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語文不使用漢字,用什麼?
2011/06/20 10:35:41瀏覽2811|回應15|推薦0

成大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本日投書報社,說「強迫使用漢字,就是霸權心態」。我想,這完全是一種「意識型態」,也不是學術論談的正確思維與態度。

試問:台語文不使用漢字,用什麼呢!?


當然,「羅馬拼音」是目前為止唯一的替代選擇;可是,羅馬拼音正是最糟糕、最不得已的選擇。

大陸曾經試行「中文羅馬字拼音化」,結果失敗。因為,同音字太多,拼音也不標準。用羅馬字拼音,絕對拼不出標準的北京話、廣東話、閩南話、客家話......。

台語文要「排中、獨立」,唯一的途徑只有一條:自己創造文字。如果創造出來的文字如同韓國、日本一樣,是「拼音文字」則罷,如果創造出來的文字是如同中文的方塊字,則同時還要附帶造出一套「注音系統」才行。

身為語文學者,不從這個基本方向去思考著墨,卻以受壓迫者的意識思維來強行抵抗,請問,這對台灣語文有什麼積極正面的好處?

最後,還要提醒蔣副教授,「台灣語文」也包含客家話與原住民語,請問,書寫客家話,要用什麼字?如果沒有思慮及此,那麼,還不過就是「閩南族群優越感」的另一個「霸權心態」。

不是嗎!?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user&aid=534367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有種投書用漢羅拼音寫啊
2011/06/20 12:17

這隻蔣副叫獸,今天投書報紙的文章,

怎麼整篇都用中文寫? 你的漢羅拼音咧?

有種整篇用漢羅拼音寫,叫報社照登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白話字與火星文
2011/06/20 12:16
現在臺灣的社會有一股怪現象,在媒體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凡是推動較為本土化的措施時,不是被奚落、嘲諷,就是被抹黑為意識型態優先,完全無法回歸理性面來看待屬於臺灣的文化。

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在臺灣使用一百四十年的教會羅馬字(或稱白話字),只因教育部編選的《青少年文庫》中,收錄了一篇漢字夾雜羅馬拼音的新詩〈海翁宣言〉,就立刻被媒體醜化為比「火星文」還難懂的文字,甚至還有媒體舉辦網路投票,企圖將白話字「火星化」。諷刺的是,在相關報導中,媒體的用字,竟然充斥著「ㄟ」、「什米碗糕」等奇怪的漢字用法。

白話字真的有這麼不堪、這麼艱澀嗎?當年傳教士推行白話字的理由就是快讀易懂,可以讓臺灣社會廣大的文盲在短短一個月內學會自行閱讀聖經,甚至書寫自如,若是從漢字開始學習起,非七、八年之功,難以將漢字使用裕如;而且也唯有白話字可以將臺語完整表達。提倡使用白話字的巴克禮牧師,終其一生,除了一次使用漢字聖經講道外,全部都使用白話字來講道。也因此,巴克禮牧師在一八八五年創辦了臺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臺灣教會公報》的前身),全面採用白話字印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普及白話字教育。這份報紙不但在臺灣流通日廣,還銷售至閩南、新加坡、檳榔嶼一帶,可見白話字之普及與實用。

除了傳遞信仰訊息,透過白話字也能吸收世界新知、學習中國經典、推動社會改革(例如解放纏足),也有不少文人以白話字從事文學創作。最有趣的是,戴仁壽醫生(G. Gushue-Taylor)為了提升護理人員的醫療水準,在一九一七年將Miss Oxford所著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Nursing以白話字翻譯出版為《內外科看護學》,是臺灣的第一本護理教科書,裡面呈現的專有名詞,比起今天醫學體系所使用的,還要適切、還要生活化。

因為白話字的種種優點,蔡培火曾經大力提倡將白話字普及到教會以外的臺灣社會,但卻因與總督府的國語政策違背為由,而只能在教會內傳播。然而,戰後的國民黨政府更將魔掌伸入教會裡面,以國語運動為由,要求《臺灣教會公報》增加中文版面,於是在一九五五年增加了中文版的《瀛光月刊》作為《臺灣教會公報》副刊。隨著政府國語教育的普及化,白話字版的《臺灣教會公報》在一九七○全面走入歷史。國民黨政府甚至在一九七五年闖入教會,沒收白話字聖經、原住民語聖經,是為打壓方言的最高峰。

