人才能遠離「負」翁,守住財富,活得自在。


本文作者/周思潔

摘自<養成有錢人的體質──36個金錢練習讓你財富大變身

方智出版社發行

最近幾年,我的美宅陸陸續續進行一些營造工程,總有人帶著狐疑的眼光,語帶迷惑問著我:「錢從那裡來?」

「沒錢,怎麼浪漫?」

「你一定收入豐富?」

這些話語在我聽來只是在替自己的不浪漫,甚至有點爛的生活開罪,首先這些事未必與錢有關,其次是,講這些話的人未必比我窮,可是他們並未好好善用得之不易的財富,以至於散失浪漫的機緣了。

錢在衣櫃;友人問我錢從那裡來時,我常語帶幽默的提點他們,錢在衣櫃裡,這當是玩笑之語,卻也是事實,我要求他們把衣櫃裡的衣服分成兩組,有穿與沒穿,再把沒有穿過的細分成,會穿與死也不會穿的,不會穿的屬於浪費,合計起來看看多少錢?這些錢如果另有用途,不就是妙用了。

我把不必買的衣服省了下來,集合起來,另有它用,其中一項就是打造我的家了,這只是錢的乾坤大挪移,何干錢之有與沒有呢?

錢在貪念之中;我犯過這種毛病,看上喜歡的美物,舉足不前,一直杵在原地流連,只為一個慾望,真的衝動購買,又不知道該擺置何處?對家有何意義?小錢還好,如是大錢,還會很嘔,一舉三失。

比方說,明明已有抬燈,閒晃精品店,遇見造型優雅之物,仍會忍不住動了心,很想擁有,幾近罹患燈癌,不好好治癒,一定人財兩失,人若遊魂,口袋中的錢緊跟著不見了。

當我的貪念慢慢減弱,愛燈癖也早已不要而癒了。

我喜歡木製小椅子,一買好多把,直到挨罵,這種毛病是會犯癮的,還好及時改正,否則千金散盡還不來咧。

這些錢全回收了,我就有了一點點錢,可以造個浪漫了。

浪漫有時候與錢無關,它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一顆心就行了,我常常到社區的資源回收處撿拾一些別人不用,但我有用的廢棄品,做為打造屋頂花園的器材,也許未必很美,但極為管用,心在加巧手,造出來的景未必不美。

回收場成了窮人的天堂,這些原本得花錢買的物品,一但找著,錢就省了下來了,這筆錢就可以做它用,成了我的造家基金。

本文作者/游乾桂

摘自<再忙,也要很浪漫>

時報出版社發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918475101&aid=566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