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野傳奇──「鴨母王」牧遊林園鄉
2010/10/14 12:57:01瀏覽1835|回應0|推薦0



比內門鄉"鴨母王祠"早百年之久的"鴨母王廟

【遊牧養鴨人】

從前有一種養鴨人家趕着鴨群到處放牧,因為河塘到處自然有的是,鴨子戲水魚蝦吃不完。尤其剛收割後的稻田,泥鰍、小魚、遺落的稻穀一大片一大片,有一種養鴨人家就像「遊牧民族」,到處放牧幾乎不用飼料降低成本,也是致富之道   據傳:「鴨母王」朱一貴在「反清復明」失敗被殺後,陰魂不散唸唸不忘林園鄉的山光水色!魂歸來兮,憶故遊。

        日治時代有天夜裡一個溪州村人為母惡疾發作出外抓藥(另有一說:此人為朱姓的鴨母王前部屬遺族),經過「鴨母王廟(林園鄉)」現址窪地水田,突然大群鴨聲鴨鴨叫!趕鴨人和村民燭火下相談甚歡,然後就又突然人鴨消失於黑暗中。「溪州人」當夜夢見「鴨母王」托夢告訴他過往的懷舊唸唸不忘之情,村民心凜神蹟設簡單靈位香案以奉祭之,母病因此不藥而癒。(筆者十幾歲時聽鄰居堪輿家:謝慶老先生言,片段印象模糊故事大略加以演義之。)

【發現蜜汁美地】

  1710年代由中國大陸隨父母旅居高雄縣、落腳內門鄉鴨母寮的「鴨母王」朱一貴生於1690二十多歲時趕着鴨群南下牧鴨,將鴨群放牧在臨高屏溪畔沙洲的大寮鄉境內(昭明義仁村)。有一天他將鴨群「放牛吃草」後,適逢梅雨季節,大河患濫下大寮鄉昭明村附近,臨鳳凰山山腳下的「林內山」(1973年已被剷平,土填林園石化工業區)山腳下地勢低窪一片汪洋澤國,山林阻道無路可通!便孤舟划槳跨越濕地南下,來到林園鄉境想探堪牧鴨環境。當他來到林園鄉發現這是一個大溪小溪匯流,河塘錯落,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有如找到牧鴨天堂驚喜異常!進一步觀察;座山面水,屏南平原明堂遼闊,大武雙峰──案山遙相對望。林蔭葛葛、絲竹茂美,這簡直就是一個山河海環抱,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當下就喜孜孜趕回準備把他的流動臨時鴨寮遷往林園地區。

(林內山已剷平成為社區山下古時為窪地.山後為"鳳山水庫")

(河海環抱有如護城河天險.雙園大橋風景如畫)

(鳳凰山陸路屏障.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鴨群當軍隊】

  應該說「母王」朱一貴天生就有「成王」雄霸一方的狂想?所以他養鴨當成帶軍隊一般看待。他每天訓練鴨群就像帶兵打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天天操演,所以他的鴨長得特別肥壯,可以日生兩蛋,一蛋雙黃。他帶領「鴨部隊」由內門、旗山鴨鴨鴨嗄嗄叫!一路遠征南下,這時他好像找到一處具備雄霸一方為王的地理條件之好所在。林園地區土地肥沃,風光明媚!鳳凰山居高臨下為陸路屏障,高屏溪、臨海形成天然護城河為水路「天險」是易守難攻安全美秀之地。這時「鴨母王」有棄崇山峻嶺,資源凋敝的內門山區而就林園河川沖積三角洲台地的打算。

  那天「鴨母王」驚豔於林園鄉的風地理形勢,匆忙趕回臨時活動「鴨寮」稍事打理。隔天,天未亮就早早醒來大叫;「起床-」!煞時鴉鴉鴉---鴉------千上萬全數醒來的鴨聲嗄嗄叫!鴨聲驚天動地約一分鐘,然後「鴨母王」又喊;「立正-」,又煞時雀鴨無聲鴨腳併攏。他開始訓話,大概是說;我們已找到「獨立建國」的蜜汁美地,今天大家吃飽一點,早餐後我們將向目的地前進-----然後命令;「稍息、解散!」又是嗄嗄叫一片!眾鴨歡天喜地的躍入溪流水塘自由覓食去了。

【賞罰分明令出如山】

  早餐約一個小時後「鴨母王」再登高一呼;「集合-」,眾鴨霹靂啪啦!都集中到「鴨母王」站立的一個沙洲小島上,雀鴨無聲靜靜聆聽他的訓示。「鴨母王」宣告;「行軍到此將告一段落,堅持到這最後一刻!我們將向目的地進發,凡是叛逃者逮到做成『板鴨』,落後者做『冬歸鴨』」!「鴨母王」眼眸隨手持丈許趕鴨細竹棒指向正南方林園鄉;「前進-向前進!衝啊-」煞時成千上萬鴨群霹靂啪啦爭先恐後!像千軍萬馬嗄嗄叫聲震河!順高屏溪畔向南沼澤窪地游去,這是鳳凰山「鳳山池」(現為鳳山水庫)流經「林內溝」注入山水澤窪地。「鴨母王」駕筏指揮在後,不到一刻鐘便游過「林內山」下的水澤窪地抵達林園鄉登陸了。最後在鳳凰山(今駱駝山)「鯉魚溝」(現為唐榮墓園北側山溝)山水注入的「金京潭」(現為潭頭村),哇!水清如鏡,魚蝦滿盈美麗的「金京潭」!便在附近駐紮下來。

