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魔神仔」摸到「鳳鼻頭遺址」!
2010/10/07 17:26:00瀏覽3866|回應0|推薦1

2007/08/24 20:37

         鳳凰山的鳳鼻頭鳳桂峰↑人站立位子為以前台糖鐵道遠觀鳳鼻頭遺址範圍.
【三之一】我被魔神仔」摸去了?

  「魔神仔」是古時台灣農業社會民俗鬼話。是指野外遊走的孤魂野鬼!如果和人相遇,人就會跟著祂走,被他作弄,甚者喪失生命!在1960年代還甚為留傳。

      少小時候我即嗜愛自然野趣、地貌風景生態觀察,常喜歡田野漫遊,不怕南部艷陽曬黑皮膚。因此母親常常形容告戒說:「若被『魔神仔』摸去唬!......那有囝仔親像『魔神仔』一天到晚外頭摸到歸身軀劃黑擦白!」

    入秋,提水煮飯的母親望著晚霞落日,沒入了鳳鼻頭山。晚風漸涼為甚麼還不見孩子回來呀!平常孩子出去都在太陽下山之前回到家裡,否則嚴肅的父親是會動怒揮鞭打人的。有點不放心的母親趕快進廚房炒好一鍋菜後,掛心的跨出廚房時夜幕已經淹至:「這猴死囝仔」大叫孩子名字!只聽見鄰居:「沒在阮家ㄟ」、「沒看到人列!」著急的母親只好挨家挨戶孩子同學、玩伴一個一個問遍,都說沒在一起,沒看見!霎時一陣緊張氣氛瀰漫半個庄頭,騷動人情味濃厚守望相助的農村,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全員出動地毯式搜尋找孩子。

    這時入夜已經伸手不見五指,我已經傷痕累累,右腿流血不止,雖已跑不動了!但我從「溪州甘蔗集貨場」(林園鄉台糖鐵道鳳山線和小港線分岔點摸黑抄捷徑走「後壁田仔」蔗園田硬直向家門,雖然又累,又渴又怕!但不急迫趕回家是不行的,所以也不歇行的急走如奔。走過爛田硬,登上旱田距溪洲庄尾的家已不到 三百公尺 ,稍稍鬆了一口氣!步履蹣跚中但見垣前屋後燭光散落,搖搖晃晃的燈火閃習,樹叢、田野叫我的聲音此起彼落!我禁不住大哭起來。這時有人大叫:「找到啦!找到啦在這裡-」隨着阿龍伯叫聲!四五盞燭火速急聚攏而來,阿龍伯叫住扶着我癱軟的身軀,急迫追問發生甚麼事?我只能在三四人攙扶下號啕大哭一場。

  回到家裡,當過「日本保正」不信鬼神,嚴厲的父親已手執木鞭等着。我也料到這下未能遵守落日前回家家規的後果。當我號啕不止,被嗾擁回到家中不發一語。父親舉起木鞭:「你到底去哪裡?要不要講...?」這時眾人皆勸阻父親:「愛育!歸身軀流血流滴,麥擱加摃啦!」我乃抽抽噎噎一話不說。「你講...你講!去那裡?老實講,你爸爸就不會打你。」七嘴八舌眾皆勸說,這時有一阿婆聲音:「啊!有可能去被『魔神仔』摸去?」「魔神仔...有可能!」有人附合道:「魔神仔!」這時我點點頭;「噯呀可憐喔!」有人捏我身上瘀傷,有人擦我傷口止血。父親在眾人勸解下忡忡離開!眾人吩咐母親帶我去抺藥擦洗,然後帶我去收驚。 

【二】「水鬼」窺伺!「竹竿鬼」擋路!

 (「魔神仔」摸到「鳳鼻頭遺址」續)

        1960代在「溪州甘蔗集貨場」鐵道岔路通向小港線,約三百公尺處有一座鐵道橋樑長達五六十公尺這鐵道橋橫跨排水溪流窪地上〈約在現林園北路台電辦事處後方〉。水深、偏僻、荒涼,人跡罕至,火車事故,自殺、溺水「鬼話」傳聞不絕如縷!