白話字在現今社會最大的價值就是保留、學習母語。除了臺語、客語,各種原住民語也能透過白話字來學習、讀寫。臺灣的原住民語聖經就有十多種,各語系都有。甚至連瀕於消失的西拉雅語,也因為西拉雅語聖經的留存,而讓西拉雅語逐漸復活。國際上各大學學習臺語,莫不以白話字作為教材。所以,學習白話字,等於會唸臺灣各種族群的語言,會唸了以後,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白話字在母語的學習上,絕對不是注音、漢字所能取代的,除了傳統文化的保存,在社會的變遷下,它也不斷有新的活力。這樣豐富的一種文字,絕對是臺灣社會珍貴的文化資產。如今卻在臺灣低劣的媒體環境下,被徹底鄙視、醜化,甚至將其至於「火星文」之下,真是令人悲嘆。

本文刊於2006.03.06中國時報

知北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羅馬文-日文
2011/06/20 11:58

就算用了羅馬文也不能避免漢字,最後就像日文一樣,越是避免誤解後加的漢字就越多,我看過一篇有關台海政治分析的原因,版面百分之八十幾乎有漢字後綴。

日籍學生說,愈是專業,愈要避免同音字造成的混淆,愈需要加漢字指明歧異議,研究所畢業時,大概漢字也全部認識了,我向韓國應該也差不多吧!


民進黨兩顆子彈反民主軍警血腥鎮壓台北景福門紀念館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台倭那些鄉下人是不會寫字的當然也不識字,台倭就是不使用字,不必再問用什麼字了
2011/06/20 11:27

馬英九日前說“蔣公堅持使用正體字”,展現了他的無知可笑,這種貨色要不是他的競爭對手黑心貪腐民進黨世界爛,怎麼會輪到他當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不是不知道他的國民黨必須要改革,否則就是亡國及亡黨,然而他就是做不到改革。

果然1949年,中華民國被中國人民唾棄而亡國了,蔣介石這個被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垮而領著他那群殘暴腐敗國民黨逃竄到台灣,當然在逃竄之前,他搜括了中國的故宮國寶及中國人的黃金搬運到他個人專屬的土匪窩──台灣,就這樣,這些國寶及黃金目前還在台灣,台灣人迄今拒不歸還。據史料所載,蔣介石曾經兩次計劃推廣簡體字。其一是在一九三五年,專家們提倡簡體字的意見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他找來教育部部長王世傑詢問漢字簡化的可行性,並當即指示逐步推行簡體字。

 

王世傑於是召開會議,佈置漢字簡化的有關事宜,並委託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主持這項工作。黎錦熙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簡化一千餘字的方案。王世傑認為簡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錦熙重新挑選三四百個迫切需要簡化的字報教育部審批。一九三五年八月,王世傑以教育部的名義,頒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並通知各印書館。

 

不料,卻遭到因事沒有參加討論簡化文字會議的國民黨中央常委、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的反對,跑到蔣介石辦公室大吵大鬧,並以拒絕出席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以示杯葛。蔣介石雖然覺得戴季陶太過分,但由於戴季陶是國民黨元老,故而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 

 

  蔣介石在逃竄到台灣之後,仍不忘推動文字改革。在一九五二年秋的一次國民黨宣傳彙報會上,蔣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並建議與在大陸時期一樣,先提出一個簡化方案,再提交到會上來討論。為取得大眾的支持,蔣介石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在報刊上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教育部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立即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但國民黨中央委員、著名學者胡秋原突然站出來極力反對。胡秋原的主張得到台灣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部分人的支援。蔣介石見社會上不斷有人反對文字改革,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時難以施行,便不再提簡化漢字的事了。

 


民進黨夠厲害!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台灣」這種矮化台灣主權內部文件都知道,拿出來炮打當今政府,原來始作庸者就是民進黨自己,蔡英文做副閣揆任內就有六次,當然知道!但她們作,用「中國台灣」參加,就沒問題;換成別人作,用「中華台北」參加,就罵翻天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難道要求用羅馬拼音就不是霸權心態?
2011/06/20 11:07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