【人間仙境古人類早霸守】

       朱一貴率領「萬雄師」抵達林園鄉境的「三莊」地界──(林內、中厝、潭頭三村落),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林園這「蜜汁美地」人間仙境,早在五千年前的人類「石器時代」,已被「南島語族」的後裔所發現為王了(可參照「鳳鼻頭遺址」等遺址歷史文物),並居住享受了太平盛世數千年之久。公元六世紀台灣只有六十萬原住民人口,直到明永曆18年間(1664年)漢人隨着鄭成功大量移民約三萬人,屬下的「中權鎮(部將人名)」才在林園屯墾設立了「中權莊(行政官署)」。因「漢」的強勢文化致「南島語族」後裔的「平埔族」支、「馬卡道族」支等文化融合淹沒消失了。據傳到了十七世紀初,林園地區還是一個割據,天高皇地遠獨立的「部族」聚落,雖然已以漢人為主設「莊」或「里」,但乃不受任何上級管制的類似「封建城邦」。直到雍正元年(1723)才有建入台灣府鳳山縣小竹下里的歷史記載。不知道這個「中權莊」或「竹下里」的統治者是叫「莊長」或「里長」?「族長」?還是叫「頭目」?或是「酋長」歷史無可考?反正是一個坐鎮這「蜜汁美地」人間仙境的「土皇帝」,(據史冊記載1811年台灣人口才增至一百六十萬人,所以十七世紀林園地區人口也不多)

【鴨鴨叫嚇到土皇帝】

    一聽千軍萬鴨」一ㄚ鴨!嗄嗄叫!驚天動地排山倒海而來!「土皇帝」騰座而起!忽有「報馬仔」趕到凜告;是一養鴨人家入侵,正在五月收割後稻田裡紮營!「土皇帝」一聽,這鴨聲會嚇死人!派官兵要把他趕回去。「鴨母王」就說;那麼我就叫鴨子小聲一點可以吧?官兵一聽?他如何要鴨小聲就小聲?要鴨大聲就大聲?果然隔天群鴨田理覓食只有聽到漉漉水聲,幾乎全不出鴨鴨之叫聲!莊民頗為驚奇!「土皇帝」深恐他有魔法!再派人驅趕。大概因最適合人類居住之地,因文化淵源歷史悠久,這裡的人類比較文明不嗜動刀動槍,兩百年前林園鄉就有「街頭示威」抗議遊行這種民主活動玩意兒了。「鴨母王」逼得沒辦法只好趕著鴨群走上街頭到「官署」衙門去示威抗議,一路行來「鴨母王」以口令指揮變換隊形:路窄的地方叫:「一路──縱走」,路寬敞的就叫:「五列──橫行」,「左轉」、「右轉」來變換隊形自如,還分屬第123…梯隊形編隊。要鴨子叫,鴨子就叫!叫鴨子停,鴨子就停。他拿那隻丈許細竹竿就像「指揮刀」,揮向左,鴨頭齊向左;揮向右,鴨頭一齊偏右,比訓練有素的軍隊更整齊劃一,聲勢浩大看得莊民都嚇呆了!一陣鴨聲震耳欲聾!直抵官署陳情。官署衛兵看來勢不可檔,也沒有鋼門鐵絲網,竹籬笆一衝就垮,趕快衙門深鎖不敢出來接受陳情書。氣得「鴨母王」大叫:「向後──轉!」鴨群齊步向後轉,再叫:「放屎──」鴨群齊噴糞!然後撤退回鴨寮休息。結果成千上萬鴨子一路「大便拉屎」,官兵紛滑倒!路上行人到處人仰馬翻。

【「鴨子陣」走上街頭示威抗議】

    「鴨母王」指揮「鴨子陣」嚇倒了莊民官兵!就只好允許他在高屏溪岸溪埔地小村落──現溪州村和現林園村之間,「金京潭」下游「陳爺濫溝(現林園大排)」「鴨母王廟」現址(鳳林路和忠孝東路十字路口)紮舍塞牧鴨。

    「鴨母王」在林園地區牧遊了在地的山光水色「龍鳳呈祥」之地,他讚嘆溪塘白鷺飛翔,驚艷於層巒疊翠「鳳凰山」的朝暮「鳳岫春雨」。後來大概「鴨母王」發現這「密汁美地」早已有人苦心經營數千年之久,民風樸實安居樂業。而他忠義勇敢,好打抱不平仁義之心應有更寬廣胸襟和發揮,在他二三十歲青壯盛年回到內門鄉「鴨母寮」養精蓄銳。

【留下百年傳奇的「鴨母王廟」】

    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朱一貴因不滿臺灣知府王珍父子的苛政貪歛,便以明後裔為號召,聚眾發難,僅僅七天時間就以破竹之勢攻佔了府城,全臺為之震動。仁人志士匯聚響應,欲打倒清朝貪贓枉法官吏。眾人推朱為盟主,焚表結盟,樹立黃旗,製「大元帥朱」旗,又稱「中興大元帥」曾在十三天之內由台南一口氣戰到嘉義以北,聚集官兵三十萬員之眾,成為台灣第一起較大規模「民變」抗暴起義的發起人。草莽義氣可惜內鬨!被清廷分化個個擊破。西元一七二二年(康熙六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朱一貴等人兵敗捕詢難抄家滅族親屬一同罹,享年卅二歲,他死後清同治年間遺族屬下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被祀為主神在台南市小南門城隍廟。而在林園鄉也留下鄉野傳奇的一間奇人奇事的「鴨母王廟」。原廟據傳建於日治初期,簡單神位就在現址左對面,後搬到現址於民國74年(1985年)再三度改建現貌,比內門鄉一九九八年才建廟落成的「鴨母王祠」還早百年歷史之久遠。

(林園鄉"鴨母王廟"地址圖↓)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00007527&aid=449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