        好不容易跑了三、四公里路,跑回到了「溪州甘蔗集貨場」之前的這座橋樑,我的心身已然涼了半截!實在膽顫心驚,欲折返林園國小附近求救!猷虞進退失據?!心想最後這「一關」過了,溪州村子便已在望。然已無膽站立!便咬緊牙關改用匍匐前進,遁摸着鐵軌一格一格棧木攀爬過橋,深恐一個不小心掉下就被「水鬼」抓去了!好不容易攀過了橋,豈料地上爬起欲奔,卻摔了個跟斗。雖然全身痛楚乃然爬起狂奔到「溪州甘蔗集貨場」,方才喘息歇了腳。

        人之一生在某階段都會瘋迷某一事物,四十年前(1960年代)十幾歲時常喜歡自製彈弓打鳥,拿着彈弓充當少年獵人,由平地獵鳥打到鳳凰山(駱駝山)上去!雖然沒有打到半隻鳥!卻常常在一處巒秀景奇,風光明媚的山中徘徊留連不已。這山中林蔭葛葛綠意盎然,絲竹茂美。這山可是佈滿軍事要塞基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到處戰坑碉堡、衛兵鐵絲網。雖然阻礙我進一步深入探訪密境的好奇心,更增加她的神秘感?十四歲那年有一天,青山我獨行的「彈弓遊俠」,打獵打到這裡來,為這山林美景而迷失了來路!

        記得我從清水巖上山,最後迷失在「鳳鼻頭山」上!找不到回家的路,眼看太陽漸漸下山,決心向海方向山坡下走,遇到了一條鐵路,我知道台糖鐵路小港林園線直達溪州村,是一條決不迷失的歸家捷徑。便順向鐵道往回走,那堪日落黃昏時!沿鐵路奔向經過杳無人跡的蔗園、稻田間,夜幕迅速攏罩而來!經過龔厝村、急趕着回家,那時鐵道非甘蔗原料產期是停止營運的,因此有點荒涼!偏偏遇到好幾座荒煙蔓草,深不可測非常恐怖縷空的「鐵道橋樑」!每次每次戰戰兢兢!步步為營摸黑一步一歩跨越一格一格棧木過橋!瞧著底下嘿壓壓好像深不可測,水聲淙淙又似有「水鬼」在窺伺,令人毛骨悚然!好在都不到十幾公尺短橋。再經王公村,田頭有叢刺竹一根特別長竹子橫在鐵道上,我的天呀!夜裡想起竹竿鬼突然手腳發軟!冷汗直流!無非我又遇到「竹竿鬼」?!不敢從竹子上面跨過去,趕快使力扶起竹竿用肩膀頂起!趕緊鑽過去,快跑啊...據說「竹竿鬼」倒橫路上,當人跨越時,祂(倒竹)會立刻豎起,人就被撐起騰空摔斃!好佳在,我從竹下鑽過,「竹竿鬼」也沒有從上把我活活給壓死。

  【三】地靈山奇錦繡之地

(續「魔神仔」摸到「鳳鼻頭遺址」)

        少時流連忘返,被「魔神仔」摸去!而迷途的地方就在──那常常讓我感到美麗又神秘的「鳳鼻頭山」。

        高高屏南部濱海平原的地標是一座山,像一隻鳳,北南走向和高屏溪平行,叫做『鳳凰山』它的尾部被稱為「鳳卵」之地──鳳山市,人文薈萃是高雄縣第一大城。丘陵不高的『鳳凰山』脈隨龍轉來到林園鄉境隆起的「鳳凰」背脊──三角點──標高才141公尺,另名:「駱駝山」。據地質學者的說法:此地區為一海底隆起的地形,故山的石灰岩結構包含珊瑚礁,多含魚貝類化石。特產植物:海棗(掃帚的材料),福建茶(盆景植物)等。

        『鳳凰山』的前端入海形似「鳳鼻」,是一座扼制南疆軍事要塞,布滿砲台、碉堡,幢幢剛毅的奇岩怪石,像威猛不倒戰士激起陣陣浪花,(1999)右旁建造依偎著一個小而美的「鳳鼻頭漁港」,而陸上隆起的山頭就都叫「鳳鼻頭山」。當你在林園鄉境的台十七線濱海公路,南臨台灣海峽,北望「鳳凰山」頭「鳳鼻頭山」的地標:一朵聳立的「鳳凰桂冠」,高聳挺拔俊秀,昂然佇立好像在迎接你展現它的瑞麗美姿;而「鳳凰」寬大隆起的「背脊」(今名:駱駝山),就如一隻吉祥美禽的意象向後無限延伸---------

        一生總會時常來到「鳳鼻頭山」尋幽訪勝,少年時曾有一次,剛擺放好畫架,因接近軍禁區便走來一個便衣盤查趕人。因此她那神密的美景曾老是讓我身臨其境而難免「鬼鬼祟祟」的不自在!決不是怕「魔神仔」摸去!而是怕「兵仔」抓去啦!萬一觸犯「軍法」?據說有人至此拍照被軍法審判而坐牢!只好徘徊在周圍:「石蟾蜍(洞)」、麒麟「獨角(石)」,有民俗傳說中的「金面盆」、「老婆子現解」、「老婆子洩尿」和在地的唯一「山地部落」──竹坑村等,到處清泉汨汨而出,山泉凜冽甘甜!。如今「鳳桂峰」下清潔乾淨的日軍戰備地道亦已開放。 

     鳳桂峰」下有一泓湖泊清明如鏡(現為漁塭),我常常認為既有「鳳鼻」、「鳳頭」這可堪做為「鳳眼」了!

       這一座南高高雄形似「鳳凰展翅」美如其名的「鳳凰山」。六十年代真是的,「鳳凰來儀」吉祥美麗!

      1995年六月有田野調查學者:洪田浚先生找到我帶路,尋找前省議員:黃占岸先生,和前立法委員黃河清先生父子之家族墓園,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在尋找考察古蹟,附近就是台灣考古學界深具重要意義的「鳳鼻頭遺址」所在地,也就是我當年被『魔神仔』摸去迷失下山之處!啟發了我正視,重新認識台灣歷史的好奇心?

        每每想起少時,老爸講一個愛鳥的故事:『蔣公』(「國父」還是「蔣公」我忘了?)在路上撿到一隻雛鳥,於心不忍!辛苦找到鳥巢把牠放回去,因為仁慈德厚才能成為「世界偉人」。要兒子用功讀書、仁慈修德。老爸又老是沒收我自製精美彈弓,並且悔過不再打鳥了。而我因為又偷偷製作彈弓遊獵,又貪玩迷戀山中自然美景的瑰麗傳奇!迷途來不及趕回家的「夜奔鐵道」驚悚回憶!因不敢道出好奇貪玩的童心,只好附和「阿婆的揣測」之言:「去給『魔神仔』摸去」了!而點頭頷首欲以「脫罪」。

        「鳳鼻頭遺址」就在「鳳桂峰」東南方約一千公尺處山的邊坡上--「距林園鄉中門村中坑門聚落北方約一公里。〈中心位置北緯22度30分48秒,東經122度21分28秒,海拔約1015公尺,資料來源劉益昌教授鄉土教材),故又稱「中坑門遺址」。

        「鳳鼻頭遺趾」具有四個文化堆積層類型,其中「大坌坑文化鳳鼻頭類型」可能遠朔至四、五千年前。年代之久遠在台灣古蹟中實不多見,彌足珍貴!        我經常攀覽「鳳凰山」的美,仰望「鳳鼻山」的奇!「鳳凰山」(駱駝山)烙印著我成長不沒的永恆記憶,「鳳鼻」、「鳳鼻頭」、「鳳桂」之地景奇麗更深埋在心底。但先人如何選擇吉利美地而索居?又增添一道極待探索又茫茫難解的習題?   

        每次、每次當我探訪前人的遺跡,拾起繩紋陶片仔細鑑賞端詳--「平埔族」?或許「馬卡道族」………?「南島語族」?總是撩起無窮盡的想像與思索!抬起頭來在在審視永恆駐足的這隻「鳳凰」,那昂首佇立的「鳳凰桂冠」,好像在審視人類懂不懂得欣賞珍惜大自然景物之美好!和寶愛歷史文物的珍奇!?徒讓山下緩坡正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濫墾、濫葬,和工商業盲目開發與破壞深深嘆息!只有小心翼翼將陶片保貴文物放回原處,長嘆!或許前人才更有福氣選擇享受住在那綠意盎然,原本山明水秀的一個好地理!

 (  鳳桂峰下的工商業和遺址舖路陶片文物↓)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00007527&aid=447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